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0375发布日期:2022-07-30 00:2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3.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盘管接触,通过管壁热传递换热带走盘管内冷却工质的热量达到冷却目地,而现有的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的盘管通常会安装在固定框架内,为了增加冷却量,盘管通常会设置的较长,因此使得盘管在固定框架内悬空的距离较长,且未设置支撑结构,在流体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一定的振动,从而对盘管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盘管与固定框架为固定连接方式,在盘管出现损坏需更换时,不便于将盘管拆卸进行更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旨在解决现有的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的盘管通常会安装在固定框架内,为了增加冷却量,盘管通常会设置的较长,因此使得盘管在固定框架内悬空的距离较长,且未设置支撑结构,在流体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一定的振动,从而对盘管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盘管与固定框架为固定连接方式,在盘管出现损坏需更换时,不便于将盘管拆卸进行更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盘管本体,所述框架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右侧所述支撑柱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左侧贯穿右侧支撑柱和左侧支撑柱的内部并延伸至左侧支撑柱的左侧,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与盘管本体的表面接触,所述框架内部顶部和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板,顶部和底部两个固定板相对一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板与盘管本体配合使用;
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板、支撑杆、第一螺套和转杆,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右侧支撑柱的表面紧密接触,所述支撑杆的右侧与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右侧贯穿右侧支撑柱和左侧支撑板的内部并延伸至左侧支撑柱的左侧,所述第一螺套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转杆靠近第一螺套的一侧与第一螺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套的右侧与左侧支撑柱的左侧紧密接触。
7.为了达到对盘管本体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螺套、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转板,所述第二螺套的内壁分别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与顶部固
定板和底部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板靠近第二螺套的一侧与第二螺套固定连接。
8.为了达到便于支撑机构安装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9.为了达到与固定机构连接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套内部的螺纹为双向设置。
10.为了达到对盘管本体支撑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盘管本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盘管本体配合使用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数量若干个。
11.为了达到对盘管本体防护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防护垫的一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垫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防护垫靠近盘管本体的一侧与盘管本体紧密接触。
12.为了达到便于连接杆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框架的内壁接触,所述框架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移动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在盘管本体安装在框架内后,使连接板带动支撑杆穿过右侧支撑柱的内部,并使支撑杆从盘管本体内穿过并移动至左侧支撑柱的外侧,通过第一第一螺套与支撑杆螺纹连接,并通过转杆带动第一螺套在支撑杆的表面转动,直至与左侧支撑柱紧密接触,可以将支撑杆固定在支撑位置,从而能够对盘管本体悬空位置进行支撑,减小流体流动使盘管本体产生的振动,保证了盘管本体的使用,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以使两个固定板相对移动并与盘管本体固定,将盘管本体固定在框架内,同时也可便于拆卸,在盘管出现损坏需更换时便于更换,达到灵活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的整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和固定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柱和支撑机构的结构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的剖视图。
21.图中,1、框架;2、支撑机构;201、连接板;202、支撑杆;203、第一螺套;204、转杆;3、固定机构;301、第二螺套;302、第一螺杆;303、第二螺杆;304、转板;4、盘管本体;5、支撑柱;6、固定板;7、把手;8、通孔;9、连接杆;10、支撑板;11、贯穿孔;12、防护垫;13、弹簧;14、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密闭式玻璃钢冷却塔盘管,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盘管本体4,框架1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右侧支撑柱5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的左侧贯穿右侧支撑柱5和左侧支撑柱5的内部并延伸至左侧支撑柱5的左侧,支撑机构2的顶部与盘管本体4的表面接触,框架1内部顶部和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板6,顶部和底部两个固定板6相对一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3,固定板6与盘管本体4配合使用;
25.支撑机构2包括连接板201、支撑杆202、第一螺套203和转杆204,连接板201的左侧与右侧支撑柱5的表面紧密接触,支撑杆202的右侧与连接板201的左侧固定连接,支撑杆202的右侧贯穿右侧支撑柱5和左侧支撑板10的内部并延伸至左侧支撑柱5的左侧,第一螺套203与支撑杆202螺纹连接,转杆204靠近第一螺套203的一侧与第一螺套203固定连接,第一螺套203的右侧与左侧支撑柱5的左侧紧密接触。
26.在本实施例中:在盘管本体4安装在框架1内后,使连接板201带动支撑杆202穿过右侧支撑柱5的内部,并使支撑杆202从盘管本体4内穿过并移动至左侧支撑柱5的外侧,通过第一螺套203与支撑杆202螺纹连接,并通过转杆204带动第一螺套203在支撑杆202的表面转动,直至与左侧支撑柱5紧密接触,可以将支撑杆202固定在支撑位置,从而能够对盘管本体4悬空位置进行支撑,减小流体流动使盘管本体4产生的振动,保证了盘管本体4的使用,通过固定机构3的设置,可以使两个固定板6相对移动并与盘管本体4固定,将盘管本体4固定在框架1内,同时也可便于拆卸,在盘管出现损坏需更换时便于更换,达到灵活使用的效果。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固定机构3包括第二螺套301、第一螺杆302、第二螺杆303和转板304,第二螺套301的内壁分别与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的表面螺纹连接,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分别与顶部固定板6和底部固定板6固定连接,转板304靠近第二螺套301的一侧与第二螺套301固定连接。
28.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盘管本体4固定时,通过转板304带动第二螺套301转动,使第二螺套301分别在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的表面转动,使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分别带动顶部和底部的固定板6相对移动,直至固定板6将盘管本体4固定在框架1内为止,同时也可便于拆卸,在盘管出现损坏需更换时便于更换,达到灵活使用的效果。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连接板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7,支撑柱5的
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杆202配合使用的通孔8,支撑杆202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杆202的表面设置有螺纹。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把手7,可以便于移动连接板201,通过设置通孔8,可以便于支撑杆202贯穿支撑柱5的内部,通过将支撑杆20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对盘管本体4支撑的稳定,使盘管本体4可以稳定的工作,通过在支撑杆202的表面设置螺纹,可以实现支撑杆202与第一螺套203之间的螺纹连接。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固定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分别通过连接杆9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第二螺套301内部的螺纹为双向设置。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杆9,可以便于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分别与顶部和底部固定板6固定连接,便于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分别带其移动,通过第二螺套301内部的螺纹为双向设置,可以便于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相反或相对移动,从而可以便于带动两个固定板6相对或相反移动。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框架1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盘管本体4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支撑板10的外侧,支撑板10的内部开设有与盘管本体4配合使用的贯穿孔11,贯穿孔11的数量若干个。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板10,可以达到对盘管本体4支撑的效果,将其限制在框架1的内部,通过设置贯穿孔11,可以便于盘管本体4穿过支撑板10的内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顶部和底部两个固定板6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防护垫12,防护垫12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防护垫12的一侧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防护垫12的数量为若干个,防护垫12靠近盘管本体4的一侧与盘管本体4紧密接触。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垫12,可以对固定板6与盘管本体4的连接处进行防护,减小固定板6对盘管本体4表面的压损,通过设置弹簧13,可以在固定板6带动防护垫12与盘管本体4接触时,会使弹簧13收缩,通过弹簧13的弹力作用,可以将防护垫12紧贴在盘管本体4的表面,提高固定效果。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连接杆9的表面与框架1的内壁接触,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9配合使用的移动槽14。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移动槽14,可以便于连接杆9进行移动,使连接杆9有一定的移动距离。
39.工作原理:首先,将盘管本体4的一端穿过支撑板10内部的贯穿孔11,使盘管本体4移动至框架1带动内部并穿过后侧支撑板10,然后通过把手7带动连接板201移动,使连接板201带动支撑杆202穿过右侧支撑柱5内部的通孔8,并使支撑杆202从盘管本体4内穿过并移动至左侧支撑柱5的外侧,通过第一螺套203与支撑杆202螺纹连接,并通过转杆204带动第一螺套203在支撑杆202的表面转动,直至与左侧支撑柱5紧密接触,可以将支撑杆202固定在支撑位置,从而能够对盘管本体4悬空位置进行支撑,然后通过转板304带动第二螺套301转动,使第二螺套301分别在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的表面转动,使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螺杆302和第二螺杆303通过连接杆9分别带动顶部和底部的固定板6相对移动,使固定板6带动防护垫12移动,使防护垫12与盘管本体4的表面接触,
同时又会使弹簧13收缩,通过弹簧13的弹力作用,使防护垫12紧贴在盘管本体4的表面,加强固定强度。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