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0888发布日期:2022-10-22 04:2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加热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在复方草本滴剂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炮制好的中药材放入加热装置中混合,利用加热混合,将中药材中的有效物质提取出来。
4.常用的加热混合装置是在罐体底部设置加热块,直接从罐体的底部进行加热,这样加热方式,热量从底部传导至罐体上方,加热装置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罐体的下方,在加热过程中,中药容易糊在罐体底部,影响中药的药效,并且糊底之后清理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利用侧壁加热和搅拌的方式,对中药材进行均匀的加热混合,防止糊底,保证中药材的药效正常。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包括:加热罐、密封盖、电动机、转动轴和搅拌叶轮,所述加热罐的开口处与密封盖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轴穿过密封盖的中心位置,所述转动轴远离加热罐的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轴位于加热罐中的部分与搅拌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罐包括:内层、加热层和外壳,所述内层和外壳之间通过加热层连接,所述加热层中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成螺旋形缠绕在内层的侧面,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在外壳的靠近密封盖的一端和外壳远离密封盖的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开口分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外壳的底部,所述加热管的出气口位于外壳的顶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罐的顶部与密封盖铰接,所述转动轴与电动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轮为搅拌螺旋叶轮,所述转动轴与密封盖相互垂直,所述转动轴与密封盖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与密封盖焊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排气管,所述密封盖上分别设有排气管和进料口,所述排气管与密封盖之间通过高压单向阀连接,所述进料口与密封盖之间通过第一电动截止阀连接,所述加热罐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加热罐之间通过第二截止阀连接。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电动机与密封盖之间通过第一支架连接,实现对电动机的固定,所述加热罐的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第二支架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技术通过将加热罐分为三层,利用加热层中的加热管对内层螺旋缠绕,热量直接从加热管中传递到内层中,在内层中螺旋式的扩散,扩散更加均匀,其次,利用电动机带动搅拌叶轮旋转,使得中药材在罐体中通过搅拌叶轮充分混合搅拌,热量也在内层中经过搅拌叶轮传递的更加均匀,防止加热罐底部出现糊底的现象,加热混合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管螺旋缠绕示意图;
20.其中:1、加热罐,2、加热管,3、第二支架,4、出料口,5、第二电动截止阀,6、排气管,7、高压单向阀,8、电动机,9、第一支架,10、联轴器,11、转动轴,12、进料口,13、第一电动截止阀,14、密封盖,15、内层,16、加热层,17、外壳,18、搅拌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
23.一种复方草本滴剂加热混合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加热罐1、密封盖14、电动机8、转动轴11和搅拌叶轮18,所述加热罐1的开口处与密封盖14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轴11穿过密封盖14的中心位置,所述转动轴11远离加热罐1的一端与电动机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轴11位于加热罐1中的部分与搅拌叶轮18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罐1包括:内层15、加热层16和外壳17,所述内层15和外壳17之间通过加热层16连接,所述加热层16中设有加热管2,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管2成螺旋形缠绕在内层15的侧面,所述加热管2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在外壳17的靠近密封盖14的一端和外壳17远离密封盖14的一端。
24.热载体通过加热管2道将热量传递给内层15,对内层15进行加热,这种螺旋形缠绕,使得热量螺旋式的在内层15中上升扩散,传递到内层15中加热均匀,并且通过电动机8带动转动轴11上的搅拌叶轮18,搅拌叶轮18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漩涡,将搅拌叶轮18两侧的物质吸向位于漩涡中心的搅拌叶轮18处,这样就能将加热罐1内层15的热量带动至加热罐1内层15中心,再利用重力,将漩涡中心的中药自然向下垂落,再向两侧散落,这样就实现了内层15中的中药材循环,使得中药材受热更加均匀,并且还能防止中药堆积在加热罐1的底部,出现糊底的现象。常用的载热体有蒸汽、空气、烟道气、水、水溶液、矿物油等。
25.内层15使用导热性好的不锈钢材料或铜材制成。
26.所述加热管2的两端开口分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外壳17的底部,所述加热管2的出气口位于外壳17的顶部,热载体通过进气口进入加热管2中,再从出气口排出,这样由加热罐1的底部流向加热罐1的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将热载体充满加热管2,加热效率更快。
27.所述加热层16中还填充有保温材料,实现对内层15加热的保温。
28.所述加热罐1的顶部与密封盖14铰接,所述转动轴11与电动机8之间通过联轴器10连接。
29.所述搅拌叶轮18为搅拌螺旋叶轮,所述转动轴11与密封盖14相互垂直,所述转动轴11与密封盖1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承与密封盖14焊接。
30.还包括进料口12、出料口4和排气管6,所述密封盖14上分别设有排气管6和进料口12,所述排气管6与密封盖14之间通过高压单向阀7连接,在加热混合的过程中,加热罐1中的温度升高,使得罐体内的气压升高,达到高压单向阀7的排气压力时,将罐体内的气体排出,防止加热罐1中的压力过大,所述进料口12与密封盖14之间通过第一电动截止阀13连接,通过第一电动截止阀13控制进料口12的的开关,所述加热罐1底部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与加热罐1之间通过第二截止阀连接,利用第二电动截止阀5的开关,控制加热混合的中药排出。
31.还包括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3,所述电动机8与密封盖14之间通过第一支架9连接,实现对电动机8的固定,所述加热罐1的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第二支架3连接。
32.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将需要加工的药材和水顺着进料口12投入到加热罐1中,此时启动电动机8,电动机8带动中药材进行搅拌,使得中药材与水充分混合,在将加热管2中通入载热体,载热体在加热管2中输送,将热量通过加热管2输送至加热罐1的内层15侧面,直接对内层15侧面进行加热,热量从内层15的侧面传递到中药材和水中,这样就不会对加热罐1的底部造成糊底。
33.再通过电动机8带动转动轴11上的搅拌叶轮18,搅拌叶轮18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漩涡,将搅拌叶轮18两侧的物质吸向位于漩涡中心的搅拌叶轮18处,这样就能将加热罐1内层15的热量带动至加热罐1内层15中心,再利用重力,将漩涡中心的中药自然向下垂落,再向两侧扩散,这样就实现了内层15中的中药材循环,并且通过搅拌叶轮18将两侧的热量也吸入加热罐1的中央位置,这样也能实现热量的循环,使得中药材受热更加均匀。
34.这种方式还能防止中药堆积在加热罐1的底部,出现加热罐1糊底的情况,当加热罐1中的受热后,气压升高时,气压达到高压单向阀7的排气压力时,高压单向阀7打开,通过排气管6道将罐体内的气体排出,控制加热罐1中的气压,最终加热加热混合完成后,打开出料口4处的第二电动截止阀5,使得混合完成的中药材从出料口4排出,这样就实现了中药材混合加热的过程,使得中药材之间能够充分混合,并且防止加热罐1的底部糊底。
3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