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2308发布日期:2022-12-13 22: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时调节体感温度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空调如手持空调、挂脖空调、挂腰空调等。其中,挂脖空调由于无需手持且位置靠近人体脸部,便携性更好且制冷制热效果明显,深受用户的喜爱。
3.现有的挂脖空调通常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冷热源和风机,冷热源通过传导件与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被冷却或加热后从出风口吹向人体,以达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然而由于挂脖空调内部的空间有限,限制了冷热源的体积,导致其制冷或制热的功率较小,传导件与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低下,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前不能被充分冷却或加热,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降温或取暖的需求。若通过增大挂脖空调外壳的体积来设置更大的冷热源,会进一步增大挂脖空调整体的重量,从而增加用户颈部的负担,同时也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调温组件、导风管和挂脖组件,所述调温组件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风机和调温机构,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挂脖组件包括挂脖壳体,所述挂脖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挂脖壳体,所述风机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空气并送到所述调温机构进行调温,调温后的空气经所述导风管进入所述挂脖壳体内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6.本实用新型的挂脖组件通过导风管与外置的调温组件连接,风机通过调温组件外壳上的进风口吸入空气,空气流经调温机构进行降温或加热,然后从导风管进入到挂脖壳体内,最后从挂脖壳体上的出风口吹出,由于调温组件位于挂脖组件外部,避免了挂脖组件的内部空间大小对调温机构的体积造成限制,解决了现有的挂脖空调因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安装更大功率的调温机构从而导致空气在吹出前不能被充分冷却或加热的问题,影响调温机构的调温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挂脖组件的重量,减轻了用户颈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图1所示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9.图3为图1所示调温组件的分解图;
10.图4为图3所示调温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11.图5为图3所示调温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管与保温管的分解图;
13.图7为图1所示挂脖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技术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15.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机构外置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调温组件100、导风管200和挂脖组件300。优选地,挂脖组件300为u形,以便于佩戴到用户的脖子上,导风管200为软管,由于导风管200容易发生弯曲,用户佩戴挂脖组件300后,可以方便地调节调温组件100佩戴在身上的位置例如佩戴在腰间或手臂,以尽可能避免对用户的动作造成阻挡。
16.调温组件100包括外壳110,以及设于外壳110内的风机120和调温机构1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机120为离心风机,调温机构130用于对风机120吹出的风进行降温或加热,调温机构130可以是包裹在风机120的周侧,也可以是部分伸到风机120的出风路径中,以和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调节风机120出风的温度。
17.外壳110上设有进风口111,挂脖组件300包括挂脖壳体310,挂脖壳体310上设有出风口311,导风管200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壳110和挂脖壳体310,风机120从进风口111吸入空气并送到调温机构130进行调温,调温后的空气经导风管200进入挂脖壳体310内从出风口311吹出。具体地,挂脖壳体310呈u形,出风口311包括多个且沿从挂脖壳体310的中部延伸至端部的方向排布,增大了出风范围。
18.本实用新型的挂脖组件300通过导风管200与外置的调温组件100连接,风机120通过调温组件100外壳110上的进风口111吸入空气,空气流经调温机构130进行降温或加热,然后从导风管200进入到挂脖壳体310内,最后从挂脖壳体310上的出风口311吹出,由于调温组件100位于挂脖组件300外部,避免了挂脖组件300的内部空间大小对调温机构130的体积造成限制,解决了现有的挂脖空调因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安装更大功率的调温机构130从而导致空气在吹出前不能被充分冷却或加热的问题,影响调温机构130的调温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挂脖组件的重量,减轻了用户颈部的负担。
19.请参考图3和图5,调温组件100还包括散热件133,调温机构130包括导温件131和半导体调温件132,半导体调温件132的一侧与导温件131热传导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散热件133。
20.具体地,散热件133包括散热鳍片1331和散热风扇1332。当挂脖空调为制冷模式时,半导体调温件132连接导温件131的一侧温度降低,另一侧的温度升高,通过在半导体调温件132上设置散热鳍片1331,并在散热鳍片1331上设置散热风扇1332,在外壳110上对应散热风扇1332的位置开设散热口112,可以快速将半导体调温件13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
散热口112散发出去,避免热量传递到导温件131上,影响制冷效果。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热传导连接”是指两个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或者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例如可以通过导热硅脂/硅胶,或者石墨等中间导热介质进行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半导体调温件132在通电后一侧温度升高,另一侧温度降低,当挂脖空调需要制冷时,只需控制半导体调温件132的通电方向,即可控制其与导温件131热传导连接的一侧温度降低,进而降低导温件131的温度,导温件131通过热交换对风机120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却,风机120将冷却后的空气吹出。当挂脖空调需要切换到制热模式时,只需改变半导体调温件132的通电方向,即可使其与导温件131连接的一侧温度升高,进而提高导温件131的温度,导温件131通过热交换对风机120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120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出。
22.请参考图5至图7,外壳110内设有第一收容腔1311和第一风道1312,风机120设于第一收容腔1311内,第一收容腔1311连通进风口111和第一风道1312,第一风道1312形成于导温件131内或导温件131至少部分设于第一风道1312内。
23.本实施例中,导温件131内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311和第一风道1312。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10内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311和第一风道1312,导温件131一端与半导体调温件132连接,另一端伸至第一风道1312内。
24.进一步地,导风管200内设有第二风道201,挂脖壳体310内设有第三风道3101,进风口111连通第一收容腔1311,第二风道201连通第一风道1312,第三风道3101连通第二风道201和出风口311。
25.本技术以制冷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制热时的过程与制冷相同。由于导温件131内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311和第一风道1312,外界的空气经进风口111进入到第一收容腔1311时与第一收容腔1311的内壁发生热交换,空气被第一次冷却,然后进入到第一风道1312中,与第一风道1312的内壁发生热交换,空气被第二次冷却,经过两次冷却后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01、第三风道3101,最后从出风口311吹出,提高了制冷的效果。
26.请参考图5,第一风道1312内设有与导温件131热传导连接的导温鳍片134。可以理解的是,空气经过第一风道1312时与第一风道1312的内壁接触并发生热交换,导温鳍片134的设置增大了导温件131与空气发生热交换的面积,使空气经过第一风道1312时可以更有效地降温或升温,提高挂脖空调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27.请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导风管200内设有保温管210。具体地,导风管200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环形的截面,保温管210可以是嵌设在导风管200内的软管,也可以是附着在导风管200内壁的涂层。第二风道201设于保温管210内。保温管210的材料可以为eps(expanded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泡沫)或pu(polyurethane,聚氨酯)。保温管210有效减缓了调温后的空气在流经第二风道201时与导风管200及外界发生热交换的进程,从而降低了冷风在运输过程中冷能的损耗或暖风在运输过程中热能的损耗,实现更好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28.请参考图7,挂脖组件300还包括设于挂脖壳体310内的第一保温壳体320,第三风道3101设于第一保温壳体320内。具体地,挂脖壳体310包括可以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312和第二壳体313,便于拆装以更换内部的零件。第一保温壳体320包括相连的第三壳体321和第四壳体322,第一壳体312的一侧部分凹陷并形成安装槽3121,第三壳体321位于安装槽3121
内,使挂脖壳体310与第一保温壳体320的配合更牢固。导风管200的一端与第三壳体321连接。挂脖壳体310为软胶材质,佩戴舒适,同时增大了用户将其佩戴在颈部时的摩擦力,不容易发生晃动。第三风道3101位于第一保温壳体320内,第一保温壳体320的材料与保温管210相同,降低了调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三风道3101时与挂脖壳体310及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效率。
29.请参考图5,调温组件100还包括设于外壳110内的第二保温壳体140,风机120和调温机构130设于第二保温壳体140内。第二保温壳体140包括上壳141、中壳142和下壳143三部分。第二保温壳体140的材料与保温管210相同,降低了调温后的空气与外壳110及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效率。
30.请参考图3,调温组件100还包括设于进风口111处的过滤件150。具体地,过滤件150包括第五壳体151和设于第五壳体151上的过滤网152,第五壳体151可以拆卸地连接于外壳110,便于将过滤件150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更换,过滤网152与进风口111的位置对应,便于对风机120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31.请参考图1至图2,调温组件100还包括与外壳110连接的可穿戴件113。本实施例中,可穿戴件113包括两个魔术贴1131,各魔术贴1131的一端与外壳110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相邻的魔术贴1131粘接,通过两个魔术贴1131的配合可以轻易地调整二者形成的佩戴空间大小,便于将调温组件100安装到人体上。
32.请参考图2,进一步地,外壳110上还设有泡棉垫子114,泡棉垫子114位于两个魔术贴1131之间,用户在穿戴调温组件100时泡棉垫子114与人体接触,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
33.请参考图4,更进一步地,外壳110上设有电子控制模块115,电子控制模块115包括电源1151和控制电路板1152,控制电路板1152用于控制风机120的启停和档位调节及散热风扇1332的启停、以及控制半导体调温件132的启停和制冷/制热模式切换,电源1151用于对控制电路板1152、风机120、半导体调温件132和散热风扇1332进行供电。
34.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