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6600发布日期:2022-12-10 06:3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它主要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食品等领域,热换器可以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市场上所使用到的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缺少提高换热器热换效率的结构,导致热量传递效果较差,同时由于缺少密封结构,导致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造成换热器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缺少提高换热器的热换效率结构导致的热量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的外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导热杆且导热杆贯穿换热管,所述罐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热流进口,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热流出口,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连接有封头,两个所述封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封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封头与罐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在使用时,将热流通过热流进口流入罐体的内部,冷流通过冷流进口流入换热管的内部,热量会对换热管内部的冷流进行热量传导,同时导热杆会加快罐体内部的热流进行传导,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传导效率。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固定连接在封头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接板嵌入罐体的一侧内壁中,所述封头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块,多个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罐体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板贯穿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套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拉板固定连接,在封头与罐体连接时,封头一侧的第一插接板会嵌入罐体的内壁中,同时拉动限位杆,使封头外端的第二固定板插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松开限位杆,使限位杆插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从而对封头进行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与第一插接板相适配,方便对封头进行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内部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尺寸与限位杆相适配,通过限位杆对第二固定板进行限位,从而对封头进行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二插接板固定安装在封头的一侧且第二插接板处在第一插接板的内侧,所述罐体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外端均套有第二弹簧,在封头与罐体连接时,封头一侧的第二插接板会挤压第一密封板,从而使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之间的第二弹簧发生形变,第二弹簧会对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施加一个力,从而提高封头与罐体连接的密封性。
10.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且插接槽的尺寸与第二固定板相适配,可以使第二固定板插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杆、挡板、热流进口、热流出口和封头,在使用时,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板将多个换热管固定安装在罐体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在对封头进行安装时,封头会挤压第一密封板,从而使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之间的第二弹簧发生形变,形变的第二弹簧会对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施加一个力,从而提高封头与罐体连接的密封性,同时在进行热量传递时,导热杆会将罐体内部的热量快速的传导入换热管的内部,从而加快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块、限位杆和第一弹簧,在封头和罐体连接时,封头一侧的第一插接板会嵌入罐体的内壁中,同时拉动第二固定块内部的限位杆,然后将封头外端的多个第二固定板插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在拉动限位杆时,限位杆外端的第一弹簧会发生形变,松开限位杆,形变的第一弹簧会将限位杆插销在第二固定板的内部,从而对封头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罐体与封头的内部结构的爆炸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的放大图。
20.图中:1罐体、2第一固定板、3换热管、4导热杆、5挡板、6热流进口、 7热流出口、8封头、9冷流进口、10冷流出口、11第一插接板、12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板、14第二固定块、15限位杆、16第一弹簧、17拉板、 18第二插接板、19第一密封板、20第二密封板、21伸缩杆、2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5,该实施例的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所述罐体1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 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换热管3,多个所述换热管3的外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导热杆4且导热杆4贯穿换热管3,所述罐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挡板5,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热流进口6,所述罐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热流出口7,所述罐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封头8,两个所述封头8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冷流进口9和冷流出口10,所述封头8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封头8与罐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插接板18,所述第二插接板18固定安装在封头8的一侧且第二插接板18处在第一插接板 11的内侧,所述罐体1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19,所述第一密封板19 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20,所述第一密封板19与第二密封板20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21,多个所述伸缩杆21外端均套有第二弹簧22,在封头8 与罐体1连接时,封头8一侧的第二插接板18会挤压第一密封板19,从而使第一密封板19与第二密封板20之间的第二弹簧22发生形变,第二弹簧22 会对第一密封板19和第二密封板20施加一个力,从而提高封头8与罐体1 连接的密封性,将热流通过热流进口6流入罐体1的内部,冷流通过冷流进口9流入换热管3的内部,热量会对换热管3内部的冷流进行热量传导,同时导热杆4会加快罐体1内部的热流进行传导,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传导效率。
23.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时,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板2将多个换热管3固定安装在罐体1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密封板19与第二密封板20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在对封头8进行安装时,封头8会挤压第一密封板19,从而使第一密封板19与第二密封板20之间的第二弹簧22发生形变,形变的第二弹簧22会对第一密封板19和第二密封板20施加一个力,从而提高封头8 与罐体1连接的密封性,同时在进行热量传递时,导热杆4会将罐体1内部的热量快速的传导入换热管3的内部,从而加快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
24.参照说明书附图1-4,该实施例的低损耗的新型三管紧凑型高效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板11,所述第一插接板11固定连接在封头8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接板11嵌入罐体1的一侧内壁中,所述罐体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与第一插接板11相适配,方便对封头 8进行连接,所述封头8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块12,多个第一固定块12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罐体1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块14,所述第二固定板13贯穿第二固定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 14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且插接槽的尺寸与第二固定板13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块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5,所述第二固定板13的一侧内部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尺寸与限位杆15相适配,所述限位杆15的外端套有第一弹簧16,所述限位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17,所述第一弹簧16的一端与拉板17固定连接,在封头8与罐体1连接时,封头8一侧的第一插接板11会嵌入罐体1的内壁中,同时拉动限位杆15,使封头8外端的第二固定板13插接在第二固定块14的内部,松开限位杆15,使限位杆15插接在第二固定块14的内部,从而对封头8进行固定。
25.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封头8和罐体1连接时,封头8一侧的第一插接板 11会嵌入罐体1的内壁中,同时拉动第二固定块14内部的限位杆15,然后将封头8外端的多个第二固定板13插接在第二固定块14的内部,在拉动限位杆15时,限位杆15外端的第一弹簧16会发生
形变,松开限位杆15,形变的第一弹簧16会将限位杆15插销在第二固定板13的内部,从而对封头8进行固定。
2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