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微细化装置及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6119发布日期:2022-04-16 15:4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液体微细化装置及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液体微细化装置及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1880077346.8、发明名称为“液体微细化装置及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液体微细化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3.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结构例如为以下所述的结构。
4.如图4所示,液体微细化装置101具备:处理室102,外部气体由于送风机而通过该处理室102;以及贮水部103,其贮存规定量的来自供水管的供水。另外,液体微细化装置101具备:研钵状的旋转体104,其下部淹没于贮水部103,且直径朝向上方扩大;圆筒状的多孔体105,其与旋转体104一起旋转,并能够使受到基于旋转体10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飞散的水以及空气通过。另外,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01中,由于基于旋转体104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水被从贮水部103汲取,且从旋转体104朝向外部飞散的水通过多孔体105并与周边部碰撞,从而使水微细化。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9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这种以往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由于离心力而抽起贮水部的水,并使抽起来的水从设置于旋转体的细孔飞散。此时存在这样的课题:一部分飞散出的水滴不会充分气化,并且这一部分与输送的空气一起向装置外释放,从而损害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9.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能够促进水滴的蒸发并且提升水滴的分离性能而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以及使用了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
10.从而,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具备将空气导入的吸入口以及将该空气排出的吹出口。在液体微细化装置内具备:贮水部;液体微细化机构,其以被中空形状的内筒覆盖的方式配置,且将贮水部的液体微细化;以及多条导水肋,其位于从内筒的下端直至贮水部的位置。并且,导水肋分别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向液体微细化装置的中央聚集的方式设置。通过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空气依次通过吸入口、在内筒内与吸入口连通的内筒风路、设置于内筒风路的液体微细化机构、将内筒风路与在内筒风路的外周设置的外筒风路连通的通风口、相邻的导水肋之间、所述外筒风路以及与所述外筒风路连通的所述吹出口。通过所述外筒风路的所述空气的送风方向变成与通过所述通风口的所述空气的送风方向相反的朝向。
11.通过该结构,液体微细化装置能够促进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的气化,并且
能够提升水滴分离性能。其结果是,能够在不使装置整体大型化的情况下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13.图2是沿由图1中的虚线围起的面剖切该实施方式的液体微细化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14.图3是将该实施方式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的概要剖视图。
15.图4是示出以往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 液体微细化装置
18.2 吸入口
19.3 吹出口
20.4 内筒风路
21.5 内筒
22.6 内筒顶面板
23.7 吸入连通风路
24.8 通风口
25.9 外筒风路
26.10 外筒
27.11 贮液部
28.12 供水口
29.13 排水口
30.14 贮液部底面
31.15 风路扩大部
32.16 风路扩大部顶面板
33.17 液体微细化部
34.18 汲取管
35.19 旋转板
36.20 马达
37.21 导水肋
38.22 清除器
39.23 水面
40.24 虚线箭头
41.101 液体微细化装置
42.102 处理室
43.103 贮水部
44.104 旋转体
45.105 多孔体。
具体实施方式
46.本发明的方案1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具备将空气导入的吸入口以及将空气排出的吹出口。在液体微细化装置内设置有:贮水部;液体微细化部,其以被中空形状的内筒覆盖的方式配置,且将贮水部的液体微细化;以及多条导水肋,其位于从内筒的下端直至贮水部的位置。通过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空气依次通过吸入口、在内筒中与吸入口连通的内筒风路、设置于内筒风路的液体微细化部、将内筒风路与在内筒风路的外周设置的外筒风路连通的通风口、相邻的导水肋之间、外筒风路、与外筒风路连通的吹出口。并且,从铅垂方向上方起依次配置有吸入口、液体微细化部、通风口以及导水肋。通过外筒风路内的空气被朝向铅垂方向上方输送。
47.通过该结构,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内筒内输送,且通过以被中空形状的内筒覆盖的方式配置的液体微细化部的周围,再通过在液体微细化部的下方配置的通风口而到达外筒风路。由此,能够提升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与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的接触效率,从而能够提升水滴的气化效率。
48.另外,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朝向铅垂方向下方通过内筒风路之后,通过通风口并朝向铅垂方向上方通过外筒风路,从而将难以气化的大粒的水滴分离。即,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与在内筒风路内朝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一起向下飞散,并在通风口处被向下吹出。在此,当空气通过通风口时,通过外筒风路内的空气被朝向铅垂方向上方输送,因此送风方向变为相反的方向。此时,水滴由于基于重量产生的惯性而与外筒风路的壁面碰撞,并被外筒风路的壁面捕集。这样一来,能够在外筒风路的壁面捕集难以气化的大粒的水滴,从而能够将难以气化的大粒的水滴分离。
49.另外,通过将液体微细化部以被内筒覆盖的方式配置,能够使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在内筒的内侧表面附着,以抑制朝向内筒外的飞散,因此能够抑制水滴受到风压而从内筒的通风口再次飞散。作为结果,能够抑制向起居室释放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
50.另外,通过配置从内筒的下端直至贮水部的多条导水肋,能够使在内筒的内壁附着并落下的水沿着导水肋向贮水部落下。由此,能够抑制在内筒的内壁附着的水受到从内筒通过通风口而向外筒流动的空气的风压,而再度成为大粒的水滴并从内筒的下端飞散。
51.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方案2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吸入口配置在内筒的侧面,吹出口配置在吸入口的铅垂方向上方。
52.通过该结构,在含有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的空气通过外筒风路时,能够充分取得用于使水滴气化的距离。由此,能够提升水滴的气化效率,从而抑制水滴向起居室的释放。
53.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方案3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外筒风路以从通风口开始遍及内筒风路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形成,在外筒风路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有开口截面积大于外筒风路的风路扩大部,在吸入口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有风路扩大部,并且在风路扩大部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有吹出口。
54.通过该结构,能够使风速在含有由液体微细化部产生的水滴的空气从内筒风路通过外筒风路时减小,以促进基于重力产生的水滴的分离。另外,风路截面积从外筒风路向风路截面积大的风路扩大部的风路急剧扩大,因此能够产生气流的漩涡,以促进水滴与空气
的混合,由此提升水滴的气化效率。
55.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方案4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风路扩大部还在铅垂方向上方具有风路扩大部顶面板,在风路扩大部顶面板设置有多个吹出口。
56.通过该结构,流入风路扩大部的空气与风路扩大部顶面板碰撞而使风速急速降低,并且一部分空气在风路扩大部的内部以卷起漩涡的方式流动。然后,通过风路扩大部的风速的降低以及气流的漩涡,能够促进水滴与空气的混合,从而促进水滴的气化。
57.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方案5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液体微细化部具备旋转板,旋转板通过旋转而将贮水部的液体微细化并向内筒风路内释放,旋转板配置在内筒的下端附近。
58.通过该结构,能够将从液体微细化部的旋转板释放的、未气化而在内筒壁面附着的水的量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在内筒的内壁附着的水作为受到从内筒通过通风口向外筒流动的空气的风压而再度成为大粒的水滴而飞散的量减小。
59.另外可以是,在本发明的方案6中涉及具备方案1至5中任一个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换气装置。
60.作为换气装置的功能之一,组装有用于加湿目的的液体微细化装置。通过将上述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用作上述的使水滴气化的机构,能够提供抑制向起居室内释放水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居住者的舒适性的换气装置。
61.另外可以是,在本发明的方案7中涉及具备方案1至5中任一个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62.作为空气净化器的功能之一,组装有用于加湿目的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以杀菌为目的的例如次氯酸产生装置之类的使水滴气化的装置。通过将上述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用作上述的用于使水滴气化的机构,能够提供抑制向起居室内释放水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居住者的舒适性的空气净化器。
63.另外可以是,在本发明的方案8中涉及具备方案1至5中任一个所记载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64.作为空气调节器的功能之一,组装有用于加湿目的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以杀菌为目的的例如次氯酸产生装置之类的使水滴气化的装置。通过将液体微细化装置用作上述的用于使水滴气化的机构,能够提供抑制向起居室内释放水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居住者的舒适性的空气调节器。
6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助于本发明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并且,对于不与本发明直接相关的各部分的详细情况,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了每个附图的说明。
66.(实施方式1)
67.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图3是将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液体微细化部周边放大的概要剖视图。液体微细化装置1构成为圆柱状的容器。液体微细化装置1具备将空气导入的吸入口2与将空气排出的吹出口3。将空气导入的吸入口2设置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的侧面。另外,将空气排出的吹出口3设置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的上表面。在实施例中,吸入口2的开口截面积大约为
220cm2左右。另外,吹出口3假定向多个起居室供给空气而具备多个吹出口。在实施例中具备6个吹出口。可是,上述的吸入口2以及吹出口3的开口截面积或者吹出口3的个数可以根据应用的起居室数量、需要的风量而变更。
68.另外,内筒风路4是图2的实线箭头所示的风路,具备后述的内筒5、内筒顶面板6以及吸入连通风路7。
69.如图2所示,内筒5配置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内部的中央附近,且形成为朝向大致铅垂方向下方开口的中空圆筒形状。而且,在内筒5的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内筒顶面板6。而且,在内筒风路4的内筒顶面板6附近设置有将吸入口2与内筒5连通的管道形状的吸入连通风路7。内筒5是使从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经由吸入连通风路7而到达内筒5内部的结构。
70.内筒风路4形成在内筒5的下端。内筒风路4经由朝向下方开口的通风口8而与在内筒5的外侧设置的外筒风路9(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风路)连通。
71.另外,液体微细化装置1具备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外筒10。外筒10以将内筒5内包的方式配置。在该内筒5与外筒10之间形成外筒风路9。
72.另外,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的下部配备有贮存液体的贮液部11。
73.贮液部11设置在内筒5的通风口8的下方且形成大致研钵形状。贮液部11的侧壁与外筒10的下端连接而一体化。在实施例中,贮液部11所贮存的液体是水。在液体微细化装置1中配备有向贮液部11供水的供水口12与将水从贮液部11排出的排水口13,以连续地使水微细化。供水口12设置于外筒10。水被贮存至图3所示的水面23(图3的虚线)。另外,排水口13设置在贮液部11的下部即研钵形状的贮液部底面14。供水口12与未图示的供水管连接。供水管经由电磁阀等开闭机构而与例如住宅、设施的自来水道、供水泵等供水设备连接。另外,排水口13经由未图示的排水管而与设置于住宅、设施的排水口等排水设备连接。
74.另外,通风口8的开口截面积的大小根据送风量、液体微细化部17的加湿量等设定。在实施例中,通风口8的开口截面积的大小为30cm2左右,但并不限定于该大小。
75.在外筒10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有以呈中空的圆筒形状且其直径大于外筒10的直径的方式形成的风路扩大部15。而且,在风路扩大部15的上方设置有封闭风路扩大部15的风路扩大部顶面板16。在风路扩大部顶面板16设置有吹出口3。吹出口3的位置设置在比吸入口2靠上方的位置。
76.如图3所示,液体微细化部17具备:汲取管18,其通过旋转而从贮液部11汲取水;旋转板19,其将基于汲取管18汲取的水向旋转面方向释放;以及马达20,其使汲取管18以及旋转板19旋转。
77.汲取管18形成为中空的圆锥台形状,且设置成直径较小侧的前端位于贮液部11所贮存的水的水面23以下。另外,旋转板19形成为其中央开口的面包圈状的圆板形状,且配置在汲取管18的直径较大侧的周围。在汲取管18的直径较大侧,汲取管18在其侧面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使得汲取的水通过开口向旋转板19供给。
78.而且,液体微细化部17设置在内筒5的内部的、被内筒5覆盖的位置。在实施例中,液体微细化部17的旋转板19配置在内筒5的下端附近。
79.另外,在内筒5下端的下方,设置有与通风口8连接的、从通风口8朝向下方突出的柱状的导水肋21。导水肋21设置有多条。导水肋21的端部设置于通风口8的外缘。而且,导水肋21以随着朝向下方而从通风口8的外缘朝向液体微细化装置1的中央的方式形成。另外,
导水肋21设置成其下端位于贮液部11所贮存的水面23以下。换句话说,导水肋21配置为位于从内筒5的下端直至贮液部11的位置。
80.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81.首先,由未图示的供水设备自供水口12向贮液部(贮水部)11供给水,从而将水贮存在贮液部11内。然后,通过未图示的送风装置从吸入口2吸入液体微细化装置1内部的空气依次通过内筒风路4、液体微细化部17、通风口8、相邻的导水肋21之间、外筒风路9以及风路扩大部15,并从吹出口3向外部例如起居室吹出。此时,由液体微细化部17产生的水滴与空气接触,水滴气化,从而能够对空气加湿。另外,贮液部11所贮存的水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从排水口13排出。
82.对其详细的动作进行说明。从吸入口2经由吸入连通风路7而导入内筒风路4的内筒5的空气通过在被内筒5覆盖的位置设置的液体微细化部17。当液体微细化部17由于马达20的动作而旋转时,由于旋转,贮液部11所贮存的水顺着汲取管18的内壁面上升。上升后的水顺着旋转板19的表面被拉伸,从而成为微细的水滴而从旋转板19的外周端朝向旋转面方向释放。释放出的水滴与内筒5的内壁面碰撞而破碎,成为更微细的水滴。从该旋转板19释放出的水滴及与内筒5的内壁面碰撞而破碎的水滴与通过内筒5的空气接触,从而水滴气化,以进行空气的加湿。另外,虽然产生的水滴的一部分未气化,但是由于以被内筒5覆盖的方式配置液体微细化部17,因此未气化的水滴在内筒5的内侧表面附着并落下。
83.然后,含有该水滴的空气从在内筒5的下端设置的通风口8向在下方设置的贮液部11吹出。然后,从通风口8吹出的空气通过相邻的导水肋21之间,并朝向在内筒5与外筒10之间形成的外筒风路9流动。通过外筒风路9内的空气被朝向铅垂方向上方输送,因此在内筒风路4内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与送风方向变成相反的朝向。
84.此时,与空气一起从通风口8吹出的水滴由于其惯性而无法追随空气的流动,从而在贮液部11的水面或外筒10的内侧壁面附着。对于该作用,水滴的重量越大,则作用就越大,即,越是难以气化的、直径较大的水滴,则作用就越大,因此能够将大粒的水滴从流动的空气中分离。
85.然后,从内筒风路4经由通风口8以及相邻的导水肋21之间而流入外筒风路9的空气通过外筒风路9向上方流动。然后流入风路扩大部15。
86.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24所示,流入风路扩大部15的空气由于风路的急剧扩大以及由于与风路扩大部15的风路扩大部顶面板16碰撞,从而风速急速降低。另外,一部分空气在风路扩大部15的内部以卷起漩涡的方式流动。
87.此时,由于风速的急速降低以及气流的漩涡,水滴的一部分由于重力而落下,另外一部分在内筒顶面板6的上表面侧附着,还有一部分在风路扩大部15的壁面或底面附着。然后,在内筒顶面板6附着的水滴沿着内筒顶面板6的倾斜而流动,并顺着内筒5的外侧壁面向贮液部11落下。另外,在风路扩大部15的壁面附着的水滴由于重力而向风路扩大部15的底面流动,然后沿着风路扩大部15的底面的倾斜而流动,并沿着外筒10的内壁面向下方流动,且向贮液部11落下。
88.而且,风路扩大部15中的风速降低、气流的漩涡促进了水滴与空气的混合,从而水滴的气化进展。然后,水滴气化后的空气通过在风路扩大部15的风路扩大部顶面板16设置的吹出口3而向装置的外部例如起居室吹出。
89.另外,液体微细化部17由于配置在被内筒5覆盖的位置,因此,对于在内筒5的内侧表面附着的水滴,能够抑制水滴由于风压而从内筒的通风口8再次飞散。
90.进而,由于在液体微细化部17中,将旋转板19配置在内筒5的下端附近,因此能够将从旋转板19释放的、未气化而在内筒5附着的水的量抑制在最小限度。例如,即使风量较大且通过通风口8的风速变快,也能够减少顺着内筒5的内壁落下、且由于通过的空气的风压而再度成为大粒的水滴并从通风口8飞散的水滴的量。
91.另外,由于在内筒5的下端设置有导水肋21,因此能够使顺着内筒5的内壁落下的水顺着导水肋21的表面而向水面23落下,因此能够抑制基于风压产生的水滴的再次飞散。另外,由于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向液体微细化装置的中央聚集的方式设置导水肋21,因此能够向比外筒风路远的、风速较小的位置导水,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导水肋21的水滴的飞散。
92.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具备清除器22,清除器22将水滴从通过风路扩大部15的内部空间的空气中分离。由此,即使在风量、由液体微细化部17产生的水滴的量暂时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清除器22的作用来抑制来自吹出口3的水滴释放。
9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能够促进由液体微细化部17产生的水滴的气化,或者提升水滴分离性能。
94.另外,可以构成使用了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的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以及空气调节器。尽管未图示,但具有加湿功能的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以及空气调节器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内置于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以及空气调节器,并设置在其风路的一部分来实现。
95.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96.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除了例如换气装置、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之外,还期待向加湿装置、桑拿装置的有效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