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9730发布日期:2022-12-24 02:0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生产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烘干设备只是对物料进行统一的烘干,而且往往只是单层的烘干,不便于利用更大的空间对物料进行烘干,所以一般的烘干设备都不具有高效烘干的功能,且一般烘干装置不具有自主控温的功能;
4.2、现有的家具制造基于板材,板材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一般的烘干设备在对板材烘干时其内部的空气是不流动的,导致家具的烘干效率不高,烘干过程角度不可调,烘干效果差,烘干范围单一,且内部结构不方便清洗,整体结构单一,出气孔不可调整和替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通过设置处理盒、透气孔、定位槽、热风机、伸缩杆、替换框、防尘板,解决了现有的烘干设备只是对物料进行统一的烘干,而且往往只是单层的烘干,不便于利用更大的空间对物料进行烘干,所以一般的烘干设备都不具有高效烘干的功能,且一般烘干装置不具有自主控温的功能;家具制造基于板材,板材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一般的烘干设备在对板材烘干时其内部的空气是不流动的,导致家具的烘干效率不高,烘干过程角度不可调,烘干效果差,烘干范围单一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盒、支撑座和替换框,所述处理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旋转扇,所述处理盒前侧活动连接有替换框,所述处理盒上远离替换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热风机,所述支撑座的底端靠近热风机的一方固定连接有伸缩杆;通过设置了支撑座和处理盒,处理盒通过支撑座保持水平的烘干角度,提高设备使用的稳定,通过设置了热风机和替换框,设备通过热风机吹风对板材进行烘干,替换框设置在处理盒的前侧,方便设备的拆卸和内部的清洗,在处理盒内部多个旋转扇,提高处理盒整体的烘干效果,提高产品的使用质量。
8.较佳地,所述处理盒的前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处理盒上前侧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替换框上靠近处理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插块,所述替换框通过插块与处理盒上的限位槽相匹配连接,所述处理盒上靠近热风机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通过设置了矩形槽和插块,替换框通过插块固定在处理盒内,从而替换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孔,提高产品使用的多样性,同时保护人员的安全,防止设备误伤工作人员,通过设置了透气孔,热风机通过透气孔向处理盒内输气。
9.较佳地,所述处理盒上靠近热风机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处理盒上的限位槽内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活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支撑座上的底端靠近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通过设置了限位孔和定位槽,处理盒通过限位孔连接电机,增加设备连接的多样性,提高设备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了旋转块和连接杆,替换框通过旋转块固定在处理盒上,方便设备使用的稳定,设置通过连接杆进而旋转,调整替换框的出口角度。
10.较佳地,所述处理盒上靠近热风机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多个电机,所述电机的末端穿过限位孔活动连接有旋转扇,所述替换框上开设有多个圆槽,所述替换框通过圆槽连接有多个防尘板;通过设置了电机和旋转扇,通过电机增肌设备的全自动化,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扇转动,从而提高热气运输的速度,从而调整设备烘干的强度,从而达到自主控温的效果。
11.较佳地,所述支撑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热风机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输气管;通过设置了限位块和底座,设备通过底座稳定固定在地面上,后提高设备方便的搬运,从而增加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12.较佳地,所述支撑座下方在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的一侧;通过设置了固定筒和伸缩杆,伸缩杆在底座的后侧通过气体在固定筒内的压强,从而调整处理盒后侧的高低,增加设备使用的广泛角度。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座和处理盒,解决了处理盒通过支撑座保持水平的烘干角度,提高设备使用的稳定,通过设置了热风机和替换框,设备通过热风机吹风对板材进行烘干,替换框设置在处理盒的前侧,方便设备的拆卸和内部的清洗,在处理盒内部多个旋转扇,提高处理盒整体的烘干效果,提高产品的使用质量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矩形槽和插块,解决了替换框通过插块固定在处理盒内,从而替换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孔,提高产品使用的多样性,同时保护人员的安全,防止设备误伤工作人员,通过设置了透气孔,热风机通过透气孔向处理盒内输气;限位孔和定位槽,处理盒通过限位孔连接电机,增加设备连接的多样性,提高设备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了旋转块和连接杆,替换框通过旋转块固定在处理盒上,方便设备使用的稳定,设置通过连接杆进而旋转,调整替换框的出口角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切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结构剖切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结构分解图。
21.附图中,100、处理盒;101、矩形槽;102、限位槽;103、透气孔;104、限位孔;105、旋转块;106、定位槽;107、电机;108、旋转扇;109、热风机;200、支撑座;201、底座;202、连接杆;203、限位块;204、固定筒;205、伸缩杆;206、输气管;300、替换框;301、圆槽;302、插块;
303、防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23.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家具高效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盒100、支撑座200和替换框300,处理盒10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00,处理盒1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旋转扇108,处理盒100前侧活动连接有替换框300,处理盒100上远离替换框30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热风机109,支撑座200的底端靠近热风机109的一方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05;
24.设备通过底座201放置在平面上,后通过打开热风机109向处理盒100内提供热气,后打开电机107,带动旋转扇108转动,向外侧替换框300传输热气,对外侧的家具进行烘干。
25.处理盒100的前侧开设有矩形槽101,处理盒100上前侧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02,替换框300上靠近处理盒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插块302,替换框300通过插块302与处理盒100上的限位槽102相匹配连接,处理盒100上靠近热风机109的一侧开设有透气孔103;
26.处理盒100通过限位槽102连接替换框300上的插块302,处理盒100通过透气孔103连接热风机109的出气口。
27.处理盒100上靠近热风机109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04,处理盒100上的限位槽102内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06,定位槽106上活动连接有旋转块105,支撑座200上的底端靠近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2;
28.处理盒100通过定位槽106连接旋转块105,旋转块105将插块302插接在定位槽106内,支撑座200通过连接杆202固定在底座201上。
29.处理盒100上靠近热风机109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多个电机107,电机107的末端穿过限位孔104活动连接有旋转扇108,替换框300上开设有多个圆槽301,替换框300通过圆槽301连接有多个防尘板303;
30.处理盒100通过电机107运行,带动旋转扇108转动,增加处理盒100内的气体流动,替换框300通过防尘板303控制气体的流向,同时保护内部结构安全。
31.支撑座200通过连接杆202连接有限位块203,限位块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01,热风机10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输气管206;
32.支撑座200通过连接杆202在限位块203内旋转,热风机109可以向输气管206内输气。
33.支撑座200下方在底座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04,固定筒204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205,输气管206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204的一侧;
34.输气管206向固定筒204内输气,从而将伸缩杆205上下移动,控制替换框300的出口角度。
35.设备通过底座201放置在平面上,后通过打开热风机109向处理盒100内提供热气,后打开电机107,带动旋转扇108转动,向外侧替换框300传输热气,对外侧的家具进行烘干;处理盒100通过限位槽102连接替换框300上的插块302,处理盒100通过透气孔103连接热风
机109的出气口;处理盒100通过定位槽106连接旋转块105,旋转块105将插块302插接在定位槽106内,支撑座200通过连接杆202固定在底座201上;处理盒100通过电机107运行,带动旋转扇108转动,增加处理盒100内的气体流动,替换框300通过防尘板303控制气体的流向,同时保护内部结构安全;支撑座200通过连接杆202在限位块203内旋转,热风机109可以向输气管206内输气;输气管206向固定筒204内输气,从而将伸缩杆205上下移动,控制替换框300的出口角度。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