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8278发布日期:2022-12-02 22:3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矿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岩矿分析是指应用各种矿物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矿物的光、电、声、热、磁、重、硬度、气味等以及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特征,对岩石、矿物样品、包括光(薄)片、砂片、碎屑、粉末进行观察、分析以区别其矿物类别,以及研究岩石、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矿物成生序列,结构、构造、岩(矿)石类型的技术方法,再对岩矿分析检测前需要对岩矿分析的样品进行烘干处理,这样便会使用到烘干装置,现有的烘干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不同种类的岩矿样品进行分隔放置,使其只能对单一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烘干,不能在烘干过程中对岩矿样品进行搅动,使得不同位置的岩矿样品干湿程度不一,从而导致烘干装置出现烘干通用性较低和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烘干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具备对多种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均匀烘干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不同种类的岩矿样品进行分隔放置,使其只能对单一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烘干,不能在烘干过程中对岩矿样品进行搅动,使得不同位置的岩矿样品干湿程度不一,从而导致烘干装置出现烘干通用性较低和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凹槽,所述承载凹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凹槽,所述流通凹槽内腔的右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腔的右侧贯穿底座,所述进气孔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镶嵌有过滤网板和加热网板,所述承载凹槽内腔的底部放置有均匀分布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正表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底部延伸至烘干箱的内腔,所述烘干箱顶部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排风机的一侧与烘干箱固定连通。
5.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装置、加热网板和排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密封门左侧的表面且位于控制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把。
6.优选的,所述均匀分布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放置于承载凹槽的内腔,所述板体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孔,所述板体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支撑套。
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烘干框,所述驱动电机底部的表面于烘干箱顶部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部贯穿烘干箱并延伸至流通凹槽内腔的底部并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与流通凹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烘干框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烘干框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烘干框套设在驱动轴的表面,所述烘干框外圈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的外侧与烘干箱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驱动轴外圈表面的底部焊接有扰动板,所述扰动板位于流通凹槽的内腔,所述驱动轴的表面且位于烘干框的内腔焊接有搅动杆,所述烘干框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的内圈与驱动轴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轴、搅动杆、烘干框、扰动板、轴承座、输送管、排风机、过滤网板、板体、支撑套、均匀分布孔、烘干箱、承载凹槽、流通凹槽、进气孔和加热网板的配合使用,可对多种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均匀烘干,这样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更高,解决了现有的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不同种类的岩矿样品进行分隔放置,使其只能对单一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烘干,不能在烘干过程中对岩矿样品进行搅动,使得不同位置的岩矿样品干湿程度不一,从而导致烘干装置出现烘干通用性较低和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值得推广。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可对烘干箱提供支撑,通过密封门,可对烘干箱进行密封,通过过滤网板,可对外界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通过支撑弧板,可对烘干框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测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轴测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俯视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均匀分布板结构轴测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结构轴测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结构左视图。
19.图中:1底座、2密封门、3支撑弧板、4驱动装置、41驱动电机、42驱动轴、43搅动杆、44烘干框、45扰动板、46轴承座、5输送管、6排风机、7过滤网板、8均匀分布板、81板体、82支撑套、83均匀分布孔、9控制面板、10烘干箱、11承载凹槽、12流通凹槽、13进气孔、14加热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图7,一种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凹槽11,承载凹槽1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凹槽12,流通凹槽12内腔的右侧开设有进气孔13,进气孔13内腔的右侧贯穿底座1,进气孔13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镶嵌有过滤网板7和加热网板14,承载凹槽11内腔的底部放置有均匀分布板8,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箱10,烘干箱10正表面的左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密封门2,密封门2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9,烘干箱10的顶部安装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的底部延伸至烘干箱10的内腔,烘干箱10顶部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排风机6,排风机6的进气端连通有输送管5,输送管5远离排风机6的一侧与烘干箱10固定连通,通过设置底座1,可对烘
干箱10提供支撑,通过密封门2,可对烘干箱10进行密封,通过过滤网板7,可对外界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21.控制面板9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装置4、加热网板14和排风机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密封门2左侧的表面且位于控制面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把;
22.均匀分布板8包括板体81,板体81放置于承载凹槽11的内腔,板体81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孔83,板体8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支撑套82;
23.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和烘干框44,驱动电机41底部的表面于烘干箱10顶部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1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2,驱动轴42的底部贯穿烘干箱10并延伸至流通凹槽12内腔的底部并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轴承座46,轴承座46的底部与流通凹槽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控制面板9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4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4.烘干框4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烘干框44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烘干框44套设在驱动轴42的表面,烘干框44外圈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3,支撑弧板3的外侧与烘干箱10的内壁焊接固定,驱动轴42外圈表面的底部焊接有扰动板45,扰动板45位于流通凹槽12的内腔,驱动轴42的表面且位于烘干框44的内腔焊接有搅动杆43,烘干框44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的内圈与驱动轴42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搅动杆43呈上下交错分布,通过支撑弧板3,可对烘干框44进行支撑。
25.使用时,打开密封门2,将不同类型的岩矿样品放置于不同的烘干框44内,关闭密封门2,利用控制面板9开启驱动电机41运行、排风机6排风和加热网板14运行,在排风机6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13将外界的空气抽出,通过过滤网板7的过滤和加热网板14的加热,产生的热空气上升最终通过排风机6排出,热空气上升的过程中对岩矿样品进行加热,驱动电机41运行带动驱动轴42旋转,利用搅动杆43对烘干框44内的岩矿样品进行搅动便于岩矿样品均匀受热,扰动板45对进入流通凹槽12内的热空气进行搅动,方便热空气充满整个流通凹槽12,方便烘干箱10内均匀充满热空气。
26.综上所述:该岩矿分析样品烘干装置,通过驱动电机41、驱动轴42、搅动杆43、烘干框44、扰动板45、轴承座46、输送管5、排风机6、过滤网板7、板体81、支撑套82、均匀分布孔83、烘干箱10、承载凹槽11、流通凹槽12、进气孔13和加热网板14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不同种类的岩矿样品进行分隔放置,使其只能对单一类型的岩矿样品进行烘干,不能在烘干过程中对岩矿样品进行搅动,使得不同位置的岩矿样品干湿程度不一,从而导致烘干装置出现烘干通用性较低和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