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2026发布日期:2022-11-25 19:2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供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火力发电厂发电模式要求越来越灵活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的煤电发电供热系热在运行时很难实现电解耦,不适用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平衡了电网深调需要降负荷及满足供热需要升负荷的矛盾点,在为新能源让利的同时保证供热正常,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包括二号凝气器、城区热网站、郊区热网站、电热炉和一号凝气器;所述一号凝气器上连接有城区热网回水管、一号机乏汽进气管和郊区热网回水管,所述二号凝气器上连接有二号机乏汽进气管,所述一号凝气器通过管网一与所述二号凝气器相连,所述二号凝气器通过管网二分别与城区热网站和郊区热网站相连,所述城区热网站上连接有一号机旁路供气a和二号机旁路供气a,所述郊区热网站连接有一号机旁路供气b和一号机旁路供气b。
5.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炉通过管路与管网一相连,电热炉通过电热炉供水管与管网二相连。
6.进一步的,所述城区热网站的出水端连接城区热网供水。
7.进一步的,所述郊区热网站的出水端连接郊区热网供水。
8.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机旁路供气a和一号机旁路供气b上均连接有一号抽泵。
9.进一步的,所述二号机旁路供气a和二号机旁路供气b上均连接有二号抽泵。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可以灵活调节各机组的运行情况,实现各供热负荷段乏汽供热、空载供热、抽汽供热、旁路供热、电锅炉供热等两台机组配合应用的16种供热模式的灵活切换,同时实现一号机上网电量50~300mw,二号机上网电量0~300mw,满足全厂最大供热能力1212mw,在满足供热的情况下配合电网深度调峰,真正实现了热电解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12.图中:1城区热网回水管、2一号机乏汽进气管、3二号凝气器、4二号机乏汽进气管、5一号机旁路供气a、6二号机旁路供气a、7城区热网站、8城区热网供水、9郊区热网供水、10郊区热网站、11一号机旁路供气b、12二号机旁路供气b、13电热炉供水管、14电热炉、15一号凝气器、16郊区热网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当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利用的供热系统,包括二号凝气器3、城区热网站7、郊区热网站10、电热炉14和一号凝气器15;一号凝气器15上连接有城区热网回水管1、一号机乏汽进气管2和郊区热网回水管16,二号凝气器3上连接有二号机乏汽进气管4,一号凝气器15通过管网一与二号凝气器3相连,二号凝气器3通过管网二分别与城区热网站7和郊区热网站10相连,城区热网站7上连接有一号机旁路供气a5和二号机旁路供气a 6,郊区热网站10连接有一号机旁路供气b11和二号机旁路供气b12,电热炉14通过管路与管网一相连,电热炉14通过电热炉供水管13与管网二相连,城区热网站7的出水端连接城区热网供水8,郊区热网站10的出水端连接郊区热网供水9,一号机旁路供气a5和一号机旁路供气b11上均连接有一号抽泵,二号机旁路供气a6和二号机旁路供气b12上均连接有二号抽泵。
16.工作时:本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几种基础供热模式。
[0017][0018]
双机乏汽供热时(模式a/b)一般采用一号机14kpa,二号机32kpa实现乏汽利用最大化,其余4中供热模式双机均可互换应用,二号机组所有基础模式均可实现加电锅炉运行模式供热,实现灵活供热。
[0019]
各种供热模式的应用:
[0020]
模式a
[0021]
供热初末期,城区及城郊供热温度要求小于70℃,供热负荷小于350mw时应用,一号机维持背压14kpa,二号机维持背压32kpa。此模式受负荷影响较多,供热季应用天数10~20天。
[0022]
模式b
[0023]
此模式为在模式a的基础上进行抽汽供热,由低背压机组带热网加热器以满足供热负荷不高,供热温度高于70℃的工况。低背压机组抽汽时对低压缸lv适当关小部分切缸满足五抽抽汽压力大于0.17mpa,可以满足低压缸流量200t/h以上时14kpa运行,以适应抽汽加乏汽供热。
[0024]
模式b为模式a和模式c的过渡工况,最大可以满足供热负荷630mw,但受负荷影响因素较多,一般在高负荷时段不需要低压缸空载降低背压时使用,以增加乏汽利用率。
[0025]
模式c
[0026]
此模式为供热季主要供热模式,既能满足供热需求,又能实现乏汽的有效利用,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均较好。运行方式为一号机低压缸切缸抽汽,背压根据五抽压力及低压缸流量调整,维持五段抽汽压力0.17mpa时,低压缸流量150t/h以下时,背压维持6kpa以下,低压缸流量200t/h以上时,背压维持12~14kpa,二号机采用高背压加抽汽供热模式,维持五段抽汽压力0.17mpa,采用隔离空冷进汽的方式提高背压,低压缸流量大于420t/h时背压维持32kpa,低压缸流量大于400t/h时背压维持30kpa,低压缸流量大于380t/h时背压维持29kpa。此模式可满足350mw至720mw供热负荷需求。
[0027]
模式d
[0028]
此模式可以满足模式c相同供热能力,主要用于电网有深调需求且要满足供热能力情况下使用,在不考虑电网深调补偿的情况下机组经济性较模式c差。
[0029]
模式e
[0030]
此模式主要用于单台机组故障无法抽汽需保证供热时的应急供热模式,一台机组低压缸全切增大五抽抽汽量带热网加热器,故障机组通过高旁至工业供汽供热网供汽管道带热网加热器供热。
[0031]
模式f
[0032]
此模式为极寒期机组供热模式,运行方式与模式c一致,在模式c无法满足供热的情况下,采用一台或两台机组冷再供工业供汽向热网供汽管道补汽以满足供热。最大供热负荷可达到1105mw。
[0033]
电热炉14应用:
[0034]
以上所有运行模式均可采用二号机组加电锅炉运行,电锅炉最大负荷110mw,可以实现二号机组0mw上网的同时,二号机采用空载供热,二号机最小供热能力300mw。采用其余模式不同负荷段供热加电锅炉运行时,电锅炉除减少上网电量满足电网深调需求外,可额外增加供热负荷107mw。
[003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