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2412发布日期:2022-12-31 10:1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2.室内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
3.现有技术中最为常见的采暖方式是地采暖系统,地采暖系统虽然制热效果优良,但地采暖系统需要单独建造与维护,且建造、运行成本较高。除此之外,地采暖系统对于地面材料的散热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地板地面会使地暖的制热效果大打折扣。
4.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其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传统中央空调风口位于吊顶上,为配合空调风口安装需设置造型吊顶,不仅浪费空间及材料资源,而且出风口位于吊顶上,位置过高,制热时由于热气流上升,用户感觉头热脚冷,舒适度极差。
5.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央空调的出风口的设置位置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出风口,例如可以在隔墙上任意位置设置出风口,以解决传统出风口位置过高等问题。然而,在隔墙长度较短或受家具摆放影响的区域难以采用常规的方式设置出风口。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8.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包括:
9.隔墙主体,所述隔墙主体的内部中空;
10.若干送风管道组,若干所述送风管道组包括至少两个送风管道;每个所述送风管道组的宽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隔墙龙骨;
11.其中,所述隔墙主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一一对应的布置;所述出风口的长方向沿所述隔墙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各自与隔墙主体以及所述隔墙龙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相邻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所述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的厚度的3倍。
12.优选地:与相邻两个所述送风管道相对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隔墙主体相对的两侧。
13.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口边框,所述出风口边框用于实现与风口百叶相连。
14.优选地:所述风口边框包括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的一端向所述送风管道内延
伸以形成凸起,所述边框主体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送风管道一侧延伸并向外侧弯曲以形成扣合在所述隔墙主体上的折边。
15.优选地:所述送风管道的长方向沿所述隔墙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密闭,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送风软管相连。
16.优选地:所述送风软管与中央空调的出风口相连。
17.优选地:所述隔墙主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隔墙面层板。
18.优选地:所述隔墙龙骨具有c型龙骨结构,位于所述送风管道组两侧的所述隔墙龙骨对称设置,所述隔墙龙骨的闭合端面向所述送风管道组。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0.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隔墙主体,所述隔墙主体的内部中空;若干送风管道组,若干所述送风管道组包括至少两个送风管道;每个所述送风管道组的宽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隔墙龙骨;其中,所述隔墙主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一一对应的布置;所述出风口的长方向沿所述隔墙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各自与隔墙主体以及所述隔墙龙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相邻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所述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的厚度的3倍。本技术提供的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将空调系统与隔墙系统集成,在隔墙内敷设送风管道、设置出风口,增加隔墙功能,简化吊顶做法,减少空间浪费及材料浪费。设置竖向长条风口,两组风口可安装到相邻两支隔墙龙骨之间,以满足隔墙长度较短或受家具摆放位置的使用需求。两组风口之间需留有足够距离,并填充保温隔声材料。两组风道之间的保温隔声材料厚度应不小于风道其他面(靠近隔墙面层板、隔墙龙骨的面)保温隔声材料厚度的3倍。保证获得良好的安装稳定性以及良好的保温隔音效果。
2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a面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b面的剖视图。
26.图中:隔墙主体1、隔墙面层板11、送风管道2、隔墙龙骨3、出风口4、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5、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6、出风口边框7、风口百叶8、送风软管9、中央空调1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
29.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结构可以包括:
30.隔墙主体1,所述隔墙主体1的内部中空;具体的,所述隔墙主体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隔墙面层板11。
31.若干送风管道组,若干所述送风管道组包括至少两个送风管道2;每个所述送风管道组的宽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隔墙龙骨3;
32.其中,所述隔墙主体1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4;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4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2一一对应的布置;所述出风口4的长方向沿所述隔墙主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道2各自与隔墙主体1以及所述隔墙龙骨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5,相邻两个所述送风管道2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6,所述第二保温隔声材料层6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保温隔声材料层5的厚度的3倍。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将送风管道成组的设置于隔墙主体的内部,在隔墙上开设出风口,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中央空调需要在吊顶处开设出风口位置过高的问题,使出风口的位置可以更靠近地面,热气流从下出风口流出后,直吹人体下半身,让用户从腿部开始感觉温暖。随着热空气上升,用户将逐步感觉到全身温暖。该方式解决了传统空调由于出风口较高,制热时用户头热脚冷的问题,制热效果与地暖相似,确保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同时,对于隔墙长度较短或受家具摆放影响只能在有限区域内安装风口百叶的情况,可设置竖向长条风口,两组风口可安装到相邻两支隔墙龙骨之间,以满足使用需求。该情况下,两组风口之间需留有足够距离,并填充保温隔声材料。两组风道之间的保温隔声材料厚度应不小于风道其他面(靠近隔墙面层板、隔墙龙骨的面)保温隔声材料厚度的3倍。防止两个送风管道之间产生共振增大噪音。
34.为了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出风的舒适性以及可以为隔墙主体两侧同时供风,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与相邻两个所述送风管道相对两个所述出风口4分别位于所述隔墙主体1相对的两侧。在隔墙主体的两侧均开设出风口,使得空调提供的热风可以同时向隔墙主体的两侧供应,保证隔墙主体两侧均能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
35.为了提高出风口处的美观性同时,可以保证在不需要供风的情况下可以将出风口关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口边框7,所述出风口边框7用于实现与风口百叶8相连。具体的,所述风口边框7包括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的一端向所述送风管道内延伸以形成凸起,所述边框主体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送风管道一侧延伸并向外侧弯曲以形成扣合在所述隔墙主体上的折边。风口边框外侧端部设有折边,确保边框面层平整,确保工程品质;风口边框内侧端部设有凸起,用于卡住空调的送风管道,确保安装牢固,同时便于拆卸。
36.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道的长方向沿所述隔墙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密闭,所述送风管道2的另一端用于与送风软管9相连。所述送风软管9与所述中央空调的出风口10相连。
37.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隔墙主体的高度选择送风管道组的数量和位置。送风管道组的两侧设置隔墙龙骨,隔墙龙骨与两个隔墙面层板连接,具体的,隔墙面层板通过螺钉安装在隔墙龙骨上。隔墙龙骨可为送风管道组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撑,确保送风管道安装稳固。
38.所述隔墙龙骨具有c型龙骨结构,位于所述送风管道组两侧的所述隔墙龙骨对称设置,所述隔墙龙骨的闭合端面向所述送风管道组。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隔墙系统在保证稳固度的同时具有重量轻的优势,便于安装和拆卸。
39.总之,本技术提供的受限空间隔墙空调一体化结构,将空调系统与隔墙系统集成,在隔墙内敷设送风管道、设置出风口,增加隔墙功能,简化吊顶做法,减少空间浪费及材料浪费。设置竖向长条风口,两组风口可安装到相邻两支隔墙龙骨之间,以满足隔墙长度较短或受家具摆放位置的使用需求。两组风口之间需留有足够距离,并填充保温隔声材料。两组风道之间的保温隔声材料厚度应不小于风道其他面(靠近隔墙面层板、隔墙龙骨的面)保温隔声材料厚度的3倍。保证获得良好的安装稳定性以及良好的保温隔音效果。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