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散热鳍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0179发布日期:2022-05-06 01:0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散热鳍片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鳍片组。


背景技术:

2.散热器由若干间隔排列在一起的散热片组成,发热元件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扇将热量从散热器的散热通道散发出去,目前常用散热器大都采用单一的散热单片组合而成,这种散热器的散热通道相同,热风流通性差,不利于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散热鳍片组,该组合式散热鳍片组由多种不同的散热单片组合而成,整体结构强度高,不同的散热通道交错排列有利于快速散热。
4.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呈u形的散热单片,各个散热单片同向平行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相邻两个散热单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位于该一体结构排列方向中间的散热单片长度小于位于排列方向两侧的散热单片长度,各个散热单片朝向发热元件一端对齐,且散热通道朝向发热元件一端形成上端与热源距离大于下端与发热元件距离的倾斜进风口,且散热通道下端形成一水平面,散热通道上端朝向发热元件一端高度小于远离发热元件一端高度。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通道上端高度低的一端与高度高的一端通过斜面过渡衔接,且散热通道上端高度高的一端与斜面交界处形成有镂空结构。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单片包括第一散热单片、第二散热单片和第三散热单片,第一散热单片长度大于第二散热单片和第三散热单片,若干第一散热单片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分别形成片数不同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单片组,若干第二散热单片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形成第二散热片组,若干第三散热单片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形成第三散热片组,至少一组第二散热片组和至少一组第三散热片组交替间隔排列并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的中间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分别平行设于中间散热片组两侧,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分别与中间散热片组两侧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第二散热单片朝向发热元件方向的一端的上侧形成有第一缺肉结构。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单片远离发热元件方向的一端的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肉结构。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散热单片长度和第三散热单片长度相同。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第一散热单片之间以及相邻第四散热单片之前形成的散热通道形成上下对齐的竖直出风口,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之间形成上端与发热元件距离小于下端与发热元件距离的倾斜出风口。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之间形成的倾斜出风口的倾角相同,且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之
间形成的倾斜出风口的倾角大于散热通道倾斜进风口的倾角。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呈u形结构的衔接散热单片,所述衔接散热单片夹设于第一散热片组和中间散热片组中间,衔接散热单片两侧分别与第一散热片组和中间散热片组扣合连接,所述衔接散热单片u形结构的底面与第一散热单片的底面相同,衔接散热单片u形结构的两侧壁与第三散热单片相同。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呈u形结构的尾片散热单片,所述尾片散热单片与第四散热片组背向中间散热片组一侧扣合衔接,所述尾片散热单片的u形结构底面与第一散热单片底面相同,尾片散热单片u形结构一侧壁与第一散热单片一侧壁相同,尾片散热单片u形结构另一侧壁朝向发热元件的一端形成第三缺肉结构,尾片散热单片u形结构另一侧壁远离发热元件的一端与第一散热单片另一侧壁远离发热元件的一端对齐。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散热片组包两个第二散热片组和一个第三散热片组,两个第二散热片组对称设于第三散热片组两侧,所述中间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之间还夹设有一个第三散热单片,第三散热单片两侧分别与中间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扣合固定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多种不同的散热单片进行组合形成了不同散热通道交错排列的结构,将固有的散热通道打散,形成差异散热,有利于增强空气流动,加快散热,同时,通过两侧的散热单片大于中间的散热单片,使得两侧散热面增大,利于散热单片侧壁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行热交换,且两侧尺寸大,中间尺寸小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本发明还通过散热通道进风端和出风端的高度不同形成内部气压差,增加气流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果,本发明整体结构稳定,散热效果好,能够将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快速向外散发,对发热元件进行充分保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结构原理立体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结构原理立体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22.图8为第一散热单片展开图;
23.图9为第二散热单片展开图;
24.图10为第三散热单片展开图;
25.图11为衔接散热单片展开图;
26.图12为尾片散热单片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一种组合式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呈u形的散热单片,各个散热单片同向平行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相邻两个散热单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位于该一体结构排列
方向中间的散热单片长度小于位于排列方向两侧的散热单片长度,各个散热单片朝向发热元件一端对齐,且散热通道1朝向发热元件一端形成上端与热源距离大于下端与发热元件距离的倾斜进风口2,且散热通道1下端形成一水平面,散热通道1上端朝向发热元件一端高度小于远离发热元件一端高度。
28.散热单片位于产品两侧部分长度大于中间部分,使得产品两侧部分的散热单片面积大,其有利于产品的稳固,同时散热面积大,易于导热传热,散热效果好,位于中间的散热单片长度小,散热面积较小,其安排在内侧便于打散固有的散热通道1,形成散热差异,增强空气流动,加快散热,散热通道1朝向发热元件一端形成倾斜进风口2,增大了进风面积,易于进风散热,产品整体的散热通道1出风口一端高度较高,接触散热源的进风口一端高度较低,这样散热通道1进风端形成的散热通道1较窄;出风端形成的散热通道1较宽;这样利用两端高低差,可以产生负压效果,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散热效果,实现了快速排热。
29.所述散热通道1上端高度低的一端与高度高的一端通过斜面过渡衔接,且散热通道1上端高度高的一端与斜面交界处形成有镂空结构3。散热通道1通过斜面过渡衔接,能够防止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挡,有利于气流在散热通道1内顺畅流动,而在散热通道1的中间衔接部位,通过形成镂空结构3,这样有利于热空气在加速流动的同时,得以向外释放,更加增快了散热。
30.所述散热单片包括第一散热单片4、第二散热单片5和第三散热单片6,第一散热单片4长度大于第二散热单片5和第三散热单片6,若干第一散热单片4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分别形成片数不同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单片组,若干第二散热单片5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形成第二散热片组,若干第三散热单片6同向平行间隔扣合连接形成第三散热片组,至少一组第二散热片组和至少一组第三散热片组交替间隔排列并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的中间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分别平行设于中间散热片组两侧,第一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分别与中间散热片组两侧扣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第二散热单片5朝向发热元件方向的一端的上侧形成有第一缺肉结构7。
31.通过多种结构的散热单片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散热片组,再将不同的散热片组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散热整体,形成一种不规则的散热片组结构,长度较短的第二散热片组与第三散热片组设置在中间,并且交错排布,便于打散固有的散热风道,形成散热差异,增强空气流动,加快散热,同时在散热整体接触发热元件处,通过多处第二散热片组上的第一缺肉结构7形成多个缺口,这样能把外部空气吸进与热空气混合,行程涡流,进一步加快空气流动。
32.所述第一散热单片4远离发热元件方向的一端的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肉结构8。这样在第一、四散热片组的散热通道1出风端形成开放式出风口,这样有利于热空气在流动到散热通道1出风段时,向前加速流动的同时,向外释放,更加增快了散热。
33.所述第二散热单片5长度和第三散热单片6长度相同。
34.相邻第一散热单片4之间以及相邻第四散热单片之前形成的散热通道1形成上下对齐的竖直出风口9,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5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6之间形成上端与发热元件距离小于下端与发热元件距离的倾斜出风口10。
35.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的散热通道1末端形成倾斜出风口10,这样在整体散热通道1的中间部位通过倾斜出风口10出风,与第一散热片组的散热通道1出风口形成前
后落差的同时,其热风到达出风口处时,可以向前散热的同时向上发散,加快热空气散出。
36.所述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5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6之间形成的倾斜出风口10的倾角相同,且相邻的第二散热单片5之间和相邻的第三散热单片6之间形成的倾斜出风口10的倾角大于散热通道1倾斜进风口2的倾角。
37.还设有呈u形结构的衔接散热单片11,所述衔接散热单片11夹设于第一散热片组和中间散热片组中间,衔接散热单片11两侧分别与第一散热片组和中间散热片组扣合连接,所述衔接散热单片11u形结构的底面与第一散热单片4的底面相同,衔接散热单片11u形结构的两侧壁与第三散热单片6相同。通过衔接散热单片11将第一散热片组与中间散热片组进行衔接,避免形成巨大的散热落差,有利于快速散热。
38.还设有呈u形结构的尾片散热单片12,所述尾片散热单片12与第四散热片组背向中间散热片组一侧扣合衔接,所述尾片散热单片12的u形结构底面与第一散热单片4底面相同,尾片散热单片12的u形结构一侧壁与第一散热单片4一侧壁相同,尾片散热单片12的u形结构另一侧壁朝向发热元件的一端形成第三缺肉结构13,尾片散热单片12的u形结构另一侧壁远离发热元件的一端与第一散热单片4另一侧壁远离发热元件的一端对齐。通过尾片散热单片12作为散热片组u形结构开口一侧收尾,其上侧的侧壁长度较短,保证为扣合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小了对底面的遮挡,有利于其底面与外部空气接触散热。
39.所述中间散热片组包两个第二散热片组和一个第三散热片组,两个第二散热片组对称设于第三散热片组两侧,所述中间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之间还夹设有一个第三散热单片6,第三散热单片6两侧分别与中间散热片组和第四散热片组扣合固定连接。形成多组交错结构,不同的散热风道反复交替变化,进一步增强了空气流动,加快散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