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9527发布日期:2022-11-25 18:5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微珠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微珠是一种新型硅酸盐材料,具有透明、折射率可调、表面光滑、流动性好、电绝缘、化学性能稳定、耐热及机械强度高等特点。高强度的实心微珠主要用作研磨介质、机械加工的研磨材料、增强填充剂等,反光实心微珠主要用于交通标志、美术及广告等,用途广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交通、航运、精密机械加工等行业。
3.生产玻璃微珠的工艺中,需要经过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进行烧制融化,再由降温滚筒进行降温成型,烧制玻璃珠多管回转炉的多管回转炉内部温度达到1150℃,经过回转炉的炼制后,从回转炉中流出的玻璃微珠温度在500℃-600℃,再进入到降温滚筒中进行水冷降温,降温滚筒采用冷水来吸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样会消耗大量的冷却水,冷却水蒸发成水蒸汽,产生的水蒸汽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回收利用,不符合节能要求。
4.现有公告号为cn20741857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玻璃微珠中余热回收锅炉,所述余热回收锅炉下部设置有设备底座,设备底座的上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燃烧生产室,燃烧生产室的靠下部位设置有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在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的上方,燃烧扩散室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观察口,在燃烧生产室的上端与燃烧扩散室进行连接,燃烧生产室的筒壁管与扩散室的筒壁管用钢管相连接。燃烧扩散室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成品出口,在燃烧扩散室的外侧设置有膜式水冷壁,在燃烧扩散室的上端对称设置有汽水引出直管系,在汽水引出直管系与汽水引出管系之间,连接有顶部环形集水箱,汽水引出管系与上锅筒进行连接,该余热回收锅炉采用将水烧开,通过管道传递到水箱进行回收利用,结构较复杂,传递热能的水需要在转换状态,热能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解决了玻璃微珠被加热炉加热后,其热量无法利用和消耗冷却水过多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多管回转炉、料斗和冷却装置,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多管回转炉出料端的下方,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斗的下方,还包括换热套,所述换热套套设于所述料斗的外壁上。
8.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套包括空腔、进水口、出水口和备用放水口,所述空腔设置成环绕所述料斗,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下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上端,所述备用放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下端。
9.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套的长度小于所述料斗的长度,所述换热套套设在所述料斗的中部。
10.作为优选,所述多管回转炉的出料口投影落在所述料斗的侧壁上,玻璃微珠落在所述料斗将热量传递到所述料斗。
11.作为优选,所述多管回转炉包括多根烧结管,多根所述烧结管成排间隔布置,提高加热玻璃微珠的容量。
12.作为优选,所述烧结管的轴线与水平面呈5
°‑
25
°
夹角,依靠重力来调节玻璃微珠的加热时间。
13.作为优选,所述料斗设置成喇叭状,靠近所述多管回转转炉的一侧截面大,靠近所述冷却装置的一侧截面小,可用于收集玻璃微珠。
14.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套还包括鳍片,所述鳍片相互交错地设置所述空腔内,增加冷却水与所述换热套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
15.作为更优的,所述换热套沿垂直于所述料斗侧壁的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空腔,区分不同温度的热水,提高加热水的利用资源。
16.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滚筒和冷却池,所述滚筒的一部分浸入到所述冷却池中,用于将玻璃微珠冷却而定型。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该热能回收装置采用具有多层空腔的换热套包覆在料斗的外壁上,料斗布置在回转炉和冷却装置之间,让玻璃微珠在进入冷却装置之前进行一次降温,减少了冷却装置消耗的水量,使得玻璃微珠得到更好地冷却,在换热套内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其吸收来自玻璃微珠的热量,可将其应用到其它公共设施上,回收利用了回转炉的热量,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19.(2)该热能回收装置的换热套安装简单,直接安装在料斗上,不用对原有设备进行较大改进,成本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三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多管回转炉;11、烧结管;12、驱动电机;13、进料装置;14、加热炉;15、加热区域;2、换热套;21、空腔;22、进水口;23、出水口;24、备用放水口;25、鳍片;3、料斗;4、冷却装置;41、滚筒;42、冷却池。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玻璃微珠多管回转炉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多管回转炉1、料斗3、冷却装置4和换热套2,料斗3布置在多管回转炉1出料端的下方,冷却装置4安装在料斗3的下方,换热套2套设于料斗3的外壁上,换热套2紧贴在料斗3上并嵌套紧密,换热套2与料斗3过盈配合,保证两者的内外壁之间无间隙,微观缝隙采用导热膏进行填充,以提高导热能力。
29.优选地,换热套2包括空腔21、进水口22、出水口23和备用放水口24,换热套2内掏空形成空腔21,空腔21环绕料斗3,将料斗3的侧面覆盖,这样设置,可以更好的吸收来自料斗3的热量,进水口22安装在空腔21的下端,用于持续不断地导入冷却水,出水口23安装在空腔21的上端,用于排出被加热的水,备用放水口24安装在与进水口22相对的换热套2的另一侧壁上,且紧贴空腔21的底部,用于排空换热套2中的冷却水,方便对空腔21进行换水和清洗。
30.优选地,换热套2是锥形套,安装到料斗3上时容易贴合紧密且方便拆卸更换,其长度短于料斗3,给连接到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上的水管留出安装空间,防止从烧结管11中出来的玻璃微珠撞击到换热套2。
31.优选地,多管回转炉1由烧结管11、驱动电机12、进料装置13和加热炉14组成,烧结管11穿过加热炉14,中部处在加热炉14的加热区域15中,烧结管11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加热炉14的外壁上,每个烧结管11进料端上均装有进料装置13,进料装置13采用螺杆进料,将小块的玻璃微珠物料和添加剂输送到烧结管11中,驱动电机12安装在加热炉14的外壁上,用于驱动烧结管11持续转动,烧结管11连续转动将玻璃微珠滚成球形,加热炉14是空心的箱体,箱体内部具有空心的加热区域15,用于将烧结管11加热到1100℃以上,加热炉14的内壁装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复合保温材料制成,镶嵌在加热炉14的内壁上,防止加热区域15内的热量外溢,提高热量利用率和防止热量外溢造成人员伤害。
32.优选地,多管回转炉1内设有多根烧结管11,多根烧结管11成排间隔布置且转动连接在加热炉14上,可以同时加热和成型大量的玻璃微珠。
33.优选地,烧结管11的轴线与水平面呈夹角,夹角大小为5
°‑
25
°
,这样设置,可以使玻璃微珠在重力作用下向烧结管11的出口端滚动,使得玻璃微珠成圆形。
34.优选地,烧结管11离地面较近的出口投影落在料斗3的侧壁上,使得玻璃微珠的落点处在料斗3的内壁上,玻璃微珠能将热量更好地传递到料斗3上,提高了热量的回收率。
35.优选地,料斗3的截面是喇叭状的,靠近多管回转炉1的一端截面大,能够收集来自多根烧结管11的玻璃微珠,提高了热能的回收量,靠近冷却装置4的一侧截面小,方便将玻璃微珠全部导入到冷却装置4中,使其具备收集玻璃微珠的能力。
36.优选地,冷却装置4包括滚筒41和冷却池42,滚筒41的一部分浸入到冷却池42中,滚筒41的上方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从滚筒41的上方淋到下方的滚筒41上,冷却池42中同样充满有冷却水,滚筒41的三分之一浸泡在水中,由冷却水带走玻璃微珠上的热量,滚筒41的一端上装有料嘴,用于将来自料斗3的玻璃微珠导入到滚筒41中,另一端是出料口,用于将冷却定型的玻璃微珠排出到滚筒41外,滚筒41持续旋转将玻璃微珠推动,使其能与冷却水充分接触进行高效地散热,玻璃微珠经过滚筒41后冷却成型。
37.该玻璃微珠多管炉热能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38.玻璃碎料和添加剂通过进料装置13连续不断地将加入到烧结管11中,玻璃砂料经
过烧结管11的中部时被加热炉14加热熔化,烧结管11持续旋转,玻璃碎料在烧结管11中相互摩擦滚成球形的玻璃微珠,烧结管11倾斜布置,玻璃微珠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料斗3中,玻璃微珠与料斗3的内壁接触,将玻璃微珠上的热量传导到料斗3上,由附着在料斗3上的换热套2进行吸收,换热套2内充满连续流动的冷却水,通过加热冷却水的方式带走热量,并由被加热的冷却水将热量带到其它进行需要热水和热量的场所,玻璃微珠经过料斗3后落到冷却装置4中,在滚筒41中直接与冷水接触,将温度降至常温下从而完全定型。
39.实施例二
40.如图3所示,参照实施一所示相同特征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套2内还设有多层鳍片25,鳍片25交错排布在空腔21内,其由铝、铜或者其合金制成,使得冷水由进水口22流动至出水口23的过程中,需要以“之”字形的路径流动,延长了冷水的被加热的时间,提高了水温,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41.实施例三
42.如图4所示,参照实施一所示相同特征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套2沿垂直于料斗3侧壁的方向分为多层,换热套2内空腔21分隔成多个区域,越靠近料斗3温度越高,空腔21内的水加热升温更快,将空腔21以离料斗3的距离进行划分,提高了冷水的加热效率和最高加热温度,从而提高向外供热的能力。
43.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