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9103发布日期:2022-09-10 01:1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饲料烘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饲料是指使用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现有技术中的生物饲料在生产中,为提高畜牧养殖时牲畜对饲料内营养的高效吸收效率,通常会在生物饲料内添加各种有益菌中,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就是生物饲料中常见的有益菌种。
3.现有技术中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饲料在进入动物体内后,其内部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在动物肠道中复苏增殖,而后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提供多种动物所需的酶类等,枯草芽孢杆菌的存在可以弥补动物体内源酶不足的问题,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益生作用,而由于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存在,为避饲料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被高温灭活,因此在其加工过程中,若需要对生物饲料进行烘干操作,则仅可以采用低温风干的方式,该方式烘干效率低,且空气中的有害菌还容易跟随风干气流进入饲料内部,对饲料造成污染,影响所烘干饲料的品质。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饲料烘干效率低的问题,且采用低温风干容易导致外界空气中细菌污染饲料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通过在主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加温罐,且加温罐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安装有为s型结构的送风管,送风管进气口延伸至加温罐的上端外侧,送风管的出气口延伸至加温罐的下端外侧,加温罐的下方外端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口,加温罐的内部通过进水口持续供给有净水,送风管的下半部分位于净水内,送风管的上半部分裸露在净水外侧,加温罐的底部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模组,加温罐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蒸汽排出口,加温罐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主抽风机,送风管下端的出气口与主抽风机的进气口固定连通,主抽风机的出气口连通至主箱体内部。
6.实现在热风烘干时,可以借助高温蒸气加热将气流中的有害病菌预先杀死,并借助沸水恒温调节,快速恢复气流温度至枯草芽孢杆菌耐受状态,有利于避免外界气流中的有害病菌对主箱体内部的饲料造成腐蚀损坏,且可以保障生物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烘干时存活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装置对生物饲料的烘干效果。
7.可选的,主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隔板,且隔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主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前后两个相对独立的烘干腔和储料腔,进一步主抽风机的出气口连通至主箱体内部的烘干腔中。
8.可选的,隔板位于主箱体内部偏前一侧位置,进一步烘干腔的前后间距远小于储料腔的前后间距。
9.可选的,烘干腔和储料腔的下方分别覆盖有与主箱体底部固定连接的接料斗a和接料斗b,主箱体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输送管a和输送管b,接料斗a和接料斗b的底部均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接料斗a通过进料管与输送管a的底部固定连通,接料斗b通过进料管与输送管b的底部固定连通,输送管a和输送管b的上端外端壁上均固定连通有出料管,进一步输送管a通过出料管连通至储料腔上方,输送管b通过出料管连通至烘干腔上方,输送管a和输送管b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旋输送辊,主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螺旋输送辊上端固定连接,两个螺旋输送辊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
10.可选的,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正面向下倾斜设置的引导板,且引导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位于烘干腔正上方的过滤孔,进一步与输送管b相连通的出料管延伸至引导板正上方。
11.可选的,引导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分散板,进一步分散板环绕分布在烘干腔上方出料管端口外侧。
12.可选的,接料斗a和接料斗b均设置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型结构,进一步进料管和出料管均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
13.可选的,主抽风机的出气口上固定连通有横向设置在主箱体下端正面的分流管,进一步分流管上固定连通有多个均匀竖直分布在烘干腔内的热风管,热风管的外端壁上均匀分布有喷气孔。
14.可选的,加温罐的外形设置为圆罐型结构,进一步加温罐的内部端上环绕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内支撑板以及横向设置的内支撑环,内支撑环的内端口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
15.可选的,加温罐的外端壁上环绕包裹有保温绵,主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烘干腔相连通的排气管,且排气管螺旋缠绕镶嵌在保温绵内部,进一步加温罐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辅助抽风机,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辅助抽风机的进气口固定连通。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将送风管的上半部分置于高温蒸气中,并将送风管的下半部分置于恒温沸水中,使得该装置在进行热风烘干时,可以借助高温蒸气加热将气流中的有害病菌预先杀死,并借助沸水恒温调节,快速恢复气流温度至枯草芽孢杆菌耐受状态,有利于避免外界气流中的有害病菌对主箱体内部的饲料造成腐蚀损坏,且可以保障生物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烘干时存活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装置对生物饲料的烘干效果。
17.(2)通过将内部均匀开设有滤孔的隔板竖直固定在主箱体的内部,可以将主箱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烘干腔和储料腔,使得储料腔内存储的饲料无法穿过隔板进入烘干腔内,当热气流通过主抽风机的输送泵入烘干腔内,借助烘干腔内狭长的空间,使得热气流可以更加全面的与储料腔内上下堆叠的饲料接触,有利于提升物料被热气流干燥的效果。
18.(3)通过将隔板设置在主箱体内部偏前一侧,使得烘干腔的前后间距远小于储料腔的前后间距,有利于保障储料腔内对生物饲料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
了该装置单次启动后的烘干效率。
19.(4)通过设置有输送管b将储料腔内的饲料持续输入至烘干腔内,借助直上直下的烘干腔为饲料提供单独的烘干区域,使得饲料在烘干腔内均匀散落并与热气流全面接触,有利于提升烘干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有输送管a将烘干腔底部已进行烘干的饲料循序输送至储料腔的上层空间中,使得饲料在储料腔和烘干腔内可以有序循环流动,通过循环烘干操作,有效的提升了饲料烘干效果。
20.(5)通过设置有正面一端向下倾斜的引导板对出料管中导出的饲料进行引导,配合引导板上过滤孔的均匀分散作用,使得饲料自烘干腔上方均匀分散进入烘干腔内部,有利于提升饲料在烘干腔内滑落过程中的分散均匀性,进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21.(6)通过将多个分散板环绕分布在烘干腔上的出料管端口处,可以借助多个分散板对出料管中导出的饲料进行分散引导,避免饲料直接沿引导板斜面滑落堆积在众多位于中间位置的过滤孔处,使得饲料在众多过滤孔上分散下落,避免饲料下落速度过慢而堆积在引导板上,有利于保障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22.(7)通过将接料斗a和接料斗b均设置为漏斗型结构,可以分别对烘干腔以及储料腔内下落的饲料进行引导,配合向下倾斜设置的进料管和出料管,实现对饲料通畅运输,有利于保障该装置对饲料烘干过程中的输送稳定通畅性。
23.(8)通过将多个竖直设置的热风管均匀分布在烘干腔内,并将喷气孔均匀分布在热风管外端壁上,借助分流管的连接,可以通过众多热风管向烘干腔内进行热气流供给,有利于提升热气流在烘干腔内分散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该装置对饲料的烘干效果。
24.(9)通过将加温罐的外形设置为圆罐型结构,并将横纵设置的内支撑板和内支撑环均匀固定在加温罐的内端壁上,有效的提升了加温罐的结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加温罐内部抗压能力,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将内支撑环的内端口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有利于冷凝水向下顺畅滑落,避免冷凝水堆积。
25.(10)通过将保温绵包裹在加温罐的外端壁上,可以降低加温罐内温度向外消散损耗的效率,同时,通过将与烘干腔顶部固定连通的排气管缠绕镶嵌在保温绵内部,有利于借助烘干后的余温对加温罐内部温度进行保持,通过将辅助抽风机固定安装在排气管的端口处,可以对排气管内的气流流动进行辅助抽动,有利于保障气流在狭长管道内的流动顺畅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主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温罐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引导板和分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送风管和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内支撑板和内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输送管a和输送管b内部结构拆分图。
27.图中标号说明:1、主箱体;101、隔板;102、引导板;103、接料斗a;104、接料斗b;105、分散板;2、加温罐;201、送风管;202、内支撑板;203、内支撑环;204、电加热模组;3、主抽风机;301、分流管;302、热风管;4、输送管a;401、输送管b;402、进料管;403、出料管;404、螺旋输送辊;405、伺服电机;406、传动皮带;5、保温绵;501、排气管;502、辅助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请参阅图1-图10,主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加温罐2,且加温罐2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安装有为s型结构的送风管201,送风管201进气口延伸至加温罐2的上端外侧,送风管201的出气口延伸至加温罐2的下端外侧,加温罐2的下方外端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口,加温罐2的内部通过进水口持续供给有净水,送风管201的下半部分位于净水内,送风管201的上半部分裸露在净水外侧,加温罐2的底部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模组204,加温罐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蒸汽排出口,加温罐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主抽风机3,送风管201下端的出气口与主抽风机3的进气口固定连通,主抽风机3的出气口连通至主箱体1内部。
30.该装置工作时,加温罐2内部还安装有用于对其内部压力、温度以及液面深度进行检测的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进水口外接有净水供给水源,进水口和蒸汽排出内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工作人员通过导线将本装置连接外接电源,使得外接电源为本装置提供电力支持,随后,工作人员可以控制该装置通电启动,工作人员将待进行烘干的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饲料存储在主箱体1内部,此时,净水供给水源通过进水口持续向加温罐2内部供给净水,使得净水填充在加温罐2内部下半部分,固定设置在加温罐2底部外侧的电加热模组204通电启动,为加温罐2内部的净水进行持续加热操作,使得净水蒸发在加温罐2内部上层空间中形成高温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持续生成,净水液面降低,当净水液面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安装在进水口内的电磁阀开启,净水供给进入加温罐2内部,当净水到达预定深度后,重新闭合进水口内的电磁阀,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深度,控制进水口内电磁阀启闭,进而使得净水在加温罐2内部始终保持一定深度。
31.当新的低温净水被重新供入加温罐2内部后,为使得新进水净水温度快速提高至100摄氏度的沸腾状态,则安装在加温罐2上方蒸气排出口内的电磁阀闭合,使得加温罐2内部暂时形成密闭环境,该状态下,避免水蒸气外排导致热量流失,使得加温罐2内部的净水可以快速达到沸腾状态,以保证该装置运行稳定,当净水重新沸腾后则蒸气排放口内的电磁阀重新开启。
32.工作过程中,净水由于加热沸腾而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上浮至加温罐2内部上方位
置处,对送风管201裸露在净水中的上半部分进行较高温度的加热,同时,安装在加温罐2外侧的主抽风机3通电启动,对气流进行抽动,外界常温空气通过送风管201的进气口进入形成气流,气流在送风管201内部流动,加温罐2内部上浮的高温水蒸气在于送风管201的上半部分接触时,其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一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实现与送风管201内部常温气流的热交换,对常温气流进行快速加热,使得送风管201内部进入的常温气流快速升高至高温状态,这一过程中,常温气流被加热至高于沸水的温度状态,进而实现对进入的常温气流的高温杀菌,经历过高温杀菌后的气流继续流动至送风管201的下半部分,由于送风管201的下半部分浸泡在净水中,而净水被加热沸腾后的最高温度恒温保持在100摄氏度,使得气流在送风管201的下半部分移动时,将温度调整至与沸水温度持平状态,气流处于100摄氏度的温度状态,随后气流通过主抽风机3的驱动进入主箱体1内部,对其内部存储的饲料进行恒温气吹烘干操作。
33.通过将送风管201的上半部分置于高温蒸气中,并将送风管201的下半部分置于恒温沸水中,使得该装置在进行热风烘干时,可以借助高温蒸气加热将气流中的有害病菌预先杀死,并借助沸水恒温调节,快速恢复气流温度至枯草芽孢杆菌耐受状态,有利于避免外界气流中的有害病菌对主箱体1内部的饲料造成腐蚀损坏,且可以保障生物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烘干时存活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装置对生物饲料的烘干效果。
34.请参阅图2和图6,主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隔板101,且隔板1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滤孔,主箱体1内部通过隔板101分隔成前后两个相对独立的烘干腔和储料腔,主抽风机3的出气口连通至主箱体1内部的烘干腔中,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内部均匀开设有滤孔的隔板101竖直固定在主箱体1的内部,可以将主箱体1内部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烘干腔和储料腔,使得储料腔内存储的饲料无法穿过隔板101进入烘干腔内,当热气流通过主抽风机3的输送泵入烘干腔内,借助烘干腔内狭长的空间,使得热气流可以更加全面的与储料腔内上下堆叠的饲料接触,有利于提升物料被热气流干燥的效果。
35.请参阅图6,隔板101位于主箱体1内部偏前一侧位置,烘干腔的前后间距远小于储料腔的前后间距,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隔板101设置在主箱体1内部偏前一侧,使得烘干腔的前后间距远小于储料腔的前后间距,有利于保障储料腔内对生物饲料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装置单次启动后的烘干效率。
36.实施例2: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请参阅图1-图10,烘干腔和储料腔的下方分别覆盖有与主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的接料斗a103和接料斗b104,主箱体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输送管a4和输送管b401,接料斗a103和接料斗b104的底部均固定连通有进料管402,接料斗a103通过进料管402与输送管a4的底部固定连通,接料斗b104通过进料管402与输送管b401的底部固定连通,输送管a4和输送管b401的上端外端壁上均固定连通有出料管403,输送管a4通过出料管403连通至储料腔上方,输送管b401通过出料管403连通至烘干腔上方,输送管a4和输送管b40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旋输送辊404,主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05,且伺服电机405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螺旋输送辊404上端固定连接,两个螺旋输送辊404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皮
带406。
37.该装置工作时,安装在主箱体1顶部的伺服电机405通电启动,带动与其驱动轴固定连接一个螺旋输送辊404旋转,通过传动皮带406的传动连接,使得输送管a4和输送管b401内部的输送管a4均旋转启动,输送管b401内部的螺旋输送辊404旋转产生向上的轴向输送力,储料腔内存储的饲料通过接料斗b104以及其下方进料管402的引导进入输送管b401内部,借助轴向输送力的输送通过输送管b401上端固定连通的出料管403进入烘干腔内,进入的饲料在烘干腔内自上而下散落,其下落过程中充分散落开来,并与通入烘干腔内的热气流充分接触,实现热风均匀充分的烘干操作,进入烘干腔内的饲料持续下落至底部的接料斗a103中,借助接料斗a103以及其底部连通的进料管402的引导使得干燥后的饲料进入输送管a4内部,此时输送管a4内部的螺旋输送辊404旋转产生向上的轴向输送力,此过程中将饲料向上输送,通过其上端固定连通的出料管403引导进入储料腔的最上层空间中,重复上述操作循环对饲料进行更加均匀全面的热风烘干操作。
38.通过设置有输送管b401将储料腔内的饲料持续输入至烘干腔内,借助直上直下的烘干腔为饲料提供单独的烘干区域,使得饲料在烘干腔内均匀散落并与热气流全面接触,有利于提升烘干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有输送管a4将烘干腔底部已进行烘干的饲料循序输送至储料腔的上层空间中,使得饲料在储料腔和烘干腔内可以有序循环流动,通过循环烘干操作,有效的提升了饲料烘干效果。
39.请参阅图6和图7,隔板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正面向下倾斜设置的引导板102,且引导板10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位于烘干腔正上方的过滤孔,与输送管b401相连通的出料管403延伸至引导板102正上方,该装置工作时,与输送管b401固定连通的出料管403将其出料口延伸至引导板102的正上方,当饲料自出料管403流落至引导板102上时,在引导板102的引导下向下滑落,通过引导板102内部开设的位于烘干腔正上方的过滤孔进入烘干腔内部,通过设置有正面一端向下倾斜的引导板102对出料管403中导出的饲料进行引导,配合引导板102上过滤孔的均匀分散作用,使得饲料自烘干腔上方均匀分散进入烘干腔内部,有利于提升饲料在烘干腔内滑落过程中的分散均匀性,进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40.请参阅图7,引导板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分散板105,且分散板105环绕分布在烘干腔上方出料管403端口外侧,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多个分散板105环绕分布在烘干腔上的出料管403端口处,可以借助多个分散板105对出料管403中导出的饲料进行分散引导,避免饲料直接沿引导板102斜面滑落堆积在众多位于中间位置的过滤孔处,使得饲料在众多过滤孔上分散下落,避免饲料下落速度过慢而堆积在引导板102上,有利于保障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41.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接料斗a103和接料斗b104均设置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型结构,进料管402和出料管403均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接料斗a103和接料斗b104均设置为漏斗型结构,可以分别对烘干腔以及储料腔内下落的饲料进行引导,配合向下倾斜设置的进料管402和出料管403,实现对饲料通畅运输,有利于保障该装置对饲料烘干过程中的输送稳定通畅性。
42.请参阅图2、图6和图8,主抽风机3的出气口上固定连通有横向设置在主箱体1下端正面的分流管301,且分流管301上固定连通有多个均匀竖直分布在烘干腔内的热风管302,
热风管302的外端壁上均匀分布有喷气孔,该装置工作时,热气流通过分流管301均匀分散至多个热风管302内部,通过热风管302外端壁上均匀分布的喷气孔分散至烘干腔内部,众多喷气孔的内部还安装有单向阀,使得热气流仅可自热风管302向烘干腔内流通,避免烘干腔内的饲料通过喷气孔进入热风管302内部造成堵塞,通过将多个竖直设置的热风管302均匀分布在烘干腔内,并将喷气孔均匀分布在热风管302外端壁上,借助分流管301的连接,可以通过众多热风管302向烘干腔内进行热气流供给,有利于提升热气流在烘干腔内分散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该装置对饲料的烘干效果。
43.请参阅图3和图9,加温罐2的外形设置为圆罐型结构,加温罐2的内部端上环绕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内支撑板202以及横向设置的内支撑环203,内支撑环203的内端口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加温罐2的外形设置为圆罐型结构,并将横纵设置的内支撑板202和内支撑环203均匀固定在加温罐2的内端壁上,有效的提升了加温罐2的结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加温罐2内部抗压能力,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将内支撑环203的内端口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有利于冷凝水向下顺畅滑落,避免冷凝水堆积。
44.请参阅图1-图3,加温罐2的外端壁上环绕包裹有保温绵5,主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烘干腔相连通的排气管501,且排气管501螺旋缠绕镶嵌在保温绵5内部,加温罐2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辅助抽风机502,排气管501的另一端与辅助抽风机502的进气口固定连通,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保温绵5包裹在加温罐2的外端壁上,可以降低加温罐2内温度向外消散损耗的效率,同时,通过将与烘干腔顶部固定连通的排气管501缠绕镶嵌在保温绵5内部,有利于借助烘干后的余温对加温罐2内部温度进行保持,排气管501还可接入至送风管201的进气口上,将携带有余温的气流重新接入该热风烘干装置内部,有利于降低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损耗,通过将辅助抽风机502固定安装在排气管501的端口处,可以对排气管501内的气流流动进行辅助抽动,有利于保障气流在狭长管道内的流动顺畅性。
45.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