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6431发布日期:2023-01-13 21:3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顶吸式吸油烟机的进风口通常设置在烟源的正上方,一般地,顶吸式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位置距离烟源的直线距离较远,其具备良好的烹饪操作空间。而侧吸式吸油烟机的进风口通常设置在烟源的上侧方,一般地,其进风口位置距离烟源的直线距离较近,在相同的流量下,侧吸式吸油烟机的负压区更接近烟源,其吸烟效果会比顶吸式油烟机更出色。
3.如申请号为202122402075.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组件,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第一滤网具有互相独立的至少两个并且左右间隔布置,每个第一滤网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网片,相邻的两个网片之间构成进风通道,网片能绕前后方向延伸的轴转动。
4.又如申请号为20212155135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前侧的面板,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吸油烟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包括左右并排布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油烟流动路径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位于进风口的下游,第一挡板对应进风口的左侧设置,第二挡板对应进风口的右侧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能绕着前后延伸的轴线转动。
5.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在吸油烟机安装完成后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常见的家用锅具却是各式各样大小高低不相同,锅具过低或过高即烟源距离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过远或过近,过远会造成油烟升腾路径较长导致油烟较易扩散逃逸,过近会导致烹饪空间受限,用户无法颠锅甚至影响炒菜,锅具过小或过大即烟源距离进烟口在水平方向上不确定容易造成油烟逃逸。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油烟机,能够调节进风口的位置,适配不同的烹饪场景。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方的风机架,所述风机架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风机系统流体连通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8.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在第一端或靠近第一端处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转动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9.为了扩大拢烟范围,所述进风组件的前侧设置有挡烟板,所述挡烟板能够沿着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平移。
10.为了驱动挡烟板移动,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能够驱动挡烟板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
11.为了实现挡烟板的移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设置在进风组件的内侧,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模组,所述直线驱动模组包括壳体、第一电机、丝杆以及滑块,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丝杆由第一电机带动而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滑块通过丝杆转动而能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挡烟板靠近进风组件前侧的一侧与滑块连接。
12.为了实现挡烟板与进风组件的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实现挡烟板与进风组件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挡烟板与进风组件之间。
13.为了实现进风组件左右两侧的流量分配,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二进风腔室,所述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二进风腔室互相独立;所述进风口包括对应第一进风腔室设置的第一进风口以及对应第二进风腔室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还开设有对应第一进风腔室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二进风腔室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与箱体的内侧流体连通,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通过改变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通风面积从而控制出口流量而实现进风组件左右两侧流量分配的流量分配装置。
14.为便于形成独立的进风腔室以及开设对应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构成围成第一进风腔室的右围板,所述第二内板构成围成第二进风腔室的左围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第一内板靠近壳体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在第二内板靠近壳体第一端的位置。
15.为便于两个进风腔室与箱体流体连通,所述箱体上形成有流量分配部,所述流量分配部的内侧与风机系统流体连通,所述流量分配部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从而与壳体凹凸配合,所述流量分配部上形成有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的流量分配部入口。
16.为了实现对应出风口的流量控制,所述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一调节板和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二调节板。
17.优选的,为便于驱动两个调节板移动,所述流量分配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动作的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与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分别构成一组曲柄滑块机构。
18.优选的,为简化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一连杆,两组曲柄滑块机构共用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一连杆,从而使得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反向运动。
19.优选的,曲柄滑块机构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设置在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二进风腔室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右端转动,所述第一连杆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本体部分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板转动连接。
20.为便于调节板的运动与箱体干涉,所述第一调节板设置在第一内板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内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
一连接支架穿过第一滑槽后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设置在第二内板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内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穿过第二滑槽后与第三连杆转动连接。
21.优选的,为了实现对应出风口的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均能通过向壳体的第一端方向移动而关闭对应的出风口,以及通过向壳体的第二端方向移动而开启对应的出风口。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进风组件能够相对箱体绕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实调节进风口组件的位置,适配不同的烹饪场景;通过在进风组件的前侧设置可平移的挡烟板,从而能够在工作状态下扩大拢烟范围,提高吸油烟效果;通过设置独立的进风腔室,开设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可移动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从而能够改变对应出风口的通风面积,进而控制对应出风口的流量,以提高进风组件单侧的吸油烟性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竖直状态时及挡烟板未伸出进风组件底部时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朝向前侧转动及挡烟板伸出进风组件底部时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侧面剖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部分组件的分解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第一调节板开启第一出风口及第二调节板关闭第二出风口后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进风组件的第一调节板开启第一出风口及第二调节板关闭第二出风口后的气流流经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经过时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经过时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气流从第二出风口经过时的示意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两个调节板及第二运动机构的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
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7.参见图1和图4,一种吸油烟机,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上方的风机架2,风机架2内设置有风机系统3。
38.参见图2~图4和图12,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风机系统3流体连通的进风组件4,进风组件4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46,第一壳体46与箱体1转动连接,从而能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转动。第一壳体46上开设有进风口组件4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二进风口412。进风组件4能够相对箱体1在前后方向上转动。使进风组件4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可以同步调节进风口组件41 的位置,以解决在不同烟源环境下都能找到最佳的吸烟角度,达到较好的吸烟效果的目的。优选的,进风口组件41开设在第一壳体46的远离与箱体1连接的一端,第一壳体 4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61和第二端462,其中在第一端或靠近第一端461的位置与箱体 1转动连接,而进风口组件41开设在第二端462处。即当第一壳体46转动到竖直状态时,进风口组件41位于第一壳体46的下端部(第二端),第一壳体46在上端部(第一端) 或靠近上端部的位置与箱体1连接。
39.参见图2~图4、图12,进风组件4的前侧设置有挡烟板5,挡烟板5能够相对进风组件4平移。挡烟板5能够在进风组件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挡烟板5能够向远离第一端461的方向移动而延伸出第二端462,从而增大拢烟区,提升吸油烟效果。挡烟板5还能够向远离第二端462的方向移动,直至不露出于第一壳体46的第二端462,提升产品美观性。
40.参见图4~图6,吸油烟机还包括能够驱动挡烟板5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第一运动机构设置在进风组件4的内侧,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模组61和滑轨62。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模组61包括第二壳体614、第一电机611、丝杆612以及滑块613。第一电机611设置在第二壳体614上,丝杆612设置在第二壳体614内,丝杆612由第一电机611带动而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滑块613通过丝杆612转动而能沿丝杆612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块613作为直线驱动模组61的输出端,挡烟板5靠近进风组件4前侧的一侧与滑块613连接。直线驱动模组61也可以由其他现有的直线驱动模组,如电机和齿轮齿条的配合、气缸、电动推杆等替代。
41.参见图5,滑轨62能够实现挡烟板5与进风组件4之间的滑动连接,对挡烟板5 的平移进行导向。滑轨62设置在挡烟板5与进风组件4之间,本实施例中,滑轨具有两个,布置在挡烟板5与进风组件4的左右两侧。
42.参见图6~图7,进风组件4的第一壳体46的内侧形成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进风腔室42和第二进风腔室43,两个进风腔室互相独立,从而不互相流体连通。进风口组件41包括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二进风口412,第一进风口411对应第一进风腔室42设置,第二进风口412对应第二进风腔室43设置。第一壳体46上开设有与第一进风腔室 42对应的第一出风口44以及与第二进风腔室43对应的第二出风口45。
43.第一壳体46内设置有第一内板47和第二内板48,第一内板47构成围成第一进风腔室42的右围板,第二内板48构成围成第二进风腔室43的左围板。第一出风口44开设在第一内板47靠近第一壳体46第一端461的位置,第二出风口45开设在第二内板 48靠近第一壳体46第一端461的位置。
44.箱体1上形成有流量分配部11,流量分配部11的内侧与风机系统3流体连通,流量分配部11位于第一出风口44和第二出风口45之间,流量分配部11上形成有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44和第二出风口45设置的流量分配部入口111。流量分配部11和第一壳体46凹凸配合,即第一壳体46的中间位置由第一端461向第二端462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缺口463,流量分配部11可嵌入在缺口463内。
45.参见图6~图11,吸油烟机还包括通过改变第一出风口44及第二出风口45的通风面积从而控制出口流量而实现进风组件4左右两侧流量分配的流量分配装置。流量分配装置包括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44的第一调节板77和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45的第二调节板78。第一调节板77和第二调节板78均能通过向第一壳体46的第一端461方向移动而关闭对应的出风口,以及通过向第一壳体46的第二端462方向移动而开启对应的出风口。流量分配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调节板77和第二调节板78动作的第二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7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及第三连杆76。第二电机7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及第三连杆76设置在第一内板47和第二内板48之间。第一连杆74横向布置,第二连杆75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杆74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76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杆74的右端转动。第二电机73包括输出轴731,第一连杆74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本体部分与输出轴731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板 77设置在第一内板47远离第二电机73的一侧,第一内板47上开设有第一滑槽711。第一调节板77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支架79,第一连接支架79穿过第一滑槽711后与第二连杆75远离第一连杆7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板78设置在第二内板48远离第二电机73的一侧,第二内板48上开设有第二滑槽721。第二调节板78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支架710,第二连接支架710穿过第二滑槽721后与第三连杆76远离第一连杆74的一端转动连接。由此,第一调节板77、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和第一连接支架79构成一组曲柄滑块机构,第二调节板78、第一连杆74、第三连杆76和第二连接支架710 构成一组曲柄滑块机构,两个调节板联动并且实现反向运动。参见图9,当两个灶具的两个炉头同时烹饪时,则流量分配装置的第二运动机构驱动第一调节板77和第二调节板78同时开启第一出风口44和第二出风口45,此时吸油烟机两边同时吸烟,以确保油烟不逃逸。
46.参见图7~图8,假设灶具左侧爆炒烹饪,右侧蒸饭,则对于吸油烟机而言,左侧油烟量大于右侧,则通过第二调节板78将第二出风口45的通风面积适当减小,根据流体连续性原理,q=v*s,式中q为风量,v为流速,s为截面积。总风量为q

不变,s

减小,则q

减小,而q

=q

+q

,即q

变大,即左侧的第一进风口411的风量增加,左侧吸烟效果加强,右侧爆炒则反之。
47.当灶具进行单侧烹饪时,通过第二运动机构调节对应的调节板,可以将另外一侧的出风口关闭,实现单侧流量最大,以提升吸烟效果,无需通过提升风机转速来提高总风量。
48.可替代的,第一调节板77和第二调节板78也可以独立地运动。
49.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