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198发布日期:2022-01-19 19: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目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所使用的通风设备长时间使用,滤网上堆积杂质,影响通风效果,且通风设备不使用时,外部空气容易通过通风设备进入机房内,影响机房内的温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以解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包括机房墙体和固定安装在机房墙体内的通风机外壳,通风机外壳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通风机外壳前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内设有启闭机构,通风机外壳内设有通风机构;
7.启闭机构包括若干个转动轴、若干个转动叶片、若干个传动蜗轮、调节电机、调节轴以及若干个蜗轮齿,若干个转动轴活动安装在进风口内,且上端伸出通风机外壳,若干个转动叶片均匀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上,若干个传动蜗轮分别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上端,所述调节电机水平安装在通风机外壳前端一侧,所述调节轴安装在调节电机旋转端上,若干个蜗轮齿分别攻在调节轴上,且与若干个传动蜗轮互相啮合;
8.通风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一、转动盘、若干个风机扇叶、驱动轴二、主动伞齿轮、往复丝杆、从动伞齿轮、一组往复丝母、固定圆杆、一组滑动套筒、一组清理刷、出风口以及杂质滤网,所述驱动电机水平安装在通风机外壳内,所述驱动轴一安装在驱动电机前端,所述转动盘安装在驱动轴一上,若干个风机扇叶分别安装在转动盘,所述驱动轴二安装在驱动电机后端,所述主动伞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后端,所述往复丝杆活动安装在通风机外壳内,所述从动伞齿轮安装在往复丝杆中心处,且与主动伞齿轮互相啮合,一组往复丝母分别套装在往复丝杆两端,所述固定圆杆位于往复丝杆一侧,一组滑动套筒活动套装在固定圆杆两端,一组清理刷分别安装在一组滑动套筒前端,所述出风口开在通风机外壳后端,所述杂质滤网安装在出风口处,且与一组清理刷位置相对应。
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叶片两侧分别设有沿边。
10.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伞齿轮尺寸小于从动伞齿轮尺寸。
11.进一步的,所述往复丝母与滑动套筒通过连接杆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机外壳底部开有与杂质滤网相对应的排杂口,排杂口底部安装有杂质收集盒。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位于进风口内的启闭机构当通风装置开启时,转动叶片自动打开,通风装置关闭时,转动叶片自动闭合,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机房内,影响机房内的温湿度,通风机构可对机房进行自动通风处理,同时驱动电机可带动后端一组清理刷对杂质滤网进行自动清理,防止杂质堆积在滤网上,影响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电机传动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通风机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叶片开启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叶片俯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杂质滤网示意图。
20.图中:1、机房墙体;2、通风机外壳;3、进风口;4、转动轴;5、转动叶片;6、传动蜗轮;7、调节电机;8、调节轴;9、蜗轮齿;10、驱动电机;11、驱动轴一;12、转动盘;13、风机扇叶;14、驱动轴二; 15、主动伞齿轮;16、往复丝杆;17、从动伞齿轮;18、往复丝母;19、固定圆杆;20、滑动套筒;21、清理刷;22、出风口;23、杂质滤网; 24、沿边;25、连接杆;26、排杂口;27、杂质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通风装置,包括机房墙体1和固定安装在机房墙体1内的通风机外壳2,通风机外壳2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通风机外壳2前端设有进风口3,进风口3内设有启闭机构,通风机外壳2内设有通风机构;启闭机构包括若干个转动轴4、若干个转动叶片5、若干个传动蜗轮6、调节电机7、调节轴8以及若干个蜗轮齿9,若干个转动轴4活动安装在进风口3内,且上端伸出通风机外壳2,若干个转动叶片5均匀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4上,若干个传动蜗轮6分别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 4上端,所述调节电机7水平安装在通风机外壳2前端一侧,所述调节轴8安装在调节电机7旋转端上,若干个蜗轮齿9分别攻在调节轴8上,且与若干个传动蜗轮6互相啮合;通风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驱动轴一 11、转动盘12、若干个风机扇叶13、驱动轴二14、主动伞齿轮15、往复丝杆16、从动伞齿轮17、一组往复丝母18、固定圆杆19、一组滑动套筒20、一组清理刷21、出风口22以及杂质滤网23,所述驱动电机 10水平安装在通风机外壳2内,所述驱动轴一11安装在驱动电机10前端,所述转动盘12安装在驱动轴一11上,若干个风机扇叶13分别安装在转动盘12,所述驱动轴二14安装在驱动电机10后端,所述主动伞齿轮15安装在驱动电机10后端,所述往复丝杆16活动安装在通风机外壳2内,所述从动伞齿轮17安装在往复丝杆16中心处,且与主动伞齿轮15互相啮合,一组往复丝母18分别套装在往复丝杆16两端,所述固定圆杆19位于往复丝杆16一侧,一组滑动套筒20活动套装在固定圆杆19两端,一组
清理刷21分别安装在一组滑动套筒20前端,所述出风口22开在通风机外壳2后端,所述杂质滤网23安装在出风口22 处,且与一组清理刷21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叶片5两侧分别设有沿边24;所述主动伞齿轮15尺寸小于从动伞齿轮17尺寸;所述往复丝母 18与滑动套筒20通过连接杆25连接;所述通风机外壳2底部开有与杂质滤网23相对应的排杂口26,排杂口26底部安装有杂质收集盒27。
22.本实施方案的工作原理:该装置所使用的用电设备由外接的控制器进行控制,通风机外壳2固定安装在机房墙体1内,且横截面呈矩形,使用时,使用者首先打开调节电机7开关;
23.启闭时:若干个转动轴4通过紧固轴承活动安装在进风口3内,且上端伸出通风机外壳2,若干个转动叶片5均匀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4 上,若干个传动蜗轮6分别安装在若干个转动轴4上端,调节电机7水平安装在通风机外壳2前端一侧,调节轴8安装在调节电机7旋转端上,若干个蜗轮齿9分别攻在调节轴8上,且与若干个传动蜗轮6互相啮合,转动叶片5初始状态处于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可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机房内,影响机房内的温湿度,且转动叶片5两侧分别设有沿边24,起到密封作用,通风时,调节电机7首先开始工作,带动旋转端上的调节轴8进行转动,调节轴8上若干个蜗轮齿9分别与转动轴4上端传动蜗轮6互相啮合,调节轴8带动转动轴4转动90
°
,此时转动叶片5打开如图4所示,便于后续通风处理;
24.通风时:驱动电机10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0为双轴伸异步电动机,驱动电机10首先带动前端驱动轴一11开始转动,转动盘12安装在驱动轴一11上,若干个风机扇叶13分别安装在转动盘12,风机扇叶13 可将机房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3抽至通风机外壳2内,驱动轴二14安装在驱动电机10后端,主动伞齿轮15安装在驱动电机14后端,往复丝杆16通过紧固轴承活动安装在通风机外壳2内,从动伞齿轮17安装在往复丝杆16中心处,且与主动伞齿轮15互相啮合,且主动伞齿轮15 尺寸小于从动伞齿轮17尺寸,起到减速作用,驱动电机10同时带动往复丝杆16开始缓慢转动,一组往复丝母18分别套装在往复丝杆16两端,固定圆杆19位于往复丝杆16一侧,一组滑动套筒20活动套装在固定圆杆19两端,且往复丝母18与滑动套筒20通过连接杆25连接,一组清理刷21分别安装在一组滑动套筒20前端,出风口22开在通风机外壳2后端,杂质滤网23安装在出风口22处,且与一组清理刷21 位置相对应,如图1所示,往复丝杆16可带动一组清理刷2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对杂质滤网23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杂质堆积在杂质滤网23上,影响通风效果,通风机外壳2底部开有与杂质滤网23相对应的排杂口26,排杂口26底部安装有杂质收集盒27,清理后的杂质通过排杂口26落入杂质收集盒27内,使用者可定期清理杂质收集盒27内的杂质,抽至通风机外壳2内的空气通过杂质滤网23过滤后,通过出风口22排出,完成对机房通风,通过位于进风口3内的启闭机构当通风装置开启时,转动叶片5自动打开,通风装置关闭时,转动叶片5自动闭合,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机房内,影响机房内的温湿度,通风机构可对机房进行自动通风处理,同时驱动电机10可带动后端一组清理刷21 对杂质滤网23进行自动清理,防止杂质堆积在滤网上,影响通风效果。
25.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