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9873发布日期:2023-02-04 00:2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成为用户家中必备的家电。
3.现有的空调通常只能对单一空间内的空气进行调节。示例性的,客厅中通常安装柜式空调,以调节客厅内的空气。由于客厅面积通常比较大,客厅内的柜式空调对卧室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比较弱。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卧室另外安装挂式空调,如此设置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安装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额外设置新风设备,向室内引入新风,但是引入的新风通常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影响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只能对单一空间内的空气进行调节且引入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5.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6.柜体,安装于室内的第一空间内,且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以及进风口;
7.第一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贯流风扇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贯流风扇之间;所述第一贯流风机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空间内吹风;所述第一风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
8.换向风道,具有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换向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
9.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室内的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被墙体隔开;
10.新风风道,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
11.混风风道,所述混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混风风道的第二端设有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12.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换向风道相对于所述第一风道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空间内吹风;或者,以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五连接口连通,所述换向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在所述混风风道混合后,经由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空间内吹出。
13.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组
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换向风道相对于所述第一风道转动。
14.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风道包括竖直连接部以及水平换向部,所述竖直连接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竖直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换向部连通,所述水平换向部形成有所述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水平换向部。
15.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竖直连接部的外侧。
16.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三连接口正对;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水平换向部内,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布置。
17.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机壳以及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驱动部件,所述机壳上形成有出气端口和进气端口,所述机壳被构造为形成所述新风风道的部分内壁;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一管段以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形成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端形成所述新风进口。
18.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混风风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
19.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风道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密封;所述第五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在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五连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密封。
20.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安装有第一出风格栅,所述第二出风口安装有第二出风格栅,所述第三出风口安装有第三出风格栅。
21.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连接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连通。
2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柜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换向风道、驱动机构、新风风道以及混风风道,其中,柜体安装于室内的第一空间内,柜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以及进风口;第一风道位于柜体内,且第一风道分别与第一出风口、进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贯流风扇和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第一贯流风扇和进风口之间,用于与流经的空气换热,起到降低或者升高空气温度的作用;第一贯流风扇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朝向第一空间内吹风,起到调节第一空间内空气温度的作用。
23.第一风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换向风道的第二连接口连通,换向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将第一风道内空气传输至换向风道的第三连接口。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室内的第二空间内,第二空间和第一空间被墙体隔开。新风风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新风风道的新风进口设置于室外,新风风道的新风出口与混风风道的第四连接口连通;混风风道与第三出风口连通。
24.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换向风道相对于第一风道转动,以使第三连接口与第二风道连通,第一贯流风扇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朝向第一空间内吹风,第一风机被配置为
通过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空间内吹风,以同时调节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如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朝向两个不同的空间内吹风,无需设置两台空调器,不仅利于降低成本,还利于减少安装占用空间。
25.驱动机构驱动换向风道及其内部的第一风机相对于第一风道转动,以使得第三连接口与第五连接口连通,第一贯流风扇、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均被配置为启动,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贯流风扇和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经由第一风道、换向风道进入混风风道;室外新风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经由新风风道进入混风风道,由此,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和新风在混风风道混合后,经由第三出风口吹向室内,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26.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可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部风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换向风道及第一风机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34.附图中:100:空调室内机;110:柜体;111:第一出风口;112:进风口;113:第三出风口;120:第一风道;121:第一贯流风扇;122:室内换热器;130:第二风道;140:换向风道;141:第一风机;1411:第一电机;1412:第一叶轮;142:第二连接口;143:第三连接口;144:竖直连接部;145:水平换向部;1451:安装板;1452:风道壁;150:驱动机构;151:驱动电机;152:传动组件;1521:第一齿轮;1522:第二齿轮;160:新风风道;161:第二风机;1611:机壳;162:第一管段;163:第二管段;170:机体;171:第二贯流风扇;180:混风风道;181:第五连接口;200:空调室外机;310:第一空间;320:第二空间;330:墙体;340:室外。
具体实施方式
35.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36.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3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现有的空调通常只能对单一空间内的空气进行调节。示例性的,客厅中通常安装柜式空调,以调节客厅内的空气。由于客厅面积通常比较大,客厅内的柜式空调对卧室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比较弱。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卧室另外安装挂式空调,如此设置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安装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额外设置新风设备,向室内引入新风,但是引入的新风通常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影响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39.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有第一风道、混风风道、第二风道、换向风道以及新风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内安装有贯流风扇;混风风道与设置于位于第一空间内的柜体前侧的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设置有第二出风口,且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空间;新风风道内安装有第二风机,新风风道的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混风风道连通;换向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且换向风道的顶端与第一风道连通,且换向风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风道转动,在换向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时,空调室内机可以通过第二风道向第二空间内通入冷风或者暖风,起到调节第二空间内温度的作用;在换向风道与混风风道连通时,空调室内机调节后的空气与室外新风混合后吹入到第一空间内,降低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提高用户体验度。
40.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可选技术方案。
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42.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200以及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200通过冷媒连接管与空调室内机100的室内换热器连通。
43.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空调室外机200中的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空调室内机100中的室内换热器连接形成空调冷媒循环回路,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节流装置可设于空调室内机100中,也可设于空调室外机200中。
44.空调室外机200安装于室外340,空调室内机100安装于室内的第一空间310内。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不仅可以调节第一空间310内的温度,还可以调节室内的第二空间320内的温度。其中,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被墙体330隔开,此处所说的“墙体”当作广义理解,其可以是砖石等建筑墙体,还可以是木板、塑料板等隔板。
45.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同时对两个隔开的空间进行温度调节,例如,第一空间310可以是客厅,第二空间320可以是卧室;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还可以是被墙体隔开的且相邻的两个卧室等。
46.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
4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部风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换向风道及第一风机结构示意图。
48.结合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柜体110、第一风道120、第二风道130、换向风道140、新风风道160、混风风道180以及驱动机构150。
49.其中,柜体110安装于室内的第一空间310内;柜体110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口113以及进风口112,第三出风口113用于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风,其通常设置于柜体110的前面板上;第三出风口113可以为沿竖向延伸的长条形,利于提高出风面积。第三出风口113内安装有第三出风格栅,并且第三出风格栅与驱动部件连接,第三出风格栅在驱动部件的作用
下转动,从而调整第三出风口113的出风方向,避免第三出风口113的空气直吹到人身上。
50.进风口112用于进风,通常设置于柜体110朝向墙体330的背面。在附图中示出,柜体110大体呈长方体形状,但这并不是对柜体110形状的限定,例如柜体110还可以呈圆柱状。
51.本技术实施例的柜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1可以为沿竖向延伸的长条形,利于提高出风面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1位于第三出风口113的上方,但这并不是第三出风口113和第一出风口111相对位置的限定。第一出风口111与第一风道120连通,第一风道120内安装有第一贯流风扇121,第一贯流风扇12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111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风。第一出风口111安装有第一出风格栅,第一出风格栅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第一出风格栅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转动,可以调整第一出风口111的出风方向,避免第一出风口111的空气直吹到人身上。
52.第一风道120设置于柜体110内,且第一风道120与进风口112连通,第一风道120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如此,在需要调整第一空间310内的温度且第一空间310内无需引入新风时,进风口112进入第一风道120内的空气,在第一贯流风扇121的作用下可以经由第一出风口111排出。
53.第一风道120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贯流风扇121,第一贯流风扇121用于将进风口112的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20输送至第三出风口113或者换向风道140内。在进风口112和第一贯流风扇121之间还设置有室内换热器122,室内换热器122与流经的空气换热,起到降低或者升高空气温度的作用。在空调器制冷时,室内换热器122起到蒸发器的作用;在空调器制热时,室内换热器122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可选的,室内换热器122可以设计成微通道换热器,利于提高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的体积。当然,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方式,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54.第一风道120的底端连接有换向风道140,具体参照图2,第一风道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换向风道140具有第二连接口142和第三连接口143,其中,第二连接口142与第一连接口连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换向风道140能够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且换向风道140与第一风道120的底端连通,示例性的,第二连接口142和第一连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第二连接口142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口转动。
55.继续参照图2,换向风道140包括竖直连接部144以及水平换向部145,竖直连接部144的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口142与第一连接口连通,竖直连接部144的另一端与水平换向部145连通,水平换向部145形成有第三连接口1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口142设置于竖直连接部144的顶端,竖直连接部144的底端与水平换向部145连通;第三连接口14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口142的开口方向,方便与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二风道130或者混风风道180连通。
56.结合图3,换向风道140内配置有第一风机141,具体而言,第一风机141安装于水平换向部145,如此设置方便驱动水平换向部145内的空气朝向第二风道130或者混风风道180流动。
57.如图3所示,水平换向部145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风道壁1452以及设置于风道壁1452端部的安装板1451,其中,风道壁1452限定形成水平延伸且两端开口的筒体,安装板
1451安装于筒体的其中一端,筒体的另外一端形成第三连接口143;风道壁1452与竖直连接部144连通。安装板1451用于安装第一风机141。
58.第一风机141可以是轴流风机,具体而言,第一风机141包括第一电机1411以及第一叶轮1412,第一电机1411固定于安装板1451上,第一电机1411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电机1411的输出轴与第一叶轮1412固定连接。第一叶轮1412与第三连接口143正对,如此第一电机1411驱动第一叶轮1412转动,从而使得换向风道140内的空气经由第三连接口143流动至第二风道130或者混风风道180内。当然,第一风机141不限于轴流风机,例如,第一风机141还可以是离心风机,此时换向风道140的延伸方向适配离心风机的进风以及出风方向。
5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其中,第一状态下空调室内机调节第一空间310内空气温度且朝向第一空间310内通入新风;第二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同时调节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的空气温度。其中,在附图5和图6中,竖向的墙体330的左侧为安装有空调室内机,为第一空间310,右侧为第二空间320;水平方向的墙体330的上侧为室内,下侧为室外340,安装空调室外机。
60.结合图5和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风道130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室内的第二空间320内,如此,在第一贯流风扇121以及第一风机141的作用下,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经由第一风道120、换向风道140以及第二风道130,且通过第二出风口吹向第二空间320,起到调节第二空间320内空气温度的作用。
61.为了保证第二风道130与换向风道140的第三连接口143连通时的密封性,第二风道130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三连接口143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第二风道130与第三连接口143连通时,第二密封圈与第一密封圈抵接密封,利于保证第二风道130和换向风道140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影响制冷或者制热效果。其中,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是硅胶圈、橡胶圈等密封件。
62.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结合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30还包括机体170,机体170安装于室内的第二空间320内;机体170内安装有第二贯流风扇171,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机体170上。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贯流风扇171,为第二风道130内的气体流动增加动力,利于提高第二出风口输出的空气速度。并且,对应于第二贯流风扇171,第二出风口为沿机体170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利于提高出风面积。
63.进一步的,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第二出风格栅;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于机体170内,且驱动部件与第二出风格栅传动连接,驱动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二出风格栅摆动,以调整出风方向。驱动部件可以包括电机以及齿条等。
6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出风口设置出风格栅,并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出风格栅摆动而调整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方便用户调整出风方向,避免第二出风口的空气直吹到人身上。
65.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利用第一风道120内的第一贯流风扇121,通过第一出风口111调节第一空间310内的空气温度;通过在第一风道120的底部设置换向风道140,并在换向风道140内设置第一风机141,在换向风道140与第二风道130连通时,利用第一风
机140通过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空间320内吹风;如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朝向两个不同的空间内吹风,无需设置两台空调器,不仅利于降低成本,还利于减少安装占用空间。
66.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具有新风功能。结合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柜体110内还设置有新风风道160,新风风道160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进口设置于室外340,新风出口通过混风风道180与室内的第一空间310连通;新风风道160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61,第二风机161被配置为通过新风出口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入新风。
67.第二风机161包括机壳1611以及安装于机壳1611内的驱动部件,机壳1611上形成有出气端口和进气端口,进气端口连通至室外340,出气端口与混风风道180连通。机壳1611被构造为形成新风风道160的部分内壁。驱动部件作为驱动空气流动的动力部件,其可以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叶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叶轮转动,形成气流。第二电机固定于机壳1611内,例如电机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机壳1611内,连接方式稳定可靠。
68.新风风道160还包括第一管段162以及第二管段163,第一管段162的第一端形成新风出口与混风风道180连通,第一管段162的第二端与出气端口连通;第二管段163的第一端与进气端口连通,第二管段163的第二端形成新风进口。其中,第一管段162可以水平方向布置,如此方便与混风风道180连通;第二管段163的至少部分沿竖向布置,方便与第二风机161的进风端口连通。当然,这并不是对第一管段162和第二管段163延伸方向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结构布置设置新风风道160的走向。由此,第一管段162、第二风机161的机壳1611以及第二管段163形成新风风道160。
69.为了避免吹入第一空间310内的新风与室内温度相差过大,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设置有混风风道180,用于混合经由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以及室外新风,以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70.再次结合图2和图3,混风风道180的第一端与第三出风口113连通,混风风道180的第二端设有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181,第四连接口与新风风道160的新风出口连通,以引入新风;第五连接口181用于与换向风道140连通,以引入经由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从而使得新风与换热后的空气在混风风道180混合后,经由第三出风口113吹向室内,以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提高用户体验度。
71.为了保证混风风道180的第五连接口181与换向风道140的第三连接口143连通时的密封性,第五连接口181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在第五连接口181与第三连接口143连通时,第三密封圈与第三连接口143处的第一密封圈抵接密封,利于保证混风风道180和换向风道140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影响制冷或者制热效果。其中,第三密封圈可以是硅胶圈、橡胶圈等密封件。
72.可选的,混风风道180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例如,混风风道180包括弧形段风道、u型段风道,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弯曲段风道,以提高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流通路径,进而利于提高混合效果。
73.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0驱动换向风道140及其内部的第一风机141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以使得第三连接口143与第五连接口181连通,第一贯流风扇121、第一风机
141以及第二风机161均被配置为启动,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贯流风扇121和第一风机141的作用下,经由第一风道120、换向风道140进入混风风道180;室外新风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经由新风风道160进入混风风道180,具体参照图5,图5中,短划线代表室内风的流动方向,点线代表室外新风的流动方向。由此,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和新风在混风风道180混合后,经由第三出风口113吹向室内,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状态。
74.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0用于驱动换向风道140及其内部的第一风机141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以使得换向风道140的第三连接口143与第二风道130连通,具体参照图6,第一贯流风扇12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111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风,第一风机141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空间320内吹风,以同时调节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的空气温度。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状态。
75.当然,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与第一状态的区别在于,第三状态下第二风机16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三出风口113吹向第一空间310内。在该状态下,第一风机141可以开启也可以关闭,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主要经由第一出风口111吹向第一空间310内。此时,空调室内机单独调整第一空间310内的空气温度。
7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混风风道180的第五连接口181与第二风道130相对,如此驱动机构150驱动换向风道140转动180
°
即可实现与混风风道180以及第二风道130连通的切换。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以及第三检测器,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空间310内是否有人,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二空间320内是否有人,第三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空间310内的空气质量。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可以是红外检测仪,以检测空间内是否有人;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检测空间内是否有人的仪器,例如摄像头等。第三检测器可以是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在第一空间310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值时,则需要向第一空间310内引入新风;当然,第三检测器也可以是其他监测空气质量的检测仪器。
78.在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一空间310内有人,且需要向第一空间310内引入新风时,第一贯流风扇121、第一风机141以及第二风机161均被配置为启动,且换向风道140转动至与混风风道180连通。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状态。
79.在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第二空间320内有人,且第一贯流风扇121开启时,第一风机141被配置为启动,换向风道140转动至与第二风道130连通。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状态。
80.具体而言,在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第二空间320内有人,而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一空间310内无人时,通常是晚上休息时间,提高第一风机141转动速度至第一转速,从而增加输入至第二空间320内换热后的空气量;此时,第一出风口111可以通过设置开关门,使得第一出风口111关闭,如此可以使得换热后的空气均排向第二空间320。在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第二空间320内有人,且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一空间310内有人时,第一风机141启动,同时向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吹出调节后的空气。此时第一风机140的转速小于第一转速。
81.在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一空间310内有人,但第二空间320内无人时,并且,无需向第一空间310内引入新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贯流风扇121正常启动,第一风机141和第二风
机161关闭;换向风道140转动至与混风风道180连通。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状态。
8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检测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是否有人;通过设置第三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空间310内的空气质量,以确定是否向第一空间310内引入新风;并根据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是否有人以及第一空间310内的空气质量,确定空调室内机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空调器的运行状态。
83.在其中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3,驱动机构150包括驱动电机151以及传动组件152,驱动电机151通过传动组件152驱动换向风道140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驱动电机151可以通过支架固定于柜体的内壁上。驱动电机151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传动组件152可以是齿轮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等。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52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521和第二齿轮1522,第一齿轮1521固定于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1522固定于竖直连接部144的外侧,此时竖直连接部144为圆筒型。如此设置,驱动电机151既可以通过第一齿轮1521和第二齿轮1522驱动换向风道140转动,而且齿轮传动组件结构紧凑,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
8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柜体110、第一风道120、第二风道130、换向风道140、驱动机构150、新风风道160以及混风风道180,其中,柜体110安装于室内的第一空间310内,柜体110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1、第三出风口113以及进风口112;第一风道120位于柜体110内,且第一风道120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11、进风口112连通,第一风道120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一贯流风扇121和室内换热器122,室内换热器122位于第一贯流风扇121和进风口112之间,用于与流经的空气换热,起到降低或者升高空气温度的作用;第一贯流风扇12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111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风,起到调节第一空间310内空气温度的作用。
86.第一风道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换向风道140的第二连接口142连通,换向风道140内设置有第一风机141,第一风机141用于将第一风道120内空气传输至换向风道140的第三连接口143。
87.第二风道130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室内的第二空间320内,第二空间320和第一空间被墙体隔开;
88.新风风道160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61,新风风道160的新风进口设置于室外340,新风风道160的新风出口与混风风道180的第四连接口连通;混风风道180与第三出风口113连通;
89.驱动机构150被配置为驱动换向风道140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以使第三连接口143与第二风道130连通,第一贯流风扇12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出风口111朝向第一空间310内吹风,第一风机141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空间320内吹风,以同时调节第一空间310和第二空间320内的空气温度。如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朝向两个不同的空间内吹风,无需设置两台空调器,不仅利于降低成本,还利于减少安装占用空间。
90.驱动机构150驱动换向风道140及其内部的第一风机141相对于第一风道120转动,以使得第三连接口143与第五连接口181连通,第一贯流风扇121、第一风机141以及第二风机161均被配置为启动,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贯流风扇121和第一风机141的作用下,经由第一风道120、换向风道140进入混风风道180;室外新风在第二风机的作
用下,经由新风风道160进入混风风道180,由此,与室内换热器122换热后的空气和新风在混风风道180混合后,经由第三出风口113吹向室内,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
91.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