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7454发布日期:2022-07-05 18:1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双模式加湿器。


背景技术:

2.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1398358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蒸发双模式加湿器,该加湿器结合了超声波雾化加湿和蒸发式加湿两种功能,包括出雾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具有轴流风扇;为了解决超声波雾化形成的雾气输送距离不远,容易在加湿器周围形成凝露的问题,上述专利申请在技术方案中通过手动拨动雾化通道与蒸发加湿腔之间的出雾转换挡板,首先将雾气导入加湿腔,然后通过风扇将雾气从出气口快速吹出,从而解决凝露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超声波产生的雾气有部分会直接在蒸发加湿腔中凝结,被风扇导出的雾气量不多,雾气损耗较大;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主要通过电机驱动蒸发加湿轮旋转,这将带来功耗的提高和持续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部分或全部地克服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模式加湿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双模式加湿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与出雾口;所述机壳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配合的风扇组件,用于增加进气口至出气口之间空气的流动;所述机壳底部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含雾化片的超声波雾化水槽;所述出雾口通过出雾通道与所述超声波雾化水槽连通,所述双模式加湿器还包括:
5.蒸发加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
6.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
7.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有叶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所述壳体上环绕所述风道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通过导入口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所述壳体上环绕所述风道设有导出口。
8.作为优化,所述导出口包括环绕所述风道的若干外侧导出口和若干内侧导出口;所述壳体上环绕所述风道设有阶梯面,所述内侧导出口设置于阶梯面上。
9.作为优化,所述环形腔内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与所述壳体可旋转配合,当所述环形挡板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时,所述外侧导出口和内侧导出口均可部分或全部启闭。
10.作为优化,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风道的两端设有用于降噪的蜂窝网。
11.作为优化,所述水槽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加湿轮间隙配合的弧面。
12.作为优化,所述弧面的底部设有长边与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平行的条形凹槽。
13.作为优化,所述水槽的底部设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为设于所述水槽的底部
且位于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下方的引流柱阵列。
14.作为优化,所述蒸发加湿轮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圈与其同轴的挡水筋,用于增加所述喷淋管喷淋液体对所述蒸发加湿轮的驱动扭矩。
15.作为优化,所述喷淋管设于所述水槽上,所述喷淋管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所述条形凹槽连通。
16.作为优化,所述水泵与所述条形凹槽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过滤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由于蒸发加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配合,而所述喷淋管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喷淋管的出水口喷淋出的液体基本上落在蒸发加湿轮的一侧,由于水集中在蒸发加湿轮的一侧,其吸水后重心发生偏移,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力矩,蒸发加湿轮旋转,本身蒸发加湿轮需要补充水分,通过上述方式能实现补充水分的同时不用增加驱动部件,减低成本,减低噪音,且稳定可靠,水分吸收均匀,蒸发面积大,而且蒸发加湿轮能够实时被清洗,减小细菌滋生。且风扇组件的结构可高效导出超声波产生的雾气,解决雾气损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水槽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水槽底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风扇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风扇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8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实施例中双模式加湿器的风扇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机壳;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出雾口;2、风扇组件;201、壳体;202、风道;203、叶轮;204、电机;205、环形腔;206、导入口;207、外侧导出口;208、内侧导出口;209、环形挡板;210、蜂窝网;3、水槽;301、超声波雾化水槽;302、条形凹槽;303、引流柱阵列;4、蒸发加湿轮;401、挡水筋;5、喷淋管;501、t型喷淋头;6、水位传感器; 7、水泵; 8、过滤器;9、水箱;1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30.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模式加湿器,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上设有进气口101、出气口102与出雾口103;所述机壳1内还设有与所述出气口102配合的风扇组件2,用于增加进气口101至出气口102之间空气的流动;所述机壳1底部设有水槽3,所述水槽3内设有含雾化片的超声波雾化水槽301;所述出雾口103通过出雾通道与所述超声波雾化水槽301连通,所述双模式加湿器还包括:
31.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并且所述蒸发加湿轮4转动的轴线呈水平方向设置;
32.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朝向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由于蒸发加湿轮4与所述水槽3转动配合,而所述喷淋管5出水口至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之间的连线均位于经该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也就是说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喷淋出的液体基本上落在蒸发加湿轮4的一侧,由于水集中在蒸发加湿轮4的一侧,其吸水后重心发生偏移,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力矩,蒸发加湿轮4旋转,本身蒸发加湿轮4需要补充水分,通过上述方式能实现补充水分的同时不用增加驱动部件,减低成本,且稳定可靠,水分吸收均匀,蒸发面积大;而且蒸发加湿轮4在水分蒸发时间长,不一定需要持续旋转,还能间歇性加水,间歇性转动,实现自动化控制。
33.所述风扇组件2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201上设有风道202,所述风道202内设有叶轮203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203的电机204;所述壳体201上环绕所述风道202设有环形腔205,所述环形腔205通过导入口206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所述壳体201上环绕所述风道202设有导出口。
34.所述导出口包括环绕所述风道202的若干外侧导出口207和若干内侧导出口208;所述壳体201上环绕所述风道202设有阶梯面,所述内侧导出口208设置于阶梯面上。
35.所述环形腔205内设有环形挡板209,所述环形挡板209与所述壳体201可旋转配合,当所述环形挡板209相对所述壳体201旋转时,所述外侧导出口207和内侧导出口208均可部分或全部启闭。
36.所述壳体201上设有驱动所述环形挡板209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通过驱动齿轮与设于所述环形挡板209上的扇形齿条啮合。
37.所述壳体201上位于所述风道202的两端设有用于降噪的蜂窝网210。其可有效梳理通过风道202中的气流,降低紊流所带来的噪音。
38.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挡板209上设有8个用于导通所述外侧导出口207的导通孔,其余部分为遮挡所述外侧导出口207的遮挡段,当旋转所述环形挡板209至8个导通孔与8个所述外侧导出口207重合时,8个所述外侧导出口207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当旋转所述环形挡板209至仅4个导通孔与4个所述外侧导出口207重合时,4个所述外侧导出口207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另外4个不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当旋转所述环形挡板209至导通孔完全不与所述外侧导出口207交叠时,8个所述外侧导出口207全部关闭并断开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
39.所述环形挡板209上设有4个均匀分布、用于导通所述内侧导出口208的导通孔,其余部分为遮挡所述内侧导出口208的遮挡段,当旋转所述环形挡板209至4个导通孔与4个所述内侧导出口208重合时,4个所述内侧导出口208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当旋转所述环形挡板209至导通孔完全不与所述内侧导出口208交叠时,8个所述内侧导出口208全部关闭并断开与所述环形腔205连通。
40.通过所述环形挡板209能够实现雾气量的调节。
41.如图6所示,所述风道202的两端开口,下端为风道进气口、上端为风道出气口;下端的风道进气口与加湿器的蒸发加湿腔连通。
42.由于伯努利原理,所述风道202的叶轮203旋转能使得风道202内的气压降低,所述环形腔205内的雾气能通过所述内侧导出口208被吸出,从而可实现将超声波雾气从出雾通道直接吸出并吹出加湿器,通过轴流风扇实现远距离输送,不但能够减少加湿器周边凝露的发生,而且可高效导出超声波产生的雾气。
43.所述水槽3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间隙配合的弧面。间隙可以控制在0.5-1cm,使得水槽的所需积水量最小,减少对蒸发加湿轮4的阻力的同时,也减少水被驱动的噪音。
44.所述弧面的底部设有长边与所述蒸发加湿轮4轴线平行的条形凹槽302。由于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加湿轮4全靠所述喷淋管5补水兼驱动旋转,因此多余的水顺着所述蒸发加湿轮4侧壁流下无需在所述水槽3底部积累太高的水位,条形凹槽302的设置能进一步降低水位来减少所述水槽3底部的水对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阻力。
45.所述水槽3的底部设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为设于所述水槽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口下方的引流柱阵列303。所述引流柱阵列303具体由多根顶部尖锐的引流柱组成阵列,密集程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当所述喷淋管5的水直接滴落到所述水槽3的底部时,会产生较大水滴噪音,而所述引流柱阵列303能引导其缓和进入条形凹槽302,水滴与水槽3底部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正面碰撞,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加湿器运行时因水流溅起而产生的噪音。
46.所述条形凹槽302内设有水位传感器6,用于测量条形凹槽302内的水位高度。
47.所述水槽3两侧设有支撑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轴承;所述蒸发加湿轮4两端设有与所述轴承配合的转轴。
48.所述蒸发加湿轮4呈筒状结构,其侧壁由吸水透气材料制成且两端具有进风口。所述吸水透气材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滤芯材料,如棉、无纺布等。
49.如图3所示,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外周壁上设有三圈与其同轴的挡水筋401,用于增加所述喷淋管5喷淋液体对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驱动扭矩。具体设置在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两端和中部,所述挡水筋401周向设有一圈集水槽,底部设计成v字型,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重力扭矩。
50.所述喷淋管5设于所述水槽3上,所述喷淋管5的进水口通过水泵7与所述条形凹槽302连通。
51.所述喷淋管5通过水泵7从所述条形凹槽302吸水喷淋后再回流至所述条形凹槽302中构成循环。
52.所述水泵7与所述条形凹槽30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过滤器8。所述过滤器8具体可以为过滤网或者其他现有技术中的易拆洗过滤器。由于加湿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入粉尘,粉尘在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侧壁积累会影响透气性,通过喷淋管5与过滤器8的结合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对所述蒸发加湿轮4外壁补水的同时,还能兼具实现对外壁的清洗功能,清洗后的循环水经过过滤器8后能过滤掉其中的杂质,延长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使用寿命。
53.所述机壳1内还设有水箱9,用于给所述超声波雾化水槽301供水;所述条形凹槽302通过电磁阀10与超声波雾化水槽301连通。可通过电磁阀10控制所述条形凹槽302中的水位。所述出雾通道贯穿设置在所述水箱9内部。
54.所述喷淋管5的出水端设有t型喷淋头501,t型喷淋头50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具体
为至少一排喷淋孔,喷淋孔横跨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两端排布。
55.所述t型喷淋头501的底部的喷淋孔至少一部分正对挡水筋401。
56.所述机壳1侧壁上的进气口101正对所述蒸发加湿轮4的两端设置。
57.所述进气口101具体为气孔阵列。可以通过气孔阵列对空气进行预过滤,去除毛发棉絮等杂物,保持水槽3内水清洁。
58.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3内设有含雾化片的超声波雾化水槽301,所述水箱9仅有一个开口,在该开口的盖子上设有出水控制阀门,所述水箱9可单独拆卸注水,需要注水时取出水箱9并旋开盖子注满水后旋紧带有所述出水控制阀门的盖子,由于只有将出水控制阀门的芯杆顶起才能打开阀门出水,因此在顶杆顶开其芯杆之前能防止水箱9内的水流出,当水箱9安装后芯杆被设置在超声波雾化水槽301底部的顶杆顶开即可开启供水。而且由于水箱9仅有一个出口,当超声波雾化水槽301中的液面高出所述出水控制阀门出水口时由于水箱9内产生负压就会停止出水。这样便能通过设置所述出水控制阀门出水口安装位置自动、精确地控制超声波雾化水槽301的供水液位。所述出水控制阀门出水口至所述超声波雾化水槽301底部的距离即为给其自动供水的最高水位。上述供水机构属于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3983589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59.水箱9朝超声波雾化水槽301内补充水分不局限于上述方案。只要能实现水箱9朝超声波雾化水槽301按照需求输送水则可以考虑通各种开关控制,不管是通过电磁控制的主动方式还是机械阀本身的被动开合的被动方式,都应当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60.所述出气口102上覆盖有栅格。所述机壳1内还设有主控制器,所述水位传感器6、水泵7、电磁阀10等电器部件均直接或间接通过驱动电路与主控制器电连接。通过上述主控制器还能实现加湿器的自动化控制。
6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实施范例,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同等交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