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及具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8101发布日期:2022-03-17 01:0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换热管及具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管及具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包括集流管和换热管,换热管通常为多通道扁管,换热管和集流管通过焊接连接。微通道换热器在焊接加工过程中部分焊料会流入集流管管内,进入微通道扁管的通道中,容易引起换热管部分通道焊料堵塞,影响换热管的强度和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有利于减少焊料堵塞流通通道,有利于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和强度。
4.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管,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换热管的宽度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所述换热管包括n个通道,所述n个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n大于3,位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个通道为第1通道,位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上另一端的第n个通道为第n通道,所述第1通道和所述第n通道之间具有第m通道和第m-1通道,1《m《n,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1通道的截面积和所述第n通道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m通道的截面积,所述第m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m-1通道的截面积。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m+1通道,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m+1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m通道的截面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k通道和第k+1通道,m《k<k+1《n,所述第1通道、所述第m通道、所述第k通道、所述第k+1通道和所述第n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k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k+1通道的截面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k通道,m《k《n,所述第1通道、所述第m通道、所述第k通道和所述第n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k通道的截面积,和/或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k-1通道,m<k-1<k,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k-1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m通道的截面积。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k+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n通道的截面积。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m-1通道的截面积,所述第n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k+1通道的截面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2通道,所述第1通道和所述第2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1间隔,所述第1间隔分隔所述第1通道和所述第2通道,所述换热管包括第k间隔,所述第k间隔分隔所述第k通道和所述第k+1通道,所述第1间隔的最小厚度t1小于所述第k间隔的最小厚度t2。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
述第n通道的截面积。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包括n个通道,n个通道沿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n大于3,位于换热管宽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个通道为第1通道,位于换热管宽度方向上另一端的第n个通道为第n通道,第1通道和第n通道之间具有第m通道和第m-1通道,在换热管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和第n通道的截面积均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沿其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的通道的截面积增大,减少换热管与集流管之间的焊料将换热管宽度方向第1通道和第n通道的焊料堵塞,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性能,且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在换热管中沿靠近第1通道的方向上,设置的通道的截面积增大,进一步减少焊料将换热管宽度方向第1通道和第n通道的焊料堵塞,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14.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15.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如上所述的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
16.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弯曲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管连通,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长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管段的第1通道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第1通道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管段的第m通道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管段的第m通道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工作时,气流流经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在所述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1通道位于该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m通道的上游,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m通道位于该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n通道的上游。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工作时,气流流经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在所述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1通道位于该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m通道的下游,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m通道位于该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n通道的下游。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该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如上所述的换热管,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弯曲段和第二管段,弯曲段的一端与第一管段连通,弯曲段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与第一管连通,第二管段与第二管连通,气流依次流经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且在气流方向上,第一管段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的第m通道的上游,第一管段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的第n通道的上游,第二管段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的第m通道的下游,第二管段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的第n通道的下游,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位于迎风侧的通道截面积大于其他通道的截面积,由于迎风侧的换热温差较大,位于迎风侧的通道换热介质流量较大,进而提高了迎风侧的换热量,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正视图;
24.图3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正视图;
25.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正视图;
26.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正视图;
27.图6为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正视图;
28.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为图7所示换热器的局部截面图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换热管,101-通道,102-第一管段,103-弯曲段,104-第二管段;
32.200-换热器,201-第一管,202-第二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100,具体而言,换热管100可以为扁管,换热管100内具有多个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间隔设置的流通通道,多个所述流通通道包括第1通道和第n通道,换热管100具有沿该换热管100的厚度方向和该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相交的横截面。
36.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换热管100的宽度大于该换热管100的厚度,换热管100包括n个通道,n个通道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间隔排列,n大于3,位于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上一端的第一个通道为第1通道,位于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上另一端的第n个通道为第n通道,第1通道和第n通道之间具有第m通道和第m-1通道,1《m《n,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和第n通道的截面积均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
37.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100包括n个通道,n个通道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间隔排列,n大于3,位于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上一端的第一个通道为第1通道,位于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上另一端的第n个通道为第n通道,第1通道和第n通道之间具有第m通道和第m-1通道,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和第n通道的截面积均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100沿其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端的通道的截面积增大,有利于减少换热管100宽度方向第1通道和第n通道的焊料堵塞,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且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100中沿靠近第1通道的方向上,设置的通道的截面积增大,有利于减少换热管100宽度方向第1通道和第n通道的焊料堵塞,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管100的换热效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设置有第1通道、第m-1通
道,第m通道、第m+1通道、第k通道、第k+1通道和第n通道,1<m-1<m<m+1<k<k+1<n,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100沿其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端的通道的截面积增大,有利于减少换热管100宽度方向上第1通道和第n通道的焊料堵塞,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管100的换热效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设置有第1通道、第m-1通道,第m通道、第m+1通道、第k通道、第k+1通道和第n通道,1<m-1<m<m+1<k<k+1<n,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100中间区域所具有的通道截面积较小,提高了换热管100的换热效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且提高了换热管100的耐压强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设置有第1通道、第m-1通道,第m通道、第m+1通道、第k-1通道、第k通道、第k+1通道和第n通道,1<m-1<m<m+1<k-1<k<k+1<n,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使得换热管100沿其宽度方向w,越靠近中间区域,所具有的通道截面积越小,使得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两端的通道比中间区域的通道能够通入更多的换热介质,提高了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两端通道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且提高了换热管100的耐压强度。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设置有第1通道、第m-1通道,第m通道、第m+1通道、第k-1通道、第k通道、第k+1通道和第n通道,1<m-1<m<m+1<k-1<k<k+1<n,在换热管100的横截面上,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或小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换热管100中间区域所具有的通道的截面积较小,提高了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两端通道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且提高了换热管100的耐压强度。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设置有第1通道、第m-1通道,第m通道、第m+1通道、第k通道、第k+1通道和第n通道,1<m-1<m<m+1<k<k+1<n,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m+1通道的截面积,第m通道的截面积等于第k通道的截面积,第k通道的截面积小于第k+1通道的截面积,第k+1通道的截
面积等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有利于减少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的至少一端的通道的焊料堵塞,进而换热管100宽度方向w的至少一端能够流通换热介质,提高了换热管100的换热效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换热管100还包括第2通道,第1通道和第2通道沿换热管100的宽度方向w依次设置,换热管100包括第1间隔,第1间隔分隔第1通道和第2通道,换热管100包括第k间隔,第k间隔分隔第k通道和第k+1通道,第1间隔的最小厚度t1小于第k间隔的最小厚度t2,第1通道和其相邻通道的间隔尺寸较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换热管100的耐压强度。
44.如图7-8所示,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热器200,该种换热器200包括第一管201、第二管202和多个如上所述的换热管100,多个换热管100沿所第一管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换热管100连通第一管201和第二管202;其中,至少一个换热管100包括第一管段102、弯曲段103和第二管段104,弯曲段103的一端与第一管段102连通,弯曲段10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104连通,第一管段102与第一管201连通,第二管段104与第二管202连通,在平行于第一管段102和第二管段104长度方向的第一平面内,第一管段102的第1通道的投影与第二管段104的第1通道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管段102的第m通道的投影与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
45.该种换热器200在工作时,气流流经换热管100的表面,在气流方向y上,第一管段102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102的第m通道的上游,第一管段102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102的第n通道的上游,气流先经过第一管段102的第1通道,然后依次经过第m通道和第n通道,即第一管段102中的第1通道位于迎风侧,由于迎风侧的换热温差较大,故迎风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大,由于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增加了第1通道中流通的换热介质流量,因此提高了第一管段102中迎风侧的换热效率;第二管段104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的下游,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104的第n通道的下游,经过第一管段102的气流先经过第二管段104的第n通道,然后依次经过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和第1通道,即第二管段104中的第n通道位于迎风侧,由于第n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增加了第n通道中流通的换热介质流量,提高了第二管段104中迎风侧的换热效率。
46.综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段102和第二管段104由换热管100弯折形成,气流依次流经第一管段102和第二管段104,且由于换热管100沿宽度方向w相对的两端的通道的截面积大于中间通道的截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管段102和第二管段104的迎风侧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换热器200的换热性能。
47.如图7-8所示,在该种换热器200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换热管100包括第一管段102、弯曲段103和第二管段104,该换热器200工作时,气流流经换热器200的第一管段102和第二管段104,在气流方向y上,第一管段102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102的第m通道的上游,第一管段102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一管段102的第n通道的上游,气流先经过第一管段102的第1通道,然后依次经过第m通道和第n通道,即第一管段102中的第1通道位于迎风侧,由于第1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第1通道中流通有利于增加换热介质的流量,提高了第一管段102中迎风侧的换热效率;第二管段104的第1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的下游,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位于该第二管段104的第n通道的下游,经过第一管段
102的气流先经过第二管段104的第n通道,然后依次经过第二管段104的第m通道和第1通道,即第二管段104中的第n通道位于迎风侧,第n通道的截面积大于第m通道的截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管段第n通道的迎风侧通道的换热介质流量,提高了第二管段104中迎风侧的换热量,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48.本技术对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