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玻片风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0552发布日期:2022-10-29 03:2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载玻片风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液、血液检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玻片风干机。


背景技术:

2.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胸腹水等体液涂片制备是显微镜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前提,良好的血涂片是准确描述细胞形态的基础。普通检验室将制备好的涂片通常摆放在实验桌面,或放置在搁置于水槽上方的木制染片架上,等待片子自然晾干后才能进行染色,脱色和复染等操作,最后制成的片子自然晾干后才可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验。这期间每一次片子冲洗完毕后都必须自然晾干,而晾干时间长短受实验室温度,湿度的影响。遇到标本量多的时候,制成的多张涂片只能摆放在操作台面或染色架上自然晾干,占用实验桌台面并限制操作人员开展其他工作,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小心碰落片子造成涂片损坏的风险,损坏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制备,影响检验工作时效。木制的染片架经过长期各种染液,脱色液和水浸泡,极易造成腐朽。此外操作人员有时候因为忙于其他工作,甚至不能及时关注涂片是否晾干,从而造成整体检测完成时间的滞后,这些都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载玻片风干机,旨在解决传统晾干载玻片等待时间过长,横排染片架占用空间太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载玻片风干机,该载玻片风干机包括机壳、面板、载玻片插口、背板、载玻片通风架和热风温控组件;
5.所述机壳为圆角“口形”管状,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机壳正面,其上具有个所述载玻片插口,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机壳背面,所述载玻片通风架位于机壳内部,固定于所述热风温控组件左侧,所述热风温控组件固定于所述机壳底部;
6.所述载玻片通风架包括引流板、上卡槽、侧板、载玻片托板和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包括上盖u形槽、上盖左卡板和上盖右卡板;所述上盖左卡板固定在所述上盖u形槽左侧,所述上盖右卡板固定在所述上盖u形槽右侧,三者构成方形槽;所述下卡槽包括底托左卡板、底托u形槽和底托右卡板;所述底托左卡板固定在所述底托u形槽左侧,所述底托右卡板固定在所述底托u形槽右侧,三者构成方形槽;上卡槽和下卡槽的两个卡槽口与所述载玻片通风架上下大小匹配,所述侧板安装在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间;所述载玻片托板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倾斜,通过两侧突起与所述侧板上对应卡扣匹配连接,所述引流板安装在载玻片托板后侧,紧贴所述侧板。
7.进一步地,载玻片通风架的侧板上有通风孔,且载玻片托板上具有方孔。
8.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温控组件包括l形风扇架、风扇、加热管、右加热管托、u形托架、左加热管托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固定在l形风扇架上,竖直排列三个,均连接有定时旋钮,所述定时旋钮周围上下左右4个方向标记有时间刻度,所述风扇出风口安装有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右加热管托和左加热管托均安装在l形风扇架上,所述加热管
固定在右加热管托和左加热管托上;所述l形风扇架一侧与所述载玻片通风架紧密贴合,另一侧与所述背板间留有空隙;所述l形风扇架通过u形托架固定在所述机壳底面,所述u形托架内安装有排水抽屉,抽屉开口在所述背板下侧。
9.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u形托架上,其温度检测范围覆盖三个竖直排列的风扇出风口。
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呈倒u型,两个支脚固定在右加热管托和左加热管托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旋钮用于设定风干时间,所述时间刻度表示定时时间,1个刻度为5分钟。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风干载玻片的小型设备,占用实验桌台面小,定时风干载玻片,节约形态学检验中等待晾干载玻片的时间,优化形态学检验工作中操作,方便检验操作人员标准化制片,从而提高形态学检验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排水抽屉放置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内部组件安装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热风温控组件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载玻片通风架安装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玻片风干机的载玻片通风架组件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单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玻片风干机,该载玻片风干机包括机壳1、面板4、载玻片插口5、背板6、载玻片通风架14和热风温控组件21;
23.所述机壳1为圆角“口形”管状,所述面板4固定于所述机壳1正面,其上具有20个所述载玻片插口5,所述背板6固定于所述机壳1背面,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位于机壳1内部,固定于所述热风温控组件21左侧,所述热风温控组件21固定于所述机壳1底部;
24.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包括引流板15、上卡槽16、侧板17、载玻片托板18和下卡槽19;所述上卡槽16包括上盖u形槽22、上盖左卡板23和上盖右卡板24;所述上盖左卡板23固定在所述上盖u形槽22左侧,所述上盖右卡板24固定在所述上盖u形槽22右侧,三者构成方形槽;所述下卡槽19包括底托左卡板25、底托u形槽26和底托右卡板27;所述底托左卡板25固定在所述底托u形槽26左侧,所述底托右卡板27固定在所述底托u形槽26右
侧,三者构成方形槽;上卡槽16和下卡槽19的两个卡槽口与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上下大小匹配,所述侧板17安装在上卡槽16和下卡槽19之间;所述载玻片托板18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倾斜,通过两侧突起与所述侧板17上对应卡扣匹配连接,所述引流板15安装在载玻片托板18后侧,紧贴所述侧板17。载玻片通风架14的侧板17上有通风孔,且载玻片托板18上具有方孔。
25.如图4所示,所述热风温控组件21包括l形风扇架8、风扇9、加热管10、右加热管托11、u形托架12、左加热管托13和温度传感器20;所述风扇9固定在l形风扇架8上,竖直排列三个,高度覆盖载玻片架所有通风孔,均连接有定时旋钮2,所述定时旋钮2周围上下左右4个方向标记有时间刻度3,所述定时旋钮2用于设定风干时间,所述时间刻度3表示定时时间,1个刻度为5分钟。所述风扇9出风口2安装有所述加热管10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0,可控制流动的热风保持恒温,所述右加热管托11和左加热管托13均安装在l形风扇架8上,所述加热管10呈倒u型,两个支脚固定在右加热管托11和左加热管托13上。所述温度传感器20固定在u形托架12上,其温度检测范围覆盖三个竖直排列的风扇9出风口。所述l形风扇架8一侧与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紧密贴合,另一侧与所述背板6间留有空隙,允许热风经过回流至所述风扇进风口,形成部分气流循环;所述l形风扇架8通过u形托架12固定在所述机壳1底面;所述u形托架12内安装有排水抽屉7,抽屉开口在所述背板6下侧。所述u形托架12中间有孔,与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的所述下卡槽19贴合,收集所述引流板15引流的载玻片多余的水滴;水滴沿引流板15流至排水抽屉7,排水抽屉7可随时取出倒去积水。
26.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27.将已成功推好的血片或涂片沿载玻片插口5中送入,载玻片沿45度斜角滑入插口,滑入所述载玻片通风架14,滑到所述载玻片托板18上,被所述引流板15阻挡限位,载玻片手持的那一端部分露在载玻片插口外,以便完成风干后用手取出载玻片。载玻片通风架14的侧板17上有通风孔,允许热风通过,热风可经过插入的载玻片表面,载玻片托板18上有孔,放入的载玻片底面也可以与热风充分接触,顺时针旋动定时旋钮2至一个刻度,一个刻度倒计时5分钟,风干机启动,风扇9启动将风吹动经过加热管10,空气被加热,再经过温度传感器20,由温度传感器20反馈调节加热管10的制热温度,热风经过载玻片通风架14的侧板17上的通风孔吹到血片或涂片上,带走载玻片上的水分,定时旋钮2倒计时回零后通过声音播放提醒实验员血片或涂片已经干燥完成。
28.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