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4525发布日期:2022-11-25 20:1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葛根深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3.葛根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切片后的葛根烘干,现有的烘干方式主要是将葛根片放在托盘上,然后将托盘放在烘干箱中,通过烘干箱加热,使得托盘上的葛根中的水分挥发,从而起到烘干的作用,但是这种烘干方式存在弊端,主要原因是托盘的表面与葛根接触面的烘干效率非常低,需要定时的对葛根进行翻动,以提高烘干效率,因此本技术设置了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葛根烘干时需要多葛根进行翻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
6.烘干箱,下端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
7.其中,该烘干箱的左侧壁设置有进料孔、右侧壁设置有出料孔;
8.若干安装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烘干箱的左、右两端侧壁上;
9.传送带,安装于若干安装板上,该传送带的上端输送面贯穿进料孔、进料孔;
10.其中,该传送带的输送面为网状;
11.三个上隔板、三个下隔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烘干箱的上端内壁、下端内壁,且上隔板与下隔板位置分别对应;其中,该传送带的上端输送面贯穿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的空隙;
12.其中,该上隔板和下隔板将烘干箱分隔出预热室、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第三烘干室;
13.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第三转向辊,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二烘干室内,该传送带的上端输送面围绕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向辊,以使传送带上的葛根片能够由上向下飘落至传送带上,以使葛根片翻动。
14.优选的:该第一烘干室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出风盒,该传送带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二出风盒之间,该第二出风盒上对应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出风孔,两个该第二出风盒通过第二连管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二出风盒与四通管连通。
15.优选的:该第二烘干室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出风盒,该传送带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三出风盒之间,该第三出风盒上对应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出风孔,两个该第三出风盒通过第三连管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三出风盒与四通管连通。
16.优选的:该第三烘干室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四出风盒,该传送带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四出风盒之间,该第四出风盒上对应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四出风孔,两个该第四出风盒通过第四连管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四出风盒与四通管连通。
17.优选的:该预热室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出风盒,该传送带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一出风盒之间,该第一出风盒上对应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出风孔,两个该第一出风盒通过第一连管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一出风盒与进气管连通,该烘干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引风机,该引风机的出气端与进气管连通,该引风机的进气端通过吸气管与第二烘干室连通。
1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向辊能够使得传送带的上端输送面形成落差,使得葛根片能够在传送带上飘落并被传送带接住,葛根片的飘落就是实现对葛根的翻身,提高葛根的烘干效果,不需要对葛根片进行人工翻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剖视图。
22.其中:烘干箱10、进料孔11、出料孔12、支撑架20、传送带30、安装板31、上隔板40、下隔板41、预热室50、第一出风盒51、第一出风孔52、第一连管53、进气管54、引风机55、吸气管56、第一烘干室60、第二出风盒61、第二出风孔62、第二连管63、四通管64、第二烘干室70、第三出风盒71、第三出风孔72、第三连管73、第三烘干室80、第四出风盒81、第四出风孔82、第四连管83、第一转向辊90、第二转向辊91、第三转向辊9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24.如图1-2,在本实施例一中,一种葛根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
25.烘干箱10,下端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20;
26.其中,该烘干箱10的左侧壁设置有进料孔11、右侧壁设置有出料孔12;
27.若干安装板31,分别固定连接于烘干箱10的左、右两端侧壁上;
28.传送带30,安装于若干安装板31上,该传送带30的上端输送面贯穿进料孔11、进料孔12;
29.其中,该传送带30的输送面为网状;
30.三个上隔板40、三个下隔板41,分别固定连接于烘干箱10的上端内壁、下端内壁,且上隔板40与下隔板41位置分别对应;其中,该传送带30的上端输送面贯穿上隔板40与下隔板41之间的空隙;
31.其中,该上隔板40和下隔板41将烘干箱10分隔出预热室50、第一烘干室60、第二烘干室70、第三烘干室80;
32.第一转向辊90、第二转向辊91、第三转向辊92,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二烘干室70内,该传送带30的上端输送面围绕第一转动辊90、第二转动辊91、第三转向辊92,以使传送带30上的葛根片能够由上向下飘落至传送带30上,以使葛根片翻动。
33.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
34.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葛根片放在传送带30上,通过传送带30将葛根片穿过进料孔11送至烘干箱10内,通过设置的预热室50对葛根片进行预热,然后通过第一烘干室60进行水分蒸发,通过第二烘干室70进行水分蒸发的同时,由于第一转向辊90、第二转向辊91和第三转向辊92使得传送带30存在落差,使得葛根片会向下飘落,实现葛根片的翻身,通过设置的第三烘干室80实现对葛根片的再次烘干,最终烘干的葛根片从出料口12流出。
3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向辊90、第二转向辊91和第三转向辊92能够使得传送带30存在落差,葛根片在向下飘落后,再次被传送带30接住,此时的葛根片翻动,就避免了人工翻动葛根片。
36.实施例二
37.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方案,该第一烘干室60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出风盒61,该传送带30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二出风盒61之间,该第二出风盒61上对应传送带30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出风孔62,两个该第二出风盒61通过第二连管63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二出风盒61与四通管64连通。
38.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设置第二出风盒61上的第二出风孔62能够将四通管64送入的热风,吹在传送带30上的葛根片上。
39.实施例三
40.作为实施例二的优化方案,该第二烘干室70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出风盒71,该传送带30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三出风盒71之间,该第三出风盒71上对应传送带30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出风孔72,两个该第三出风盒71通过第三连管73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三出风盒71与四通管64连通。
41.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设置第三出风盒71上的第三出风孔72能够将四通管64送入的热风,吹在传送带30上的葛根片上
42.实施例四
43.作为实施例三的优化方案,该第三烘干室80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四出风盒81,该传送带30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四出风盒81之间,该第四出风盒81上对应传送带30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四出风孔82,两个该第四出风盒81通过第四连管83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四出风盒81与四通管64连通。
44.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设置第三出风盒81上的第三出风孔82能够将四通管64送入的热风,吹在传送带30上的葛根片上。
45.实施例五
46.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方案,该预热室50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出风盒51,该传送带30的输送面位于两个第一出风盒51之间,该第一出风盒51上对应传送带的输送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出风孔52,两个该第一出风盒51通过第一连管53相互连通,且其中一该第一出风盒51与进气管54连通,该烘干箱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引风机55,该引风机55的出气端与进气管56连通,该引风机55的进气端通过吸气管56与第二烘干室70连通。
47.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设置第一出风盒51上的第一出风孔52能够将进气管54送入的热风,吹在传送带30上的葛根片上,对葛根片进行预热;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引风机55能够第二烘干室70内的热气引入,不仅提高了对葛根的烘干效果,也具有节约能源的作
用。
48.以上该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