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4569发布日期:2022-10-26 03:5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室外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室外机变频模块散热主要有3种方式,风冷散热器散热、冷媒散热、热管散热。三种散热方案从优到劣排列:冷漠散热≈热管散热>风冷散热。三种散热方案从应用角度来看,市面上约90%空调采用风冷散热。随着空调器箱体的小型化,对空调器变频模块散热要求更高,现有传统的风冷散热在某些环境下已无法满足空调器的散热需求。
3.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空调室外机,其包括:
7.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8.机壳,其内形成有容置腔;
9.变频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发热元件;
10.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设置在散热基板上的翅片组,其中,
11.散热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所述翅片组,
12.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pcb板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侧面相配合;
13.凹槽,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14.热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至少一表面与所述pcb板紧密接触,所述热管内流动冷却介质;
15.所述发热元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所述散热基板吸收,另一部分被所述热管内的冷却介质吸收。
16.本技术中通过在散热基板与pcb板相贴合的第二表面设置热管,将变频模块的模块局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到散热器上,加快热传递效率,还提高了热量传递至散热基板的均温性以及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对比传统风冷散热器,其散热效率提升约1/3。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与所述pcb板紧密贴合的表面为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共面设置,以使所述热管和所述散热基板均与所述pcb板紧密贴合,提高了散热基板与所述pcb板的贴合程度,提高散热基板与热管的传热效率。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至少有一个面与所述凹槽紧密接触,所述热管与所述凹槽紧密接触的面之间涂抹导热硅脂,提高热管与散热基板件的传热效率。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为长方形,压合前所述热管的截面为长
方形,且所述热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凹槽的高度,压合后所述热管的截面为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长方形,且压合后所述热管的高度与所述凹槽的高度相同。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使长方形的所述热管与所述凹槽能够尽量多的紧密接触,所述热管在与所述凹槽压合前,其尺寸满足:(a1-a2)>(b2-b1)/2;
21.其中,a1为压合前所述热管的高度,a2为所述凹槽的高度;
22.b1为压合前所述热管的宽度,b2为所述凹槽的宽度;
23.使得压合后的所述热管与所述凹槽紧密贴合。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弓形弧,且弓形弧为优弧,所述热管在与所述弓形弧凹槽压合前其截面为圆形,压合后所述热管的截面为与所述凹槽的截面相适配。
2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使截面为圆形的所述热管与所述弓形弧凹槽能够紧密接触,满足如下关系:-0.2c1≤

c≤0.2c1,

c=c1-c2;
26.其中,所述热管的周长为c1,所述凹槽的周长为c2。
2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凹槽出口端的所述热管的所述贴合面的壁厚不小于所述热管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其他侧面的壁厚。
2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的材质为铝或者铜,提高pcb板与热管、以及热管与散热基板之间的传热效率。
2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仓仓隔板,所述仓隔板将所述容置仓分隔为安装风机的第一腔以及安装所述变频模板和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仓隔板,所述仓仓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安装风机的第一腔以及安装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腔,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散热器通过安装板竖向固定在所述仓隔板上。
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换热器、仓隔板及变频模块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仓隔板及变频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变频模块及散热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热管与凹槽压合前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散热器的热管与凹槽压合后的相对位
置示意图;
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一的压合后热管的剖视图;
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二的散热器的热管与凹槽压合前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二的散热器的热管与凹槽压合后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44.以上各图中:10、机壳;11、前面板;12、出风口;13、第一腔13;14、第二腔;15、压缩机;20、变频模块;21、pcb板;211、后侧面;30、散热器;31、散热基板;311、第一表面;312、第一表面;32、翅片组;33、凹槽;40、热管;41、贴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46.在本技术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7.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8.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9.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外机或室外机中。
50.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52.实施例一
53.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1-图7所示,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10,机壳10限定出容置腔,用于包围空调室外机机身并保护其内部设备;机壳10包括具有出风口12的前面板11,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上具有两个出风口。容置腔内设有仓隔板13,仓隔板13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13和第二腔14;其中,第一腔13与设置于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12相连通,且第一腔13内安装有风机(图中未示出),第二腔14内安装有压缩机15和变频模块20,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壁挂于墙壁的一面为后面,前面板11为前面。
54.本实施例中,图2-图3所示,变频模块20设置于第二腔14靠近上方的位置,变频模
块20包括pcb板21,pcb板21的前侧面设有发热元件;pcb板21远离发热元件的后侧面211上固定有散热器30。如图6所示,散热器30包括散热基板31和设置在散热基板31上的翅片组32,散热基板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所述第一表面311设置有所述翅片组32,所述第二表面312与所述pcb板21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相配合。翅片组32固定于散热基板31的远离发热元件的第一表面311,翅片组32可为折叠翅片或肋片散热器,其中,翅片组32中每一翅片垂直于散热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通过翅片组32可将散热基板31传递的热量快速分散,扩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选地,散热基板31与翅片组32可一体成型。例如为铝挤散热器。
55.在实际应用中,散热基板31与pcb板21的后侧面211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可焊接,还可通过导热硅胶粘接。这样,有助于散热基板31与变频模块紧密贴合,提高热交换效率。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31通过螺栓与pcb板21的后侧面211紧密固定贴合在一起,同时,散热基板31与pcb板21相贴合的第二表面312上设置有凹槽33,凹槽33的开口朝向pcb板21,凹槽33内设置有热管40,热管40为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热管40内设置有冷却介质,热管40与pcb板21的后侧面211紧密贴合的表面为贴合面41,凹槽33设置在变频模块20发热量较高的区域,第二表面312设置至少一处凹槽33,且凹槽33在散热基板31上的投影可以为长方形、圆环形、或者弧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表面31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且在散热基板31上的投影为长方形的凹槽33,凹槽33倾斜设置。变频模块20的pcb板21的后侧面211与散热基板31导热连接,后侧面211与热管40的贴合面41导热连接、热管40的其他侧面与导热基板31导热连接,这样,通过热管40内的冷却介质与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20进行热交换,液态的冷却介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冷却介质,气态的冷却介质在热管40内有低处向高处运动,进行散热,有助于对变频模块20快速散热降温,防止变频模块20温度过高而烧坏;热管40将变频模块20的局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到散热器上,加快热传递效率,还提高了热量传递至散热基板的均温性以及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传递到散热器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到环境中。对比传统风冷散热器,其散热效率提升约1/3。
56.热管40与pcb板21紧密贴合的表面为贴合面41,贴合面41与凹槽33所在散热基板31的第二表面312共面设置,以使热管40的贴合面41和所述散热基板31的第二表面311均与所述pcb板的后侧面211紧密贴合,提高了散热基板31与所述pcb板21的贴合程度,提高散热基板31与热管40的传热效率。
57.热管40至少有一个面与凹槽33紧密接触,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热管的截面为长方形,且贴合面41为长边,剩余其他三条边均与凹槽33的侧边紧密接触,其中,除贴合面41以外的其余三条边与所述凹槽33紧密接触的面之间涂抹导热硅脂,以提高热管40与散热基板件的传热效率,也可以不涂导热硅脂,将热管40与凹槽进行直接面接触,由于热管40和散热基板31均为导热材质,两者直接面接触也可以保证其传热效率,散热器嵌入热管40后散热效率提升很大,可根据实际缩小翅片组的尺寸,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58.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凹槽33的截面为长方形,采用压合工艺将热管40与凹槽33压合紧密贴合在一起,在进行压合工艺钱,热管40的高度高于凹槽33的高度,使得压合后热管40的截面为与所述凹槽33形状相适配的长方形,同时要保证压合后所述热管40的高度与所述凹槽33的高度相同。
59.本实施例中,为使长方形的热管40与凹槽33的三个表面都能紧密接触,热管40在与凹槽33压合前,其尺寸满足:(a1-a2)>(b2-b1)/2;
60.其中,a1为压合前所述热管40的高度,a2为所述凹槽33的高度;
61.b1为压合前所述热管40的宽度,b2为所述凹槽33的宽度;
62.满足上述关系的热管40和凹槽33在进行压合工艺处理后,热管40的宽度与高度均与凹槽的宽度和高度相同,热管40的三个表面均与凹槽333紧密贴合,还可以满足装配需要,避免热管40压合后与凹槽33之间存在缝隙,降低散热效率。
63.由于压合工艺后,需要对热管40的贴合面41进行机加工,以保证贴合面41与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312的平面度具有一致性,因此,为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中贴合面41的壁厚大于所述热管40位于所述凹槽33内的其他三个侧面的壁厚。
64.由于热管40本身具有一定的壁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热管40的四个侧面的壁厚保持一致,且该壁厚可以满足机加工的要求。
65.热管40的材质为铝或者铜,提高pcb板21与热管40、以及热管40与散热基板31之间的传热效率。
66.如图1-图5所示,变频模块20和散热器30通过安装板竖向设置在仓隔板12上,翅片组32中的翅片与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翅片与风机所在平面垂直。空调室外机的进气气流由翅片组32的相邻翅片的间隙的底部进入,流经翅片表面后从间隙的顶部流出,将热量吹离翅片组32,对翅片组32中的翅片进行风冷降温。通过散热器30的翅片组32中的翅片与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即翅片与风机40所在平面垂直,这样,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流经散热器的翅片组32,并与翅片组32中每一翅片的表面进行充分接触,提高了翅片组32的散热效率。
67.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0与变频模块20导热连接,且位于风机的进风侧,变频模块20与散热基板31进行热交换,变频模块的热量经散热基板31传递至散热器30的翅片组32,翅片组32位于风机的进风风路中,气流作用于翅片组32,对翅片组32中的翅片进行风冷散热,气流将翅片组32携带的热量吹离散热器;同时,散热基板31上设置凹槽33,凹槽33内设置热管40,通过热管40内的冷却介质与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20进行热交换,液态的冷却介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冷却介质,气态的冷却介质在热管40内有低处向高处运动,进行散热,有助于对变频模块20快速散热降温,防止变频模块20温度过高而烧坏;热管40将变频模块20的局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到散热器上,加快热传递效率,还提高了热量传递至散热基板的均温性以及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传递到散热器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到环境中,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了散热器20对变频模块30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缩小散热器翅片组32的尺寸,在不降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68.实施例二
6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凹槽33和热管40的形状有所不同。
70.具体的,散热基板31与pcb板21相贴合的第二表面312上设置有凹槽33,凹槽33的开口朝向pcb板21,凹槽33内设置有热管40,热管40为两端封闭的管状结构,热管40内设置有冷却介质,热管40与pcb板21的后侧面211紧密贴合的表面为贴合面41。
71.如图12-图13所示,凹槽33的截面呈弓形弧,且弓形弧为优弧,热管40在与弓形弧
凹槽33压合前其截面为圆形,压合后所述热管40的截面与所述凹槽33的截面相适配,。
72.同样的,凹槽33设置在变频模块20发热量较高的区域,第二表面312设置至少一处凹槽33,且凹槽30在散热基板31上的投影可以为长方形、圆环形、或者弧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1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且在散热基板31上的投影为长方形的凹槽33,凹槽33倾斜设置,也就是说不与散热基板31的任一边平行。变频模块20的pcb板21的后侧面211与散热基板31导热连接,后侧面211与热管40的贴合面41导热连接、热管40的其他侧面与导热基板31导热连接,这样,通过热管40内的冷却介质与发热量较高的变频模块20进行热交换,液态的冷却介质受热,温度升高,汽化形成气态的冷却介质,气态的冷却介质在热管40内有低处向高处运动,进行散热,有助于对变频模块20快速散热降温,防止变频模块20温度过高而烧坏;热管40将变频模块20的局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到散热器上,加快热传递效率,还提高了热量传递至散热基板的均温性以及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及散热效率,传递到散热器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到环境中
73.本实施例中,为使截面为圆形的热管40与弓形弧凹槽33压合后能后紧密接触,热管40在与凹槽33压合前,其尺寸满足如下关系:
[0074]-0.2c1≤

c≤0.2c1,

c=c1-c2;
[0075]
其中,c1为所述热管40的周长,热管40的半径为r,则c1=2πr;
[0076]
凹槽33的周长为c2,凹槽的半径为r,凹槽的弧长为l,出口宽度为b则c2=l+b=πrα/180+b,其中α为圆心角。
[0077]
满足上述关系的热管40和凹槽33在进行压合工艺处理后,热管40的完全与凹槽33紧密贴合,压合后热管40的弧长与凹槽33的弧长相同,且压合处理后的热管40出现贴合面41,贴合面41的宽度与凹槽出口的宽度相同,还满足装配需要,避免热管40压合后与凹槽33之间存在缝隙,降低散热效率。由于圆管形的热管40进行压合工艺后,热管由弧形结构具有了平面结构,需要对热管40的贴合面41进行机加工,以保证贴合面41与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312的平面度具有一致性,为节约成本,可将贴合面41所对应的热管弧段进行加厚。但热管40的壁厚可以满足机加工的要求时,也可采用等壁厚的热管40。
[007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80]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8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2]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8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