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416发布日期:2022-01-19 19:2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采暖炉领域,尤其是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


背景技术:

2.采暖炉也叫取暖炉,是采暖锅炉的简称,属于民用生活锅炉的一种,主要是指能满足人们采暖需求的一种常压锅炉,属于民用热水锅炉的范畴,燃煤采暖炉经济又实惠,对于没有集中供暖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费用较低的燃煤采暖炉是理想的选择。
3.一般的采暖炉在使用时,燃烧不充分,会导致有害气体排放,且燃烧完成后的煤灰不便于收集,导致采暖炉堵塞影响燃烧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便于对燃烧完成的煤灰进行收集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包括炉体、集灰斗和清灰机构;
6.所述清灰机构包括集灰槽,所述集灰槽放置在集灰斗内,所述集灰槽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固定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上插接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固定连接在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滑槽上,所述固定滑槽固定设置固定槽底部,所述固定槽固定设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集灰斗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板和滑块上,所述插接板插接在插接槽内时第一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8.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上,所述限位块上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另一端贯穿放置板和插接板延伸至下方,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插接杆上。
9.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左端固定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上套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圈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连接口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底壁位于第一隔热板左侧固定设有落灰口。
11.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内固定套接有传热板,所述传热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固定套接在炉体内,所述传热板左端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炉体侧壁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炉体顶部固定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搭接有封盖。
13.进一步地,所述传热板右端的连接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另一端搭接在第一隔热板上,所述第一隔热板底端固定连接在炉体底部,所述转动板上固定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在炉体侧壁上,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贯穿炉体侧壁延伸至
外部。
14.进一步地,所述炉体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二隔热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板,所述炉体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为交错分布。
15.进一步地,所述炉体顶部固定设有出气口。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清灰机构,解决了不便于对燃烧完成的煤灰进行收集的问题,提高了采暖炉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炉体,2、连接盖,3、密封圈,4、连接口,5、连接板,6、传热板,7、落灰口,8、集灰槽,9、集灰斗,10、固定底座,11、第一隔热板,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隔热板,14、第二固定板,15、出气口,16、转动板,17、转动杆,18、封盖,19、开口,20、固定槽,21、第一弹簧,22、伸缩杆,23、插接板,24、插接杆,25、限位块,26、第二弹簧,27、放置板,28、插接槽,29、滑块,30、固定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
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本实施例中的清灰机构可以适用于各种采暖炉,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采暖炉,本实施例中的清灰机构可以用于如下采暖炉。
29.该采暖炉首先包括一个炉体,炉体的内部空间分为三部分:炉膛、烟气通道和水套,其中,炉膛位于炉体的右侧,烟气通道位于炉体的左侧,炉膛与烟气通道之间连通,而水套则包覆在烟气通道的外部,这样,炉膛内燃煤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在经过烟气通道时,即可与水套内的循环水发生热交换,便于取暖;在炉膛内设有炉排,炉排上放置有燃煤,炉膛顶端设置炉盖,便于加煤,炉膛的底部还设置有清灰口,定期进行清灰;烟气通道首先包括第一烟气室和第二烟气室,第一烟气室位于第二烟气室的右侧,同时第一烟气室的高度要高于第二烟气室,在炉体的侧壁上还可设置分别与第一烟气室和第二烟气室相连通的清灰口,便于定期对其内部进行清理;对于第一烟气室来说,有三根管道与其相连通,分别是第一烟气管道、第二烟气管道和第三空气管道,其中,第一烟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为垂直状态的管道,第三空气管道则为水平状态的管道,第一烟气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炉膛的下部空间,第二烟气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烟气室并与其相连通,第三空气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界大气,用以在正烧状态下向烟气通道内提供空气。在第一烟气室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位于第二烟气管道和第三空气管道的中间位置,而且第一挡板只有两种位置状态,一是封闭第二烟气管道,二是封闭第三空气管道,这两种状态分别对应着正烧状态和反烧状态;对于第二烟气室来说,有两根管道与其相连通,分别是第四烟气管道和第五烟气管道,这两根管道均称垂直状态,其另一端向上直接延伸至外界大气中,在第四烟气管道的最顶端设有一个引风机,用于在正烧和反烧状态下从烟气通道内排出烟气,而在第五烟气管道内则设置有两道挡板,自下而上分别为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在第五烟气管道的中间位置和炉膛的上部空间之间还设置有第六烟气管道,该第六烟气管道是水平设置的,其一端延伸至第二挡板处,另一端之间连通炉膛上部空间。与第一挡板相类似,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也只有两种位置状态,第二挡板用以控制第五烟气管道的下半段和第六烟气管道的通断状态,第三挡板则控制第五烟气管道的通断状态;在炉膛的右侧还设置有空气挡板,该空气挡板与炉膛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通道—反烧空气通道,专门供采暖炉反烧时空气的供应,在反烧空气通道的顶端开有位于炉膛侧壁上的反烧空气进口,反烧空气通道的下端还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四挡板。
30.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结构的采暖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清灰机构进行介绍。
31.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民用型煤气采暖炉,包括炉体1、集灰斗9和清灰机构;
32.所述清灰机构包括集灰槽8,所述集灰槽8放置在集灰斗9内,所述集灰槽8右侧壁
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7,所述放置板27上固定设有插接槽28,所述插接槽28上插接有插接板23,所述插接板23固定连接在伸缩杆22上,所述伸缩杆2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滑槽上,所述固定滑槽固定设置固定槽20底部,所述固定槽20固定设在固定底座10上,所述固定底座10固定连接在集灰斗9底部,便于对燃尽的煤灰进行处理。
33.所述伸缩杆22上套接有第一弹簧21,所述第一弹簧2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插接板23和滑块上,所述插接板23插接在插接槽28内时第一弹簧21处于伸长状态,便于通过第一弹簧21弹力带动插接板23向下运动;所述放置板2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块25上,所述限位块25上固定连接有插接杆24,所述插接杆24另一端贯穿放置板27和插接板23延伸至下方,所述第二弹簧26套接在插接杆24上,便于固定插接板23的位置;所述炉体1左端固定设有连接口4,所述连接口4上套接有连接盖2,所述连接盖2内圈固定设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套接在连接口4内,便于通过连接口4向炉体1内加入煤炭;所述炉体1底壁位于第一隔热板11左侧固定设有落灰口7,便于煤灰落至集灰斗9内;所述炉体1内固定套接有传热板6,所述传热板6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两个所述连接板5均固定套接在炉体1内,所述传热板6左端的连接板5固定连接在炉体1侧壁上,便于通过传热板6对煤炭燃烧的热量进行传递;所述炉体1顶部固定设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上搭接有封盖18,便于放置水箱烧水;所述传热板6右端的连接板5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6,所述转动板16另一端搭接在第一隔热板11上,所述第一隔热板11底端固定连接在炉体1底部,所述转动板16上固定套接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一端转动连接在炉体1侧壁上,所述转动杆17另一端贯穿炉体1侧壁延伸至外部,便于转动板16转动对第一隔热板11和转动板16间的空隙进行调节;所述炉体1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板13,所述第二隔热板1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固定板12,所述炉体1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4为交错分布,防止烟气堵塞;所述炉体1顶部固定设有出气口15,便于将烟气送出炉体1。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打开连接口4上的连接盖2,将煤炭通过连接口4放入炉体1内,在煤炭燃烧的过程中,可打开封盖18,将水箱放置在开口19处,水箱底部搭接在传热板6上,煤炭燃烧的热量通过传热板6传递给水箱,从而在取暖的同时烧水,避免资源浪费,通过转动转动杆17,转动杆17转动带动转动板16左端在连接板5上转动,从而对转动板16右端与第一隔热板11间的间隔进行调节,便于对火焰大小进行调节,随后烟气通过交错放置的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4后从出气口15送出炉体1,通过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4的交错设置,防止烟气堵塞,在煤炭燃尽后,煤灰通过落灰口7落至集灰槽8内,向上拉动限位块25,第二弹簧26伸长,插接杆24与插接板23分离,向右拉动插接板23,伸缩杆22底部的滑块在固定滑槽上滑动,插接板23与插接槽28分离后,处于伸长状态的第一弹簧21弹力带动插接板23向下运动,使得插接板23低于放置板27的高度随后将集灰槽8抽出对煤灰进行清理。
3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6.1.本技术通过向上拉动限位块,第二弹簧伸长,插接杆与插接板分离,向右拉动插接板,伸缩杆底部的滑块在固定滑槽上滑动,插接板与插接槽分离后,处于伸长状态的第一弹簧弹力带动插接板向下运动,使得插接板低于放置板的高度,随后将集灰槽抽出对煤灰进行清理;
37.2.本技术结构合理,将煤炭通过连接口放入炉体内,在煤炭燃烧的过程中,可打开封盖,将水箱放置在开口处,水箱底部搭接在传热板上,煤炭燃烧的热量通过传热板传递给水箱,从而在取暖的同时烧水,避免资源浪费;
38.3.本技术通过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板左端在连接板上转动,从而对转动板右端与第一隔热板间的间隔进行调节,便于对火焰大小进行调节,随后烟气通过交错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后从出气口送出炉体,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交错设置,防止烟气堵塞。
39.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