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具备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7982发布日期:2023-09-23 21:4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具备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作为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的一个形式,有应用了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多个流路的扁平状的扁平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在这种热交换器中,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运转时,为了提高传热性能,要求更多的制冷剂流入位于上风侧的流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热交换器,其具备位于上风侧的流路比位于下风侧的流路大的扁平传热管。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02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扁平传热管例如通过将铝等材料挤出成型来制造。在位于上风侧的流路比位于下风侧的流路大的扁平传热管中,例如,有时由于截面形状非对称而难以制造出期望的扁平传热管。在热交换器中,要求在确保传热性能的同时提高制造性。

3、本公开是在这样的开发的一环中完成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确保传热性能的同时实现制造性的提高的热交换器,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了这样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公开的热交换器具有扁平状的扁平传热管、集管以及散热翅片。扁平状的扁平传热管在第1方向上隔开宽度地具有第1侧部和第2侧部,并且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在扁平状的扁平传热管中,在第1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流路,多个流路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集管形成有开口部,扁平传热管与开口部连接。扁平传热管具备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被安装于散热翅片。连接部具有开口端面,并被插入集管的开口部中而与集管连接,多个流路分别在开口端面上开口。在主体部中,多个流路分别具有第1流路截面积。在连接部中,第1侧部以宽度随着接近开口端面而缩小的方式形成为楔状。在开口端面上,多个流路中的最靠近形成为楔状的第1侧部的第1流路的第1开口端具有比第1流路截面积小的第2流路截面积。

6、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热交换器。

7、发明效果

8、根据本公开的热交换器,扁平传热管具备主体部和连接部。在扁平传热管中,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流路。扁平传热管隔开宽度地具有第1侧部和第2侧部。与集管的开口部连接的连接部具有开口端面,多个流路分别在开口端面上开口。在连接部中,第1侧部以宽度随着接近开口端面而缩小的方式形成为楔状。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连接部插入集管的开口部,从而能够有助于制造性的提高。此外,在开口端面上,最靠近第1侧部的第1流路的第1开口端具有比第1流路截面积小的第2流路截面积。由此,能够使制冷剂更多地流入位于热负荷高的区域的流路,从而能够确保传热性能。

9、根据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具备上述热交换器,能够在确保传热性能的同时提高制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室外热交换器(11)的扁平传热管(21)具备主体部(23)和连接部(25)。在扁平传热管(21)中,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流路(27)。扁平传热管(21)隔开宽度地具有第1侧部(29a)和第2侧部(29b)。与集管(31)的开口部(33)连接的连接部(25)具有开口端面(26),多个流路(27)分别在开口端面(26)上开口。在连接部(25)中,第1侧部(29a)以宽度随着接近开口端面(26)而缩小的方式形成为楔状。最靠近第1侧部(29a)的第1流路(27a)的第1开口端(28a)具有比其它流路(27)的开口端(28)的第1流路截面积(S1)小的第2流路截面积(S2)。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敦,前田刚志,中村伸,八柳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