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26208发布日期:2022-06-25 07:0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厂房新风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
3.目前,相关技术中一种新风系统,其包括送风管、排风管和设于厂房内的新风机本体,送风管和排风管均与新风机本体连通,且送风管和排风管的一端均与厂房外部连通、另一端与厂房的内部连通。使用时,启动新风机本体,然后外部的空气将通过送风管进入厂房内,并且此过程中新风机本体会对空气进行过滤、杀菌和换热处理;与此同时排风管将厂房内的空气排至厂房外,从而达到厂房新风换气的效果。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遭遇下雨天气时,雨水易从送风管和排风管与厂房外部连通的一端进入厂房内部,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雨天时,雨水易从送风管和排风管与厂房外部连通的一端进入厂房内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及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管、排风管和设于厂房内的新风机本体,所述进风管和所述排风管均与所述新风机本体相连通,且所述进风管和所述排风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厂房外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厂房的内部,所述排风管转动连接有第一阀板,所述进风管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阀板,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发电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发电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风管内的所述第一阀板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厂房不再新风换气时,排风管内将不再对厂房内的空气排出,此时发电组件不再运转,从而无法对驱动组件供能,并且驱动组件不再运转后将会自动关闭第一阀板,然后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板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和排风管内进入厂房内。
8.可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风轮、发电机和蓄电池组,所述风轮与所述发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所述发电机远离所述风轮的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组连接,所述蓄电池组远离所述发电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风管内排风时,风轮将会转动,风轮的转动将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内,然后蓄电池组将为驱动组件进行供能,从
而驱动组件将打开第一阀门,并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板也自动打开,进而便于进风和排风;当排风管内不排风时,风轮不会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不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内,进而无法为驱动组件供能,驱动组件将会自动关闭第一阀门,并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门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和排风管内进入厂房内。
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推气缸、驱动马达和叶片,所述主推气缸的推杆与所述第一阀板背离所述排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的侧壁铰接固定,所述主推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内且做直线运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板铰接,所述驱动马达固定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叶片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轴同轴固定,所述蓄电池组远离所述发电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电池组为驱动马达供电时,驱动马达将带动叶片高速转动,以向第一缸体内抽取大量空气,从而推动第一活塞杆向靠近第一阀板的一侧移动,第一活塞杆的移动将驱动第一阀板翻转,从而将排风管打开,然后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板也将自动打开,从而便于进风和排风。
12.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且做直线运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杆体部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活塞杆向第一阀板处推动时,第二活塞杆将向第二缸体内收缩,从而便于第一活塞杆推动第一阀板进行打开;当驱动组件不再运转后,第二活塞杆通过第二缸体原有的一定量的空气将向第二缸体外伸出,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向新风机本体的一侧移动,进而将第一阀板关闭,并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板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和排风管内进入厂房内。
14.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所述排风管的侧壁和所述进风管的侧壁,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杆位于所述排风管内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杆位于所述进风管内的一端铰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活塞杆向第一阀板处推动时,第一阀板进行翻转打开,此时第一杆将带动滑杆向排风管内滑动,滑杆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的拉动,第二阀板也将自动翻转进行打开,从而便于厂房新风换气;当驱动组件不再运转后,第一活塞杆向新风机本体的一侧自动移动,此时第一阀板进行翻转关闭,此时第一杆将带动滑杆向进风管内滑动,滑杆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的推动,第二阀板也将自动翻转进行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和排风管内进入厂房内。
16.可选的,所述驱动马达还连接有外部电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电池组供能不足时,通过开关将驱动马达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继续驱动驱动马达带动叶片高速转动。
18.可选的,所述厂房的侧壁开设有预制孔,所述预制孔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套管,且所述套管与所述预制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胶凝剂,所述排风管和所述进风管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管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风管和排风管需与厂房连接时,将螺套拧入套管内,
可对进风管和排风管进行快速地安装,且操作便捷。
20.可选的,所述厂房的内顶壁固定设置挂板,所述挂板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厂房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固定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底壁,所述底板的顶壁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插设有承接板,所述新风机本体插设至所述容置孔内并承接于所述承接板的顶壁,所述承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新风机本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启动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会将承接板沿竖直方向向上顶升直至承接板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齐平,然后将新风机本体从底板上推动来滑出两个侧板之间,最后送至地面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此过程操作便捷,且无需人工费力地将新风机本体从容置孔内取出。
22.可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螺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电机,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底壁,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处且与所述从动齿轮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容置孔内且与所述承接板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壁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固定,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来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的转动将驱动螺杆带动承接板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承接板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齐平,即可取下新风机本体。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的施工方法:s1、工作人员将新风机本体送至承接板的顶壁上;s2、启动电机来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的转动将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的转动将驱动螺杆带动承接板向容置孔的孔底处移动直至新风机本体的底端位于容置孔内,从而使得新风机本体不易从底板上掉落;s3、将进风管和排风管均与新风机本体连通,然后将进风管和排风管远离均通过螺套拧入套管内,从而快速地完成对进风管和排风管与厂房的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进风管和排风管与厂房和新风机本体与厂房的快速安装,且操作便捷。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当厂房不再新风换气时,排风管内将不再对厂房内的空气排出,此时发电组件不再运转,从而无法对驱动组件供能,并且驱动组件不再运转后将会自动关闭第一阀板,然后通过联动组件,第二阀板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和排风管内进入厂房内;2、可对进风管和排风管与厂房和新风机本体与厂房的快速安装,且操作便捷;3、当蓄电池组供能不足时,通过开关将驱动马达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继续驱动驱动马达带动叶片高速转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阀板与主推气缸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厂房;11、预制孔;111、胶凝剂;1111、套管;2、进风管;21、第二阀板;22、螺套;3、排风管;31、第一阀板;4、推动机构;41、发电组件;411、风轮;412、发电机;413、蓄电池组;42、驱动组件;421、主推气缸;4211、第一缸体;4212、第一活塞杆;422、驱动马达;423、叶片;424、辅助气缸;4241、第二缸体;4242、第二活塞杆;5、联动组件;51、第一杆;52、第二杆;53、滑杆;6、挂板;61、侧板;62、底板;621、容置孔;6211、承接板;7、顶升组件;71、螺杆;72、主动齿轮;73、从动齿轮;74、电机;8、新风机本体;9、支撑块;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参照图1,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管2、排风管3和设于厂房1内的新风机本体8,进风管2和排风管3连通于新风机本体8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进风管2和排风管3水平排布且位于同一平面内,进风管2和排风管3靠近厂房1的侧壁一端与厂房1外部连通,进风管2和排风管3远离厂房1的侧壁一端位于厂房1内。使用时,启动新风机本体8,此时进风管2会将外部的空气通入厂房1内,排风管3会将厂房1内的空气排出厂房1,并且此过程中输送至厂房1内的空气将会被新风机本体8进行过滤、杀菌和热交换处理,从而达到厂房1新风换气的效果。
31.参照图1,厂房1的内顶壁通过混凝土浇筑有挂板6,挂板6包括底板62和两个侧板61,两个侧板61的顶壁与厂房1的内顶壁浇筑连接,两个侧板61的底端与底板62一体成型,新风机本体8固定于底板62上,从而能够快速地完成对新风机本体8的固定,无需用螺栓对新风机本体8进行固定,进而达到无需耗时费力的效果。
32.参照图2和图3,底板62的顶壁开设有容置孔621,新风机本体8的底端插设至容置孔621内,从而使得新风机本体8不易从底板62上掉落,进而提高了新风机本体8固定的稳定性。容置孔621内适配插设有承接板6211,承接板6211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新风机本体8位于承接板6211的顶壁,承接板6211与底板62之间设置有顶升组件7。当新风机本体8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启动顶升组件7,顶升组件7会将承接板6211沿竖直方向向上顶升直至承接板6211的底端与底板62的顶端齐平,然后将新风机本体8从底板62上推动来滑出两个侧板61之间,最后送至地面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此过程操作便捷,且无需人工费力地将新风机本体8从容置孔621内取出。
33.参照图3,顶升组件7包括螺杆71、主动齿轮72、从动齿轮73和电机74,从动齿轮73转动连接于底板62的底壁的中心处,螺杆71穿设于从动齿轮73的中心处且与从动齿轮73的中心处的内壁螺纹连接,螺杆71的顶端贯穿底板62的顶壁并伸至容置孔621内与承接板6211的底壁焊接固定。电机74通过板体固定于底板62的底壁且电机74的转轴与主动齿轮72同轴固定,从动齿轮73与主动齿轮72相啮合。当新风机本体8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启动电
机74来驱动主动齿轮72转动,主动齿轮72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73的转动,从动齿轮73的转动将驱动螺杆71带动承接板621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承接板6211的底端与底板62的顶端齐平,然后新风机本体8从底板62上取下来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此过程操作便捷,且无需人工费力地将新风机本体8从容置孔621内取出。
34.参照图4和图6,排风管3靠近出风口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阀板31,进风管2靠近进风口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阀板21,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21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5。排风管3位于第一阀板31背离出风口的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21的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包括发电组件41和驱动组件42,驱动组件42的一端与第一阀板31连接、另一端与发电组件41连接。当厂房1进行通风换气时,厂房1内部的空气将会从排风管3内排出,此时发电组件41将会运转,发电组件41的运转将为驱动组件42提供电能,从而使得驱动组件42进行运转,驱动组件42的运转将会打开第一阀门,然后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门也将打开,从而便于厂房1进行新风换气;当厂房1不再新风换气时,排风管3内将不再对厂房1内的空气排出,此时发电组件41不再运转,从而无法对驱动组件42供能,并且驱动组件42不再运转后将会自动关闭第一阀板31,然后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2和排风管3内进入厂房1内。
35.参照图7,发电组件41包括风轮411、发电机412和蓄电池组413,发电机412通过支撑块9固定于排风管3内,风轮411与发电机412的转轴同轴固定且风轮411朝向排风管3的进风口的一端,蓄电池组413也固定于支撑块9上且位于发电机412远离风轮411的一侧,蓄电池组413一端通过导线与发电机412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驱动组件42连接。当排风管3内排风时,风轮411将会转动,风轮411的转动将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12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413内,然后蓄电池组413将为驱动组件42进行供能,从而驱动组件42将打开第一阀门,并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板21也自动打开,进而便于进风和排风;当排风管3内不排风时,风轮411不会带动发电机412转动,从而不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12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413内,进而无法为驱动组件42供能,驱动组件42将会自动关闭第一阀门,并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门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2和排风管3内进入厂房1内。
36.参照图7,驱动组件42包括主推气缸421、驱动马达422和叶片423,主推气缸421通过支撑块9固定于排风管3内且位于蓄电池组413和第一阀板31之间,主推气缸421包括第一缸体4211和第一活塞杆4212,且第一活塞杆4212的一端位于第一缸体4211内且做直线运动、另一端伸出第一缸体4211且与第一阀板31铰接固定,第一活塞杆4212位于第一缸体4211远离进风管2的一侧。驱动马达422固定于第一缸体4211远离第一阀板31的一端且驱动马达422的转轴与叶片423固定连接,蓄电池组413远离发电机412的一端通过导线与驱动马达422连接。当蓄电池组413为驱动马达422供电时,驱动马达422将带动叶片423高速转动,以向第一缸体4211内抽取大量空气,从而推动第一活塞杆4212向靠近第一阀板31的一侧移动,第一活塞杆4212的移动将驱动第一阀板31翻转,从而将排风管3打开,然后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打开,从而便于进风和排风。
37.参照图7,驱动组件42还包括辅助气缸424,辅助气缸424包括第二缸体4241和第二活塞杆4242,且第二缸体4241内密封有一定量的空气,第二活塞杆4242位于第二缸体4241
朝向新风机本体8的一侧,第二活塞杆4242的一端位于第二缸体4241内且做直线运动、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0与第一活塞杆4212位于第一缸体4211内的一端焊接固定,当第一活塞杆4212向第一阀板31处推动时,第二活塞杆4242将向第二缸体4241内收缩,从而便于第一活塞杆4212推动第一阀板31进行打开;当驱动组件42不再运转后,第二活塞杆4242通过第二缸体4241原有的一定量的空气将向第二缸体4241外伸出,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4212向新风机本体8的一侧移动,进而将第一阀板31关闭,并通过联动组件5,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2和排风管3内进入厂房1内。
38.参照图4和图5,联动组件5包括第一杆51、第二杆52和滑杆53,滑杆53沿水平设置且滑杆53的一端贯穿进风管2的侧壁、另一端贯穿排风管3的侧壁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第一杆51的一端与第一阀板31靠近第一活塞杆4212的一侧的侧壁铰接固定、另一端与滑杆53位于排风管3的一端铰接固定,第二杆52的一端与第二阀板21背离进风管2的进风口的一侧的侧壁铰接固定、另一端与滑杆53位于进风管2内的一端铰接固定,且第一杆51与第二杆52平行,当第一活塞杆4212向第一阀板31处推动时,第一阀板31进行翻转打开,此时第一杆51将带动滑杆53向排风管3内滑动,滑杆53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52的拉动,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翻转进行打开,从而便于厂房1新风换气;当驱动组件42不再运转后,第一活塞杆4212向新风机本体8的一侧自动移动,此时第一阀板31进行翻转关闭,此时第一杆51将带动滑杆53向进风管2内滑动,滑杆53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52的推动,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翻转进行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2和排风管3内进入厂房1内。
39.参照图7,此外,驱动马达422还连接有外部电源,当蓄电池组413供能不足时,通过开关将驱动马达422与外部电源连通,从而继续驱动驱动马达422带动叶片423高速转动。
40.参照图4和图5,厂房1靠近进风管2和排风管3的一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预制孔11,预制孔11可在搭建厂房1的时候提前预制好,从而便于后期对进风管2和排风管3与厂房1进行连接。预制孔11的内壁插设有套管1111,且套管1111与预制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胶凝剂111,胶凝剂111可使得雨天时,雨水不易沿厂房1的外侧壁从预制孔11内流入厂房1内。排风管3和进风管2靠近厂房1的内侧壁的一端的外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套22,当进风管2和排风管3需与厂房1连接时,将螺套22拧入套管1111内,可对进风管2和排风管3进行快速地安装,且操作便捷。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排风管3内排风时,风轮411将会转动,风轮411的转动将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12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413内,然后蓄电池组413将为驱动马达422供电,驱动马达422将带动叶片423高速转动,以向第一缸体4211内抽取大量空气,从而推动第一活塞杆4212向靠近第一阀板31的一侧移动,第一活塞杆4212的移动将驱动第一阀板31翻转打开,此时第一杆51将带动滑杆53向排风管3内滑动,滑杆53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52的拉动,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翻转进行打开,从而便于厂房1新风换气;当排风管3内不排风时,风轮411不会带动发电机412转动,从而不会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12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至蓄电池组413内,进而无法为驱动马达422供能,然后第二活塞杆4242通过第二缸体4241原有的一定量的空气将向第二缸体4241外伸出,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4212向新风机本体8的一侧移动,进而将第一阀板31关闭,此时第一杆51将带动滑杆53向进风管2内滑动,滑杆53的滑动并通过第二杆52的推动,第二阀板21也将自动翻转进行关闭,从而遭遇雨天时,雨水不易从进风管2和排风管3内进入厂房1内。
4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的施工方法。
43.一种大跨度厂房新风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作人员将新风机本体8送至承接板6211的顶壁上;s2、启动电机74来驱动主动齿轮72转动,主动齿轮72的转动将带动从动齿轮73的转动,从动齿轮73的转动将驱动螺杆71带动承接板6211向容置孔621的孔底处移动直至新风机本体8的底端位于容置孔621内,从而使得新风机本体8不易从底板62上掉落;s3、将进风管2和排风管3均与新风机本体8连通,然后将进风管2和排风管3远离均通过螺套22拧入套管1111内,从而快速地完成对进风管2和排风管3与厂房1的连接。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