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7772发布日期:2022-03-23 14:4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空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柜机形式的室内空调器(又叫空调器柜机)由于外形美观,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
3.现有的空调器柜机的出风部分和机壳是固定式或者一体式的,与悬挂式室内空调器相同的,将室内柜机的出风口设置有百叶,通过百叶的摆动实现空调出风方向的调节或者将出风口封闭,但是,由于百叶的摆动角度范围小,并且仅仅能够实现上下方向的导风,对于出风口高度较低的柜机来说,风向调整更多的是要进行左右调整,因此采用百叶的导风和出风口封闭形式显然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
4.而更多的空调器柜机在出风口位置设计旋转出风旋转结构,利用挡板的旋转实现出风风向调整和出风口的封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是将挡板固定在出风口底部的环形轴承上,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轴承转动,调整挡板和出风口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出风方向调整和出风口封闭,但是出风旋转结构由于自身重量较重,会对底部的轴承产生一定的压力,增加轴承旋转的摩擦阻力,在旋转送风过程中造成运行卡顿、摩擦异音等问题,同时,处于空调器整体成本降低和产品轻量化的考虑,固定支撑出风旋转结构的轴承采用塑料件制成,在旋转的过程中轴承受到出风旋转结构的压力会有一定的磨损,对旋转的平稳存在影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出风口底部的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之间设置旋转支撑件,解决了现有的柜式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旋转结构旋转摩擦力大以及磨损严重的问题。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驱动装置进行了改进,其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将出风旋转结构通过第一轴承悬吊在所述出风口顶部,降低了出风旋转结构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与基座间的摩擦阻力。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出风旋转结构进行了改进,出风口底部的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连接,旋转支撑件对出风旋转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也能减小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间的摩擦力。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旋转支撑件进行了改进,旋转支撑件包括第二轴承和固定盘,第二轴承分别连接出风旋转结构的底部和基座,对出风旋转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也能减小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间的摩擦力,固定盘用于将第二轴承固定于基座上,且固定盘上设置有环形导轨,用于限定出风旋转结构的旋转轨迹,出风旋转结构的径向也是依靠旋转支撑件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取决于第二轴承的圆柱度及尺寸以及环形导轨的圆柱度以及尺寸。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顶部开设有出风口,且在机壳内部与出风口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风旋转结构,出风口底部设置有基座。
10.出风旋转结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悬吊在出风口顶部壁面。
11.出风旋转结构底部通过旋转支撑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
12.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出风旋转结构转动,调整出风旋转结构与出风口的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出风风向的调整以及出风口的封闭,出风旋转结构采用悬吊式。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旋转结构包括出风结构本体和出风部,出风结构本体为圆筒状结构,出风部为开设于出风结构本体侧壁面上的通孔,且出风部的形状以及大小与出风口相同。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支撑件包括第二轴承和固定盘,第二轴承分别连接出风旋转结构的底部和基座,对想想出风旋转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固定盘用于将第二轴承固定于基座上。
15.固定盘上设置有环形导轨,用于限定出风旋转结构的旋转轨迹。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旋转结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与环形导轨对应设置。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盘为圆形盘,其圆心位置设置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安装第二轴承。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盘边缘位置设置有卡接部,基座与固定盘通过卡接部卡接。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安装在出风口顶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出风旋转结构相对于出风口转动。
20.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环形齿条,电机固定于设置于固定支撑件上,齿轮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环形齿条固定于出风旋转结构顶部,且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齿条的旋转轴线与齿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且环形齿条的旋转轴线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共线。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3.出风旋转结构一方面由于自身重量较重需要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运行平稳需要径向定位准确,两者结合才能使得旋转结构在旋转送风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卡顿、无摩擦异音。
24.如电机驱动齿轮设置在旋转机构底部,由于电机、齿轮、环形齿条的安装存在平面度误差,则齿轮轴向将受到机构重力的一个分力,这样对于齿轮磨损以及运动机构平稳均有影响,而本技术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旋转机构的重力影响,降低了出风旋转结构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与基座间的摩擦阻力。
25.出风口底部的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连接,旋转支撑件对出风旋转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也能减小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间的摩擦力,出风旋转结构的径向也是依靠旋转支撑件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取决于第二轴承的圆柱度及尺寸以及环形导轨的圆柱度以及尺寸。
26.整个送风路径是不受机构影响的,中间区域无任何遮挡。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出风位置的内部结构图之一;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出风位置的内部结构图之一;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支撑件与出风旋转结构的分解结构图之一;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旋转支撑件与出风旋转结构的分解结构图之一;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出风位置的半剖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6“a”处的放大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盘的结构图。
36.附图标记:
37.包括:100、机壳;110、出风口;112、基座;113、第一轴承; 200、出风旋转结构;201、出风结构本体;202、出风部;300、驱动装置;301、电机;302、齿轮;303、环形齿条;400、旋转支撑件;410、第二轴承;420、固定盘;421、环形导轨;422、容纳部;430、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本文所述的室内空调器指空调器柜机。
43.在常规的室内空调器中,包括换热组件和风机模块。
44.换热组件即为室内热交换器,可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
45.风机模块用作气流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空气进行空气循环,室内空调器用以对室内空间进行换热、换风。
46.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器系统整体包括室内空调器和室外空调器,室外空调器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空调器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内空调器,本文中的室内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
47.热交换器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8.空调器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以制冷过程为例,该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9.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50.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51.如图1-5所示的室内空调器,其包括机壳100,机壳100内部形成有风道,换热组件和风机模块均设置在机壳100内部的风道内。
52.机壳100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10,出风口110为风道的出风端头,用于将在风机组件驱动下,流经换热组件完成换热的气流向室内空间引入。
53.出风口110底部设置有基座112。
54.在机壳100内部与出风口110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风旋转结构200,出风旋转结构200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12上。
55.出风口110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装置300。
5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常规的旋转送风的柜式室内空调器结构,其换热原理和送风原理与常规可实现旋转送风的室内空调器无异,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出风旋转结构200与出风口110的相对位置调整出风的角度。
57.而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现有技术都是将挡板固定在出风口110底部的环形轴承上,利用驱动电机301带动轴承转动,调整挡板和出风口110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出风方向调整和出风口110封闭。
58.上述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风旋转结构200由于自身重量较重,会对底部的轴承产生一定的压力,增加轴承旋转的摩擦阻力,如电机301 驱动齿轮302设置在旋转机构底部,由于电机301、齿轮302、旋转机构的安装存在平面度误差,则齿轮302轴向将受到机构重力的一个分力,这样在旋转送风过程中造成运行卡顿、摩擦异音等问题,同时,处于空调器整体成本降低和产品轻量化的考虑,固定支撑出风旋转结构200 的轴承采用塑料件制成,在旋转的过程中轴承受到出风旋转结构200的压力会有一定的磨损,影响运动机构平稳,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59.而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改进方案在于:
60.出风口110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装置300和第一轴承113,第一轴承 113用于将出风旋转装置可转动地悬吊于出风口110顶部,同时,将驱动装置300连接于出风旋转结构200的顶端,用于驱动出风旋转结构200 相对于出风口110转动。
61.其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旋转机构的重力影响,降低了出
风旋转结构200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112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200与基座112间的摩擦阻力。
62.出风旋转结构200与基座112之间设置有旋转支撑件400。
63.旋转支撑件400对出风旋转结构2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400也能减小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间的摩擦力。
64.基于上述的改进构思,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9 所示,旋转支撑件400包括第二轴承410和固定盘420。
65.第二轴承410分别连接出风旋转结构200的底部和基座112,对想想出风旋转结构200起到支撑作用。
66.固定盘420用于将第二轴承410固定于基座112上,且固定盘420上设置有环形导轨421,用于限定出风旋转结构200的旋转轨迹。
6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优势在于通过第一轴承113将出风旋转装置进行悬吊,降低了出风旋转结构200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112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200 与基座112间的摩擦阻力。
68.同时,出风口110底部的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400连接,旋转支撑件400的第二轴承410对出风旋转结构2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 400也能减小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间的摩擦力。
69.固定盘420用于将第二轴承410平稳固定在基座112上,并且环形导轨421也对出风旋转结构200的转动路径产生定位。
70.出风旋转结构200在径向上也是依靠旋转支撑件400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取决于第二轴承410的圆柱度及尺寸以及环形导轨421的圆柱度以及尺寸。
7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出风旋转结构200包括出风结构本体201和出风部202。
72.出风结构本体201为圆筒状结构,出风部202为开设于出风结构本体201侧壁面上的通孔,且出风部202的形状以及大小与出风口110相同。
73.基于上述实施例,出风旋转结构200底部设置有环形槽430,环形槽430与环形导轨421对应设置。
74.基座112为环形,环形导轨421也和环形槽430均为环形。
75.环形导轨421插入在环形槽430内,通过槽轨间的配合,对出风旋转结构200的转动行径进行限位。
7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出风旋转结构200顶部通过第一轴承113悬吊在出风口110顶部,而出风旋转结构200底部通过第二轴承410支撑在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底部平面之间。
77.整个风道的送风路径是不受任何影响的,中间区域无任何遮挡。
78.为了便于第二轴承410与基座112之间的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9所示,固定盘420为圆形盘,其圆心位置设置有容纳部422;
79.容纳部422用于容纳安装第二轴承410。
80.同时,固定盘420边缘位置设置有卡接部,基座112与固定盘420通过卡接部卡接。
81.需要说明的是,基座112与固定盘420通过卡接部卡接。
82.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12与固定盘420可通过螺钉连接,也可通过卡接部卡接,当基座112与固定盘420通过螺钉连接时,拆装基座112与固定盘420时需要额外借助工具,造成拆装的不便,而且拆卸下螺钉后,螺钉容易遗失,而基座112与固定盘420通过卡接部卡接则不会造成零件的遗失,拆装也相对方便,因此,优选基座112与固定盘420卡接。
8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卡接部包括设置于基座112上的弹性插舌,同时也包括设置于固定盘420的插槽弹性插舌上设有挂钩,插槽内与挂钩对应的位置有配合挂钩(图中未示出)。
84.安装基座112与固定盘420时,只需将基座112上的弹性插舌插入固定盘420的插槽内,随着弹性插舌插入插槽内,挂钩可与配合挂钩相互勾合,即完成基座112与固定盘420的安装,拆卸基座112与固定盘420 时,将基座112上的弹性插舌沿径向朝其旋转轴线方向按压,当配合挂钩与挂钩脱离后,拔固定盘420即可,此结构安装和拆卸操作更加方便。
8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为实现基座112与固定盘420的一种安装形式,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基座112与固定盘4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形式,基于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即,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出风口110底部的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之间设置旋转支撑件400,无论基座112与固定盘420采用何种安装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8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6-7和图8所示,驱动装置300 通过固定支撑件安装在出风口110顶部。
87.出风旋转结构200通过第一轴承113可转动地连接在出风口110顶部壁面。
88.驱动装置300用于驱动出风旋转结构200相对于出风口110转动。
89.驱动装置300包括电机301、齿轮302和环形齿条303,电机301固定于设置于固定支撑件上,齿轮302套设于电机301的输出轴,环形齿条303固定于出风旋转结构200顶部,且齿轮302与环形齿条303啮合。
90.环形齿条303的旋转轴线与齿轮302的旋转轴线平行,且环形齿条 303的旋转轴线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共线。
91.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出风旋转结构200的形状以及驱动装置 300的实施例,本技术通过轴承实现出风旋转结构200的可转动式的悬吊,驱动装置300采样齿轮302和齿条的啮合配合,实现出风旋转结构 200的可控旋转,整个送风路径是不受机构影响的,中间区域无任何遮挡。
9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旋转送风结构形式,其适用于顶部出风的柜式空调器,其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
93.出风旋转结构200一方面由于自身重量较重需要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运行平稳需要径向定位准确,两者结合才能使得旋转结构在旋转送风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卡顿、无摩擦异音。
94.如电机301驱动齿轮302设置在旋转机构底部,由于电机301、齿轮 302、环形齿条303的安装存在平面度误差,则齿轮302轴向将受到机构重力的一个分力,这样对于齿轮302磨损以及运动机构平稳均有影响,而本技术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旋转机构的重力影响,降低了出风旋转结构200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112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200与基座112间的摩擦阻力。
95.出风口110底部的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400连接,旋转支撑件400对出风旋转结构200起到一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400也能减小基座112与出风旋转结构200间的摩擦力,旋转支撑件400依靠一个带有球形凸起的旋转支撑组件进行支撑,出风旋转结构200的径向也是依靠支撑组件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取决有支撑件的圆柱度及尺寸、导轨的圆柱度以及尺寸。
96.本技术的第一构思,对驱动装置进行了改进,其采用悬吊式驱动旋转模式,将出风旋转结构通过第一轴承悬吊在所述出风口顶部,降低了出风旋转结构由于自身重力而对底部基座产生的压力,从而减小了出风旋转结构与基座间的摩擦阻力。
97.本技术的第二构思,对出风旋转结构进行了改进,出风口底部的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之间通过旋转支撑件连接,旋转支撑件对出风旋转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也能减小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间的摩擦力。
98.本技术的第三构思,对旋转支撑件进行了改进,旋转支撑件包括第二轴承和固定盘,第二轴承分别连接出风旋转结构的底部和基座,对出风旋转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减小驱动组件的轴向载荷,同时旋转支撑件也能减小基座与出风旋转结构间的摩擦力,固定盘用于将第二轴承固定于基座上,且固定盘上设置有环形导轨,用于限定出风旋转结构的旋转轨迹,出风旋转结构的径向也是依靠旋转支撑件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取决于第二轴承的圆柱度及尺寸以及环形导轨的圆柱度以及尺寸。
9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