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5641发布日期:2022-10-26 01:4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消费者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在生活空间、工作空间或者娱乐空间等均设置了空调器,以采用空调器来改善所处空间中的空气质量,从而提升舒适度。
3.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通常采用向用户所处空间中导入用于空气调节的气体来实现改善所处空间中空气质量的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空调器出风会出现出风气流直接出现用户的情况,由此降低了用户的舒适性,在长期处于吹风状态的情况下,甚至会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而一些空调器中,在空调出风处将出风打散,以防止出风直吹用户的情况,然后此时又会造成空调器出风风量减小,从而导致空气调节作用减弱,影响用户所处空间中整体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为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6.空调主体,具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
7.前面板,连接于所述空调主体且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前面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出风的第一出风单元;
8.第一通断结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一风道。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0.在该空调器运行的情况下,在为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减弱空调器正常出风的情况下,该空调器能通过第一风道内引导气流自前面板导出,从而可以补充导入用户所处空间中的风量,以确保能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换言之,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不仅能实现防止出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同时还能确保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便能保障用户在所处空间中的舒适度。进而可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11.另外,由于在第一风道中设置有第一通断结构,可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来控制第一风道独立地开启或关闭,由此,第一风道的开启关闭不影响空调器的其他功能。同时,可以在用户具有需求的情况下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独立地对第一风道进行控制,方便执行对应的控制方法。
12.可选地,所述空调主体还具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前面板下方;
13.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和第二通断结构;所述导风板连接于所述空调主体且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出风的第二出风单元;所述第二通断结
构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风道。
14.空调主体在通过第二风道出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导风板上的第二出风单元打散气流,从而可以避免从第二风道出风的情况下出现气流直吹用户的情况。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前面板出风来补充导入用户所处空间的风量,进而确保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以保障用户的舒适度。进而可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15.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空调主体内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形成于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
16.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和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均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隔板。
17.通过隔板的设置,可以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分隔开,以防止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气流相互干涉,从而确保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开启的情况下均能独立地进行出风。
18.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包括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包括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挡板的转动中心轴共线设置。
19.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断结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
20.所述第二通断结构还包括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隔板,所述第二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
21.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配合且同轴设置。
22.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端部凸设有转动凸起,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端部设有配合孔;所述转动凸起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配合孔。
23.可选地,所述隔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前面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和所述第二通断结构连接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24.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连接于所述空调主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通断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通断结构传动连接。
25.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一通断结构,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二通断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通断结构和第二通断结构均能相互独立的运行,进而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开启或关闭,由此方便分别调整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式,降低控制难度。
26.可选地,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空调主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27.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开启仍然不能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时,通过导风板的可转动设置,可以通过打开导风板的方式来增加导入用户所处空间中的风量,进而提升空气调节效果,满足用户的需求。
28.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单元为开设于所述前面板的第一通孔。
29.通过在前面板上开设第一通孔,以通过第一通孔打散从前面板导出的气流,可以防止前面板导出的气流直吹用户。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通断结构和第二通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通断结构和第二通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第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空调器;100-空调主体;101-风机;102-换热器;110-出风通道;120-隔板;130-第一风道;131-第一出风口;140-第二风道;141-第二出风口;200-前面板;300-导风板;400-第一通断结构;410-第一挡板;420-第一转动部;421-转动凸起;500-第二通断结构;510-第二挡板;520-第二转动部;521-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4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该空调器10用于安装在指定空间中,以用于向指定空间中提供空气调节作用,从而提升指定空间中的空气质量,以提升指定空间中用户的舒适度。
42.一般地,空调器10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安装于指定空间中,空调外机则设置于指定空间以外的区域。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相连接,在空调外机中压缩机运行的情况下,制冷剂在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中循环;与此同时,空调内机中的风机101运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气流流经空调内机中的换热器102,经过换热器102的气流在风机101提供的动力下导入至指定空间中,从而可以向指定空间提供空气调节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10”指代的是空调内机。
43.其中,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出风气流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提供了本技术的空调器10。
44.请继续参阅图1,空调器10包括空调主体100、前面板200和第一通断结构400。空调主体100具有第一风道130,第一风道130具有第一出风口131。需要说明的是,空调主体100中包含上述提出的空调内机中的风机101以及换热器102,当然,空调主体100中还包含空调内机中如壳体等其他必要的零部件,在此不再赘述。在风机101运行产生气流的情况下,若第一风道130开启,则至少部分气流进入第一风道130,且在第一风道130的引导下子第一出风口131导出。前面板200连接于空调主体100,且设于第一出风口131;前面板200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出风的第一出风单元(图未标)。换言之,在气流经第一风道130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31的情况下,气流经过第一出风单元穿过前面板200以出风。第一通断结构400可活动地设于第一风道130内部,且第一通断结构400用于导通或关闭第一风道130。换言之,第一通断结构400可以关闭第一风道130,使得第一风道130不出风;第一通断结构400也可以打开第
一风道130,使得气流能进入至第一风道130,从而从前面板200上的第一出风单元导出。
45.以上所述,在该空调器10运行的情况下,在为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减弱空调器10正常出风的情况下,该空调器10能通过第一风道130内引导气流自前面板200导出,从而可以补充导入用户所处空间中的风量,以确保能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换言之,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10,不仅能实现防止出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同时还能确保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便能保障用户在所处空间中的舒适度。进而可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46.另外,由于在第一风道130中设置有第一通断结构400,可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400来控制第一风道130独立地开启或关闭,由此,第一风道130的开启关闭不影响空调器10的其他功能。同时,可以在用户具有需求的情况下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400独立地对第一风道130进行控制,方便执行对应的控制方法。
4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空调主体100还具有第二风道140,第二风道140具有第二出风口141。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风道140是空调器10的主要出风风道,换言之,在一般情况下,空调器10运行的状态下第二风道140导通,从而通过第二风道140引导气流进入至指定空间。空调器10还包括导风板3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导风板300连接于空调主体100且设于第二出风口141,导风板300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出风的第二出风单元(图未标)。第二通断结构500设于第二风道140内部,且第二通断结构500用于导通或关闭第二风道140。
48.在第二通断结构500导通第二风道140的情况下,风机101引导的至少部分气流进入第二风道140,且在第二风道140的引导作用下流动至导风板300。导风板300上的第二出风单元可以供气流导出,进而能实现对指定空间中导入气流的目的。
49.需要说明的是,空调主体100在通过第二风道140出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导风板300上的第二出风单元打散气流,从而可以避免从第二风道140出风的情况下出现气流直吹用户的情况。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前面板200出风来补充导入用户所处空间的风量,进而确保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以保障用户的舒适度。进而可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50.当然,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空调器10运行不同的功能模式的情况下,空调器10可以控制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以使得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相互独立地运行,从而使得第一风道130的开启关闭和第二风道140的开启关闭相互独立,由此使得空调器1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种运行模式,实现出风多样性,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5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和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连接于空调护体。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通断结构40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通断结构500传动连接。
52.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一通断结构400,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二通断结构500,可以使得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均能相互独立的运行,进而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的开启或关闭,由此方便分别调整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的出风方式,降低控制难度。
5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通断结构400,且方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通断结构500,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空调主体100内部,并且第一驱动装置至少部分自第一风道130的内壁伸出,以方便与第一通断结构40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自第二风道140的内壁伸出,以方便与第二通断结构500传动连接。
54.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的驱动。例如,设置一个驱动装置,通过离合装置来实现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的独立驱动等。
55.另外,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导风板300可转动地连接于空调主体100,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41。换言之,可以通过导风板300相对空调主体100的转动来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41的目的。其中,在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同时开启仍然不能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时,通过导风板300的可转动设置,可以通过打开导风板300的方式来增加导入用户所处空间中的风量,进而提升空气调节效果,满足用户的需求。
56.当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打开导风板300的角度还可以改变第二出风口141的出风方向,例如,在导风板300的打开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导风板300向上倾斜,此时第二出风口141导出的气流可以在导风板300的引导下向上流动,进而可以防止第二出风口141出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又例如,导风板300的打开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导风板300向下倾斜,此时,导风板300不影响第二出风口141的出风,第二风道140可以快速地向下出风,从而提高空气调节的效率。
57.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空调器10还包括隔板120,隔板120设于空调主体100内部,并且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形成于隔板120相对的两侧。当然,隔板120的设置也可以看作是:隔板120上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形成第一风道130的内壁和第二风道140的内壁。通过隔板120的设置,可以将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相分隔开,以防止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中的气流相互干涉,从而确保在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均开启的情况下均能独立地进行出风。另外,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均可活动地连接于隔板120。换言之,可以通过隔板120向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提供承载作用,确保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的稳定性。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隔板120在空调主体100内部形成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在空调主体100内部具有一个出风通道110,风机101设置于该出风通道110的末端,风机101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向出风通道110内部导入气流;前面板200和导风板300则设置于出风通道110的前端。隔板120同样设置于出风通道110的前端,以通过隔板120将出风通道110的前端分隔为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且使得前面板200对应于第一风道130的第一出风口131,导风板300对应于第二风道140的第二出风口141。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均连接于隔板120,以使得第一通断结构400可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风道130,第二通断结构500可以开启或关闭第二风道140。
5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20呈平板状,由此可以减小隔板120的受风面积,进而避免隔板120影响出风通道110中的风量;并且,也方便隔板120将气流分别倒入至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隔板120的设置方
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将隔板120设置为柱状;又例如,使得隔板120的上下均为弧形面,以通过弧形面使得气流导入至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等。换言之,在其他实施例中,只需隔板120能将出风通道110的前端划分为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即可。
6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20也可以从出风通道110的末端延伸至出风通道110的前端,从而将整个出风通道110划分为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
61.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隔板120的一侧连接于前面板200的下方,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均连接于隔板120的另一侧。其中,将隔板120的一侧连接于前面板200的下方,可以使得隔板120有效地分隔开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且使得第一出风口131和第二出风口141相互隔开,确保第一风道130中的气流经过第一风道130的引导流向至前面板200,确保第二风道140中的气流经过第二风道140的引导流向导风板300。
6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20连接于前面板200的一侧,可以采用搭接的方式与前面板200无缝配合,从而防止漏风;当然,隔板1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与前面板200连接,例如一体成型;又例如,螺钉连接;还例如,焊接或者粘接等。
63.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第一通断结构400包括与隔板120转动连接的第一挡板410,第二通断结构500包括与隔板120连接的第二挡板510。其中,第一挡板410可以相对隔板120转动,以使得第一挡板410开启或关闭第一风道130;可选地,第一挡板410可以转动至第一挡板410远离隔板120的一侧接触于第一风道130内部远离隔板120的内壁,从而通过第一挡板410关闭第一风道130;第一挡板410也可以转动至贴合于隔板120以打开第一风道130;当然,第一挡板410也可以选择转动的角度以控制打开第一风道130的开度,换言之,第一挡板410可以通过控制转动的角度以打开部分第一风道130。相对应的,第二挡板510可以相对隔板120转动,以使得第二挡板510开启或关闭第二风道140;可选地,第二挡板510可以转动至第二挡板510远离隔板120的一侧接触于第二风道140内部远离隔板120的内壁,从而通过第二挡板510关闭第二风道140;第二挡板510也可以转动至贴合于隔板120以打开第二风道140;当然,第二挡板510也可以选择转动的角度以控制打开第二风道140的开度,换言之,第二挡板510可以通过控制转动的角度以打开部分第二风道140。
6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10的转动中心轴与第二挡板510的转动中心轴共线设置;由此可以减小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的转动中心轴的位置的受风面积,进而可以降低第一挡板410在开启第一风道130其第二挡板510在开启第二风道140的情况下对气流的影响。并且,还能防止在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之间形成缝隙,从而能确保出风通道110中气流流动的稳定性。
65.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中的至少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空调主体100,如第一挡板410的一侧可转动地装配于第一风道130相对于隔板120的内壁上,在第一挡板410关闭第一风道130的情况下,第一挡板410贴合于第一风道130的内壁。又例如,第一挡板410可活动地设置于前面板200上,以通过遮盖前面板200的方式来实现关闭第一风道130等。
66.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与隔板120的活动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第一挡板410可滑动地连接于隔板120;又例如,第一挡板410可伸缩地设置于隔板120上等。
6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断结构400还包括第一转动部420,第一
转动部420可转动地连接于隔板120,第一挡板410连接于第一转动部420。由此使得第一转动部420相对隔板1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部420能带动第一挡板410翻转,由此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风道130的目的。同理,第二通断结构500还包括第二转动部520,第二转动部520可转动地连接于隔板120,第二挡板510连接于第二转动部520。由此使得第二转动部520相对隔板1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部520可以带动第二挡板510翻转,由此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风道140的目的。
68.其中,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转动配合且同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均大致呈柱状,且第一转动部420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520的一端转动配合。在第一转动部4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部420同时相对于第二转动部520转动;同理,在第二转动部5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部520相对于第一转动部420转动。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的同轴设置,可以将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设置为同一直线上,从而减小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的受风面积,进而可以减小对出风通道110中气流的影响。
6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能有效的关闭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第一挡板410沿第一转动部42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转动部420的长度,同理,第二挡板510沿第二转动部52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转动部520的长度。并且,第一挡板410沿第一转动部42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420的长度和第二转动部520的长度之和;第二挡板510沿第二转动部52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转动部420的长度和第二转动部520的长度之和。
70.为了方便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的可转动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420的端部凸设有转动凸起421,第二转动部520的端部设有配合孔521,转动凸起421可转动地装配于配合孔521。通过转动凸起421和配合孔521的配合,可以确保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稳定地连接,可以防止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相互脱离,由此,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可以相互提供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第一转动部420和第二转动部520的稳定性。
71.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凸起42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转动部520上,由此,配合孔5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部420上。
7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单元为开设在前面板200上的第一通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开设于前面板200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间隔地排布在前面板200上。在气流从多个第一通孔中导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个第一通孔打散气流,以减弱气流的冲击力,防止气流直吹用户的情况,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当然,为了进一步防止气流直吹用户,开设于前面板200上的第一通孔可以向上倾斜。
7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可以为圆孔。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孔型也可以是方形孔、花型孔、椭圆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当然,第一通孔还可以形成槽型。
74.同理,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单元为开设在导风板300上的第二通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开设于导风板300上的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间隔地排布在前面板200上。在气流从多个第二通孔中导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通孔打散气流,以减弱气流的冲击力,防止气流直吹用户的情况,提高用户的舒适
度。可选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可以为圆孔。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孔型也可以是方形孔、花型孔、椭圆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当然,第二通孔还可以形成槽型。
75.基于上述提供的空调器10,在用户需要大风量的无风感模式时,如图2,可以将第一挡板410和第二挡板510移动至贴合于隔板120,从而使得第一风道130和第二风道140均打开;此时,第一风道130中的气流从前面板200导出,第二风道140中的气流从导风板300导出。在用户需要中风量的无风感模式时,如图3,可以将第一挡板410贴合于隔板120以打开第一风道130,将第二挡板510转动至关闭第二风道140;此时,气流在第一风道130的引导下自前面板200导出,由于前面板200的出风面积较大,使得风量较大,从而能实现中风量的无风感。在用户需要小风量的无风感模式时,如图4,可以将第一挡板410转动至关闭第一风道130,将第二挡板510转动至贴合于隔板120以打开第二风道140;由于导风板300的出风面积较小,从而可以实现小风量的无风感模式。当然,在用户认为出风风量不足的情况下,如图7和图8,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导风板300以打开部分或者全部第二出风口141的方式来提升出风风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当然,在通过导风板300打开第二出风口141的情况下,如图7,为了防止气流直吹用户,可以控制导风板300的转动角度较小,以使导风板300向上倾斜,从而可以向上导风,便能防止气流直吹用户。
7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10可以在为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减弱空调器10正常出风的情况下,该空调器10能通过第一风道130内引导气流自前面板200导出,从而可以补充导入用户所处空间中的风量,以确保能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换言之,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10,不仅能实现防止出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同时还能确保向用户所处空间提供足够的空气调节作用,便能保障用户在所处空间中的舒适度。进而可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了防止出风直吹用户造成出风风量不足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第一风道130中设置有第一通断结构400,可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400来控制第一风道130独立地开启或关闭,且在第二风道140中设有第二通断结构500,可以通过第二通断结构500来控制第二风道140独立地开启或关闭;由此,可以通过分别控制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的移动来实现多个模式。并且,可以在用户具有需求的情况下来通过第一通断结构400和第二通断结构500分别独立地对第一风道130的开闭和第二风道140的开闭进行控制,方便执行对应的控制方法,降低控制难度。
77.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