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盘管及中央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0123发布日期:2023-03-10 23:3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风机盘管及中央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盘管及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2.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中的常见末端设备,通过风机运行使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进行热循环,调节室内温度。风机将室内空气或室外混合空气通过换热器进行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使室内气温降低或升高,以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3.然而,目前的风机盘管一般是将接水盘、翅片蒸发器(换热器)、风机、风腔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导致装配复杂化,也会造成潮气渗入而在风腔口发生凝露,钣金结构组成的接水盘还容易漏水。若使用海绵进行潮气阻隔,海绵在长期潮湿环境中容易发霉,使得风机盘管的送风存在霉味,也影响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及中央空调,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盘管发生凝露和漏水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包括:
7.壳体,具有风腔;
8.送风模块,设置于所述风腔的其中一个腔口,所述送风模块用于抽吸所述风腔中的空气排出所述腔口;
9.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风腔的另一个腔口,所述换热模块的边缘抵接于所述风腔的腔壁;
10.一体化接水盘,具有收集区和引流区,所述收集区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的底部,所述引流区凹陷设置于所述收集区的底部,所述换热模块的平面朝向所述引流区倾斜,以使所述换热模块上的冷凝水流向所述引流区。
11.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12.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风腔中并位于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送风模块之间,所述过滤网的边缘抵接于所述风腔的腔壁,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和吸湿。
13.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网的平面朝向所述引流区倾斜。
14.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滤网。
15.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16.封板,设置于所述风腔内,所述封板的边缘分别抵接所述换热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风腔的腔壁。
17.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体化接水盘还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封板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送风模块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卡接,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对应卡接。
18.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翅片换热器和介质循环管,所述翅片换热器中设置有所述介质循环管,所述介质循环管用于通入换热媒介。
19.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两端,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风腔。
20.作为风机盘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背离所述送风模块的一侧。
21.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包括所述风机盘管。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3.通过壳体的风腔来容纳送风模块、换热模块和一体化接水盘,其中,送风模块设置于风腔的其中一个腔口,换热模块设置于风腔的另一个腔口,而一体化接水盘的收集器设置在换热模块的底部。由于换热模块的边缘抵接在风腔的腔壁,而送风模块能够抽吸风腔中的空气而排出腔口,使得风腔内形成负压,从而抽吸从另一个腔口外部的空气进入风腔来与换热模块进行热交换。当换热模块中的换热媒介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空气被冷却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能冷凝成水附着在换热模块上,冷凝水汇集滴落在一体化接水盘的收集区上。
24.另外,由于一体化接水盘的收集区的底部凹设有引流区,滴落在收集区上的冷凝水可以流动至引流区而引出。同时,换热模块的平面朝向引流区倾斜,使得换热模块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引流区中,可以提高冷凝水的收集效率和排出效率。而且,倾斜设置的换热模块还能够拦截来自腔口的部分潮气,使得潮气直接在换热模块上冷凝成水,减少潮气进入送风模块而损坏送风模块,也避免潮气冷凝而成的冷凝水无法滴落在一体化接水盘上。
25.因此,本技术的风机盘管由于采用一体化接水盘,既可以减少螺钉连接工序和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接水盘的密封性,降低在风腔的腔口发生凝露滴水的风险,也避免接水盘本身的漏水。而且,由于通过一体化接水盘以及倾斜设置的换热模块来承接和收集冷凝水,可以避免使用海绵来阻隔潮气,进而避免产生霉味和污染空气,保证了用户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2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中央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1、壳体;11、风腔;
34.2、送风模块;21、第二卡扣;22、蜗壳;23、贯流风扇;
35.3、换热模块;31、翅片换热器;32、介质循环管;33、固定板;34、加热器;
36.4、一体化接水盘;41、收集区;42、引流区;43、第一卡槽;44、第二卡槽;45、连接板;
46、安装槽;47、凹陷结构;
37.5、过滤网;6、封板;61、第一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现有技术的风机盘管一般是将接水盘、翅片蒸发器(换热器)、风机、风腔11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导致装配复杂化,也会造成潮气渗入而在风腔11口发生凝露,钣金结构组成的接水盘还容易漏水。
4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盘管发生凝露和漏水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包括:
43.壳体1,具有风腔11;
44.送风模块2,设置于风腔11的其中一个腔口,送风模块2用于抽吸风腔11中的空气排出腔口;
45.换热模块3,设置于风腔11的另一个腔口,换热模块3的边缘抵接于风腔11的腔壁;
46.一体化接水盘4,具有收集区41和引流区42,收集区41设置于换热模块3的底部,引流区42凹陷设置于收集区41的底部,换热模块3的平面朝向引流区42倾斜,以使换热模块3上的冷凝水流向引流区42。
47.本技术通过壳体1的风腔11来容纳送风模块2、换热模块3和一体化接水盘4,其中,送风模块2设置于风腔11的其中一个腔口,换热模块3设置于风腔11的另一个腔口,而一体化接水盘4的收集器设置在换热模块3的底部。由于换热模块3的边缘抵接在风腔11的腔壁,而送风模块2能够抽吸风腔11中的空气而排出腔口,使得风腔11内形成负压,从而抽吸从另一个腔口外部的空气进入风腔11来与换热模块3进行热交换。当换热模块3中的换热媒介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空气被冷却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能冷凝成水附着在换热模块3上,冷凝水汇集滴落在一体化接水盘4的收集区41上。
48.另外,由于一体化接水盘4的收集区41的底部凹设有引流区42,滴落在收集区41上
的冷凝水可以流动至引流区42而引出。同时,换热模块3的平面朝向引流区42倾斜,使得换热模块3上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引流区42中,可以提高冷凝水的收集效率和排出效率。而且,倾斜设置的换热模块3还能够拦截来自腔口的部分潮气,使得潮气直接在换热模块3上冷凝成水,减少潮气进入送风模块2而损坏送风模块2,也避免潮气冷凝而成的冷凝水无法滴落在一体化接水盘4上。
49.因此,本技术的风机盘管由于采用一体化接水盘4,既可以减少螺钉连接工序和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接水盘的密封性,降低在风腔11的腔口发生凝露滴水的风险,也避免接水盘本身的漏水。而且,由于通过一体化接水盘4以及倾斜设置的换热模块3来承接和收集冷凝水,可以避免使用海绵来阻隔潮气,进而避免产生霉味和污染空气,保证了用户的身心健康。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接水盘4的引流区42可以在侧面设置导水管来引出冷凝水,也可以直接通过引流区42本身引出冷凝水。另外,收集区41的侧面可以设置有围板,可以通过围板来抵接固定风腔11、换热模块3和送风模块2。也可以直接将收集区41的地面直接与风腔11的腔壁连接,本实施例也不做具体限定。
51.特别地,参考图1,本技术的风机盘管还包括设置于风腔11中并位于换热模块3与送风模块2之间的过滤网5,将过滤网5的边缘抵接于风腔11的腔壁,可以对换热模块3与送风模块2之间的风腔11进行分割。本实施例的过滤网5能够对空气中的微粒杂质进行过滤,同时也能够吸收部分潮气而进一步降低经过换热模块3后的空气湿度,以减少潮气进入送风模块2。
52.优选地,参考图1,将过滤网5的平面朝向引流区42倾斜,使得过滤网5上附着的冷凝水也能够随重力作用而流动至引流区42中,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凝水的收集效率。更优选地,过滤网5与换热模块3形成漏斗形状的结构,能够承接来自风腔11顶部的冷凝水,可以进一步导引冷凝水进入一体化接水盘4的引流区42,避免风腔11顶部的冷凝水随风力流动到送风模块2,避免损坏送风模块2。
53.另一个优选地,过滤网5为活性炭滤网。活性炭滤网是在聚氨酯泡棉上载附粉状活性炭制成,其含碳量在35%至50%左右,不仅具有活性炭高效的吸附性能,可用于空气净化,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甲苯、硫化氢、氯苯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还具有空气阻力小,能耗低的特点。因此,本实施例的活性炭滤网可在一定风量下除臭、除异味,净化环境,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54.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活性炭滤网上设置有蜂窝孔,可以利用蜂窝孔来透气并保持活性炭滤网的结构强度。
55.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风机盘管,还包括设置于风腔11内的封板6,将封板6的边缘分别抵接换热模块3、送风模块2和风腔11的腔壁,可以利用封板6来封堵换热模块3、送风模块2和风腔11的腔壁之间的间隙,避免潮气绕过换热模块3而直接进入风腔11。同时,封板6也能够作为换热模块3、送风模块2和风腔11之间的连接板45,可以提高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由于空气仅从风腔11进入并穿过换热模块3,可以提高换热模块3对空气的换热效果。
56.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一体化接水盘4还具有第一卡槽43和第二卡槽44,对应地,封板6设置有第一卡扣61,送风模块2设置有第二卡扣21,使得第一卡扣61与第一卡槽43
对应卡接,第二卡扣21与第二卡槽44对应卡接,可以提高送风模块2以及封板6分别与一体化接水盘4的连接强度。同时,也避免使用螺钉连接,降低螺钉锁定的安装复杂化和松脱危险。
57.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3,可以在一体化接水盘4对应送风模块2和过滤网5的位置设置连接板45,并在连接板45上设置安装槽46和第二卡槽44,可以分别用于固定连接过滤网5的边缘和送风模块2,减少使用螺钉连接而造成的装配复杂化和漏水风险。同时连接板45还能作为支撑结构,可以分担壳体1的荷载。
58.特别地,参考图3,连接板45中设置凹陷结构47,使得连接板45中部形成避空腔,既可以保持换热模块3和送风模块2与风腔11侧壁的气密性,也避免增加重量。
59.对于换热模块3的具体实现结构,参考图4,换热模块3包括翅片换热器31和介质循环管32,在翅片换热器31中设置有介质循环管32,当向介质循环管32通入换热媒介时,可以利用翅片换热器31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大来提高华人媒介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翅片换热器31上的翅片结构不能透气,也便于冷却空气而提高冷凝水的附着率,使得水蒸气能够冷凝在翅片换热器31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收集区41和引流区42上。
60.优选地,参考图4,换热模块3还包括固定板33,将固定板33设置于翅片换热器31的两端,可以通过固定板33来固定连接风腔11,减少在壳体1上设置对应换热模块3的连接结构而影响风腔11的气密性,本实施例通过固定板33来保持换热模块3与风腔11的连接强度。
61.再一个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4,换热模块3还包括加热器34,将加热器34设置于换热模块3背离送风模块2的一侧,可以对进入腔口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避免风腔11的腔口结霜而影响进风量。同时,也降低冷凝水的形成量,避免冷凝水在翅片换热器31上结霜而堵塞风腔11。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器34可以是电热器,也可以是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62.本技术中,送风模块2可以包括蜗壳22和贯流风扇23。蜗壳22的壳壁具有导流结构,能够改变风的流向,使得到达送风模块2的空气中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停留在蜗壳22的底部,进一步降低出风口漏水的风险。而贯流风扇23又叫横流风机,叶轮为多叶式、长圆筒形,具有前向多翼形叶片。当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蜗壳22,形成工作气流。贯流风扇23吹出的风集中,成柱状的,因而可以多个组合使用,形成接力式气流传输,风速分配均匀,且出风口气流沿轴向分布较均匀。
63.另外,本技术的壳体1可以通过侧板、顶板和底板包围而成,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4.如图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风机盘管。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风机盘管装配简单且能够减少凝露和漏水,则包括上述风机盘管的中央空调也便于维护,漏水风险低。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盘管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风机盘管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65.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