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9388发布日期:2023-01-04 09: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干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


背景技术:

2.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需要对食物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3.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345485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用干燥箱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上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辊,连接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辊,通过电加热管和风机启动,通过风机对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进行吹动,使热风对干燥箱内部进行加热,通过电机转轴转动带动连接辊转动,通过连接辊转动带动转动辊和螺旋片转动,对干燥箱内食品原料进行不停升降翻转干燥,通过在干燥箱的外壁上套设外壳,使风机对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干燥箱内部进行加热的同时,热量通过干燥箱一侧开设的通气孔进入外壳内,进而对干燥箱整体进行加热保温的同时热量不会飘散,使热量在干燥箱内部和外壳内循环流动。使用时发现,风机吹出的风通过电加热管加热后进入干燥箱内部仅能对食品外表面进行干燥,导致干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提高干燥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包括支腿、干燥箱、支撑机构、电机、壳体、转轴、螺旋叶片、出料管、阀门、电加热板、喷头、进料机构和供风机构,多组支腿均设置在干燥箱底端,干燥箱内部有腔室,支撑机构安装在干燥箱顶端,电机设置在支撑机构上,干燥箱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机构,壳体安装在干燥箱顶端,转轴设置在腔室中,转轴顶端延伸至干燥箱上方并且与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与干燥箱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穿过壳体并且与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壳体内部有内腔,转轴内部为中空,转轴在内腔中设置有进风口,转轴在腔室中设置有多组出风口,多组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喷头,螺旋叶片在腔室中安装在转轴上,干燥箱底端连通出料管顶端,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电加热板,供风机构安装在干燥箱顶端,用于为内腔供风。
7.将食品样品通过进料机构进入腔室,启动电机,从而使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在腔室中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在腔室中对食品样品进行搅拌,同时启动多组电加热板,启动供风机构,供风机构将外界空气送入内腔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转轴内部,进入转轴内部的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分别通过多组喷头喷向食品样品的内部,增大食品样品的干燥范围,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带着食品样品中的水蒸气通过进料机构排出,食品样品干燥完毕后,打开阀门,食品样品通过出料管排出,提高便捷性,提高干燥效率。
8.优选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进料斗、过滤框、滤网和把手,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
管,进料管顶端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顶端铰接设置有过滤框,过滤框内部设置有滤网,把手设置在过滤框顶端。
9.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打开过滤框,从而使过滤框远离进料斗,将待干燥的食品样品通过进料斗和进料管进入腔室,再次通过把手使过滤框和滤网将进料斗密封,防止杂质进入腔室,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在腔室中对食品样品干燥后带着食品样品中的水蒸气通过进料管和进料斗排向外界,完成换气的循环。
10.优选的,供风机构包括进风管、过滤网、风机和输风管,风机安装在干燥箱顶端,风机输入端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输入端设置有过滤网,风机输出端设置有输风管,输风管右端连通壳体左端;启动风机,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网过滤后并且通过进风管和输风管进入内腔中。
11.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立板和横板,立板安装在干燥箱顶端,横板安装在立板左端,电机安装在横板底端;立板和横板配合对电机进行稳定支撑。
12.优选的,还包括支座,多组支腿底端分别设置有支座;多组支腿和多组支座对干燥箱进行稳定支撑。
13.优选的,还包括加强板,多组支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多组加强板顶端均连接干燥箱底端;干燥箱和多组支腿通过多组加强板加强连接。
14.优选的,还包括观察窗,干燥箱前端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上设置有观察窗;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腔室中食品样品的干燥情况,提高便捷性。
1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在腔室中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在腔室中对食品样品进行搅拌,同时启动多组电加热板,启动供风机构,供风机构将外界空气送入内腔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转轴内部,进入转轴内部的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分别通过多组喷头喷向食品样品的内部,增大食品样品的干燥范围,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带着食品样品中的水蒸气通过进料机构排出,食品样品干燥完毕后,打开阀门,食品样品通过出料管排出,提高便捷性,提高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过滤框和滤网等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支腿;2、干燥箱;3、电机;4、壳体;5、转轴;6、螺旋叶片;7、出料管;8、阀门;9、电加热板;10、喷头;11、进料管;12、进料斗;13、过滤框;14、滤网;15、把手;16、进风管;17、过滤网;18、风机;19、输风管;20、立板;21、横板;22、支座;23、加强板;24、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4.一种食物样品干燥箱,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支腿1、干燥箱2、电机3、壳体4、转轴
5、螺旋叶片6、出料管7、阀门8、电加热板9、喷头10、进料管11、进料斗12、过滤框13、滤网14、把手15、进风管16、过滤网17、风机18、输风管19、立板20、横板21、支座22、加强板23和观察窗24。
25.多组支腿1均设置在干燥箱2底端,干燥箱2内部有腔室,立板20安装在干燥箱2顶端,横板21安装在立板20左端,电机3安装在横板21底端。
26.干燥箱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顶端设置有进料斗12,进料斗12顶端铰接设置有过滤框13,过滤框13内部设置有滤网14,把手15设置在过滤框13顶端。
27.壳体4安装在干燥箱2顶端,转轴5设置在腔室中,转轴5顶端延伸至干燥箱2上方并且与电机3输出端连接,转轴5与干燥箱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5穿过壳体4并且与壳体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壳体4内部有内腔,转轴5内部为中空,转轴5在内腔中设置有进风口,转轴5在腔室中设置有多组出风口,多组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喷头10,螺旋叶片6在腔室中安装在转轴5上。
28.干燥箱2底端连通出料管7顶端,出料管7上设置有阀门8。
29.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电加热板9。
30.风机18安装在干燥箱2顶端,风机18输入端设置有进风管16,进风管16输入端设置有过滤网17,风机18输出端设置有输风管19,输风管19右端连通壳体4左端。
31.多组支腿1底端分别设置有支座22,多组支腿1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23,多组加强板23顶端均连接干燥箱2底端,干燥箱2前端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上设置有观察窗24。
3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15打开过滤框13,从而使过滤框13远离进料斗12,将待干燥的食品样品通过进料斗12和进料管11进入腔室,再次通过把手15使过滤框13和滤网14将进料斗12密封,防止杂质进入腔室,启动电机3,从而使电机3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在腔室中带动螺旋叶片6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6在腔室中对食品样品进行搅拌。
33.同时启动多组电加热板9,启动风机18,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网17过滤后并且通过进风管16和输风管19进入内腔中,多组电加热板9对内腔中的外界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转轴5内部,进入转轴5内部的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分别通过多组喷头10喷向食品样品的内部,增大食品样品的干燥范围,加热后的外界空气在腔室中对食品样品干燥后带着食品样品中的水蒸气通过进料管11和进料斗12排向外界,完成换气的循环,食品样品干燥完毕后,打开阀门8,食品样品通过出料管7排出,提高便捷性,提高干燥效率。
34.上述各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支腿1、干燥箱2、电机3、壳体4、转轴5、螺旋叶片6、出料管7、阀门8、电加热板9、喷头10、进料管11、进料斗12、过滤框13、滤网14、把手15、进风管16、过滤网17、风机18、输风管19、立板20、横板21、支座22、加强板23和观察窗24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35.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
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