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及其风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1999发布日期:2022-12-28 01:2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及其风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通风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及其风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现如今,为了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使得空调冷气覆盖更大的面积,许多大型超市、酒店以及写字楼内一般安装中央空调。
3.相关技术中,中央空调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以及管路系统,其中,管路系统包括若干节相互拼接的风管,通过在中央空调与不同区域之间接入风管,从而将中央空调的风引入不同区域内。在对多节风管进行安装时,通过在风管的两端加装方形法兰,利用铆钉将方形法兰连接在风管上,再将位于相邻的风管上的方形法兰的穿孔对齐后,通过螺栓、螺母进行连接紧固,辅以风管支架将风管与天花板之间相互固定。
4.然而,现有的风管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位于相邻的风管上的方形法兰的穿孔对齐,再辅以螺栓、螺母对风管进行安装,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或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风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或拆卸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一提供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包括若干个风管本体,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外筒,所述连接外筒靠近所述风管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外筒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连接外筒与相邻的所述风管本体相互固定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插槽的槽壁的滑槽、滑动设置于滑槽内的锁块以及对应开设于所述风管本体上的锁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锁块提供弹力的弹性件,所述锁槽与所述滑槽对齐时,所述锁块能够相对所述滑槽滑动至插接配合于所述锁槽;所述连接外筒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方便对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本体进行拆卸的解锁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多个风管本体进行拼接时,只需使得风管本体与连接外筒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风管本体的一端插入插槽内,随着风管本体逐渐插入插槽时,风管本体的一端抵接于锁块的一侧,随着风管本体的移动,锁块回退至滑槽内,使得当滑槽与锁槽对齐时,锁块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滑移插接入锁槽内,从而对多个风管本体进行拼接。当需要将相邻的两个风管本体进行拆卸时,通过解锁组件使得风管本体与连接外筒相互解锁,有效地减少了现有的安装风管的过程中的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
或拆卸。
8.优选的,所述锁块背离所述风管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槽,所述解锁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以及主动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引导槽的槽底,所述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铰接点,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外筒。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相邻的两个风管本体进行拆卸时,通过按动主动杆,使得主动杆沿连接外筒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的角度由钝角逐渐变为180度,从而向锁块提供一个朝向滑槽的槽底的作用力。同时,弹性件压缩,使得锁块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回退至滑槽内,从而移动风管本体即可将风管本体与连接外筒进行解锁,有效地减少了现有的安装风管的过程中的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或拆卸。
10.优选的,所述锁块朝向所述滑槽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滑槽的槽底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所述连接外筒的长度方向开设。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块回退至滑槽内时,拉杆的一端伸入让位槽内且沿着让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当滑槽与锁槽对齐时,拉杆退出让位槽,锁块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滑移插接入锁槽内,从而对多个风管本体进行拼接。
12.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拉杆外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块朝向所述滑槽的槽底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槽底。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管本体与连接外筒相互拼接时,通过拉动拉杆,使得风管本体插接配合于插槽内,此时,滑槽与锁槽对齐,再解除对拉杆的作用力,由于弹簧的弹力,使得锁块滑移插接至锁槽内,从而使得连接外筒与相邻的风管本体相互固定。
14.优选的,所述主动杆伸出所述连接外筒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通过按动按压块使得主动杆沿连接外筒的长度方向移动。
16.为了改善现有的风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或拆卸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二提供一种基于风管结构的风量控制装置。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风管结构的风量控制装置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风管结构的风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风管本体外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风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驱动件,所述螺杆外套设有风量调节板,所述风量调节板能够沿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至伸入所述风管本体内,所述风管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螺杆转动从而对所述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清理的集尘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风管本体的风量调节时,先启动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使得风量调节板沿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风量调节板的一侧穿过穿槽伸入风管本体内,有效地通过控制风量调节板伸入风管本体的长度从而对风管本体的风量进行控制。同时,通过集尘组件对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
19.优选的,所述风量调节板包括水平块以及垂直块,所述水平块远离所述垂直块的一侧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风管本体对应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沿所述风管本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所述垂直块远离所述水平块的一侧伸入所述穿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风管本体的风量调节时,先开启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水平块沿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垂直块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垂直块远离水平块的一侧穿过穿槽伸入风管本体内,有效地通过控制垂直块伸入风管本体的长度从而对风管本体的风量进行控制。
21.优选的,所述风管本体的底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风管本体,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风管本体的底侧安装有集尘仓,所述集尘仓远离所述过滤网的一端滑动设置有抽拉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时,集尘组件对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收集,并收集至过滤网,灰尘通过过滤网掉落至集尘仓内,待需要清理集尘仓内的灰尘时,将抽拉板从集尘仓中抽出,再将集尘仓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
23.优选的,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双向丝杆、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的两端的连接板以及对应设置于连接板远离双向丝杆的一侧的刮板,所述刮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风管本体。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先开启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双向丝杆同步转动,使得双向丝杆两端的连接板带动刮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风管本体内壁的灰尘进行收集,并将灰尘推至过滤网上,从而将灰尘收集至集尘仓内,有效地减少需要将风管本体拆卸下来从而对灰尘进行清理的情况。
25.优选的,所述螺杆伸入所述风管本体内,所述双向丝杆与所述螺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两者同步转动的驱动锥齿轮组。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转动时,驱动锥齿轮组使得双向丝杆同步转动,从而对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收集。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安装风管本体时,只需使得风管本体与连接外筒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当滑槽与锁槽对齐时,锁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移插接入锁槽内,从而对多个风管本体进行拼接,有效地减少了现有的安装风管的过程中的安装操作较为繁琐的情况;2.通过在风管本体内安装集尘组件,使得在驱动螺杆转动时,同步对风管本体内的灰尘进行收集清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外筒与风管本体之间关系的剖视图。
3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安装座与风管本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2.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0、风管本体;11、锁槽;12、穿槽;13、凹槽;20、连接外筒;21、插槽;22、倾斜面;23、滑槽;24、让位槽;25、锁块;26、拉杆;27、引导面;28、弹簧;30、引导槽;31、第一铰接杆;32、第二铰接杆;33、主动杆;34、容纳槽;35、穿孔;36、按压块;40、安装座;41、螺杆;42、微型电机;43、传动轴;44、联动锥齿轮组;50、风量调节板;501、水平块;502、垂直块;60、主动轮;61、从动轮;62、传动带;70、集尘仓;71、过滤网;72、抽拉板;73、抽拉环;80、双向丝杆;81、连接板;82、刮板;83、引导部;90、驱动锥齿轮组;91、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空调的风管结构,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风管本体10,相邻的两个风管本体10之间安装有连接外筒20,连接外筒20呈长方体管状设置。
38.参照图2和图3,连接外筒20靠近风管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插槽21,插槽21沿连接外筒20的周向方向开设,插槽21的开设,使得风管本体10靠近插槽21的一端插接配合于插槽21内。插槽21的槽壁设置有倾斜面22,当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相互拼接时,风管本体10靠近连接外筒20的一端抵接于倾斜面22,并且沿着倾斜面22逐渐插入插槽21内。
39.参照图2和图3,连接外筒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用于使得连接外筒20与相邻的风管本体10相互固定,且两组锁定组件沿连接外筒20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具体的,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插槽21的槽壁的滑槽23以及滑动设置于滑槽23内的锁块25,滑槽23沿连接外筒20的长度方向开设,滑槽23开设于两个沿连接外筒20的长度方向的插槽21相互远离的一侧,且滑槽23与插槽21相互连通。锁块25朝向滑槽23的槽底的一端安装有拉杆26,滑槽23的槽底对应开设有用于对拉杆26让位的让位槽24,让位槽24沿连接外筒20的长度方向开设,且拉杆26远离锁块25的一端伸入让位槽24内。拉杆26外套设有用于向锁块25提供弹力的弹簧28,弹簧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锁块25朝向滑槽23的槽底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23的槽底。当弹簧28处于自然状态时,锁块25伸出滑槽23外,且锁块25远离拉杆26的一端抵接于滑槽23的槽壁。锁定组件还包括对应开设于风管本体10靠近连接外筒20的一端的锁槽11,锁槽11贯穿风管本体10,锁槽11与滑槽23对应设置。当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相互拼接时,通过拉动拉杆26,使得风管本体10插接配合于插槽21内,此时,滑槽23与锁槽11对齐,再解除对拉杆26的作用力,由于弹簧28的弹力,使得锁块25滑移插接至锁槽11内,从而使得连接外筒20与相邻的风管本体10相互固定。
40.参照图2和图3,锁块25远离拉杆26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27,当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相互拼接时,引导面27与风管本体10靠近连接外筒20的一端相互抵接且相互滑移,随着风管本体10靠近连接外筒20的一端逐渐插入插槽21时,锁块25回退至滑槽23内,且当滑槽23与锁槽11对齐时,锁块25在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滑移插接入锁槽11内。
41.参照图2和图3,连接外筒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解锁组件,解锁组件用于方便工作人员对相邻的两个风管本体10进行拆卸。解锁组件设置于连接外筒20的一侧的两
个锁块25之间,两个锁块25相互朝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30,引导槽30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引导槽30贯穿锁块25的一侧,且引导槽30的槽底自靠近拉杆26的一端向远离拉杆26的一端呈倾斜设置。
42.参照图2和图3,具体的,解锁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31、第二铰接杆32以及主动杆33,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铰接,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抵接于两个引导槽30靠近拉杆26的槽底。连接外筒20内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的容纳槽34,容纳槽34位于两个滑槽23之间,且容纳槽34与滑槽23相互连通。连接外筒20的一侧开设有穿孔35,穿孔35沿连接外筒20的长度方向开设,穿孔35与容纳槽34相互连通,且主动杆33滑移设置于穿孔35内。主动杆3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的铰接点,另一端伸出连接外筒20,且主动杆33伸出连接外筒20的一端安装有按压块36。当需要将连接外筒20与相邻的风管本体10进行解锁时,按动按压块36,使得主动杆33沿穿孔35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随着主动杆33的移动,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之间的角度由钝角逐渐变为180度,此时,由于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的长度是不变的,使得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相互远离的一端沿对应的引导槽30的槽底滑动,从而向锁块25提供一个朝向滑槽23的槽底的作用力。同时,弹簧28压缩,使得锁块25沿滑槽23的长度方向回退至滑槽23内,从而移动风管本体10即可将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进行解锁。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多个风管本体10进行拼接时,只需使得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风管本体10的一端抵接于倾斜面22,并沿着倾斜面22逐渐插入插槽21内。当风管本体10沿着插槽2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风管本体10的一端抵接于引导面27,随着风管本体10的移动,锁块25回退至滑槽23内,使得当滑槽23与锁槽11对齐时,锁块25在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滑移插接入锁槽11内,从而对多个风管本体10进行拼接。
44.当需要将相邻的两个风管本体10进行拆卸时,通过按动按压块36,使得主动杆33沿穿孔35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铰接杆31与第二铰接杆32之间的角度由钝角逐渐变为180度,从而向锁块25提供一个朝向滑槽23的槽底的作用力。同时,弹簧28压缩,使得锁块25沿滑槽23的长度方向回退至滑槽23内,从而移动风管本体10即可将风管本体10与连接外筒20进行解锁,有效地减少了现有的安装风管的过程中的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检修或清理风管时需要将螺栓与螺母依次拆下的情况,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风管进行安装或拆卸。
45.实施例二:参照图4和图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的风管结构的风量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安装于风管本体10外侧的安装座40,安装座40呈长方体状设置,安装座40内部中空且一侧呈开口设置,安装座40的开口朝向风管本体10,两个安装座40沿风管本体10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0安装于风管本体10上靠近风管支架的区域,并且将风管本体10靠近天花板的一侧称为风管本体10的顶侧,将风管本体10远离天花板的一侧称为风管本体10的底侧。
46.参照图4和图5,安装座40与风管本体10的外侧之间转动设置有螺杆41,螺杆41沿安装座40的高度方向设置。位于风管本体10的底侧的安装座40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杆41转
动的微型电机42,微型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于螺杆41远离风管本体10的一端。螺杆41外螺纹连接有风量调节板50,风量调节板50呈“l”型设置。具体的,风量调节板50包括水平块501以及垂直块502,水平块501与垂直块502均呈长方形板状设置,且水平块501与垂直块50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抵接于安装座40的内壁。水平块501远离垂直块502的一侧与螺杆41螺纹连接,风管本体10的顶侧与底侧均开设有穿槽12,穿槽12贯通风管本体10,垂直块502远离水平块501的一侧伸入穿槽12内。当微型电机42驱动螺杆41转动时,水平块501沿螺杆4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垂直块502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垂直块502远离水平块501的一侧穿过穿槽12伸入风管本体10内,进而对风管本体10的风量进行控制。
47.参照图6和图7,安装座40内转动设置有传动轴43,传动轴43沿安装座40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动轴43与螺杆41之间设置有联动锥齿轮组44,联动锥齿轮组44包括两个联动锥齿轮,其中一个联动锥齿轮套设于螺杆41的一端,另一个联动锥齿轮套设于传动轴43靠近螺杆41的一端。传动轴43远离螺杆41的一端伸出安装座40,传动轴43伸出安装座40的一端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两根传动轴43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两根螺杆41同步转动。具体的,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60、从动轮61以及绕设于主动轮60与从动轮61之间的传动带62,主动轮60固定套设于靠近微型电机42的传动轴43远离联动锥齿轮的一端,从动轮61固定套设于另一根传动轴43远离联动锥齿轮的一端。当微型电机42工作时,微型电机42驱动其中一根螺杆41转动使得主动轮60转动,通过传动带62使得从动轮6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另一根螺杆41同步转动。
48.参照图4,风管本体10的底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贯穿风管本体10,凹槽13内安装有过滤网71。风管本体10的底侧安装有集尘仓70,集尘仓70的开口呈扩口设置,且集尘仓70的开口朝向过滤网71。集尘仓70远离过滤网71的一端滑动安装有抽拉板72,抽拉板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拉环73,当风管本体10内的灰尘收集至过滤网71时,灰尘通过过滤网71掉落至集尘仓70内,待需要清理集尘仓70内的灰尘时,通过拉动抽拉环73从而将抽拉板72从集尘仓70中抽出,再将集尘仓70内的灰尘进行清理。
49.参照图4和图5,风管本体10的内壁设置有集尘组件,集尘组件用于将风管本体10内的灰尘收集至集尘仓70。具体的,集尘组件包括双向丝杆80、两块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80的两端的连接板81以及对应安装于连接板81远离双向丝杆80的一侧的刮板82,双向丝杆80沿风管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集尘仓70位于双向丝杆80的中间位置的正下方。驱动双向丝杆80转动时,两个连接板81可相对双向丝杆80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刮板82可相对双向丝杆80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刮板82为橡胶材质制成,刮板82远离连接板81的一侧抵接于风管本体10的内壁,两个刮板82相互朝向的一侧安装有引导部83,引导部83呈直角三角形设置,且引导部83的直角边位于刮板82的侧壁。当两根刮板8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时,引导部83对风管本体10内壁的灰尘进行收集,并将灰尘推至过滤网71上,从而将灰尘收集至集尘仓70内。
50.参照图4和图5,为了方便清理风管本体10内壁的灰尘,因此在双向丝杆80靠近安装座40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锥齿轮组90,位于风管本体10底侧的安装座40内的螺杆41伸入风管本体10内。驱动锥齿轮组90包括两个驱动锥齿轮,其中一个驱动锥齿轮套设于螺杆41伸入风管本体10内的一端,另一个驱动锥齿轮套设于双向丝杆80靠近螺杆41的一端。此外,风管本体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保护驱动锥齿轮组90的防护罩91,防护罩91沿风管本体10的宽
度方向设置。
51.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风管本体10的风量调节时,先驱动微型电机42驱动螺杆41转动,水平块501沿螺杆4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垂直块502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垂直块502远离水平块501的一侧穿过穿槽12伸入风管本体10内,有效地通过控制垂直块502伸入风管本体10的长度从而对风管本体10的风量进行控制。
52.当需要对风管本体10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驱动微型电机42驱动螺杆41转动,双向丝杆80同步转动,使得双向丝杆80两端的连接板81带动刮板8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风管本体10内壁的灰尘进行收集,并将灰尘推至过滤网71上,从而将灰尘收集至集尘仓70内,有效地减少需要将风管本体10拆卸下来从而对灰尘进行清理的情况。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