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1975发布日期:2022-12-17 12:4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机组一般安装于阁楼或者地下室,安装空间较为狭窄。传统的空气处理机组只设有主接水盘和副接水盘,因此只能支持一个或两个安装方向,适用的安装场景有限,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组件,采用四个接水盘相连接的结构,使得安装有换热器组件的空气处理机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安装场景。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组件的空气处理机组。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底接水盘,设有第一连通口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底接水盘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至少部分周沿;至少一个侧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底接水盘的至少一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底接水盘的外侧连通;顶接水盘,安装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底接水盘的一端,所述顶接水盘设有连通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顶接水盘的外侧的第二连通口。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通过设置换热器、安装于换热器两端的底接水盘和顶接水盘,以及安装于底接水盘至少一侧的侧接水盘,底接水盘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安装部,从而使换热器实现稳定的连接,换热器组件能够沿正向、倒向、侧向安装;并且换热器组件沿正向、倒向、侧向安装时,底接水盘、顶接水盘或侧接水盘对应地用于盛接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实现不同安装方式下冷凝水的排出,使得换热器组件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安装场景,提高了换热器组件安装的通用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接水盘设有至少一个顶连接部,所述顶连接部与所述侧接水盘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接水盘朝向所述顶接水盘的一端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顶连接部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配合的第一耳部,所述第一耳部和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耳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与所述第一耳部抵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分别设于所述侧接水盘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顶接水盘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接水盘设有至少一个底连接部,所述侧接
水盘朝向所述底接水盘的一端设有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与所述底连接部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接水盘一侧的两个第一安装轴,所述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侧接水盘端部的两个第一凹部,两个所述第一凹部和两个所述第一安装轴对应扣合。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接水盘朝向所述底接水盘一端的端壁为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的内侧形成为第一斜面,所述底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定位配合的第二斜面。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接水盘设有两个且包括左接水盘和右接水盘,所述左接水盘和所述右接水盘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接水盘的左右两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接水盘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顶连接部和第二顶连接部,所述第一顶连接部与所述左接水盘连接,所述第二顶连接部与所述右接水盘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接水盘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底连接部和第二底连接部,所述第一底连接部与所述左接水盘连接,所述第二底连接部与所述右接水盘连接。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v型或w型。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通过设置换热器、安装于换热器两端的底接水盘和顶接水盘,以及安装于底接水盘至少一侧的侧接水盘,底接水盘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安装部,从而使换热器实现稳定的连接,换热器组件能够沿正向、倒向、侧向安装;并且换热器组件沿正向、倒向、侧向安装时,底接水盘、顶接水盘或侧接水盘对应地用于盛接换热器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实现不同安装方式下冷凝水的排出,使得空气处理机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安装场景,提高了空气处理机组的通用性,并提升了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效率。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热交换箱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空气处理机组处于正向安装状态;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爆炸图;
28.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6为图3所示的换热器组件的正视图,其中换热器被除去;
30.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8为图6中b处所示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32.图9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3.图10为图6中c处所示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34.图11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35.图12为图1中热交换箱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空气处理机组处于倒向安装状态;
36.图13为图1中热交换箱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空气处理机组处于左侧向安装状态;
37.图14为图1中热交换箱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空气处理机组处于右侧向安装状态。
38.附图标号:
39.热交换箱1000;
40.箱体100;
41.换热器组件200;
42.换热器300;
43.底接水盘400;第一连通口410;安装部420;第一底连接部430;第一安装轴431;第一连接座432;第二斜面433;第二底连接部440;
44.左接水盘500;左连接部510;第一凹部511;第一端壁520;第一斜面521;第一安装板530;第一筋板540;
45.右接水盘600;右连接部610;第二安装板620;
46.顶接水盘700;第二连通口710;第一顶连接部720;第一耳部721;第二顶连接部730;第二耳部731;
47.排水口800;
48.风机箱2000。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包括热交换箱1000和风机箱2000。热交换箱1000和风机箱2000可以设置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并且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热交换箱1000和风机箱2000可以拆卸后分别搬运,安装时再进行快速组装,从而便于安
装人员在狭窄的安装空间内进行安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提高了安装的效率。而且,在空气处理机组需要维修或清洗时,拆卸也更加方便,提高了维保的便利性。
54.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热交换箱1000,热交换箱1000包括箱体100 和换热器组件200,箱体100上下贯通并形成有风道(图中未示出),换热器组件200安装于箱体100内部的风道,从而对经过风道的气流进行换热。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器组件200 用于制冷循环时,换热器300为蒸发器,蒸发器吸热并产生冷凝水,为了满足对冷凝水的收集并排出,需要设置接水盘,接水盘可以通过排水口800或水泵的方式将冷凝水排出,具体排水方式在此不再限定。为了实现空气处理机组的不同的安装方式,因此需要对换热器组件 200的接水盘进行设计,使之满足在不同安装方式下均能够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并排出。
55.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包括换热器300和底接水盘400。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300可以为采用v型或w型,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w型为例进行介绍。底接水盘400与箱体100 固定连接,底接水盘400设有第一连通口410,第一连通口410连通底接水盘400的内侧和外侧,第一连通口410用于供风道的气流穿过并流经换热器300。换热器300安装于底接水盘400的内侧,底接水盘400设有安装部420,安装部420设于底接水盘400的内侧,即朝向换热器300的一侧,从而便于对换热器300进行安装固定。
56.参照图4所示,安装部420形成于第一连通口410的周沿,从而能够对换热器300实现稳定的连接,并且不会对阻挡第一连通口410,造成风量损失。安装部420可以包括围绕于第一连通口410的至少部分周沿的连接板,连接板和换热器300之间通过紧固件实现稳定的连接。
57.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还包括左接水盘500、右接水盘600和顶接水盘700。左接水盘500安装于底接水盘400的左侧,右接水盘600安装于底接水盘400的右侧,左接水盘500和右接水盘600设于换热器300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左接水盘500和右接水盘600均为侧接水盘,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侧接水盘还可以设有一个,即左接水盘500或右接水盘600;侧接水盘还可以设有三个或者四个,具体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58.左接水盘500和右接水盘600远离底接水盘400的一端可以通过固定板(图中未示出) 与换热器300进行固定,还可以与顶接水盘700进行固定。顶接水盘700安装于换热器300 远离底接水盘400的一端,从而实现稳定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顶接水盘700还设有第二连通口710,第二连通口710与换热器300的结构相匹配,即设置于换热器300的出风位置。第二连通口710用于连通换热器300与顶接水盘700的外侧,第二连通口710可以为设置于顶接水盘700的通孔结构,也可以为形成于顶接水盘700的左右两侧的缺口结构,或者同时为上述两种实施例,具体根据换热器300的结构进行设置。
59.可以理解的是,底接水盘400、左接水盘500、右接水盘600和顶接水盘700均设有排水口800,排水口800用于将冷凝水排出换热器组件200之外,排水口800可以设置于上述接水盘的同一侧侧壁,从而便于对多个排水口800进行排水,降低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难度。
60.可以理解的是,排水口800可以设置于对应的接水盘的最低处,并且接水盘的底壁自远离排水口800的端部向排水口800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形成导水结构,利用重力作用加快冷凝水向排水口800的位置流动,提升接水盘的排水效果。
61.参照图2、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通过设置换热器300、安装于换热器300两端的底接水盘400和顶接水盘700,以及安装于底接水盘400左右两侧的左接水盘500和右接水盘600,换热器组件200能够沿正向安装(如图2所示)、倒向安装(如图12所示)、左侧向安装(如图13所示)或右侧向安装(如图14所示)。
62.参照图2所示,当换热器组件200沿正向安装时,底接水盘400用于盛接换热器30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并通过排水口800对冷凝水进行排出。
63.参照图12所示,当换热器组件200沿倒向安装时,顶接水盘700用于盛接换热器30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并通过排水口800对冷凝水进行排出。
64.参照图13所示,当换热器组件200沿左侧向安装时,左接水盘500用于盛接换热器300 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并通过排水口800对冷凝水进行排出。
65.参照图14所示,当换热器组件200沿右侧向安装时,右接水盘600用于盛接换热器300 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并通过排水口800对冷凝水进行排出。
66.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能够实现不同安装方式下冷凝水的排出,使得换热器组件200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安装场景,提高了换热器组件200安装的通用性,提升了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效率。
67.参照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底接水盘400设有第一底连接部430和第二底连接部440。第一底连接部430和第二底连接部44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分别位于底接水盘400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底连接部430和第二底连接部440可以为与底接水盘400一体加工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与底接水盘400通过螺接、铆接等方式连接的结构。左接水盘500的下端设有左连接部510,左连接部510位于左接水盘500朝向底接水盘400 的一端,左连接部510与第一底连接部430实现稳定的连接,例如采用螺接、铆接或扣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左连接部510与第一底连接部430的连接强度。右接水盘600的下端设有右连接部610,右连接部610位于左接水盘500朝向底接水盘400的一端,右连接部610 与第二底连接部440实现稳定的连接,例如采用螺接、铆接或扣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右连接部610与第二底连接部440的连接强度。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底接水盘400还可以设有一个底连接部,底连接部的数量根据侧接水盘的数量进行设计。
68.参照图5、图6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底接水盘400和左接水盘500的安装效率,底接水盘400和左接水盘500之间采用扣合结构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底连接部430包括两个第一安装轴431,两个第一安装轴431间隔设置于底接水盘 400的左侧,第一安装轴431可以直接连接于底接水盘400的侧壁,或者通过第一连接座432 间接连接于底接水盘400的侧壁。对应的,左连接部510包括两个第一凹部511,两个第一凹部511间隔设置于左接水盘500的端部,两个第一凹部511和两个第一安装轴431相对设置并且对应扣合。举例来说,两个第一凹部511分别位于左接水盘500的两个侧壁的内侧,两个第一安装轴431位于底接水盘400的两个侧壁的外侧,使得两个第一安装轴431与两个第一凹部511扣合装配后,能够实现稳定的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效率更高。
69.参照图6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底连接部430包括第一连接座432和第一安装轴431,第一连接座432固定连接于底接水盘400,第一安装轴431连接于第一连接座432。左接水盘500朝向底接水盘400一端的端壁为第一端壁520,第一端壁520围设于第一连接座432,第一端壁520的内侧形成为第一斜面521,第一连接座432设有与第一斜面521定位
配合的第二斜面433,第二斜面433与第一斜面521相配合能够对左接水盘500和底接水盘 40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从而有效防止左接水盘500和底接水盘400之间发生松脱,进一步提高了左接水盘500和底接水盘400的连接稳定性。
70.参照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接水盘600与底接水盘400的连接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左接水盘500与底接水盘400的连接结构相近似,可以适当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底连接部440包括间隔设置于底接水盘400右侧的两个第二安装轴(图中未示出),右连接部610包括间隔设置于右接水盘600端部的两个第二凹部(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二凹部和两个第二安装轴对应扣合。可以理解的是,右接水盘600朝向底接水盘400一端的端壁为第二端壁(图中未示出),第二端壁的内侧形成为第三斜面(图中未示出),第二底连接部440还包括与第二安装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座(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座设有与第三斜面定位配合的第四斜面(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轴与第二凹部相配合,以及第四斜面与第三斜面相配合能够对右接水盘600和底接水盘40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从而有效防止右接水盘600和底接水盘400之间发生松脱,进一步提高了右接水盘600和底接水盘 400的连接稳定性。
71.参照图4和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接水盘700设有第一顶连接部720和第二顶连接部730,第一顶连接部720和第二顶连接部73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分别位于顶接水盘700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顶连接部720和第二顶连接部730可以为与顶接水盘700一体加工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与顶接水盘700通过螺接、铆接等方式连接的结构。第一顶连接部720与左接水盘500连接,第二顶连接部730与右接水盘600连接。举例来说,第一顶连接部720可以通过螺钉与左接水盘500连接,第二顶连接部730可以通过螺钉与右接水盘600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例,顶接水盘700还可以设有一个顶连接部,顶连接部的数量根据侧接水盘的数量进行设计。
72.参照图4和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左接水盘500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板530,第一安装板530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板530可以固定于左接水盘500的底壁,或者固定于左接水盘500相对的两个侧壁,又或者与左接水盘5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一体加工成型。第一顶连接部720包括两个第一耳部721,两个第一耳部721分别与第一安装板530对应配合,两个第一耳部721和两个第一安装板530分别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连接,而且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73.参照图6、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530设有第一筋板540,第一筋板540连接第一安装板530和左接水盘500的底壁,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板530的安装强度。第一筋板540可以设有多个,多个第一筋板540沿第一安装板530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筋板540或者多个第一筋板540组合可以位于第一安装板530朝向对应的第一耳部721的一侧,第一筋板540与第一耳部721抵接以对第一耳部721进行定位,便于第一耳部721与第一安装板530对位安装,而且提高了第一耳部721与第一安装板53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74.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左接水盘500与顶接水盘700的安装稳定性,两个第一安装板530分别设于左接水盘500相对的两个侧壁,顶接水盘700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板530之间。
75.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接水盘600与顶接水盘700的连接结构
与上述实施例的左接水盘500与顶接水盘700的连接结构相近似,可以适当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可以理解的是,右接水盘600朝向顶接水盘700的一端间隔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板620,两个第二安装板620分别设于右接水盘600相对的两个侧壁。第二顶连接部730包括两个分别与第二安装板620对应配合的第二耳部731,第二耳部731和第二安装板6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620朝向对应的第二耳部731的一侧设有第二筋板(图中未示出),第二筋板与第二耳部731抵接。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第二耳部731和两个第二安装板620连接,从而使右接水盘600与顶接水盘700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通过第二筋板与第二耳部731抵接以对第二耳部731进行定位,便于第二耳部731与第二安装板620对位安装,提高了第二耳部731与第二安装板62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76.参照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包括热交换箱1000和风机箱2000,热交换箱1000内安装有以上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风机箱2000内安装有风机(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机组,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 200,换热器组件200通过设置换热器300、安装于换热器300两端的底接水盘400和顶接水盘700,以及安装于底接水盘400左右两侧的左接水盘500和右接水盘600,底接水盘400设有第一连通口410和用于安装换热器300的安装部420,从而使换热器300实现稳定的连接,换热器组件200能够沿正向、倒向、左侧向或右侧向安装;并且换热器组件200沿正向、倒向、左侧向或右侧向安装时,底接水盘400、顶接水盘700、左接水盘500或右接水盘600对应地用于盛接换热器30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实现不同安装方式下冷凝水的排出,使得空气处理机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安装场景,提高了空气处理机组的通用性,并提升了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效率。
77.由于空气处理机组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2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