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8917发布日期:2022-06-25 09:1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秋冬两季室内空气一般比较干燥,让人不适。尤其当室内开启空调器后,加速了人们皮肤上的水分流失。为缓解干燥不适感,一般家庭里会配置加湿器,以对室内空气加热。加湿器占用了一定空间,而且加湿器容易翻倒引起不便。
3.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将加湿器的结构集成在空调器中,这样空调器具有了调节空气和加湿的双功能。
4.常规的柜机上,加湿方式主要采用湿膜加湿。使用时,空调内流动空气穿过湿膜并将湿膜中的水分输送到室内,达到加湿室内的目的。但湿膜的加湿过程需要湿膜自然蒸发产生水蒸气,加湿量小,用户对加湿效果的感知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加湿量大,加湿效果明显。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限定出安装腔,所述机壳上设有出风口;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在所述安装腔内;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下方;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具有出水口;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水口和蒸气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蒸气口用于向所述出风口排出蒸气。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加湿装置,蒸汽发生器从水箱进水并产生足量的水蒸气,足量的水蒸气从蒸气口排向,与流动的空气混合,混合着足量水蒸气的流动空气输送到室内,进而快速地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加湿效果明显。
8.同时,水箱与蒸汽发生器均位于换热装置下方,加湿装置位于空调器较低位置,有利于加湿装置在装水后,使空调器的重心降低,提高空调器放置时稳定性。水箱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引水路径短,降低了水流输送消耗,且安装方便节约成本。另外,水箱需要补水,将水箱位置设置较低,方便补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单向控制件,所述单向控制件设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所述进水口处。设置的单向控制件可以单向导通蒸汽发生器和水箱之间的水流流向,避免蒸汽发生器内加热后的热水倒流至水箱,减少热量损耗。
10.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控制件为软管,所述单向控制件的两端分别为管进口和管出口,所述管出口朝向所述蒸汽发生器内部设置,所述单向控制件的至少部分段形成为缩管段,所述缩管段在从所述管进口到所述管出口的方向上流通面积逐渐减小。这种单向控制件,内部不需要设置阀芯活动,也不需要通过电控器件控制,仅利用水流方向就能让缩管段变形,在水流方向不同时缩管段可以被水流撑开或者闭合,单向控制可靠性高,不易因阀芯
等部件损坏而堵塞、失效。而且软管结构本身结构简单,装配非常容易。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气罐,所述蒸气罐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蒸气罐上设有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气口,所述蒸气口高于所述进水口;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在所述蒸气罐内。蒸汽发生器通过发热件对容纳腔内的水进行加热,进而产生足量的水蒸气,以提高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电加热丝或者发热棒。电加热丝或发热棒为条状或网状结构,方便与蒸气罐的结构进行配合,安装更换方便。
13.进一步地,所述蒸气罐上设有配合口,所述发热件为发热棒,所述发热棒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配合口处。发热件可以配合密封安装在配合口内,减少热量流失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刮碰,提高发热件的保护性。
14.进一步地,当所述发热件为发热棒时,所述发热棒为ptc型的不锈钢发热棒。ptc型的不锈钢发热棒内部设置ptc发热体,外部由不锈钢散热片进行包覆,ptc发热体的升温迅速、使用寿命长、无辐射无污染,并且热效率高;外部设置的不锈钢散热片耐干烧、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距离h在50-200mm。蒸气口与容纳腔底部距离h,保障了容纳腔内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产生和排出水蒸气。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邻近所述蒸气口设有挡水板,设置的挡水板可以将水汽混合物中的水阻挡在容纳腔内,以使蒸气口仅排出水蒸气,避免水滴溅出到容纳腔外部。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套在所述蒸气罐外的保温箱,以及套在所述保温箱外的防护箱。设置的保温箱可以降低蒸气罐内热水的热量散失,提高加热产生水蒸气的效率的同时节约能源消耗。设置的保护箱可以对保温箱和蒸气罐进行结构上的支撑和保护,减少蒸气罐被安装腔内其他部件碰撞损坏的情况。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转换腔,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转换腔,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且与所述转换腔相连通。设置的安装架便于水箱的安装并对水箱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设置的转换腔用作水箱和蒸汽发生器的连接媒介,使水箱和蒸汽发生器的连接更加方便。
1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出水口处的自动补水结构。所述自动补水结构构造成,当所述转换腔内实际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调节所述水箱向所述转换腔补水,且当所述实际液位高于所述设定液位时使所述水箱停止向所述转换腔补水。设置的自动补水结构可以在蒸气罐缺水时,通过转换腔自动向蒸气罐进行补水。并将蒸气罐内的液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人工操作,节省人力。
2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补水结构包括:调节管,所述调节管连接在所述出水口处且伸至所述转换腔内,所述调节管的管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最高点位于所述设定液位处,且所述转换腔内所述实际液位等于所述设定液位时对所述调节管形成液封。自动补水结构通过液封原理自动控制开始补水和停止补水,无需设置控制阀门等控制部件,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2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内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自动补水结
构还包括:调节塞和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连接在所述调节塞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调节弹簧用于驱动所述调节塞向下移动以堵住所述调节孔;所述转换腔内设有顶凸部,所述水箱安装至所述安装架后所述顶凸部向上顶起所述调节塞,以打开所述调节孔。
22.在水箱安装到安装架上后,通过顶凸部将调节塞顶起,调节弹簧在水箱的重力作用和顶凸部的顶靠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调节塞上移并导通调节孔,水箱内的水从调节孔流入转换腔。在水箱从安装架上拆下时,调节塞不再受到顶凸部的顶靠作用,调节弹簧通过其弹性作用使调节塞下移并堵住调节孔,以防止水箱内的水在拆卸过程中流出导致水资源浪费。
2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主视图;
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立架等结构的分解图;
2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安装在立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分解图;
3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未安装水箱时的分解图;
3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向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气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气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补水结构安装在出水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在安装架、安装板金及立柱上的装配结构图。
38.附图标记:
39.100-空调器,
40.1-机壳,11-安装腔,12-出风口,13-立架,14-底座,
41.2-换热装置,21-室内换热器,22-换热器支架,
42.3-加湿装置,
43.4-水箱,41-出水口,
44.5-蒸汽发生器,51-蒸气口,52-进水口,53-蒸气罐,54-容纳腔,55-发热件,56-配合口,57-挡水板,58-进水管,59-蒸气管,521-密封胶圈,501-安装孔,
45.6-单向控制件,61-管进口,62-管出口,63-缩管段,64-大管段,65-小管段,
46.7-保温箱,8-防护箱,
47.9-安装架,91-转换腔,92-顶凸部,93-安装板金,931-固定孔,
48.10-自动补水结构,101-调节管,102-缺口,103-连接板,104-调节孔,105-调节塞,
106-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53.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换热装置2和加湿装置3。机壳1内限定出安装腔11,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出)和出风口12。换热装置2设在安装腔11内,加湿装置3也设在安装腔11内,且加湿装置3位于换热装置2的下方。
54.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换热装置2和加湿装置3在机壳1内竖向布置,有利于使空调器100外形呈立柱状,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在室内布局。这种空调器100的类型不作限制,可以是柜机,也可以是移动空调等。当空调器100为移动空调时,空调器100内设有两个换热装置2,加湿装置3位于两个换热装置2的下方。也就是说,加湿装置3邻近空调器100的底部设置。
55.本实施例的加湿装置3用于产生水蒸气从而使空调器100具有加湿功能,如图3-图6所示,加湿装置3包括水箱4和蒸汽发生器5,水箱4具有出水口41,蒸汽发生器5具有进水口52和蒸气口51,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与水箱4的出水口41相连通,蒸汽发生器5的蒸气口51用于向出风口12排出蒸气。
56.本技术的加湿装置3在使用时,蒸汽发生器5从水箱4进水并直接生成足量水蒸气,足量水蒸气从蒸气口51排出,通过出风口12输送至室内。水蒸气排出后,与流经换热装置2的空气混合,在进入室内后与室内空气混合,提高室内湿度。
57.这里蒸汽发生器5产生水蒸气的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进行。例如,蒸汽发生器5通过加热使水吸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或者蒸汽发生器5通过超声波使水分子震动转化成水蒸气。采用蒸汽发生器5生成水蒸气,相较于采用湿帘由流动空气带走水分子,本技术的蒸汽发生器5生成水蒸气的效率高、速度快,空调器100加湿效果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58.本技术中,空调器100的水箱4与蒸汽发生器5均位于换热装置2下方,如图2所示,具有诸多优势。
59.首先,加湿装置3的水箱4需要时常补水,水箱4设置在换热装置2下方,位置低,补水方便。而且在加满水的情况下水箱4较重,加湿装置3设置在换热装置2的下方可将空调器
100的重心降低,能提高空调器100在放置时的平稳性。
60.蒸汽发生器5也位于换热装置2下方,水箱4与蒸汽发生器5之间相邻安装,安装距离近,直接进行导水,引水路径短,降低了水流输送消耗。
61.并且,加湿装置3在使用过程中,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气在排出过程中遇冷可能产生冷凝水,拆装水箱4时或者给水箱4补水时,也可能有水滴洒出。本技术将加湿装置3设置在换热装置2的下方,如果加湿装置3上有水滴洒下,水滴很难向上滴落到换热装置2上,减少了换热装置2上积水发霉的几率
62.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装置2结构复杂,装配要求高,因此较难拆装、清洁。而其下方的加湿装置3结构,结构简单的多,对装配要求不高,因此如果加湿装置3上有积水污渍,其清洁更加容易。
63.在本技术中,换热装置2包括室内换热器21和换热器支架22。室内换热器21用于连接空调器100的压缩机(图未示出),压缩机驱动冷媒流进室内换热器21,流动的冷媒通过与流经室内换热器21的空气换热,从而对空气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换热器支架22用于安装、固定室内换热器21,室内换热器21和换热器支架22的形状,通常与空调器100内风机(图未示出)相适配。例如风机是竖置的贯流风机,室内换热器21为三片式或者四片式结构,且围绕贯流风机设置,换热器支架22为围设室内换热器21的框形。风机驱动空气从机壳1的进风口(图未示出)吹入,然后从室内换热器21流经,再从出风口12吹出。
64.具体地,空调器100具有立架13,立架13安装在机壳1内,换热器支架22安装固定在立架13上,室内换热器21固定在换热器支架22上。
6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架13包括两根竖杆,立架13的底部连接底座14,换热器支架22位于底座14上方且与两个竖杆相连,机壳1连接在底座14上方,且套在立架13、换热器支架22外侧。
6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加湿装置3连接在立架13上,加湿装置3设置在换热装置2下方。这样通过立架13,将加湿装置3、换热装置2整合成一体,提高整体结构可靠性。
67.可选地,立架13通过紧固件连接机壳1、底座14,加湿装置3通过紧固件连接机壳1、底座14等。
68.有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具有制冷模式,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汽与冷空气混合从而使室内湿度提高。有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具有制热模式,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汽与热空气混合从而使室内湿度提高。有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具有吹风模式,此时室内换热器21不做制冷制热,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汽与室温空气混合从而使室内湿度提高。
69.这里,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气的吹出位置不限,可以直接导向出风口12,也可以在空气流动路径上位于室内换热器21的上游。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水蒸气吹出位置,还可以在室内换热器21和出风口12之间,这里不限。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蒸气口51上设置蒸气管59,蒸气管59的一端连接蒸汽发生器5的蒸气口51,蒸气管59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出风口12处,或者延伸至空调器100的出风风道内。蒸气管59的设置,可以导引水蒸汽流向设定位置,这样避免水蒸汽在机壳1内部流窜导致机壳1内部过多积水、发霉等。
71.可选的,蒸气管59上端延伸至出风口12处,且邻近出风口12的下端设置。蒸汽发生器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将蒸汽发生器5的蒸汽排放位置邻近出风口12的下端,这样水蒸汽
排放时流动路径短,可以快速对空气加湿。而且利用水蒸汽密度低于空气的特点,在水蒸汽上升时可以与更多空气混合。
72.进一步可选地,蒸气管59大体竖向设置,蒸气管59由下向上输送水蒸汽,这样刚吹出的水蒸气如果遇冷而冷凝,冷凝水容易沿蒸气管59回流到蒸汽发生器5内。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加湿装置3还包括单向控制件6,单向控制件6用于控制水流从水箱4向蒸汽发生器5单向流动。
74.可以理解的,设置的单向控制件6用于导通从水箱4流向蒸汽发生器5的水流,并阻止蒸汽发生器5的水流向水箱4,进而避免蒸汽发生器5内加热后的热水倒流至水箱4,从而减少蒸汽发生器5内的热水浪费,使蒸汽发生器5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从蒸气口51排出。
75.可选地,单向控制件6设在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处。由此,可以将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热水堵在蒸汽发生器5内。
76.具体地,单向控制件6为软管,如图8所示,单向控制件6的两端分别为管进口61和管出口62,管出口62朝向蒸汽发生器5内部设置。单向控制件6的至少部分段形成为缩管段63,缩管段63在从管进口61到管出口62的方向上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77.在水箱4的水流经缩管段63的过程中,水流由流通面积大的管段流动到流通面积小的管段,此时水流不断冲击缩管段63的管内壁,缩管段63处于被撑开的状态,以保证水流通过。
78.若水流发生倒流,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处的水流需要从缩管段63流通面积小的管段流向流通面积大的管段,此时水流会不断冲击缩管段63的管外壁,由于单向控制件6设置为软管,缩管段63的流通面积小的管段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向流通面积大的管段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流通面积小的管段趋于闭合,进而阻断水流从蒸汽发生器5倒流至水箱4中,起到对水流的单向导通作用。
79.单向控制件6这种利用管尺寸变化且利用软管自身易变形的特点,不需要设置电控器件,不需要设置可活动的阀芯。单向控制可靠性高,不易因阀芯等部件损坏而堵塞、失效。而且软管结构本身结构简单,装配非常容易。这种单向控制件6由于它是软管,对装配精度要求不高,即使蒸汽发生器5存在较大加工误差也能运行。
80.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处设有硬质的进水管58,硬质的进水管58强度高,可以抵抗水流冲击并保障输水结构的稳定性,蒸汽发生器5通过进水管58与水箱4连通。软质的单向控制件6设置在进水管58内,并且单向控制件6的缩管段63的流通面积大的一端与进水管58的内壁贴合固定,缩管段63流通面积小的一端位于进水管58的管内轴线处,缩管段63的管外壁在进水管58内构成为挡水的屏障。在水从水箱4流向蒸汽发生器5时,水流冲击缩管段63的管内壁并将缩管段63撑开,单向控制件6导通;当水从蒸汽发生器5流向水箱4时,水流冲击缩管段63的管外壁并使缩管段63趋于闭合,阻断水流倒流的情况。
81.可选地,单向控制件6为软质的橡胶管,缩管段63沿其轴线的截面构成为梯形,其中,缩管段63流通面积小的一端为梯形的上底边,缩管段63流通面积大的一端为梯形的下底边,缩管段63逐渐收缩的侧壁为梯形的两条腰。
82.当然,缩管段63的结构可构成为圆锥体或棱锥体,也可以构成为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并且侧面为曲面的喇叭状锥体。
83.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单向控制件6还包括连接在缩管段63两端的大管段64和
小管段65,大管段64为圆管且一端为管进口61,小管段65为扁管且一端为管出口62。
84.缩管段63的管进口61设置为流通面积相对更大的圆管,水流可以顺畅地从水箱4进入单向流通件以将缩管段63更好地撑开,保障水流正向流通时的通畅性。缩管段63的管出口62设置为流通面积相对更小的扁管,在水流发生倒流引起缩管段63收缩时,设置的扁管相对于圆管更容易趋近闭合,防倒流的效果更好。
85.当然,大管段64还可以设置为矩形管。小管段65还可以设置为圆管、十字口管、椭圆管等流通面积小于大管段64的管体。
86.可以理解的,在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处设置硬质的进水管58时,如图7所示,大管段64的外壁与进水管58的内壁贴合,小管段65位于进水管58的内部轴线处,小管段65不与进水管58的内壁接触,以保障从蒸汽发生器5倒流向水箱4的水流可以充分地冲击缩管段63的管外壁,以使缩管段63更好地收缩闭合。
87.可选的,在单向控制件6和进水口52之间还设有密封胶圈521,加强密封效果。在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2处设置硬质的进水管58时,密封胶圈521套设在进水管58的外壁,以加强进水管58和进水口52对接处的密封性。
88.当然,本技术中单向控制件6的结构不限于软管,还可以是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其他类型的单向阀等,这里不作限制。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图9、图10所示,蒸汽发生器5包括蒸气罐53和发热件55,蒸气罐53内限定出容纳腔54,蒸气罐53上设有进水口52和蒸气口51,蒸气口51高于进水口52。发热件55设在蒸气罐53内。蒸汽发生器5通过发热件55对容纳腔54内的水进行加热,进而产生足量的水蒸气,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加湿效果。
90.可以理解的,容纳腔54封闭设置在蒸气罐53内,并且只通过进水口52和蒸气口51与外部连通,蒸气口51高于进水口52,以保证容纳腔54内加热的水位于蒸气口51以下,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上升并从蒸气口51排出到出风口12。
91.当然,进水口52和蒸气口51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多个蒸气口51可以使容纳腔54内的水蒸气高效地从蒸气口51排出,减少水蒸气在容纳腔54上壁冷凝的情况,进一步的,多个蒸气口51均匀分布在蒸气罐53的上方,使水蒸气更均匀地排出。设置多个进水口52可以使补水过程更加快捷。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发热件55为电加热丝或者发热棒。将发热件55使用电加热丝,电加热丝覆盖面积大,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发热件55使用发热棒,容易装配,更换方便。同时,电加热丝和发热棒的升温速度快,加热效率高。
93.当然,本技术方案发热件55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冷媒加热件等,通过与压缩机相连,使高温冷媒流经该发热件55,从而提高水温转化成水蒸汽。
94.具体地,如图5-图6、图9、图10所示,蒸气罐53上设有配合口56,发热件55为发热棒,发热棒的一端密封连接在配合口56处。发热件55可以配合密封安装在配合口56内,一方面发热件55与配合口56的配合对发热件55产生了限定、固定作用,降低了装配难度,另一方面节省了配合口56处的密封盖等结构,节约成本。
95.通过将发热棒一端与配合口56配合,发热棒其余部分位于蒸气罐53的容纳腔54内,并与容纳腔54的内壁间隔开。当容纳腔54流入水时,发热棒包覆在水流中,从而与水之间接触面积大,一方面可以使发热棒表面温度较均衡,另一方面提高热交换效率,而且也能
避免蒸气罐53的罐体本身过热的问题。
96.进一步地,配合口56和进水口52位于蒸气罐53的相对两侧,这样水流流入后可以直接冲向发热件55件,水流在流入后可以尽可能久地与发热件55接触而吸热。
97.可选地,发热棒为直棒体,发热棒一端连接配合口56处且另一端朝向进水口52,发热棒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流动方向一致,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98.当然,本技术方案发热棒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发热棒也可能为u形或者w形等。
9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当发热件55为发热棒时,发热棒为ptc型的不锈钢发热棒。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型的不锈钢发热棒内部设置ptc发热体,外部由不锈钢散热片进行包覆。ptc发热体的升温迅速、使用寿命长、无辐射无污染,并且热效率有的甚至可达到99%。外部设置的不锈钢散热片耐干烧、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10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热件55为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可能贴在蒸气罐53的内壁上,也可能置于蒸气罐53的壁体内,以支撑电加热丝。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蒸气口51与容纳腔54的底壁距离h在50-200mm。这里,将蒸气口51与容纳腔54的底壁距离设置成至少50mm,避免水流加热时从蒸气口51上喷出,将蒸气口51与容纳腔54的底壁距离设置成不超过200mm,可以减小尺寸,减少蒸气罐53占用空间。
102.而且一般情况下,根据空调器100的大小,加湿装置3的蒸气罐53的容积一般在1升到5升之间,为保障容纳腔54内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产生和排出水蒸气,使蒸气口51与容纳腔54底壁的距离h保持在50-200mm之间。
103.可选地,蒸气口51与容纳腔54的底壁距离h设置在100mm左右,这样容纳腔54内可储放足够水量进行加热,并且在容纳腔54水面以上的区域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生成和存储水蒸气,避免存储和生产水蒸气的空间不足,导致水蒸气快速的在容纳腔54内液化而影响水蒸气的生成量。
104.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容纳腔54内邻近蒸气口51设有挡水板57。由于水在加热沸腾后翻滚会溅出水滴,水滴也可能从蒸气口51溅射到容纳腔54外部,设置的挡水板57可以将水汽混合物中的水阻挡在容纳腔54内,以使蒸气口51仅排出水蒸气,避免水滴溅出到容纳腔54外部。
105.可选的,挡水板57围绕蒸气口51设置,以阻挡各个方向溅向蒸气口51的水滴。挡水板57的底部位于液面上方,以使挡水板57和液面之间具有供水蒸气进入挡水板57的空间。
106.当然,当蒸气口51设置在容纳腔54的顶部一端时,挡水板57在蒸气口51侧部设置一块并靠近容纳腔54的另一端。由于蒸气口51已经设置在容纳腔54的一端,比如设置在容纳腔54的左端,那么蒸气口51的左端就不会有飞溅的水滴,由此可以减少挡水板57的设置,只在蒸气口51的其他方向设置挡水板57即可对飞溅水滴的阻挡。
107.具体地,蒸气口51和进水口52位于容纳腔54的相对两端,这样水流在流入后不易从蒸气口51处涌出,水流在流入过程中慢慢加热,形成水蒸汽。
10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蒸汽发生器5还包括套在蒸气罐53外的保温箱7。设置的保温箱7可以降低蒸气罐53内热量散失,提高加热产生水蒸气的效率的同时节约电消耗。为提高保温效果,保温箱7为包覆蒸气罐53设置的壳体结构,蒸气罐53在放置入保温箱7后,蒸气罐53的四壁与保温箱7贴合,以降低保温箱7占据的空间,使蒸汽发生器5
的结构更加紧凑。
109.可选地,保温箱7上可设保温层,保温层为聚苯乙烯泡沫层、聚氨酯泡沫层、聚苯挤塑板、酚醛泡沫层、酚醛树脂层、玻璃棉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1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蒸汽发生器5还包括套在蒸气罐53外的防护箱8,甚至蒸汽发生器5外套有保温箱7,保温箱7外套有防护箱8。
111.设置的防护箱8可以对保温箱7和蒸气罐53进行结构上的支撑和保护,减少蒸气罐53或保温箱7与安装腔11内其他部件碰撞损坏的情况。为提高保护效果,防护箱8包括防护盒和防护盖,防护盒和防护盖相互扣合并将包覆有蒸气罐53的保温箱7包覆在防护箱8内,防护盒和防护盖之间采用螺栓或卡扣进行连接固定。
112.防护箱8由硬质材料板构成,为金属箱、硬质塑料箱中的任意一种,以保证防护箱8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碰撞。可选的,可以在防护箱8上设置加强筋,进一步提高防护箱8的强度。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2所示,加湿装置3还包括安装架9,安装架9上设有转换腔91,水箱4安装在安装架9上,且水箱4的出水口41连通转换腔91。蒸汽发生器5连接在安装架9的一侧且与转换腔91相连通。设置的安装架9便于水箱4的安装,并对水箱4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安装架9上设置转换腔91以流通水,减少了管路连接难度,使水箱4和蒸汽发生器5的连接更加方便。
114.具体地,如图4、图11所示,出水口41位于水箱4的底部,加湿装置3还包括连接在出水口41处的自动补水结构10。自动补水结构10构造成:当转换腔91内实际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调节水箱4向转换腔91补水,且当实际液位高于设定液位时使水箱4停止向转换腔91补水。
115.其中,转换腔91与蒸汽发生器5的蒸气罐53进水口52连通,转换腔91的水位和蒸气罐53的水位保持一致,设置的自动补水结构10可以在蒸气罐53缺水时,通过向转换腔91补水,转换腔91再自动向蒸气罐53进行补水。并在蒸气罐53内水量达到充足状态时停止补水。以通过自动控制转换腔91的水位,进一步实现对蒸气罐53的自动补水,防止蒸气罐53内的水量不足导致发热件55干烧损坏的情况,并将蒸气罐53内的液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人工操作,节省人力。
1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自动补水结构10包括调节管101,调节管101连接在出水口41处且伸至转换腔91内,调节管101的管壁上设有缺口102,缺口102的最高点位于设定液位处,且转换腔91内实际液位等于设定液位时对调节管101形成液封。
117.通过设置的调节管101,在转换腔91内的实际液位等于设定液位时,即蒸气罐53内水量充足不需要补水时,转换腔91内的液位与缺口102的最高点持平或淹没缺口102的最高点,此时调节管101能够出水的管口均被液封,此时水箱4内的水无法通过自动补水结构10流进转换腔91,即自动停止对蒸气罐53的补水。在转换腔91内的液位低于缺口102的最高点时,液封解除,自动补水结构10导通,水箱4内的水可以自动从自动补水结构10流进转换腔91,即自动开始对蒸气管59的补水。自动补水结构10通过液封原理自动控制开始补水和停止补水,无需设置控制阀门等控制部件,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118.当然,自动补水结构10也可以采用电控阀配合水位传感器来控制。例如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当转换腔91内实际液位高于设定液位时,电控阀关闭,使水箱4停止向转换腔
91补水。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当转换腔91内实际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电控阀打开,使水箱4向转换腔91补水。
119.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调节管101内设有连接板103,连接板103上设有调节孔104。自动补水结构10还包括调节塞105和调节弹簧106,调节弹簧106连接在调节塞105和连接板103之间,调节弹簧106用于驱动调节塞105向下移动以堵住调节孔104。如图12所示,转换腔91内设有顶凸部92,水箱4安装至安装架9后顶凸部92向上顶起调节塞105,以打开调节孔104。
120.设置的调节弹簧106可以在无外力作用下时使调节塞105堵住调节孔104。在水箱4安装到安装架9上后,通过顶凸部92将调节塞105顶起,调节弹簧106在水箱4的重力作用和顶凸部92的顶靠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调节塞105上移并导通调节孔104,水箱4内的水从调节孔104流入转换腔91。在水箱4从安装架9上拆下时,调节塞105不再受到顶凸部92的顶靠作用,调节弹簧106通过其弹性作用使调节塞105下移并堵住调节孔104,以防止水箱4内的水流出导致浪费水资源。
121.可选的,如图3和图13所示,安装架9通过安装钣金93安装固定在立架13上,进一步可选地,安装架9与安装板金93之间、安装钣金93和立架1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122.例如如图3所示,安装钣金93上设有多个固定孔931,用于与安装架9相连,固定孔931处用于连接螺钉等。
12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水箱4可以直接置于安装架9上,蒸汽发生器5上设有安装孔501,通过安装孔501安装连接在安装架9的一侧。
1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