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06462发布日期:2022-06-05 06:1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行业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空调的体验以及空间健康理念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空调市场上初步开始普及,新风空调中的新风技术的多样化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将会在未来空调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新风技术的革新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体验,未来极可能赢得市场。
3.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通常只使用一个出风口送风,送风范围有限,送风模式固定、不灵活,难以满足用户的舒适性和多样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不仅可调节适于用户的出风量,还可使新风气流快速布满室内,提高用户体验。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应用于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组件包括:
6.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
7.离心风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
8.导流罩,包括多个分流面,所述多个分流面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多个分流面可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转动;其中,
9.所述离心风叶用于接收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新风气流,并将所述新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多个分流面;
10.所述多个分流面用于将所述新风气流分别引导至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以使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引导至室内。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面的对应位置形成有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所述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引导至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将所述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引导至室内,所述第三出风口用于将所述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三出风口引导至室内,所述第四出风口用于将所述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第四出风口引导至室内。
12.可选的,所述导流罩包括主体部和分流部,所述主体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部为多个限位筋条组成的多边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部为多个内齿组成的圆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部可相对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外部转动,所述分流部包括多个分流棱和所述多个分流面,每个所述分流棱的一侧与所述内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分流棱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形成一交点,每一所述分流面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分流棱之间。
13.可选的,所述分流棱的数量、所述分流面的数量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相同或成比例。
14.可选的,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齿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并通过所述齿轮转动带动所述内齿转动,以使所述四个分流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或所述第四出风口转动。
15.可选的,所述多个分流棱的长度相同,所述多个分流面相对于所述离心风叶的角度相同;或者所述多个分流棱的长度不相同,所述多个分流面中至少多个分流面相对于所述离心风叶的角度不相同。
16.可选的,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导流罩支架,所述导流罩支架的内部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导流罩支架的内部与所述导流罩中主体部的外部过盈配合,所述导流罩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导流罩。
17.可选的,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所述进风壳体包括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卡接,所述过滤网用于对从所述进风区域流入的室外的新风气流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新风气流引导至所述离心风叶,所述出风区域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新风气流引导至室内。
18.可选的,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电机盖,所述离心风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电机盖过盈配合,所述电机盖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机。
19.可选的,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
20.当所述新风组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所述分流面与每个所述出风口正对;
21.当所述新风组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所述分流面与每个所述出风口存在夹角。
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
23.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
24.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25.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当所述新风组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与每个出风口正对;
26.当所述新风组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与每个出风口存在夹角。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第一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壳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离心风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罩包括多个分流面,多个分流面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多个分流面可相对于至少两个出风口转动;离心风叶用于接收由进风口流入的新风气流并将新风气流引导至多个分流面;多个分流面用于将新风气流分别引导至至少两个出风
口,以使新风气流中从至少两个出风口引导至室内。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导流罩,可使多个分流面分别与至少两个出风口的角度不同,从而可以调节不同的出风量以适于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并且通过至少两个出风口将新风气流引导至室内,可使新风气流快速且均匀的布满室内,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度,进而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主视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侧视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俯视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爆炸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侧视剖视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主视剖视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通常只使用一个出风口送风,送风范围有限,送风模式固定、不灵活,难以满足用户的舒适性和多样性的需求。
4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爆炸图。其中,新风组件10应用于新风空调中,能够实现新风空调的新风功能。新风空调是具有新风功能的一种健康舒适的空调,利用离心风叶,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新风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在于:普通空调无法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而新风空调能将室外富氧空气通过净化引入室内,增加室内含氧量和新鲜度;普通空调无法做到智能调控,而新风空调全时监测室内空气环境,通过季节识别、室内环境识别等判断每个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分区送风的方式向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的舒适模式;普通空调制冷制热效果不佳,无法快速控制室内温度,而新风空调设置有多种舒适使用功能,其使用舒适度明显优于普通空调。
41.新风组件10可以包括壳体11、离心风叶12以及导流罩13。其中,壳体11可以包括第
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相对设置且可相互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可拆卸固定连接、卡接或螺接等,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第一壳体111设置有进风口1111,进风口1111可以接收新风气流。壳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如果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出风口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上,当然,两个出风口也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或第二壳体112上。若两个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和第二壳体112上,则第一壳体111上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壳体112可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121,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
42.离心风叶12设置在由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离心风叶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叶片。该离心风叶12与进风口1111相对设置,即由进风口流入的新风气流可以直接流动至离心风叶12,具体为新风气流沿离心风叶12的轴向流动至离心风叶12。
43.导流罩13可以包括多个分流面,多个分流面可以为三角形结构,多个分流面可以依次连接,且多个分流面中每个分流面的其中一个角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点,以使多个分流面形成类似漏斗结构。多个分流面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且多个分流面可相对于至少两个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转动,从而可以使得多个分流面与至少两个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1112或第二出风口1121正对,或者使得相邻两个分流面之间的棱角与至少两个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1112或第二出风口1121相对,即多个分流面与至少两个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1112或第二出风口1121存在一定的夹角。
44.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侧视剖视图。其中,离心风叶12用于接收由进风口1111流入的新风气流,并将新风气流引导至多个分流面。具体地,新风气流由进风口1111流动至容纳空间内,并沿离心风叶12的轴向流动至离心风叶12,而离心风叶12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沿离心风叶12径向的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新风气流会沿着离心风叶12的径向流出,所流出的新风气流有一部分会直接被引导至多个分流面,另一部分会在接触到第一壳体111或第二壳体112的内壁之后再流动至多个分流面。
45.多个分流面用于将从离心风叶12引入的新风气流分别引导至至少两个出风口如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以使新风气流从至少两个出风口引导至室内,如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1112引导至室内,以及新风气流中的另一部分从第二出风口1121引导至室内,从而使得新风气流通过新风组件10的作用可以通过至少两个出风口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引导至室内,并且由于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相对设置或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得新风气流覆盖室内的多个方位,达到布满室内各个角落的效果,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图5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新风气流在新风组件10中的流动方向。
46.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新风气流布满室内各个角落的速度和均匀性,可以在壳体11上设置三个出风口、四个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等,若出风口的数量为三个,则可以在第一壳体111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三出风口,在第二壳体112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121;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11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112,在第二壳体112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121和第三出风口;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11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112,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121,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连接面对应的一侧开设第三出风口;当然,也可以将
三个出风口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第二壳体112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7.本实施例以新风组件10具有四个出风口举例说明。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主视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俯视剖视图。在上述至少两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的基础上,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的连接面的对应位置可以形成有第三出风口1122和第四出风口1123,第三出风口1122和第四出风口1123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其中,第三出风口1122用于将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第三出风口1122引导至室内,第四出风口1123用于将新风气流中的一部分从第四出风口引导至室内。
48.第三出风口1122可以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垂直设置,第四出风口1123也可以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和第二出风口1121垂直设置,如图4所示,在相互垂直的四个方位分别形成一出风口,从而新风气流通过新风组件10的作用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以及第四出风口1123引导至室内,使得新风气流覆盖室内的全部方位,相对于设置两个出风口,能够更快达到布满室内各个角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图6和图7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新风气流在新风组件10中的流动方向。
49.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流罩13包括主体部131和分流部132,主体部131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外部为多个限位筋条组成的多边形结构,当限位筋条的数量较多时,环形结构的外部的多边形结构也可以近似为圆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部为多个内齿1311组成的圆形结构,多个内齿1311间隔且均匀设置。环形结构的内部可相对于环形结构的外部转动。
50.分流部132可以包括多个分流棱1321和多个分流面1322,分流棱1321的数量和分流面1322的数量相同,且分流棱1321的数量、分流面1322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以相同或成比例。比如分流部132可以包括四个分流棱1321和四个分流面1322,每个分流棱1321的一侧与内齿1311固定连接,每个分流棱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形成一交点,相邻两个分流棱1321定义出一定区域,每一分流面1322设置在相邻两个分流棱1321所定义出的区域之间,并且四个分流面1322可以依次连接,且四个分流面1322中每个分流面1322的其中一个角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点,以使四个分流面1322形成类似漏斗结构。由于分流棱1321的数量、分流面1322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相同或成比例,则四个分流面1322可以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以及第四出风口1123,从离心风叶12引入至导流罩13的新风气流可分别沿着四个分流面1322的表面流动,最终沿着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以及第四出风口1123流动至室内。
51.请继续参阅图4,新风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14和齿轮15,第一电机14可以与齿轮15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如果第一电机14或齿轮15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单独拆卸进行更换或维修。其中,齿轮15可以与主体部131中的多个内齿1311相互啮合,第一电机14可以驱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的转动能够带动与齿轮15相啮合的内齿1311转动,由于内齿1311与分流部132中的分流棱1321和分流面1322固定连接,内齿1311的转动可以带动分流棱1321和分流面1322的转动,从而实现多个分流面1322相对于至少两个出风口转动,如四个分流面1322相对于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或第
四出风口1123转动。第一电机14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动机。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转子就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其输出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步进电机的转子每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可带动与其相连的齿轮15转动一定的角度。
52.需要说明的是,若导流罩13包括四个分流面1322,壳体11包括四个出风口,当四个分流面1322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和第四出风口1123正对设置时,通过分流面1322流入各个出风口的新风气流未受到阻挡物,因此可从四个出风口的中间区域流入室内,从而使得新风气流的送风距离较远;当四个分流面1322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和第四出风口1123存在夹角时,通过分流面1322流入各个出风口的新风气流会受到分流棱1321的阻碍而产生分流的效果,比如从相邻两个分流面1322流入的新风气流通过同一个出风口流入室内,即每个出风口的新风气流会被分流棱1321分为偏左和偏右两股强劲的气流流入室内,从而使得新风气流的送风范围较广。通过第一电机14带动分流面1322转动,从而使得新风组件10的各个出风口在不同的送风模式下具有不同的送风量,能够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分流棱1321的长度可以相同,从而使得多个分流面1322相对于离心风叶12的角度相同。那么无需考虑多个分流面1322相对于各个出风口转动的角度大小,每个出风口经由多个分流面1322流入室内的出风量是相同的。
54.然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在室内不同角落的不同出风量需求,可以将多个分流棱1321的长度设置为不相同,从而使得多个分流面1322中至少两个分流面1322相对于离心风叶12的角度不相同。比如,导流罩13包括四个分流面1322和四个分流棱1321,四个分流棱1321中第一分流棱和第二分流棱长度相同,第三分流棱和第四分流棱长度相同,第一分流棱的长度大于第三分流棱的长度,则第一分流棱和第二分流棱之间的第一分流面相对于离心风叶12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三分流棱和第四分流棱之间的第二分流面相对于离心风叶12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四个分流棱的交点偏离了离心风叶12送风的中心点,并偏向第三分流棱和第四分流棱一侧,那么离心风叶12所流出的新风气流会有大部分流动至第二分流面,而一小部分流动至第一分流面,从而造成第一分流面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小于第二分流面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量,造成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量不同,以适用于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55.当然,多个分流棱1321可以为软性可恢复材料且长度相同,其长度可变且可恢复。当多个分流棱1321的长度不变时,可以满足多个分流棱1321对应的多个分流面1322流入的新风气流相同,以使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室内的出风量相同;当多个分流棱1321的长度变化时,可以满足多个分流棱1321对应的多个分流面1322中至少两个分流面流入的新风气流不同,以使至少两个出风口流入室内的出风量不相同。具体分流棱1321长度变化和改变其长度的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56.请继续参阅图4,新风组件10还可以包括导流罩支架16,导流罩支架16也可以为环形结构,导流罩支架16的内部为多边形结构,导流罩支架16的内部与导流罩13中主体部131的外部过盈配合,由于导流罩支架16用于固定导流罩13,因此导流罩支架16的内部的多边形结构根据主体部131的外部的结构相应设置。
57.由于第一电机14和齿轮15固定连接,齿轮15需要与内齿1311啮合,则需要承载面
来支撑第一电机14,实现固定第一电机14,并且由于导流罩13和导流罩支架16的环形结构,中间具有镂空区域,也需要将该镂空区域封闭以避免新风气流从该镂空区域流出,因此,可以在导流罩13中的镂空区域与导流罩支架16的镂空区域相应设置盖板,可以为玻璃盖板或其他材质的盖板。
58.请继续参阅图4,新风组件10还可以包括进风壳体17,进风壳体17可以与第一壳体111卡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如螺接等,进风壳体17包括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设置有过滤网,出风区域与第一出风口1112卡接,过滤网用于对从进风区域流入的室外的新风气流进行过滤,以去除室外空气的杂质,并将过滤后的新风气流引导至离心风叶12,而出风区域用于将从第一出风口1112流出的新风气流引导至室内。其中,新风组件10可以为顶出风方式,从而可以规避出风区域所流出的新风气流被进风区域吸入,从而降低热交换效率。
59.新风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机18和电机盖19,离心风叶12可以为中空结构,第二电机18设置在离心风叶12的中空结构内,并通过电机盖19实现固定。第二电机18用于驱动离心风叶12转动,从而增加离心风叶12的离心力,加速新风气流沿离心风叶12的轴向流入分流面的速度。第二壳体112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电机盖19过盈配合,以实现电机盖19与第二壳体112的固定,其中,电机盖19用于固定第二电机18。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可以包括处理器31,处理器31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8电连接,处理器31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8的工作频率进而控制离心风叶12的旋转速度。其中,处理器31还可以当新风组件1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1322与每个出风口正对,如四个分流面1322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以及第四出风口1123正对;当新风组件1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1322与每个出风口存在夹角,如四个分流面1322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口1121、第三出风口1122以及第四出风口1123存在夹角,该夹角可以为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的夹角。从而通过分流面的转动使得流入室内的出风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在出风量减小时,还可以相应的减小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61.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第一壳体111设置有进风口1111,壳体11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离心风叶12,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与进风口1111相对设置;导流罩13包括多个分流面1322,多个分流面1322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多个分流面1322可相对于至少两个出风口转动;离心风叶12用于接收由进风口1111流入的新风气流并将新风气流引导至多个分流面1322;多个分流面1322用于将新风气流分别引导至至少两个出风口,以使新风气流中从至少两个出风口引导至室内。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导流罩13,可使多个分流面1322分别与至少两个出风口的角度不同,从而可以调节不同的出风量以适于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并且通过至少两个出风口将新风气流引导至室内,可使新风气流快速且均匀的布满室内,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度,进而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
62.另外,通过将导流罩13中的多个分流棱1321设置不同的长度,可以使得不同出风口的出风量不同,从而满足位于不同位置的用户对于出风量的不同需求,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舒适性需求。
63.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如图9所示,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该新风空调30为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新风空调30包括新风组件10、处理器31以及存储器32。当然,该新风空调3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组件,如制冷系统、风路系统、电气系统等(图中未示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64.其中,新风组件10的具体描述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该新风空调3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31、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2及存储在存储器32上并可在处理器3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31与存储器32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新风空调30结构并不构成对新风空调3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65.处理器31是新风空调3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新风空调3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3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内的数据,执行新风空调3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新风空调30进行整体监控,具体地,处理器31通过调用存储器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当新风组件1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与每个出风口正对;当新风组件1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以使每个分流面与每个出风口存在夹角。
6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6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和新风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