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3715发布日期:2022-06-29 06:4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利用升降结构调节出风量大小,升降结构通常会设置一对电机、一对齿轮和一对齿条,来带动出风结构上下运动;然而,升降结构零部件多,所占据的空间大,以至所制造的空调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并且电机过多,更加消耗能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升降装置,具有体积小、便于运输以及节能效果好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升降装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推动部,且通过所述推动部带动所述升降杆升降。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将电机、齿轮、齿条、推动部和升降杆均安装在壳体内,并进行合理排布,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升降装置的体积以及减少所使用的零部件,体积减少且便于运输;并且,由于只设置了一个电机,也能降低能源的消耗,节能效果好。同时,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升降功能。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的安装部,以及容纳所述升降杆和所述推动部的套筒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套筒部之间相导通,且所述推动部设置于导通处。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将电机、齿轮和齿条安装在安装部内,将升降杆和推动部安装在套筒部内,不同的零部件安装于不同的位置,进行有效地合理排布,以使升降装置整体的体积降低;并且,通过导通安装部和套部,在推动部推动升降杆移动时,能够很好地为推动部避位,避免推动部卡死在安装部和套部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滑动部,所述齿条设置有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设置滑动部和限位槽,能够很好地对齿条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避免齿条在滑动时脱位而影响升降功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盒和安装座;所述安装盒和所述安装座两者靠近所述套筒部的端部设置为所述滑动部,且在两个所述滑动部之间留有滑动空间;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齿条的两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设置安装盒和安装座,并形成滑动空间,
充分利用自身的端部来充当滑动部,不仅能减少额外的滑动零部件的设置,还能缩小自身整体的体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上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将电机设置于内侧上端位置,驱动齿条所能升降的距离相较于电机位于其他部位远,具有较强的升降能力。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部包括直筒部和转筒部;所述转筒部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滑槽,所述升降杆设置有滑块;其中,所述推动部用以带动所述升降杆垂直升降,或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螺旋升降。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设置呈螺旋状的滑槽,以使升降杆边升降边旋转,将升降和旋转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用性强;且只通过一个电机不仅实现了升降和旋转两个功能,还做到了缩减电机数量以实现小型化。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转筒部上,所述滑槽的顶端与所述转筒部的顶端之间留有止动部;所述滑槽沿所述转筒部轴向贯穿设置。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滑槽的贯穿设置,以使滑槽自身面积增加,当滑块滑入滑槽后,滑块在滑槽内所滑动接触的面积也会相应增加,使滑块滑动更加顺畅且单位面积受力小,延长使用寿命。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筒部内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滑轨。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设置滑轨,以使滑块从滑轨滑入滑槽内,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滑块的运动方向以及轨迹,还能使滑块更加顺畅地滑入滑槽而不卡顿。
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槽设置为一对,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筒部上;所述滑块设置为一对,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的外侧;所述滑轨设置为一对,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直筒部的内侧。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滑槽、一对滑轨以及一对滑块,在升降杆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滑动的顺畅性以及稳定性。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出风部、机壳以及上述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部和所述机壳之间,且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出风部升降。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出风部、机壳以及上述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部和所述机壳之间,且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出风部升降。
2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通过升降装置中的电机、齿轮、齿条和推动部,以使升降杆升降,进而带动出风部升降,来控制上出风口的大小,进而控制出风量的大小;并且,出风部还能旋转,调整上出风口的风向,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30.图标:100-升降装置,11-壳体,111-安装部,1111-安装盒,1112-安装座,112-套筒
部,1121-直筒部,1122-转筒部,1123-滑槽,1124-滑轨,1125-止动部,113-滑动部,114-容纳腔,12-升降杆,121-滑块,13-电机,14-齿轮,15-齿条,151-限位槽,16-推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4.下面参考附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00和空调,具有体积小、便于运输以及节能效果好的效果。其中,空调可为壁挂式空调、落地式空调、吊顶式空调或嵌入式空调等。
35.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00,包括壳体11、升降杆12以及电机13。
36.具体地,升降杆12和电机13均设置于壳体11内,电机13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啮合有齿条15;齿条15远离齿轮1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部16,且通过推动部16带动升降杆12升降。可以理解,电机13带动齿轮14旋转,齿轮14带动齿条15升降,齿条15带动推动部16升降,推动部16带动升降杆12相对于壳体11升降,进而升降杆12露出壳体11。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00,通过将电机13、齿轮14、齿条15、推动部16和升降杆12均安装在壳体11内,有效地降低了整个升降装置100的体积以及减少所使用的零部件,体积减少且便于运输;并且,由于只设置了一个电机13,也能降低能源的消耗,节能效果好。同时,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升降功能。
3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包括容纳电机13的安装部111,以及容纳升降杆12和推动部16的套筒部112;安装部111和套筒部112之间相导通,且推动部16设置于导通处;具体地,套筒部112呈中空结构,以便升降杆12和推动部16在套筒部112内进行升降;这可知,将壳体11分隔成安装部111和套筒部112,通过将电机13、齿轮14和齿条15安装在安装部111内,将升降杆12和推动部16安装在套筒部112内,不同的零部件安装于不同的位置,进行有效地合理排布,以使升降装置100整体的体积降低;并且,通过导通安装部111和套部,在推动部16推动升降杆12移动时,能够很好地为推动部16避位,避免推动部16卡死在安装部111和套部之间。
3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部111设置有滑动部113,齿条15设置有与滑动部113滑动连接的限位槽151。具体而言,在齿条15安装时,以使齿条15的限位槽151滑入至安装部111的滑动部113进行安装,在进行升降时,齿条15则沿着滑动部113的轨迹和方向进行升降,通过设置滑动部113和限位槽151,能够很好地对齿条15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避免齿条15在滑动时脱位而影响升降功能。
4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安装部111包括相连接的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两者靠近套筒部112的端部设置为滑动部113,且在两个滑动部113之间留有滑动空间;限位槽151设置于齿条15的两侧。
41.具体地,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之间可为卡扣连接,便于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的安装盒1111拆卸,并且,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两者相向面均凹设有容纳腔114,进行安装时,电机13、齿轮14和齿条15设置于容纳腔114内,避免与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产生干涉。
42.具体地,套筒部112固定连接于安装盒1111上,或者套筒部112和安装盒1111一体成型设置。具体而言,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两者安装在一起后,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两者靠近套筒部112的端部会与齿条15的限位槽151相滑接,如图3所示,因此,通过设置安装盒1111和安装座1112,并形成滑动空间,充分利用自身的端部来充当滑动部113,不仅能减少额外的滑动零部件的设置,还能缩小自身整体的体积。
4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机13设置于安装盒1111的内侧上端。具体而言,通过将电机13设置于内侧上端位置,驱动齿条15所能升降的距离相较于电机13位于其他部位远,具有较强的升降能力。
4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套筒部112包括直筒部1121和转筒部1122;转筒部1122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滑槽1123,升降杆12设置有滑块121;其中,推动部16用以带动升降杆12垂直升降,或带动滑块121沿滑槽1123螺旋升降。具体而言,升降杆12上的滑块121相对于直筒部1121垂直升降,或滑块121沿滑槽1123滑动。
45.具体地,转筒部1122的底部设置于直筒部1121的顶部,且转筒部1122和直筒部1121均中空设置。具体而言,升降杆12具有两种不同的运动路径,第一运动路径为升降杆12沿直筒部1121垂直升降,第二运动路径为升降杆12沿滑槽1123的轨迹螺旋升降。
46.在升降杆12处于初始状态时,升降杆12和滑块121均内套于直筒部1121内,且当推动部16带动升降杆12升降时,滑块121以第一运动路径在直筒部1121内垂直升降,直至滑块121滑入滑槽1123内,继续升降时以第二运动路径螺旋升降,以实现升降杆12边升降边旋转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升降和旋转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用性强;且只通过一个电机13不仅实现了升降和旋转两个功能,还做到了缩减电机13数量以实现小型化。
4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滑槽1123设置于转筒部1122上,滑槽1123的顶端与转筒部1122的顶端之间留有止动部1125;滑槽1123沿转筒部1122轴向贯穿设置。具体而言,通过滑槽1123的贯穿设置,以使滑槽1123自身面积增加,当滑块121滑入滑槽1123后,滑块121在滑槽1123内所滑动接触的面积也会相应增加,使滑块121滑动更加顺畅且单位面积受力小,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止动部1125,能够避免滑块121从滑槽1123内脱出,保证本升降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4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直筒部1121内设置有与滑槽1123相连通的滑轨1124,滑块121随着升降杆12的升降从滑轨1124滑入至滑槽1123。
49.具体地,滑轨1124的轨迹不同于滑槽1123的曲线轨迹,滑轨1124是直线轨迹,与直筒部1121的轴向方向平行,并且,滑块121能够在滑槽1123和滑轨1124之间来回往复滑动,由此,通过设置滑轨1124,以使滑块121从滑轨1124滑入滑槽1123内,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滑块121的运动方向以及轨迹,还能使滑块121更加顺畅地滑入滑槽1123而不卡顿。
5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滑槽1123设置为一对,并对称设置于转筒部1122上;滑块121设置为一对,并对称设置于升降杆12的外侧;滑轨1124设置为一对,且对称设置于直筒部1121的内侧。具体而言,通过对称设置的一对滑槽1123、一对滑轨1124以及一对滑块121,在升降杆12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滑动的顺畅性以及稳定性。
5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出风部、机壳以及上述的升降装置100,升降装置100设置于出风部和机壳之间,且通过升降装置100带动出风部升降。
52.具体地,出风部位于机壳的顶部并形成上出风口,升降装置100中的升降杆12连接于出风部,用以带动出风部升降。具体地,安装盒1111或安装座1112其中一个通过螺栓或螺钉设置于机壳的内侧壁,以便安装壳体11。
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通过升降装置100中的电机13、齿轮14、齿条15和推动部16,以使升降杆12升降,进而带动出风部升降,来控制上出风口的大小,进而控制出风量的大小;并且,出风部还能旋转,调整上出风口的风向,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并且,所制作出的空调整体的体积小,实现空调小型化,也便于运输。
54.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部还能够设置于机壳的底部并形成下出风口,进而调整下出风口的升降,以及下出风口的风量大小。
55.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0不仅能够应用于空调内,还能够应用于需要升降和旋转的场合,例如油烟机、冰箱等。
56.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