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3892发布日期:2023-02-03 21: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实现换热功能。风管式空调机又称为风管机,利用嵌入方式隐形送风,能够提高室内装修的美观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现有的风管机的风机组件通常设置至少两个风轮以确保送风效率。如申请号20191104438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壳体限定出容纳腔,壳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中隔板,中隔板设在容纳腔内,并将容纳腔分割成换热腔室和动力腔室;多个换热器,多个换热器设在换热腔室内,多个换热器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排布以使气流依次流经多个换热器;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在动力腔室内以驱动气流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流动。上述方案能够降低换热器的安装难度,但是这一传统布局方式的重心严重偏离风管机的几何中心,跌落时损坏风险高。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传统风管机的重心严重偏离的几何中心,跌落时损坏风险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割成换热区、动力区,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动力区的上侧,所述动力区内设置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流动;所述换热区内设置换热组件,用于与流动气流进行换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换热区一侧的配管,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动力区远离所述配管的一侧。该设置通过对风管机进行合理布局,相较于传统结构而言使重心向右侧移动,使重心尽可能接近几何中心,降低跌落损坏风险;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7.优选的,所述风管机的重心、几何中心分别为点p、q,且点p、点q之间的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0≤l≤10cm。该设置使重心贴近于几何中心而没有偏向左右,能够有效降低在搬运过程中的跌落风险;同时确保跌落时风管机的底面而非棱角优先触地,有效降低风管机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故障率。优选的,所述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0≤l≤0.5cm。
8.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仅设置一个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风轮的外围设置蜗壳,所述蜗壳的出口端部分的伸入所述换热区内。该设置使电机设在动力区的左侧成为可能,同时确保风量大、换热效率高。
9.优选的,所述风轮、所述电机沿所述动力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风轮设在所述电机的右侧。该设置结构简单,使风管机的重量大的零部件电机、配管分别位于两端,电机位置布局在铜管密集处(蒸发器主要重量集中点)对角位置,通过垂挂法确定,可有效
使产品重心贴近几何中心。
10.优选的,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该设置的贯流风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
11.优选的,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动力区的一侧设置电控区,所述电控区靠近所述配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电控区内设置所述电控盒。该设置可避免电控盒与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接触,运行安全可靠。
12.优选的,所述风管机还包括设在所述换热区内的水泵,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配管相连,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器在所述换热区的长度方向上排布。该设置以减少水泵对气流流动的阻挡,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13.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倾斜的设在所述换热区内,所述隔板竖向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夹角α,且30
°
≤α≤60
°
。该设置可增加气流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高。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管机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合理布局,使风管机的重心尽可能接近几何中心,降低跌落损坏风险;2)通过对动力区设置单风轮,能够确保出风风量大且制冷/热效率高;
15.3)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管机的俯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管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风管机的立体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壳体;11-隔板;12-容纳腔;121-换热区;122-动力区;123-电控区;13-第一盖板;14-第二盖板;2-风机组件;21-蜗壳;22-风轮;23-电机;3-换热组件;31-换热器;32-配管;321-进管组件;322-出管组件;4-水泵;5-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上”、“下”、“左”、“右”以附图中标注的位置为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风管式空调器也称风管机,风管机的室内机通常设置回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机组件2的作用下,空气气流从回风口进入风管机内,并经室内换热组件3换热后形成热交换风,然后热交换风从出风口吹出到室内;因其具有安装美观、占地空间小等优势,市场销售份额持续增加。但传统风管机通常设置两个甚至多个风轮22,通过在所述风轮22之间设置电机
23进行驱动导致其重心严重偏离几何中心,搬运过程中跌落风险增加;同时掉落时容易棱、角率先触地而造成机器损坏。为此,申请人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24.实施例1
25.如图1-3所示,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壳体1分割成换热区121、动力区122,所述换热区121位于所述动力区122的上侧,所述动力区122内设置风机组件2,用于驱动气流流动;所述换热区121内设置换热组件3,用于与流经所述换热区121的气流进行换热;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设在所述换热区121一侧的配管32,所述风机组件2包括电机23,所述电机23位于所述动力区122远离所述配管32的一侧。该设置通过对风管机进行合理布局,相较于传统结构而言使重心向右侧移动,使重心尽可能接近几何中心,降低跌落损坏风险;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26.具体的,所述壳体1围合形成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大体呈长方体,所述壳体1具有与所述容纳腔12连通的进风口、出风口(未示出);所述隔板11设在所述容纳腔12内并将所述容纳腔12分割成换热区121、动力区122。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换热区121的高度、宽度分别为h1=430mm、l1=511mm;所述动力区122的高度h2为270mm,宽度为600mm。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隔板11通过螺栓和/或卡扣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一盖板13,所述第一盖板13盖设在所述换热区121的顶部;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二盖板14,所述第二盖板14盖设在所述动力区122的顶部。该设置可对气流的流向进行约束,换热出风效果好。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风管机的重心、几何中心分别为点p、q,且点p、点q之间的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0≤l≤10cm。该设置使重心贴近于几何中心而没有偏向左右,能够有效降低在搬运过程中的跌落风险;同时确保跌落时风管机的底面而非棱角优先触地,有效降低风管机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故障率。优选的,所述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0≤l≤0.5cm。
29.作为优选,所述风机组件2仅设置一个风轮22,所述风轮22与所述电机23驱动连接,所述风轮22的外围设置蜗壳21,所述蜗壳21的出口端部分的伸入所述换热区121内。该设置使电机23设在动力区122的左侧也就是远离配管32的一侧成为可能,同时确保风量大、换热效率高。在风机组件2的驱动下,气流可以从进风口进入动力区122,然后进入换热区121,并依次流经换热器31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输送至室内空间。作为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电机23的宽度l6为120mm,所述电机23与所述壳体1的水平距离l2为60mm,与所述蜗壳21之间的水平距离l3为40mm;所述蜗壳21的宽度l4为240mm,所述蜗壳21与所述电控区123的水平距离l5为140mm。
30.所述风轮22、所述电机23沿所述动力区12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风轮22设在所述电机23的右侧。该设置结构简单,使重量大的零部件-电机23、配管32分别位于风管机的两端,所述电机23布局在铜管密集处(换热组件3主要重量的集中点)对角位置,通过垂挂法确定,可有效使产品重心贴近几何中心。风管机运行时,所述电机23可以驱动蜗壳21内的风轮22转动,使得气流从进风口流入蜗壳21内并输送至换热区121,经过与换热器31换热后,从出风口输送至室内空间。优选的,所述风轮22为贯流风轮。该设置结构简单,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较低且运行可靠性强。
31.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电控盒5,所述动力区122的一侧设置电控区123,所述电控区123靠近所述配管32的一端设置,所述电控区123内设置电控盒5。该设置可避免电控盒5与换热器31产生的冷凝水接触,运行安全可靠。所述电控盒5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电控区123的宽度l6为100mm。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设在所述换热区121内的水泵4,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换热器31,所述换热器31与所述配管32相连,所述水泵4和所述换热器31在所述换热区121的长度方向上排布。该设置以减少所述水泵4对气流流动的阻挡,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33.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31倾斜的设在所述换热区121内,所述隔板11竖向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换热器31与所述隔板11之间形成夹角α,且30
°
≤α≤60
°
。该设置可增加气流与换热器31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高。优选的,所述换热器31可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器31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排布。该设置可减少换热器31的长度,占用空间小;增加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使风管机的结构紧凑。所述换热器31可并联设置或串联设置,或者一部分并联一部分串联设置。
34.优选的,所述配管32包括出管组件321、进管组件322,所述出管组件321、进管组件322分别与所述换热器31的出口端、进口端相连。优选的,所述出管组件321、进管组件322均设在所述换热器31的右侧。所述换热器31及配管32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35.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