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8017发布日期:2022-02-16 14:4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暖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暖器一般都是侧面单方向(单个发热组件)发热,发热方向固定,加热范围小,需要360旋转才能加热周围的空间,而且加热功率低,无法满足较大室内空间的取暖。若要做成多方向或360
°
取暖,需要配置电机旋转或者增加发热组件和发热口,但是由于一般的家用电暖器的体积小,电暖器内部环境也需要散热,电气元件才能正常工作,使用寿命才不会缩短,因此一般的家用电暖器无法在外壳内部配置多个发热组件,而且一般的家用电暖器内部散热性能较差,因此家用电暖器不会采用增加发热组件的方式。因此,现有的电暖器的结构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3.现有的新型电暖器是侧面单面发热,发热方向固定,不可旋转,加热范围小,有限,由于设计要求,安全规定要求,现有的新型电暖器无法在外壳内部配置多个发热体,无法散热要求,内部的电器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使用寿命缩短,工作不稳定等情况,需要360旋转才能加热周围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向发热、加热功率大、散热好的新型电暖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新型电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环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发热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对应发热口数量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反射罩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于反射罩内,所述反射罩的开口与发热口连通,所述发热口上设有保护网罩,所述保护网罩上设有散热网孔。本实用新型电暖器的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发热口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发热体的热量通过散热网孔排出外壳,从而实现多方向加热取暖,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暖器的取暖面积范围大,而且取暖功率大。还有,本实用新型采用散热风道,对外壳内部进行散热,充分地利用了电暖器的内部的热量,提高了热能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电暖器内部的散热效果好,内部工作环境温度低,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延长。
7.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8.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两个所述发热口,两个所述发热口相背设置,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所述发热组件,两个所述发热组件相背设置。
9.所述反射罩直立于外壳内,所述反射罩的两侧边与外壳的侧壁连接,所述反射罩的开口朝向外壳的外侧。
10.所述反射罩呈上下两端封闭、一侧敞开的瓦片状。
11.所述外壳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辅助散热进风口和辅助散热排风口,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与散热风道的顶端连通,所述辅助散热排风口与散热风道的底端连通。
12.所述散热风道位于发热组件之间。
13.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和辅助散热排风口分别位于发热口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和辅助散热排风口与发热口连通,所述反射罩的开口位于辅助散热进风口和辅助散热排风口之间。
14.所述外壳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散热进风腔和散热排风腔,所述散热排风腔连通散热风道的顶端和辅助散热排风口,所述散热进风腔连通散热风道的底端和辅助散热进风口。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一)本实用新型电暖器的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发热口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从而实现多方向加热取暖,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暖器的取暖面积范围大,而且取暖功率大。
17.(二)还有,本实用新型采用散热风道,对外壳内部进行散热,充分地利用了电暖器的内部的热量,提高了热能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电暖器内部的散热效果好,内部工作环境温度低,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延长。
18.(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均可独立工作,从而实现定向加热,无需全功率工作,十分节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暖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暖器的俯视图。
22.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23.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暖器省略保护网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电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8.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新型电暖器,包括外壳2、电路板、旋转电机、底座1和支撑架7,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环形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发热口20,所述外壳2内设有对应发热口20数量的发热组件3,所述发热组件3包括发热体和反射罩31,所述发热体32设于反射罩31内,所述反射罩31的开口与发热口20连通,所述发热口20上设有保护网罩6,所述保护网罩6上设有散热网孔61,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有出风口22,所述外壳2的底部设有进风口21,所述外壳2内设有散热风道9,所述反射罩31位于散热风道9上,所述散热风道9连通出风口22和进风口21。所述外壳2的顶部可拆卸设有储热部件5,所述储热部件5位于出风口22上。
2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30.所述储热部件5是沸石或硅胶或陶瓷或鹅卵石或分子筛。
31.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有容置座4,所述容置座4上设有容置槽41,所述容置槽41内设
有所述出风口22,所述储热部件5可拆卸设于容置槽41内,储热部件5被加热的面积大,从而使得电暖器内的热量能充分加热储热部件5。
32.所述出风口呈网孔状,从而使得电暖器内的热量能充分加热储热部件5。
33.所述容置座4上设有排风网孔23。
34.所述排风网孔23位于容置槽41的开口的周边。部分热气通过排风网孔排出外壳2,并加热储热部件5的上半部分,从而使得储热部件5充分被加热,储热部件5各处的温度均匀。
35.所述容置槽41往下伸入外壳2内,所述容置槽41的底部和侧壁设有所述出风口,从而使得储热部件5被加热的面积大。
36.优选的是,所述外壳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发热口20,两个发热口20相背设置,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发热组件3,两个发热组件3的反射罩31相背设置,所述散热风道9位于两个反射罩31之间。
37.所述反射罩31直立于外壳2内,所述反射罩31的两侧边与外壳2的侧壁连接,所述反射罩31的开口朝向外壳2的外侧。
38.所述反射罩31呈上下两端封闭、一侧敞开的瓦片状。
3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
40.所述外壳2的侧壁上设有辅助散热进风口25和辅助散热排风口24,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25与散热风道9的顶端连通,所述辅助散热排风口24与散热风道9的底端连通。
41.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25和辅助散热排风口24分别位于发热口2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反射罩31的开口位于辅助散热进风口25和辅助散热排风口24之间,所述辅助散热进风口25和辅助散热排风口24与发热口20连通。
42.所述外壳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散热进风腔26和散热排风腔27,所述散热排风腔27连通散热风道9的顶端、出风口22以及辅助散热排风口24,所述散热进风腔26连通散热风道9的底端、进风口21以及辅助散热进风口25。
43.所述支撑架7的上端和与外壳2连接,支撑架7的下端与底座1连接。
44.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工作原理是:
4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两个发热体32同时发热,两个发热体32通过发热口20往外传递热量,反射罩31也被发热体32加热,反射罩31的温度也快速上升,与此同时,空气从辅助散热进风口25和进风口21进入到散热进风腔26内,跟着空气向上经过反射罩31时被反射罩31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带走反射罩31的热量,根据热气往上升的自然原理,热空气流往上流动到散热排风腔27内,然后热空气分两路排出外壳2,一路经由出风口22排出外壳2,此路热空气流过储热部件时,大部分热量被储热部件吸收,储热部件的温度升高,用户可以拆下高温的储热部件,然后进行取暖;另外一路经过辅助散热排风口24排出外壳2,也实现加热室内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9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外壳内部的热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热能利用率,也为外壳2的内腔散热,降低了外壳2内腔的温度,从而使得外壳内部的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延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