用于热交换器的湍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5810发布日期:2022-01-22 12: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用于热交换器的湍流器的制作方法
用于热交换器的湍流器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技术要求于2020年7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0-008989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湍流器。


背景技术:

4.加热水以排出温水或用于加热的热水器通常通过接收燃料、燃烧燃料并将由此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来实现其目的。
5.热交换器用于将热水器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在各种热交换器中,可以使用管式热交换器,其中当管被待加热的加热水流过该管时产生的热量加热,热量被传递给加热水。
6.管的供加热水流过的部分可以位于产生热量的热源附近。与管的远离热源的其它部分接收的热量相比,该部分从热源接收的热量可能大得多。因此,在管的邻近热源的部分处可能发生过热。由于管被局部加热,水可能被煮沸并且可能产生振动和沸腾噪音。
7.同时,可以通过阻碍加热水的流动来使加热水湍流的湍流器可以设置在管的内部以使得加热水湍流。


技术实现要素:

8.作出本公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保持现有技术所取得的优点。
9.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局部过热的湍流器和一种用于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10.本发明构思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提及的任何其它技术问题。
1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湍流器,所述湍流器插入到通过与燃烧气体的热交换来加热水的热交换器的管中以用于所述水的湍流,当假设所述水沿着水流动方向沿所述管水平流动且所述燃烧气体从上侧向下侧竖直流动以穿过所述管,并且将与所述水流动方向和向上/向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向左/向右方向时,所述湍流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水流动方向延伸,具有垂直于所述向左/向右方向的板状,并且插入到所述管中;和上游侧翼部,所述上游侧翼部沿着所述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水流动方向的上游侧部突出,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水流动方向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水被引导到所述主体部的上侧。
附图说明
12.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
显:
13.图1是用于热水器的示例性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14.图2是示出示例性管和示例性湍流器的视图;
15.图3是示例性湍流器的侧视图;
16.图4是示例性湍流器的前视图;
17.图5和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的立体图;
18.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的侧视图;
19.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的前视图;
20.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和管的视图;
21.图10和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的立体图;
22.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的前视图;
23.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和示例性湍流器周围的流速剖面的视图;
24.图14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和示例性湍流器时管内温度分布的视图;并且
25.图15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和示例性湍流器时销的端部处的温度和燃烧气体的温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给每幅图的部件添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即使在其它图中显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时,该相同或等同的部件也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时,当确定对相关已知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会干扰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理解时,将省略对该相关已知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
27.在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部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部件与其它部件区分开来,并且这些术语不限制部件的性质、顺序或次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将进一步理解,术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会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被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定义。
28.图1是用于热水器的示例性热交换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示例性管120和示例性湍流器140的视图。图2也是示出图1的横截面b-b’的视图。
29.参照图1和图2,用于热水器的示例性热交换器100是通过与燃烧气体的热交换来加热水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管120、销130和湍流器140,并且还可以包括壳体110。管120可以沿着进入和离开图2中的图的方向延伸,并且水可以流过管120的内部。示例性湍流器140可以设置在管120的内部。湍流器140被设置成使得在管120中流动的水变得湍流。
30.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假设水沿着水的流动方向dl沿管120水平流动并且燃烧气体从上侧竖直地流向下侧以穿过管120。此外,假设当沿着水流动方向d1观察湍流器140时面向左侧和右侧的方向是向左/向右方向。向左/向右方向可以是与水流动方向d1和向上/
向下方向都垂直的方向。相邻管120的水流动方向d1彼此平行,但也可以彼此相反。
31.方向的定义示例性地用于描述用于热水器的热交换器100和位于热交换器100内部的湍流器140,但是可以根据热水器的设置而改变。
32.管120是被构造成使得水在其内部流动并且如图所示可以沿着水流动方向dl延伸的元件,并且多个管120可以沿着向左/向右方向设置在热交换器100中。湍流器140被插入到管120中以用于使水湍流。
33.管120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管120在向左/向下方向上的宽度,并且可以是具有扁平形状的扁平管。
34.板状销130是被构造成穿过管120的元件,并且多个销130可以穿过一个管120。多个销130可以沿着水流动方向dl布置,并且销130可以设置在管120的中心区域中(未示出)。
35.壳体110是形成空间的元件,燃烧气体在该空间中流动,并且壳体110用作框架,管120可以通过该框架固定。尽管壳体110可以具有如图所示的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开口的盒形状,但是壳体110的形状不限于此。
36.管120的相对的端部可以沿着水流动方向dl穿过位于壳体110的相对的侧上的外壁,并且可以设置用于通道盖1101的板以覆盖管120的相对的端部。用于通道盖1101的板的通道盖1101可以连接至少两个相邻管120的远端,使得流过管120的水可以经由通道盖1101输送到另一个相邻的管120,从而可以形成整个通道。然而,形成通道的方法不限于此。
37.壳体110可以设置在产生热量并产生燃烧气体的燃烧器的下侧。因此,燃烧气体可以流过形成在壳体110的上侧上的开口并且可以通过形成在壳体110的下侧上的开口排出。以此方式,当燃烧气体在穿过壳体110的内部的同时流动时,管120和销130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并且流过管120的内部的水可以接收燃烧气体的热量。燃烧器产生的显热和燃烧气体冷凝时产生的潜热可以进一步通过管120传递给水。通过该过程,引入到热交换器100中的水可以在被加热后排出。排出的水可以通过水龙头等排出到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加热通道循环以用于加热。
38.然而,以上描述是关于下游型热水器的热交换器100及其布置方向和顺序,其中燃烧气体示例性地向下流动,并且其布置方向和顺序在上游型热水器中可以相反。
39.图3是示例性湍流器140的侧视图。图4是示例性湍流器140的前视图。
40.管120和示例性湍流器140可以从图3和图4中识别。可以看出,湍流器140的边界沿着水平线h形成,该水平线h沿着水流动方向dl延伸,除了沿着水流动方向d1延伸的主体部141的上端在下侧具有呈“v”形凹入的凹部。可以看出,沿向左/向右方向开口的孔形成在突起142处,该突起142形成为从主体部141的上游侧下端沿水流动方向d1向下侧突出。可以看出,向左/向右支撑部143沿着向左/向右方向从主体部141中凸地突出。此外,可以看出,从主体部141沿向左/向右方向突出的多个翼144被设置并且设置成彼此交叉同时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和向下倾斜。
41.如上所述,在热交换器中,在燃烧气体从管120的上侧流到下侧的情况下,可以预测,在邻近管120的上端设置的示例性湍流器140的主体部141的上侧上形成的流动区域中流动的水可能会过热。流向流动区域的水的流量可能减少,从而可能发生局部过热。特别地,被引入到湍流器140的下端附近的水可以在向左和向右穿过形成在突起140中的孔的同时流动,并且可以留在湍流器140的下端附近,因为没有用于将水流引导至上侧的构造。因
此,因为水没有被充分地供应到湍流器1的上端,所以它可能过热。
42.图5和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l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的前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和管120的视图。
4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可以通过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应用于热交换器(图1的100)而构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可以具有与热交换器(图1的100)相同的构造,除了示例性湍流器(图3和图4的140)被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代替,因此将省略对其它元件的描述。
44.湍流器1是插入到通过与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水的热交换器100的管120中以用于水的湍流的元件。对于水的湍流,湍流器1可以具有人为地阻碍水在管120中流动的元件。湍流器1可以包括主体部11,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高度方向支撑部30和向左/向右支撑部50。
45.通过相对于向上/向下方向垂直于水流动方向dl的平面切割插入有湍流器1的管120的内表面而获得的轮廓的高度大于该轮廓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宽度,从而可以构成扁平管120。详细地,当通过将管120的内表面的轮廓的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宽度除以该轮廓的相对于向上/向下方向的高度而获得的值称为纵横比时,管120的纵横比可以不小于0.15且不大于0.3。管120具有在向上/向下方向上较长的轮廓,因此在与沿向上/向下方向流动的燃烧气体的关系中可以容易地交换热量。
46.高度方向支撑部(30)
47.高度方向支撑部30是在管120中支撑主体部11的部件。为了支撑主体部11,高度方向支撑部30包括从主体部11分别向上侧和下侧延伸的上支撑部31和下支撑部32。主体部11可以被防止接触管120的内表面并且可以通过将高度方向支撑部30定位成使得高度方向支撑部30比主体部11更早地接触管120的内表面或者使得高度方向支撑部30被定位成比主体部11更靠近管120的内表面,而沿着向上/向下方向以特定间隔与管120的内表面间隔开。
48.高度方向支撑部30可以设置在靠近水流动方向d1的一侧上的远端处并且设置在与水流动方向d1的所述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远端处。即,如图所示,两个上支撑部31可以分别设置在主体部11的相对的端部处,并且两个下支撑部32可以分别设置在主体部11的相对的端部处。然而,高度方向支撑部3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限于此。
49.上支撑部31和下支撑部32的远端如图所示分叉到两侧,并且可以沿向左/向右方向在相反方向上弯曲。弯曲的远端可以接触管120的内表面的上侧和下侧以稳定地支撑主体部11。
50.向左/向右支撑部(50)
51.向左/向右支撑部50是指这样的部分,该部分沿向左/向右方向从主体部11突出使得主体部11保持在主体部11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与管120的内表面间隔开的状态。多个向左/向右支撑部50可以设置在主体部11中同时沿着水流动方向d1布置。
52.如图所示,向左/向右支撑部50可以具有从主体部11向左侧突出的多个左支撑部51和从主体部11向右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右支撑部52。如图所示,右支撑部52可以设置成与左支撑部51向上侧间隔开,但是该设置不限于此。
53.向左/向右支撑部50可以具有垂直于向上/向下方向的板形状。主体部11以向左/
向右支撑部50的形状被穿透以具有向左/向右开口510和520,并且可以沿着向左/向右方向弯曲,从而可以形成向左/向右支撑部50。因此,左支撑部51可以从左开口510的周边的平行于水流动方向d1的部分突出,并且右支撑部52可以从右开口520的周边的平行于水流动方向d1的部分突出。向左/向右支撑部50可以具有如图所示的大致三角形形状,但该形状不限于此。
54.与包括在示例性湍流器140中的向左/向右支撑部50的形状不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的向左/向右支撑部50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并且可以减少模具冲压期间出现裂纹的问题。
55.主体部(11)
56.主体部11具有在水流动方向dl上延伸的板状,并且可以插入到管120中,使得其高度方向设置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即,主体部11可以具有与向左/向右方向垂直的板状。主体部11可以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
57.下端突起20可以形成为从主体部11延伸到下侧,高度方向支撑部30可以形成为沿向上/向下方向从主体部11延伸,并且中间翼61和62、上游侧翼部70和向左/向右支撑部50可以形成为沿向左/向右方向从主体部11延伸。
5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形成流动空间,并且可以实现与可以从示例性湍流器(图3和4的140)获得的湍流器(图3和4的140)上侧上的流量相比增加的流量。因此,由于示例性湍流器(图3和4的140)中的流量减少而在流速降低时可能发生的局部加热可以由于流量的局部增加而减少,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l中的流速增加,并且沸腾噪音可以减少。
59.主体部11的上端可以包括沿水平线形成的上端线性部111和形成为与上端线性部111相比向下侧凹陷的上凹部1110。可以形成多个上端凹部1110,并且当沿着向左/向右方向观察时上端凹部1110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上端翼63是翼的一部分并且沿着上端凹槽1110的一个拐角在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如图所示,上端翼63可以形成在上端凹部1110的拐角中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倾斜且仅向左侧突出的拐角处,但设置有上端翼63的拐角和上端翼63突出所沿的方向不限于此。
60.上端翼63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宽度可以大于沿着左侧或右侧从主体部11到管120的内表面的距离的一半。
61.下端突起(20)
62.下端突起20是用于引起水的湍流的部分,并且从主体部11的下端向下侧突出。下端突起20可以以“v”形从主体部11的下端突出。下端突起20可以包括下端翼21和22以及下端突起主体23。下端翼21和22可以包括第一下端翼21和第二下端翼22。
63.下端突起主体23可以具有从主体部11的下端沿水流动方向dl向下侧延伸并平行于主体部11的板状。下端翼21和22可以沿向左/向右方向从下端突起主体23突出。具体地,第一下端翼21可以从下端突起主体23向左侧突出,第二下端翼22可以从下端突起主体23向右侧突出。
64.第一下端翼21可以从主体部11的下端沿水流动方向dl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向左侧突出。第二下端翼22可以沿水流动方向d1向上侧延伸,可以向右侧突出,并且可以连接到主体部11的下端。第二下端翼22可以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倾斜的方向上从下端突起
主体23的下端延伸,并且可以将下端突起主体23的下端和主体部11的下端连接。
65.由于第二下端翼22和下端突起主体23从延伸部的下端突出并且彼此连接,所以当沿向左/向右方向观察时可以形成呈“v”形的下端突起20,并且下端突起20和延伸部的下端可以围绕三角形孔。
66.第一下端翼2l可以形成为从下端突起主体23的两个拐角中的沿水流动方向dl朝下侧延伸的部分突出,该拐角位于左侧的下侧。此外,由于第二下端翼22延伸至下端突起主体23的下端,而第一下端翼21不延伸至下端突起主体23的下端,因此第二下端翼22和第一下端翼21可以不彼此接触。下端翼21和22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当第一下端翼21和第二下端翼22堵塞与管120内侧的下侧相对应的部分时防止第一下端翼21和第二下端翼22过度阻碍水的流动。
67.下端翼21和22从延伸部向左侧或右侧突出的宽度可以大于沿着左侧或右侧从延伸部到管120的内表面的距离的一半。因此,下端翼21和22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管120的内表面,从而增加阻碍水流动的效果并且允许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68.主体部11的下端可以包括:沿与上述水平线平行的线形成的下端线性部112,以及形成为与下端线性部112相比向上侧凹入的下端凹部1120。可以形成多个下端凹槽1120,并且当沿着向左/向右方向观察时下端凹槽1120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沿向左/向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突出的辅助翼可以沿着下端凹部1120的一个拐角形成。辅助翼可以沿着下端凹部1120的拐角中的连接到下端翼21和22的拐角形成,并且可以具有从下端翼21和22连续连接的形状。因为下端翼21和22可以包括第一下端翼21和第二下端翼22,所以辅助翼还可以包括与第一下端翼21连接的第一辅助翼和与第二下端翼22连接的第二辅助翼。
69.类似于下端翼21和22,辅助翼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沿着左侧或右侧从主体部11到管120的内表面的距离的一半。
70.下端突起20包括上游侧下端突起13,该上游侧下端突起13从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的上游侧部的下端向下侧突出。上游侧下端突起13可以包括上游侧下端突起板131和上游侧下端翼132。上游侧下端突起板131可以具有从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部的下端向下侧突出并且垂直于向左/向右方向的板状。与沿向左/向右方向开口的孔形成在示例性湍流器(图3和4的140)下端处形成的突起142中和另一个下端突起20中的示例性湍流器(图3和4的140)不同,孔没有形成在上游侧下端突起13中,从而水可以不在沿向左/向右方向穿过湍流器1的同时在与湍流器1的上游侧下端相邻的位置处流动。因此,可以防止湍流器1的上游侧下端的流量由于不能被引入到湍流器1的上端而损失到左侧和右侧。
71.上游侧下端翼132可以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沿着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上游侧下端突起板131突出,使得水被引导到主体部11的上侧,并且可以具有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因此,通过上游侧下端翼132,可以将在上游侧下端突起13附近流动的水引导至上侧。因此,大量的水可以被引导到湍流器1的上侧并且可以防止过热。
72.高度方向支撑部30可以连接到上游侧下端突起13。这是因为高度方向支撑部30的下支撑部32中的一个下支撑部32设置在上游侧下端突起13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在高度方向支撑部30与上游侧下端突起13之间,既没有形成沿向左/向右方向开口的
孔,也没有形成沿向左/向右方向开口的凹部,从而当水沿向左/向右方向穿过湍流器1时不会被引入到湍流器1的上端,因此可以防止水流失。
73.上游侧翼部(70)
74.上游侧翼部70是在湍流器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的上游侧将水引导至主体部11的上侧的元件。上游侧翼部70可以沿着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部突出,并且可以具有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75.上游侧翼部70可以包括多个上游侧翼71和72,该多个上游侧翼71和72形成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并且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游侧翼部70包括第一上游侧翼71和第二上游侧翼72,该第二上游侧翼72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比第一上游侧翼71位于更下游侧。然而,上游侧翼71和72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此。
76.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设置成从上游侧开口710和720突出。上游侧开口710和720可以沿着向左/向右方向穿过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部。上游侧翼部70可以从上游侧开口710和720的周边的一部分突出。因此,上游侧开口710和720的数量可以对应于上游侧翼71和72的数量,并且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分别设置在上游侧开口710和720中。上游侧开口710和720可以形成为以与上游侧翼71和72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穿过主体部11,并且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通过沿向左/向右方向弯曲主体部11的穿透部而形成。由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存在第一上游侧翼71和第二上游侧翼72,因此可以形成与上游侧翼71和72相对应的第一上游侧开口710和第二上游侧开口720。
77.如图所示,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从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向上倾斜的上游侧开口710和720的拐角中的位于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下游侧上的拐角突出。因此,根据上游侧翼71和72的布置,在下侧流动的水可以被有效地朝上侧引导。
78.主体部11的两个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沿着向上/向下方向彼此重叠,多个上游侧翼71和72中的两个相邻的上游侧翼71和72从主体部11的所述两个部位突出。因此,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密集地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上游侧以有效地将水朝向主体部11的上端引导。
79.在多个上游侧翼71和72中,两个相邻的上游侧翼71和72可以在相反方向上从主体部11突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上游侧翼71向右侧突出,第二上游侧翼72向左侧突出。然而,上游侧翼71和72突出的方向不限于此。
80.上游侧翼部70包括沿着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主体部11突出的翼中的最靠近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远端的翼,作为上游侧翼71和72。该翼包括所有上游侧翼71和72以及中间翼61和62,并且上游侧翼71和72设置在中间翼61和62的上游侧。此外,在上游侧翼71和72与主体部11的上游侧远端之间可以不设置另一翼。因此,与示例性湍流器1不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主体部11的上游侧远端相邻的翼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向上倾斜,从而引入到湍流器1的外围的水在它流到下侧之前可以最大程度地被引导到上侧。
8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还可以包括上端突起12,该上端突起12从主体部11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上游侧部的上端向上侧突出。上端突起12可以与高度方向支撑部30的上支撑部31中的、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设置在上游侧的上支撑部131连接。
82.上游侧开口710和720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在上端突起12和主体部11上。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上游侧开口710的一部分形成在上端突起12中,其余部分形成在主体部11中。然而,根据另一变型,第二上游侧开口720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上端突起12中。
83.上端突起12的上边界可以沿着水流动方向dl从高度方向支撑部30延伸,可以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向下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与主体部11的上端相遇。
84.中间翼(61、62)
85.中间翼61和62是沿着向左/向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从主体部11的相对于向上/向下方向的中央区域突出的翼。中间翼61和62可以包括从主体部11向左突出的第一中间翼61和向右突出的第二中间翼62。湍流器1可以包括多个中间翼61和62。中间翼61和62可以设置为在遵循水流动方向d1的同时向上侧或向下侧倾斜。中间翼61和62相对于上述上游侧翼部70可以设置在更下游侧。因为中间翼61和62具有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倾斜的形状,所以水可以被向上和向下引导。
86.主体部11的与形成有中间翼61和62的部分相邻的部分可以被穿透以形成中间开口60。
87.类似于下端翼21和22,中间翼61和62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沿着左侧或右侧从主体部11到管120的内表面的距离的一半。
88.变型
89.图10和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1b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1b的前视图。
90.因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1b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基本相似,所以将省略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仅对不同的部件做进一步说明。
91.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湍流器1b中,向左/向右支撑部的左支撑部51b可以设置在与右支撑部52b向上间隔开的位置处。形成在主体部11b中的向左/向右开口510b和520b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对应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向左/向右支撑部中包括的左支撑部51b和右支撑部52b的尺寸和形状,但是向左/向右开口510b和520b的尺寸可以大于左支撑部51b和右支撑部52b的尺寸。
92.上游侧翼71b和72b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从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向上倾斜的上游侧开口710b和720b的拐角中的位于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l的上游侧上的拐角突出。因此,第一上游侧翼71b可以设置在上端突起12b和主体部11b的上方。
93.下端突起还可以包括下游侧下端突起25b。下游侧下端突起25b可以从主体部11b的在相对于水流动方向d1的下游侧上的下端向下侧突出。因此,下游侧下端突起25b可以与高度方向支撑部30b的下支撑部32b连接。
94.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和示例性湍流器140周围的流速剖面的视图。
95.参照附图,可以识别出作为示例性湍流器140的上端处的流动区域的第一流动区域a1中的流速剖面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作为湍流器1的上端处的流动区域的第二流动区域a2中的流速剖面之间的差异。可以识别出,第二流动区域a2的上游侧的流速高于第一流动区域a1上游侧的流速,因为被引导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上端的水量大于
被引导到示例性湍流器140的上端的水量。此外,可以识别出,在第二流动区域a1中形成的流速总体上也高于在第一流动区域a1中的流速。
96.图14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和示例性湍流器140时管120内部的温度分布的视图。
97.参照附图,可以识别出在上游侧的管120的内部的上端处发生过热,从而当设置示例性湍流器140时导致高温区域,但是当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时,不会在管120的内侧引起高温区域。参照表,当设置示例性湍流器140时,管120的左侧、上端和右侧的最高温度为107.2℃、125.7℃和107.2℃,但是当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时,管120的左侧、上端和右侧的最高温度为105.4℃、109.4℃和108.8℃。因此,可以看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时,管的上端的温度与管120的其它部分的温度差异相对较小。
98.图15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和示例性湍流器140时销130的端部处的温度和燃烧气体的温度的视图。
99.参照附图,可以看出,当设置示例性湍流器140时,插入到管120的销130的上端局部过热至具有268.9℃的温度,但是当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湍流器1时,销130的上端具有相对较低的263.2℃的温度。
100.因此,可以防止在热交换器的管的上侧可能发生的局部加热,可以减少由于过热而产生的沸腾,并且可以抑制沸腾噪音。
101.尽管迄今为止可能已经描述了构成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元件被联接成一个元件或被联接以进行操作,但是本公开本质上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目的的情况下,所有的元件可以选择性地联接成一个或多个要操作的元件。此外,由于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术语可意味着除非有特别矛盾的描述,否则可以包含相应的元件,因此应理解为不排除其他元件,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元件。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具有相同含义。通常使用的术语,例如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理解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含义一致,除非在本公开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理解为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102.以上描述是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简单示例,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正和修改。因此,提供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技术精神而是提供其以描述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因此,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并且在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精神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