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7379发布日期:2022-10-19 00:1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以及具有该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实验室。


背景技术:

2.为了确保科学实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室需要通过通风换气及空调制冷制热方式以使得室内不同区域维持在所需的稳定实验环境下。
3.由于实验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区域内,人员密度和人员的需求不同,为了进行分室控制,现有一种多联机的空调新风一体机系统将多联室外主机与新风处理单元串联形成第一回路,并将多联室外主机与室内机串联形成第二回路,以使得新风和循环风分开控制。但是,现有多联机的空调新风一体机系统只能同时给多联室内机中全部的室内机同步供给新风,无法根据人员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多联室内机中的某个室内机供给新风,因而增加能耗,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省能耗、避免环境污染且确保实验环境稳定舒适的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实验室。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新风机组、空调室外机和多个空调室内机,多个空调室内机分别与空调室外机相连接,一个空调室内机位于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新风机组包括新风管和送风机,送风机设置在新风管的进风端,多个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口分别与新风管的出风端相连通,且空调室外机、多个空调室内机、送风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新风管的出风端在靠近每一个空调室内机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生物密闭阀,每一个第一生物密闭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7.从上述方案中可见,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在实验室内的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空调室内机,多个空调室内机分别与空调室外机相连接,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器能够单独对某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制冷制热或者同时对多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制冷制热,同时多个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口分别与新风管的出风端相连通,且新风管的出风端在靠近每一个空调室内机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生物密闭阀,则可根据不同第一工作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人员需求的不同,通过控制与某个第一工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生物密闭阀的开闭,能够单独对某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新风供给或者同时对多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新风供给。从而,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分区域控制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且单个区域内的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也能够分开控制,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人员需求的不同精准控制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以确保实验环境稳定舒适,同时避免无人控制区域和无新风需求区域的能源浪费,有效节省能耗,并且第一生物密闭阀开启使得
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工作区域时,第一生物密闭阀能够确保不会发生实验室内的有毒物质污染室外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受到污染,进而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既节能又环保。
8.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空调室内机设置有混风筒和回风口,回风口与混风筒相连通,且新风进口与混风筒相连通。
9.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空调室内机设置有空气净化器,混风筒的出风口与空气净化器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方案是,新风管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二生物密闭阀,第二生物密闭阀位于送风机靠近新风管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11.进一步的方案是,新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多个通风口,一个通风口位于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第二工作区域与第一工作区域之间可相连通设置,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排风机组,排风机组包括排风机和排风管,排风机设置在排风管的排风端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排风管的入风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工作区域相连通,排风管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三生物密闭阀,且第三生物密闭阀位于排风机靠近排风管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12.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一调节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和/或,新风管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位于送风机靠近新风管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和/或,排风管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三调节阀,且第三调节阀位于排风机靠近排风管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13.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和/或,每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4.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一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和/或,每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5.进一步的方案是,新风管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压差开关,第一压差开关位于送风机靠近新风管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和/或,排风管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二压差开关,第二压差开关位于排风机靠近排风管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1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包括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为上述的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
17.进一步的方案是,实验室为可移动的车载实验室。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新风机组、空调室外机111和多个空调室内机15,多个空调室内机 15分别与空调室外机111相连接,一
个空调室内机15位于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其中,本实施例新风机组包括新风管14和送风机11,送风机11 设置在新风管14的进风端,多个空调室内机15的新风进口分别与新风管 14的出风端相连通,且空调室外机111、多个空调室内机15、送风机11 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即控制器可以向空调室外机111、多个空调室内机 15、送风机11发送信号以控制各个器件的工作。并且,本实施例新风管 14的出风端在靠近每一个空调室内机1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生物密闭阀18,每一个第一生物密闭阀18与控制器电连接。
23.本实施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在实验室内的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5,多个空调室内机15分别与空调室外机111相连接,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器能够单独对某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制冷制热或者同时对多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制冷制热,同时多个空调室内机 15的新风进口分别与新风管14的出风端相连通,且新风管14的出风端在靠近每一个空调室内机1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生物密闭阀18,则可根据不同第一工作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人员需求的不同,通过控制与某个第一工作区域对应的第一生物密闭阀18的开闭,能够单独对某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新风供给或者同时对多个第一工作区域进行新风供给。从而,本实施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分区域控制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且单个区域内的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也能够分开控制,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人员需求的不同精准控制新风和制冷制热风,以确保实验环境稳定舒适,同时避免无人控制区域和无新风需求区域的能源浪费,有效节省能耗,并且第一生物密闭阀18开启使得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工作区域时,第一生物密闭阀18能够确保不会发生实验室内的有毒物质污染室外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受到污染,进而本实施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既节能又环保。
24.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本实施例每一个空调室内机15设置有混风筒16和回风口,空调室内机15的回风口与混风筒16 相连通,且空调室内机15的新风进口与混风筒16相连通,则新风通过新风管14进入空调室内机15的混风筒16内与经过空调室内机15的回风口进入的室内回风在混风筒16内进行混合,经过空调室内机15的制冷或制热处理后,再送入第一工作区域内。具体地,本实施例每一个空调室内机 15设置有空气净化器17,混风筒16的出风口与空气净化器17相连通,即新风通过新风管14进入空调室内机15的混风筒16内与经过空调室内机15的回风口进入的室内回风在混风筒16内进行混合后从混风筒16的出风口流经空气净化器17进行净化,再经过空调室内机15的制冷或制热处理送入第一工作区域内,从而提高实验环境的质量,进而提高实验环境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新风管14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二生物密闭阀12,第二生物密闭阀12位于送风机11靠近新风管14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生物密闭阀12的设置能够对新风管14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总管控制,并且能够进一步确保不会发生实验室内的有毒物质污染室外环境。
25.为了满足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环境需求,本实施例新风管14的出风端设置有多个通风口19,一个通风口19位于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第二工作区域与第一工作区域之间可相连通设置,且本实施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排风机组,排风机组包括排风机113和排风管112,排风机113设置在排风管112的排风端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排风管112的入风端分别与多个第二工作区域相连通,排风管112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三生物密闭阀 114,且第三生物密闭阀114位于排风机113靠近排风管112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本实施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排风机组能够对实验室的第二工作区域进行通风换气调节,其中实
验室的第一工作区域为实验操作区域,例如p2移动实验室中的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扩增分析区等,而实验室的第二工作区域为多个第一工作区域之间的过渡缓冲区,因此第二工作区域的人员密度和环境要求不高,即通过排风机组进行通风换气调节便可满足基本需求,此外由于第二工作区域与第一工作区域之间可通过门窗相连通,也能够满足较高的环境要求,另外第三生物密闭阀114的设置能够确保第二工作区域在通风换气过程中不会发生实验室内的有毒物质污染室外环境。
26.具体地,本实施例每一个通风口19处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10,第一调节阀110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调节阀110用于调节第二工作区域内的通风口19的风量,进而提升第二工作区域内环境的舒适度。另外,本实施例新风管14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3,第二调节阀13位于送风机 11靠近新风管14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本实施例排风管 112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三调节阀115,且第三调节阀115位于排风机113 靠近排风管112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本实施例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能够采用定新风量变排风量形式控制,进而提升实验室内整体的环境舒适度。
27.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内环境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每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将各自检测到的温度、湿度信息反馈给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根据相关反馈的信息计算出室内空气焓值,进而计算室内所需要的新风量和排风量,从而控制器发出相关控制信号。
28.为了确保实验室内负压值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每一个第一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一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每一个第二工作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进行压差监测,第一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压差传感器将各自检测到的压差信息反馈给实验室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排风机组进行负压调节。
29.为了监控新风管14的压力以使其保持正常数值范围,本实施例新风管14的进风端设置有第一压差开关,第一压差开关位于送风机11靠近新风管14的出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且,为了监控排风管112 的压力以使其保持正常数值范围,本实施例排风管112的排风端设置有第二压差开关,第二压差开关位于排风机113靠近排风管112的入风端的一侧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30.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