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3634发布日期:2023-01-13 05:2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通常会在脱硫塔内设置多个喷淋装置及配套的浆液泵,在浆液泵动力驱动下,脱硫浆液经由脱硫浆液池-管道-浆液泵-管道-喷淋装置的喷嘴进行喷淋,脱硫浆液对烟气进行洗涤脱硫除尘后,回到浆液池继续循环使用。同时,脱硫浆液吸热烟气热量部分水分蒸发并与烟气混合,烟气降温并进入饱和状态成为饱和烟气,饱和烟气同时携带粉尘、石膏、雾滴、水蒸气等进入脱硫塔上部经进一步除雾处理后流出脱硫塔。由于流出脱硫塔的饱和烟气湿度较大,携带一定的可溶盐、硫酸盐、有机物等可凝结颗粒物,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烟囱“白烟”现象。而传统的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散热效率低,不能及时对烟气进行散热,依旧会出现“白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包括
5.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制冷冷却液;
6.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块、第一导管以及设有第一空腔的第一箱体,所述第一散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管均安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导管穿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块,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承装冷却液;
7.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块、第二导管以及设有第二空腔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二散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管均安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导管穿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块,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用于承装冷却液,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连通。
8.上述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有热交换器,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提供冷却液,同时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内的冷却液制冷;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烟气先通过第一散热组件再进入第二散热组件,实现对烟气的二次散热;通过设置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的第一空腔,用于承装冷却液,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导管穿设第一散热块,并将第一导管与第一散热块安设于承装有冷却液的第一空腔,使得第一导管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实现对第一导管内的烟气降温;被第一导管穿插的第一散热块增大了第一导管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一导管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一导管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通过设置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的第二空腔,用于承装冷却液,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导管穿设第一散热块,并将第二导管与第二散热块安设于承装有冷却液的第二空腔,使得第二导管内的烟气将热量
传递至冷却液,实现对第二导管内的烟气降温;被第二导管穿插的第二散热块增大了第二导管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二导管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二导管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通过设置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通,将第一导管内的烟气传送至第二导管,实现将烟气进行二次散热。本方案解决了传统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具有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管间隔安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管均沿所述第一空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导管依次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导管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块。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块间隔安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块均沿所述第一空腔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导管均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块。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管间隔安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管均沿所述第二空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管依次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导管均穿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块。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块间隔安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且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块均沿所述第二空腔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管均穿设于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块。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与所述第一导管连通;所述第二箱体设有出气阀,所述出气阀与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设于所述进气阀且与所述进气阀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箱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可翻转盖合于所述第一箱体上的第一箱盖,所述第一箱盖与所述第二箱体铰接;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可翻转盖合于所述第二箱体上的第二箱盖,所述第二箱盖与所述第二箱体铰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17.进一步地,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还包括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安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
附图说明
18.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热交换器;21-第一箱体;22-第一空腔;23-第一导管;24-第一散热块;25-进气
阀;31-第二箱体;32-第二空腔;33-第二导管;34-第二散热块;35二出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器1、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块24、第一导管23以及设有第一空腔22的第一箱体21,第一散热块24与第一导管23均安设于第一空腔22,且第一导管23穿设于第一散热块24,第一空腔22与热交换器1连通,第一空腔22用于承装冷却液;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块34、第二导管33以及设有第二空腔32的第二箱体31,第二散热块34与第二导管33均安设于第二空腔32,且第二导管33穿设于第二散热块34,第二空腔32与热交换器1连通,第二空腔32用于承装冷却液;第一导管23与第二导管33连通。
29.上述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有热交换器1,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内的冷却液制冷;通过设置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烟气先通过第一散热组件再进入第二散热组件,实现对烟气的二次散热;通过设置与热交换器1连通的第一空腔22,用于承装冷却液,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导管23穿设第一散热块24,并将第一导管23与第一散热块安设于承装有冷却液的第一空腔22,使得第一导管23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实现对第一导管23内的烟气降温;被第一导管23穿插的第一散热块24增大了第一导管2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一导管2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一导管2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通过设置与热交换器1连通的第二空腔32,用于承装冷却液,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导管33穿设第一散热块34,并将第二导管33与第二散热块34安设于承装有冷却液的第二空腔32,使得第二导管33内的烟气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实现对第二导管33内的烟气降温;被第二导管33穿插的第二散热块34增大了第二导管3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二导管3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二导管3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通过设置第一导管23和第二导管33连通,将第一导管23内的烟气传送至第二导管33,实现将烟气进行二次散热。本方案解决了传统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具有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30.优选地,第一导管23与第一散热块24均浸没于第一空腔22的冷却液设置,第二导
管33与第二散热块34均浸没于第二空腔32的冷却液设置。
31.如图2,热交换器1的一侧面与第一箱体21连接,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箱体31连接。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管23的结构可以是圆管,也可以是扁管、方管或内螺旋管,第一导管23可以采用不锈钢管、铜管、铝管或氟塑料管,不锈钢管耐腐蚀性好,铜管和铝管的导热效率都较好。
33.如图2~3所示,优选地,第一导管23的结构为圆管。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管33的结构可以是圆管,也可以是扁管、方管或内螺旋管,第二导管33可以采用不锈钢管、铜管、铝管或氟塑料管,不锈钢管耐腐蚀性好,铜管和铝管的导热效率都较好。
35.如图2~3所示,优选地,第二导管33的结构为圆管。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块24可以采用不锈钢板、铜板或铝板制成。
37.如图2~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管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管23间隔安设于第一空腔22,且多个第一导管23均沿第一空腔2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导管23依次连通,多个第一导管23均穿设于第一散热块24。如此,通过设置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导管23,增大了第一导管2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一导管2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一导管2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
38.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块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块24间隔安设于第一空腔22,且多个第一散热块24均沿第一空腔22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导管23均穿设于多个第一散热块24。如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导管23穿过多个第一散热块24,实现增大第一导管2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一导管2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一导管2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块34可以采用不锈钢板、铜板或铝板制成。
40.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管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导管33间隔安设于第二空腔32,且多个第二导管33均沿第二空腔3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导管33依次连通,多个第二导管33均穿设于第二散热块34。如此,通过设置多个依次连通在一起的第二导管33,增大了第二导管3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二导管3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二导管3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块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块34间隔安设于第二空腔32,且多个第二散热块34均沿第二空腔32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导管33均穿设于多个第二散热块34。如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管33穿过多个第二散热块34,实现增大第二导管33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第二导管3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更有效将第二导管33内烟气的热量地传递至冷却液。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块24以及第二散热块34均为散热翅片。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箱体21设有进气阀25,进气阀25与第一导管23连通;第二箱体31设有出气阀35,出气阀35与第二导管33连通;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安设于进气阀25且与进气阀25连通。如此,通过设置进气阀25与第一导管连通以及出气阀35与第二导管33连通,即进气阀25与出气阀35连通,与此同时,通过在进气阀25安设驱动件,驱动件将烟气抽入第一导管23进行第一次降温,第一导管23再将烟气传送至
第二导管33进行二次降温,最后通过出气阀35传送至脱硫塔中进行脱硫,解决了传统脱硫塔排出的烟气出现“白烟”现象。
44.优选地,驱动件为排气风扇。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箱体21开设有与第一空腔22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箱体31开设有与第二空腔32连通的第二开口。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停止作业时,方便对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31进行清洁。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可翻转盖合于第一箱体21上的第一箱盖,第一箱盖与第二箱体31铰接;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可翻转盖合于第二箱体31上的第二箱盖,第二箱盖与第二箱体31铰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第一箱盖盖合于第一开口,第二箱盖盖合于第二开口,实现保护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31内的冷却液不被异物污染,进而使得热交换机不易发生故障。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还包括滑轮组,滑轮组安设于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31。如此,通过在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31上安设滑轮组,当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需要移动位置时,只需要推动当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即可,滑轮组滚动进而使烟气脱硫塔用的冷却装置移动。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