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3464发布日期:2022-10-22 07:0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风机因此而产生。
3.新风机一般包括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两个风机和两个换热器,在循环风道内设置一个风机和一个换热器,在新风风道内各设置一个风机和一个换热器,循环风道用于循环室内的空气,新风风道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室内,换热器用于对流经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的空气进行换热,风机用于带动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流动。
4.在现有技术中,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是独立设置的,二者之间互不相通,当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模式和进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同时进行时,必须将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同时打开,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用于解决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模式和进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同时进行时,必须将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同时打开,耗能较大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机壳、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调节件,机壳内部形成有循环风道、新风风道和连接风道;循环风道的两端均与室内连通;新风风道的一端与室内连通,新风风道的另一端与室外连通;连接风道的一端与循环风道连通,另一端与新风风道连通;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循环风道内;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新风风道内;调节件设置于连接风道内,调节件用于打开或关闭连接风道。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在进行室内循环时,室内的空气进入循环风道内,并经过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量交换,转变为适合室内温度的空气,以此对室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在引入室外新风时,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新风风道,并经过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处进行热量交换,转变为适合室内温度的空气,以此为室内提供新鲜的空气。
9.由于在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设置有连接风道,因此,当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模式和进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同时进行时,可以关闭第二换热器,并利用调节件打开连接风道,使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和连接风道进入循环风道内,并与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混合,提高循环风道内的空气中的含氧量,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利用调节件和新风风道的配合,在同时进行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模式和进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时,仅仅只需要开启调节件和第一换热器,比较节能。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隔板,隔板将机壳的内腔分隔为
循环风道和新风风道,连接风道设置于隔板上。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包括风阀。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置于循环风道内,第一风机位于第一换热器的进风侧。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设置于新风风道内,第二风机位于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内部还形成有排风风道,排风风道的一端与室外连通,排风风道的另一端与室内连通;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风机,第三风机设置于排风风道内。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设置于机壳内部,全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与新风风道串联,第二换热通道与排风风道串联。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包括第一新风段和第二新风段,第一新风段的第一端与室外连通,第一新风段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新风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新风段的第二端与室内连通;
17.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段和第二排风段,第一排风段的第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排风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排风段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排风段的第二端与室外连通。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还包括导热板,导热板将全热交换器的内腔分割为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热隔板,每个第一导热隔板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换热通道的通道方向延伸;
20.第二换热通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热隔板,每个第二导热隔板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换热通道的通道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三种外部结构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四种外部结构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件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件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五种外部结构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六种外部结构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七种外部结构图;
3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八种外部结构图;
3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九种外部结构图。
34.附图标记:10-空气处理装置;100-机壳;110-循环风道;111-第一换热器;112-第一风机;113-甲醛过滤器;114-第一空气过滤器;120-新风风道;121-第二换热器;122-第二风机;123-第二空气过滤器;124-第一新风段;125-第二新风段;130-挡板;140-隔板;150-连接风道;160-调节件;161-风阀;162-风门;163-电机;170-排风风道;171-第三风机;172-第二空气过滤器;173-第一排风段;174-第二排风段;175-第三空气过滤器;200-接水盘;300-全热交换器;310-第一换热通道;311-第一导热隔板;320-第二换热通道;321-第二导热隔板;330-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夏季和冬季时,室内经常会出现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室内人员很难在此类环境下,舒适的工作或者生活。
40.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机壳100、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一风机112,在机壳100内部形成有循环风道110,循环风道110的两端均与室内连通;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一风机112均设置于循环风道110内。
41.在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时,启动第一风机112,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被吸进循环风道110内,在循环风道110内,空气会经过第一换热器111,在第一换热器111处,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变为低温或者高温的空气,进而再次被排进室内。通过在循环风道110内设置第一换热器111,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以使室内人员能够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中。
42.例如,在夏季的时候,室内的初始空气温度比较高,此时启动第一风机112,将室内的高温空气吸进循环风道110内,在第一换热器111处,第一换热器111吸收高温空气中的热量,使高温空气变为低温空气,然后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低温空气被排进室内,以此降低室内温度,使室内变得凉爽。
43.又如,在冬季的时候,室内的初始空气温度比较低,此时启动第一风机112,将室内
的低温空气吸进循环风道110内,在第一换热器111处,第一换热器111释放热量至低温空气中,使低温空气变为高温空气,然后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高温空气被排进室内,以此升高室内温度,使室内变得暖和。
44.其中,第一风机112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出风侧。相比于此,如图1所示,第一风机11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进风侧,将第一风机112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进风侧,当室内的空气经过第一风机112时,空气还未经过第一换热器111,未进行换热,此时,经过第一风机112处的空气温度与第一风机112所在位置处的温度相差不大,可以避免第一风机112的表面出现凝露,可以避免凝露滴落于第一风机112的电机上,能够保证第一风机112的正常运行。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甲醛过滤器113,将甲醛过滤器113设置于循环风道110内,例如可以设置于循环风道110的进风口处,利用甲醛过滤器113过滤除去室内空气中的难闻气体,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第一空气过滤器114,第一空气过滤器114设置于循环风道110内,例如可以设置于循环风道110的进风口处,利用第一空气过滤器114过滤除去室内空气中的灰尘,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
47.其中,第一空气过滤器114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当设置多个第一空气过滤器114时,多个第一空气过滤器114皆能对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能够提高过滤程度,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第一空气过滤器114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48.为避免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或者室内的空气溢散到室外,从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制冷或者制热的时候,一般会将门窗紧闭,从而保证室内的空气温度能够长久保持在合适范围内。
49.但是由于室内人员的活动,随着时间的增加,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升高,室内的空气会变得污浊,为了能够在保证室内空气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50.如图1所示,在机壳100内部还形成有新风风道120,新风风道120的一端与室内连通,新风风道120的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在新风风道120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121和第二风机122。
51.在需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时,启动第二风机122,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为室内提供新鲜的空气。由于在新风风道120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121,当空气经过第二换热器121时,会在第二换热器121处进行能量交换,转变为满足室内温度的空气,使通过新风风道120进入室内的空气与室内原本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从而保证新风的进入不会影响室内原有空气的温度。
52.其中,第二风机122可以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21的出风侧。相比于此,如图1所示,第二风机12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21的进风侧,将第二风机12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21的进风侧,当室外的空气经过第二风机122时,空气还未经过第二换热器121,未进行换热,此时,经过第二风机122处的空气温度与第二风机122所在位置处的温度相差不大,可以避免第二风机122的表面出现凝露,可以避免凝露滴落于第二风机122的电机上,能够保证第二风机122的正常运行。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123,将第二空气过滤器123设置于新风风道120内,例如可以设置于新风风道120的进风口(新风风道120与室外的连接口)处,利用第二空气过滤器123过滤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中的灰尘,以使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保持洁净。
54.其中,第二空气过滤器123可以设置一个,设置一个第一空气过滤器114可以节省元器件的消耗,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等,设置多个第二空气过滤器123可以更加充分的过滤除去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中的灰尘,进一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洁净程度。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接水盘200,接水盘200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21的下方(垂直于图1中的纸面的方向)。当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21表面产生凝露时,接水盘200可以收集滴落的水,避免水直接滴落于墙壁上,保护墙体不受潮。
56.为在机壳100内部形成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如图2所示,可以在机壳100的内腔内设置两块挡板130,其中的一块挡板130与机壳100的内壁围成循环风道110,两块挡板130中的另一块与机壳100的内壁围成新风通道。利用两块挡板130分别与机壳100的内壁围成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新风风道120和循环风道110的设置互不影响,可以根据机壳100内部的空间各自进行合理性设置。
57.或者,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隔板140,利用隔板140将机壳100的内腔分割为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利用一块隔板140直接将机壳100的内腔分割为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节省形成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所用的材料。且在形成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时,只需要将机壳100的内腔分割一次,更加便捷。
58.其中,隔板140可以与机壳100是一体成型结构,将隔板140和机壳100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较高。在加工时,首先规划出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的位置以及形状,然后再利用切削加工等技术加工出隔板140、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
59.或者,隔板140也可以与机壳100是分体结构,单独生产出隔板140和机壳100,然后利用螺钉紧固等方式将隔板140固定于机壳100的内部。将隔板140和机壳100设计为分体结构,在进行加工时,可以单独制造隔板140和机壳100,在生产方面较为简单。
60.由于隔板140的设置,循环风道110和新风风道120为独立设置,当室内的人员较少时,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很慢,此时如果同时进行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模式和室内循环空气模式,需要同时打开第一风机112、第一换热器111、第二风机122和第二换热器121,耗能较大。
61.基于此,如图3所示,在机壳100内部还形成有连接风道150,连接风道150设置于隔板140上,连接风道150的一端与循环风道110连通,连接风道150的另一端与新风风道120连通;如图4所示,在连接风道150内设置有调节件160,利用调节件160打开或者关闭连接风道150。
62.在需要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时,利用调节件160打开连接风道150,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鲜空气能够通过新风风道120和连接风道150进入循环风道110内,并与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进行混合,由于室外新鲜空气的融入,使得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含氧
量上升,能够提高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在不需要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时(只进行室内循环时),利用调节件160关闭连接风道150,此时室外的新鲜空气不会从室外进入室内,只进行室内循环。
63.通过设置连接风道150,并在连接风道150上设置调节件160,在需要提高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时,可借助第一风机112将室外的部分新鲜空气从连接风道150处引进循环风道110内,进而引进室内,可以程度提高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不需要启动第二风机122和第二换热器121,可以实现节能。
64.能够理解的是,在此种情况下,为避免室外空气的混入影响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的温度,如图4所示,可使连接风道150的出口(连接风道150与循环风道110的接口)位于第一换热器111的进风侧,即从连接风道150的出口进入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在与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混合后,混合后的空气会经过第一换热器111,在第一换热器111处,循环风道110内的混合空气(室外新鲜空气和室内空气)能够进行换热,并转化为适合室内温度的空气。然后再次被排进室内。通过此种设置不会影响室内的空气温度。
65.另外,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循环风道110内未经过第一换热器111换热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较为接近,因此,二者混合时不易产生凝露现象。
66.当然,当通过连接风道150进入循环风道110的空气量极少时(不能对循环风道110内第一换热器111出风侧的空气温度产生影响时),也可以将连接风道150的出口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出风侧。
67.其中,如图5所示,调节件160可以包括风阀161,在连接风道150内设置风阀161,风阀161与控制器电连接,在需要打开连接风道150时,控制风阀161开启,在需要关闭连接风道150时,控制风阀161关闭。风阀161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耐寒耐热,性价比较高。
68.或者,如图6所示,调节件160还可以包括风门162和电机163,风门162转动设置于连接风道150内,例如可以铰接于连接风道150的内壁上,在风门162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风道150打开;在风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风道150关闭;电机163用于驱动风门162转动。在需要打开连接风道150时,利用电机163驱动风门162转动至第一位置,将连接风道150打开,在需要关闭连接风道150时,利用电机163驱动风门162转动至第二位置,将连接风道150关闭。
69.为保证室内大气压的平衡,如图7所示,在机壳100内还形成有排风风道170,排风风道170的一端与室外连通,排风风道170的另一端与室内连通,在排风风道170内设置有第三风机171,例如第三风机171可以设置于排风风道170的出风口(排风风道170与室外连通的位置处)。在机壳100内部设置排风风道170,利用排风风道170连通室内和室外,当室内进入足量的新鲜空气后,可以启动第三风机171,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以使室内室外的大气压平衡。
70.其中,排风风道170与室内连通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室内容易产生污浊气体的部位,例如卫生间、厨房等地方,在第三风机171开启时,此类污浊气体可经过排风风道170被排出至室外,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71.或者,排风风道170与室内连通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正常的地方,例如客厅、卧室等地方。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第三空气过滤
器175,第三空气过滤器175设置于排风风道170内,利用第三空气过滤器175过滤除去排往室外的空气中的灰尘,可以避免排往室外的空气污染室外空气。
73.其中,第三空气过滤器175可以设置一个,设置一个第三空气过滤器175可以节省元器件的消耗,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随着第三空气过滤器175数量的增加,对空气的过滤程度越强。对于第三空气过滤器175的数量,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74.由于从排风风道170排出的空气温度比较接近室内的空气温度,因此,如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全热交换器300,全热交换器300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第一换热通道310与新风风道120串联,且位于第二换热器121的进风侧,第二换热通道320与排风风道170串联。
75.由于第一换热通道310与新风风道120串联,因此室外新鲜空气在进入室内时,会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由于第二换热通道320与排风风道170串联,因此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排风风道170时,会经过第二换热通道320。又由于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之间能够进行换热,因此流经第一换热通道310的空气和流经第二换热通道320的空气之间能够进行换热。通过换热,被排出至室外的空气的温度与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温度会进行互换,能够充分利用被排出至室外的空气中的能量,使新风风道120内的空气在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后,温度能够接近室内温度,在温度降低后的空气经过第二换热器121后,可以降低第二换热器121换热所消耗的能耗。
76.例如,在夏季时,室外的空气的温度较高,而室内的空气在经过降温后,温度较低,此时当室外的空气流经第一换热通道310,室内的空气流经第二换热通道320时,二者能够进行换热,从而导致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后的空气温度降低,而排出室外的空气温度升高。由于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后的空气温度降低,更接近室内温度,因此,在经过第二换热器121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便能使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后的空气温度降低为室内空气温度,更加节能。
77.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换热通道310位于第二换热器121的进风侧,是指流经新风风道120的室外空气会首先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然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121,即首先经过第一换热通道310的换热,再经过第二换热器121的换热。
78.其中,第一换热通道310与新风风道120串联,第二换热通道320与排风风道170串联,可以是第一换热通道310串联于新风风道120的进风口一端,第二换热通道320串联于排风风道170的进风口一端或者出风口一端。
79.或者也可以是第一换热通道310串联于新风风道120的中部位置,第二换热通道320串联于排风风道170的中部位置。
80.具体地,如图8所示,新风风道120包括第一新风段124和第二新风段125,第一新风段124的第一端与室外连通,第一新风段124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通道310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新风段125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通道310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新风段125的第二端与室内连通;
81.排风风道170包括第一排风段173和第二排风段174,第一排风段173的第一端与室内连通,第一排风段173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通道320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排风段174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通道320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排风段174的第二端与室外连通。
82.将新风风道120分割为两段,将第一换热通道310串联于新风通道两段之间,将排
风风道170分割为两段,将第二换热通道320串联于新风通道两段之间。此种设置,全热换热器可以设置于机壳100内任何合适的位置,可以根据机壳100内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性设计。
83.能够理解的是,在此种情况下,第二换热器121应该设置于第二新风段125上。
84.为实现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之间的换热,如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全热交换器300还包括导热板330,利用导热板330将全热交换器300的内腔分割为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利用导热板330将全热交换器300的内腔分割为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第一换热通道310和第二换热通道320能够通过导热板330进行能量交换。由于经过将第一换热通道310的空气和经过第二换热通道320的空气之间仅仅隔了一层导热板330,因此换热效果更好。
85.在此基础上,如图10所示,在第一换热通道310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热隔板311,每个第一导热隔板311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换热通道310的通道方向延伸。利用第一导热隔板311将第一换热通道310分割为多个小的通道,每个通道内皆能够通过空气,空气能够与多个第一导热隔板311接触,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多个第一导热隔板311上,由于每个第一导热隔板311皆与导热板330接触,因此,每个第一导热隔板311上的能量皆能够传导至导热板330上,能够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86.在此基础上,如图10所示,在第二换热通道320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热隔板321,每个第二导热隔板321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换热通道320的通道方向延伸。利用第二导热隔板321将第二换热通道320分割为多个小的通道,每个通道内皆能够通过空气,空气能够与多个第二导热隔板321接触,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多个第二导热隔板321上,由于每个第二导热隔板321皆与导热板330接触,因此,每个第二导热隔板321上的能量皆能够传导至导热板330上,能够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87.为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装置10的工作过程,以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具体介绍。
88.本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装置10具有新风模式、制冷(制热)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工作模式。
89.在制冷(制热)模式时,如图11所示,开启第一风机112和第一换热器111,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进入循环风道110内,并进过第一换热器111,在经过第一换热器111时,进行换热,转化为低温或者高温的空气,然后再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被排进室内,实现对室内的空气温度的调节。
90.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后,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会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上升,此时可以打开风阀161,在第一风机112的作用下,室外的一部分新风会经过新风风道120和连接风道150进入循环风道110内,并与循环风道110内的空气进行混合,然后再排进室内,由于混合后的空气的含氧量会上升,因此可以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91.在新风模式时,如图12所示,关闭第一风机112和第一换热器111,启动第二风机122、第二换热器121和第三风机171,在第二风机122的作用下,室外的空气进入新风风道120内,并经过第二换热器121,在第二换热器121处进行热量交换,转变为合适室内空气温度的空气,然后再在第二风机122的作用下,被排进室内,以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同时第三风机171打开,室内的空气被排出至室外。
92.在混合模式时,如图13所示,同时打开第一风机112和第一换热器111、第二风机122和第二换热器121、第三风机171。同时进行上述两种模式,即同时吸进室外新鲜空气和进行室内空气循环。
9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