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装置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3229发布日期:2022-10-28 21:3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打水装置及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水装置及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2.移动空调因其使用的便利性得到广泛地应用,移动空调的机箱内集成有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而蒸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需要及时的排出。目前,通常采用打水模块辅助处理冷凝水,其中,打水模块通过旋转的打水叶轮将冷凝水打散抛洒至冷凝器上,使冷凝水吸热从而被蒸发,从而实现对冷凝水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打水模块只能简单将水洒到冷凝器的部分区域,没有使冷凝水与冷凝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无法实现较好的冷凝器散热效果和冷凝水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水装置及移动空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水模块无法使冷凝水与冷凝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方面,提供一种打水装置,应用于移动空调,所述打水装置包括底座和打水模块,所述底座形成有接水槽和打水槽,所述接水槽被配置为对应所述移动空调的蒸发器设置,以容纳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打水槽被配置为对应所述移动空调的冷凝器设置,并与所述接水槽相连通,以容纳自所述接水槽流入的冷凝水;
6.所述打水模块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打水电机和与所述打水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打水叶轮,所述打水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冷凝器延伸并朝向所述打水槽倾斜,以使得所述打水叶轮的打水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所述打水叶轮用于将所述打水槽中的冷凝水呈所述预设角度扬洒至所述冷凝器。
7.可选地,所述打水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冷凝器的顶面相交。
8.可选地,所述打水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打水电机装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倾斜装配于所述底座上,以使得所述打水叶轮的打水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
9.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底座形成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固定柱连接,且所述固定柱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与所述预设角度相同。
10.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冷凝器的出水侧和背向所述冷凝器的挡水侧,所述挡水侧设有挡水部,所述挡水部用于阻挡所述打水叶轮沿所述挡水侧扬洒出的冷凝水。
11.可选地,所述挡水部包括第一罩板和第二罩板,所述第一罩板与所述壳体的周侧连接,所述第二罩板自所述第一罩板的顶侧以及所述第一罩板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打水叶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二罩板共同罩设于所述打水叶轮朝向所述挡水侧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扣合连接,并共
同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打水电机装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穿设孔和过线孔,所述打水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穿设孔,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打水电机的线缆穿出。
13.可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40
°
~89
°

14.可选地,所述打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打水电机相连的水位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打水槽内的冷凝水的水位。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水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打水装置包括底座和打水模块,打水模块的打水电机的输出轴朝向冷凝器延伸并朝向打水槽倾斜设置,使得打水叶轮安装到打水电机的输出轴上后,打水叶轮朝向冷凝器倾斜且打水叶轮的打水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这样打水叶轮能够将打水槽中的冷凝水呈预设角度扬洒至冷凝器,使得水珠更容易抛洒至整个冷凝器上,从而使打水叶轮抛洒出的冷凝水能够与冷凝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一方面能够大面积的利用冷凝器的温度将水液蒸发排出,达到了较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一方面能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及热转换效率。
16.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空调,该移动空调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主机壳和上述的打水装置,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打水装置的接水槽相对设置,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打水槽相对设置,所述主机壳罩设于所述打水模块、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采用了上述的打水装置,打水装置中的打水电机的输出轴朝向冷凝器延伸并朝向打水槽倾斜设置,使得打水叶轮安装到打水电机的输出轴上后,打水叶轮朝向冷凝器倾斜且打水叶轮的打水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这样打水叶轮能够将打水槽中的冷凝水呈预设角度扬洒至冷凝器,使得水珠更容易抛洒至整个冷凝器上,从而使打水叶轮抛洒出的冷凝水能够与冷凝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一方面能够大面积的利用冷凝器的温度将水液蒸发排出,达到了较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一方面能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及热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空调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空调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水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的打水叶轮的倾斜角度示意图。
24.图6为图4中的打水模块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4中的打水模块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4中的打水模块的第三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4中的打水模块的第四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9.10—底座
ꢀꢀꢀꢀꢀꢀꢀꢀꢀꢀꢀ
11—接水槽
ꢀꢀꢀꢀꢀꢀꢀꢀꢀꢀꢀꢀꢀꢀ
12—打水槽
30.13—安装柱
ꢀꢀꢀꢀꢀꢀꢀꢀꢀ
20—打水模块
ꢀꢀꢀꢀꢀꢀꢀꢀꢀꢀꢀꢀ
21—打水电机
31.22—打水叶轮
ꢀꢀꢀꢀꢀꢀꢀ
23—壳体
ꢀꢀꢀꢀꢀꢀꢀꢀꢀꢀꢀꢀꢀꢀꢀꢀ
30—水位检测模块
32.41—蒸发器
ꢀꢀꢀꢀꢀꢀꢀꢀꢀ
42—冷凝器
ꢀꢀꢀꢀꢀꢀꢀꢀꢀꢀꢀꢀꢀꢀ
43—主机壳
33.44—风机
ꢀꢀꢀꢀꢀꢀꢀꢀꢀꢀꢀ
100—移动空调
ꢀꢀꢀꢀꢀꢀꢀꢀꢀꢀꢀ
211—输出轴
34.221—打水面
ꢀꢀꢀꢀꢀꢀꢀꢀ
231—第一壳
ꢀꢀꢀꢀꢀꢀꢀꢀꢀꢀꢀꢀꢀ
232—第二壳
35.233—过线孔
ꢀꢀꢀꢀꢀꢀꢀꢀ
431—前壳
ꢀꢀꢀꢀꢀꢀꢀꢀꢀꢀꢀꢀꢀꢀꢀ
432—背板
36.2301—出水侧
ꢀꢀꢀꢀꢀꢀꢀ
2302—挡水侧
ꢀꢀꢀꢀꢀꢀꢀꢀꢀꢀꢀꢀ
2311—挡水部
37.2312—第一挡水板
ꢀꢀꢀ
2313—第二挡水板
ꢀꢀꢀꢀꢀꢀꢀꢀ
2314—连接部
38.2315—固定柱
ꢀꢀꢀꢀꢀꢀꢀ
2316—第一穿设半孔
ꢀꢀꢀꢀꢀꢀ
2317—第一过线半孔
39.2321—第二穿设半孔 2322—第二过线半孔
ꢀꢀꢀꢀꢀꢀ
23111—第一罩板
40.23112—第二罩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9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移动空调因其使用的便利性得到广泛地应用,移动空调的机箱内集成有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而蒸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需要及时的排出。目前,通常采用打水模块辅助处理冷凝水,其中,打水模块通过旋转的打水叶轮将冷凝水打散抛洒至冷凝器上,使冷凝水吸热从而被蒸发,从而实现对冷凝水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打水模块只能简单将水洒到冷凝器的部分区域,没有使冷凝水与冷凝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无法实现较好的冷凝器散热效果和冷凝水排水效果。
46.基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打水装置及移动空调,一方面能够大面积
的利用冷凝器的温度将水液蒸发排出,达到了较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一方面能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及热转换效率。
47.如图1~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打水装置,包括底座10和打水模块20,该打水装置应用于移动空调100。
48.具体地,如图4~图7所示,该打水装置包括底座10和打水模块20,底座10形成有接水槽11和打水槽12,接水槽11被配置为对应移动空调100的蒸发器41设置,以容纳蒸发器41产生的冷凝水,打水槽12被配置为对应移动空调100的冷凝器42设置,并与接水槽11相连通,以容纳自接水槽11流入的冷凝水;结合图5所示,打水模块20包括设于底座10上的打水电机21和与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相连的打水叶轮22,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朝向冷凝器42延伸并朝向打水槽12倾斜,以使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α,打水叶轮22用于将打水槽12中的冷凝水呈预设角度α扬洒至冷凝器42。
4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打水装置在使用时,底座10的底面平放于地面或桌面上,水平面即与底座10的底面平行的面。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即打水叶轮22朝向冷凝器42的侧面,打水面221设有多个打水筋条。打水叶轮22工作时,打水叶轮22的下边缘伸入打水槽12中冷凝水的液面以下,这样打水电机21启动后,打水叶轮22随着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转动。而打水叶轮2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α,打水面221上的打水筋条能够将打水槽12中的冷凝水打散成水珠,并将水珠呈预设角度α抛洒到冷凝器42上,水珠与冷凝器42换热后蒸发成水蒸汽排出,如此便实现了冷凝水的排出。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为打水叶轮22沿其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即打水叶轮22的相对两侧面均为打水面221,两个打水面221均设有打水筋条,以实现加倍的打水效果。
51.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打水装置进行具体地描述,该打水装置包括底座10和打水模块20,其中,在打水叶轮22转动抛洒冷凝水的过程中,打水叶轮22高度旋转并与冷凝水接触,将冷凝水打成粒径较小的水珠,水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抛出。由于水珠粒径不同,因此抛洒的水珠的抛出点和抛出方向是多样的,从而使得水珠可在冷凝器42上分散分布(具体地分布区域可参阅图4中箭头a所指的区域),而由于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朝向冷凝器42延伸并朝向打水槽12倾斜设置,那么当打水叶轮22安装到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上后,打水叶轮22自下而上地朝向冷凝器42倾斜且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α,这样打水叶轮22更容易将水珠抛洒至整个冷凝器42上,从而使打水叶轮22抛洒出的冷凝水能够与冷凝器4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一方面能够大面积的利用冷凝器42的温度将水液蒸发排出,达到了较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一方面能提高冷凝器42的散热效果及热转换效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该打水装置的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所在平面与冷凝器42的顶面相交,以使得打水叶轮22能够将水珠抛洒至冷凝器42的顶部。具体的,在打水叶轮22的转速不变的条件时,粒径越大的水珠离心力越大,因此,当打水叶轮22的转速满足条件时,打水叶轮22能够将粒径合适的水珠沿预设角度抛洒至冷凝器42的顶部,而其他粒径较小的水珠将分散抛洒至冷凝器42顶部以下的部分,以使打水叶轮22抛洒出的大部分水珠能够均匀地落在冷凝器42上,从而使冷凝水能够与冷凝器4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该打水装置的打水模块20还包括壳体23,打水电机21装配于壳体23内,壳体23倾斜装配于底座10上,以使得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与
水平面呈预设角度α。具体地,打水电机21装配于壳体23内,壳体23也可避免水珠与打水电机21接触,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其中,通过壳体23的倾斜安装,从而实现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以及打水叶轮22的倾斜安装,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简化打水电机21的倾斜安装操作,方便安装制作。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该打水装置的壳体23的侧部设置有固定柱2315,底座10形成有安装柱13,安装柱13与固定柱2315连接,且固定柱2315的轴线与输出轴2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与预设角度α相同。具体地,通过安装柱13和固定柱2315连接,即可实现壳体23与底座10的安装,其安装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另外,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壳体23上固定柱2315的轴线与输出轴2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设定与预设角度α相同,使得固定柱2315能够垂直于底座10设置,此时只需在底座10形成竖立设置的安装柱13,即可将固定柱2315与安装柱13竖向对接,即可保证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倾斜安装,又能方便固定柱2315与安装柱13的连接。更具体地,固定柱2315和安装柱13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为螺钉、螺栓或者螺丝。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该打水装置的壳体23具有出水侧2301和挡水侧2302,打水叶轮22沿出水侧2301扬洒出的冷凝水落于冷凝器42上,打水叶轮22沿挡水侧2302扬洒出的冷凝水落于冷凝器42之外。挡水侧2302设有挡水部2311,挡水部2311用于阻挡打水叶轮22沿挡水侧2302扬洒出的冷凝水。具体地,从壳体23的出水侧2301抛洒出的水珠将落于冷凝器42上,从壳体23的挡水侧2302抛洒出的水珠将落于冷凝器42之外,当打水叶轮22转动带起部分水珠从挡水侧2302抛出时,挡水部2311会阻挡该部分的水珠,从而避免水珠四处飞溅而影响到移动空调100内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挡水部2311包括第一罩板23111和第二罩板23112,第一罩板23111与壳体23的周侧连接,第二罩板23112自第一罩板23111的顶侧以及第一罩板23111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向靠近打水叶轮22的方向延伸,第一罩板23111和第二罩板23112共同罩设于打水叶轮22朝向挡水侧2302的一侧。
57.具体的,第一罩板23111与壳体23的周侧连接,并向远离壳体23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一罩板23111可阻挡打水叶轮22朝向壳体23抛洒的水珠。第二罩板23112设于第一罩板23111的顶部以及第一罩板23111远离冷凝器42的侧部,并由第一罩板23111向远离第一罩板23111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一罩板23111可阻挡打水叶轮22朝向壳体23顶部以及远离冷凝器42的侧部抛洒的水珠。第一罩板23111和第二罩板23112共同罩设于打水叶轮22朝向挡水侧2302的部分,打水叶轮22沿挡水侧2302扬洒出的冷凝水能够被第一罩板23111和第二罩板23112遮挡,并顺着第一罩板23111和第二罩板23112回流至打水槽12内聚集,从而避免水珠抛洒到移动空调100内其他部件上,而导致移动空调100损坏。
5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第二罩板23112能够较好的遮挡打水叶轮22抛洒的水珠,第二罩板23112的宽度大于打水叶轮22远离壳体23的一侧至壳体23的距离。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侧2302包括壳体23的部分顶侧以及壳体23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第一罩板23111包括第一挡水板2312,第二罩板23112包括第二挡水板2313,第一挡水板2312与壳体23垂直连接,自壳体23的顶面向上延伸,第二挡水板2313与第一挡水板2312的上边沿以及第一挡水板2312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垂直连接。打水叶轮22朝向壳体23的挡水侧2302抛洒的水珠落到第二挡水板2313上,并顺着第一挡水板2312和第二挡水板2313流
入打水槽12内,从而避免水珠落到壳体23的顶部而导致打水电机21进水。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该打水装置的壳体23包括第一壳231和第二壳232,第一壳231和第二壳232扣合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打水电机21装配于安装腔内,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穿设孔和过线孔233,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穿过穿设孔,过线孔233用于供打水电机21引出的线缆穿出的过线孔233。具体地,壳体23由第一壳231和第二壳232扣合形成,这种分体结构,方便打水电机21装配于安装腔内;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从穿设孔穿出后,外露于壳体23外,从而方便打水叶轮22与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的连接;另外,过线孔233和打水叶轮22位于壳体23的相对两侧,这样位于打水叶轮22处的水珠难以从进线孔进入安装腔内,从而避免打水电机21进水。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壳231和第二壳232上下扣合,第一罩板23111和第一挡水板2312均与第一壳231连接,第一罩板23111、第二罩板23112、第一挡水板2312和第二挡水板2313和第一壳231一体注塑形成,采用一体注塑的制作方式,其制作方式简单可靠。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23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穿设半孔2316和第一过线半孔2317,第二壳232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二穿设半孔2321和第二过线半孔2322,当第一壳231和第二壳232扣合时,第一穿设半孔2316和第二穿设半孔2321围设形成穿设孔,第一过线半孔2317和第二过线半孔2322围设形成过线孔233,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壳体23整体的结构简单,也方便打水电机21的安装。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该打水装置的预设角度α角度为40
°
~89
°
。具体地,预设角度α的角度可为40
°
、42
°
、44
°
、46
°
、48
°
、50
°
、52
°
、54
°
、56
°
、58
°
、60
°
、62
°
、64
°
、66
°
、68
°
、70
°
、72
°
、74
°
、76
°
、78
°
、90
°
、82
°
、84
°
、86
°
、88
°
或者89
°
,将预设角度α设置上述范围内,一方面可保证打水叶轮22具有良好的打水效率,另一方面,打水叶轮22将水珠抛洒到合适的足够高,从而保证大部分水珠落到到冷凝器42上,实现排水和降温;若该角度设置的过小,打水叶轮22难以将冷凝水打起抛洒,打水效果差;若该角度设置的过大,打水叶轮22将水珠抛洒的高度过高,而导致水珠无法落到或者较少部分落到冷凝器42上,从而导致冷凝水蒸发排水效率差。
64.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冷凝器42的高度为252mm,打水叶轮22与冷凝器42之间距离为14.5mm时,该预设角度α的角度范围为85
°
,此时,可保证打水叶轮22抛洒出最高的水珠能够落在冷凝器42的顶部,这样抛洒出的大部分水珠能够相对于均匀地落在冷凝器42上,水珠分布均匀冷凝器42的蒸发效果越好,从而可达到了更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打水装置还包括与打水电机21相连的水位检测模块30,水位检测模块30用于检测打水槽12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具体地,水位检测模块30可检测打水槽12内的水位,当水位检测模块30到水位满足排水要求时,发出启动信号给打水电机21,打水电机21收到启动信号进行打水排水操作,从而实现冷凝水准确可靠地排水操作控制,避免打水槽12内聚集过多的冷凝水而导致移动空调100损坏;另外,水位检测模块30可检测打水槽12内的水位,当水位检测模块30到水位较低,无需排水要求时,发出停机信号给打水电机21,打水电机21收到停机信号停机,从而避免打水电机21空转。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位检测模块30和打水电机21均与控制板相连,通过控制板实现打水电机21的自动化控制。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位检测模块30固定第一壳231上的连接部2314上,连接部2314与固定柱2315相邻设置;其中,水位检测模块30为浮球液位开关,该浮球液位开关包括固定在连接部2314的直杆、设置在直杆内的传感器和安装在直杆上的浮子,浮子中的磁体和传感器(例如:磁簧开关)作用,产生启动和停机信号。水位检测模块30和打水电机21均与控制板相连,以实现对打水电机21的控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浮球液位开关由一根直杆,中间串上浮子,将一个或多个磁簧开关(例如:干簧管)放入直杆内,需要注意的是干簧管的位置就是开关位置,然后灌入胶水;浮子中有永磁性的磁铁,浮子随液面的上下浮动去感应干簧管,这样便实现了水位的检测。
68.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空调100,该移动空调100包括蒸发器41、冷凝器42、主机壳43和上述的打水装置,打水装置、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均装配于底座10内,主机壳43罩设于打水装置、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外,并与底座10连接。
69.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0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打水装置,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朝向冷凝器42延伸并朝向打水槽12倾斜设置,打水叶轮22安装于打水电机21的输出轴211,打水叶轮22能够朝向冷凝器42倾斜且打水叶轮22的打水面221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α,这样打水叶轮22更容易将水珠抛洒至整个冷凝器42上,从而使打水叶轮22抛洒出的冷凝水能够与冷凝器4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一方面能够大面积的利用冷凝器42的温度将水液蒸发排出,达到了较好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一方面能提高冷凝器42的散热效果及热转换效率。
7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主机壳43包括前壳431和背板432,前壳431罩设于打水装置、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外,并与底座10连接,底座10封盖住前壳431的底部开口,背板432封盖住前壳431的后开口,从而将打水装置、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等部件封装,避免外露,采用前壳431和背板432的结构形式,可方便揭开背板432对打水装置、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等部件进行维修。
71.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分别布置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打水模块位于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之间。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42的上方还设置有风机44,风机44可将冷凝器42蒸发的水蒸气抽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7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