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7560发布日期:2022-11-25 21: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已从最初的温度调节发展到温、湿、风、净、鲜五维控制,一些空调设置有增氧模块,增氧模块工作时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解决用户长期在密闭空间使用空调,因氧气消耗造成不适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3.在相关技术中,一些空调将增氧模块设置于室外侧,但是由于富氧膜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凝结破损,增氧模块乃至空调的可靠性较低,并且由于增氧模块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空调的占用空间较大,用户使用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外机的增氧模块占用空间更小,可靠性更高。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压缩机,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增氧模块,所述增氧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三腔室中的所述增氧模块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中。
6.由此,通过将第三腔室连通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将风机、压缩机和增氧模块对应设置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中,这样第二腔室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腔室中的增氧模块进入第一腔室内,不仅可以改善增氧模块的工作温度,提升增氧模块的结构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增压模块与风机共用风道,提升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紧凑性。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下壳体内相互隔开,所述第三腔室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敞开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分别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三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增氧模块包括多层富氧膜,多层富氧膜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增氧模块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多层富氧膜的后侧,所述真空泵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后上方,以避让开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增氧模块包括多层富氧膜,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上壳体邻近所述第一进风口一侧的侧壁且与多层所述富氧膜相对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在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内侧的位置设置有防水板。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水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另一侧且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间隔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间隔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剖面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局部剖面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模块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模块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空调器室外机;
27.10、机壳;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三腔室;14、上壳体;141、第二进风口;142、防水板;1421、第一板部;1422、第二板部;143、进风格栅;15、下壳体;151、第一进风口;152、出风口;
28.20、风机;30、压缩机;
29.40、增氧模块;41、富氧膜;42、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1.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
32.结合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风机20、压缩机30和增氧模块40,机壳10内设置有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3,第三腔室13连通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之间,风机20设置于第一腔室11,压缩机30设置
于第二腔室12,增氧模块40设置于第三腔室13,第二腔室12中的气体通过第三腔室13中的增氧模块40进入第一腔室11中。
33.具体地,通过将第三腔室13连通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之间,并且将风机20设置于第一腔室11,将增氧模块40设置于第三腔室13,这样第一腔室11内的风机20工作时可以产生负压,将第二腔室12的气体通过第三腔室13的增氧模块40吸入第一腔室11内,从而在保证空调器室外机100通过增氧模块40增加气体氧气浓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前提下,使增氧模块40与风机20共用风道,避免增氧模块40另设单独的供风装置,可以提升增氧模块40乃至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紧凑性,降低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占用体积。
34.进一步地,通过将压缩机30设置于第二腔室12,由于压缩机30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第二腔室12内可以形成温度较高的热风,这样风机20工作时可以将第二腔室12的热风通过第三腔室13吸入第一腔室11,热风可以经过增氧模块40,从而可以改善增氧模块40的工作温度,避免增氧模块40在低温环境下产生结构损坏,可以提升增氧模块40的结构稳定性,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35.由此,通过将第三腔室13连通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之间,将风机20、压缩机30和增氧模块40对应设置于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3中,这样第二腔室12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腔室13中的增氧模块40进入第一腔室11内,不仅可以改善增氧模块40的工作温度,提升增氧模块40的结构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增压模块与风机20共用风道,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紧凑性。
36.结合图1-图5所示,机壳10可以主要包括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设置于下壳体15内,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在下壳体15内相互隔开,第三腔室13设置于上壳体14内,第三腔室13的底部敞开设置,并且与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分别连通,如此设置,在保证第三腔室13与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分别连通,保证第二腔室12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三腔室13中的增氧模块40进入第一腔室11中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内的风机20和设置于第二腔室12内的压缩机30的独立工作,防止风机20和压缩机30相互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37.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5所示,下壳体1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第一进风口151位于第二腔室12的顶部,出风口152位于第一腔室11的顶部,第三腔室13分别与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相连通。具体地,通过在下壳体15的顶部开设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使第一进风口151位于第二腔室12的顶部,出风口152位于第一腔室11的顶部,并且使第三腔室13分别与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相连通,这样在风机20工作时,第二腔室12内的热风可以在压差作用下通过第一进风口151进入第三腔室13内,并且在经过第三腔室13内的增氧模块40后,从出风口152进入第一腔室11内,从而形成从第二腔室12流经增氧模块40,并且流向第一腔室11的气流,在保证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增氧功能的前提下,使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气流的流通路径更加简单可靠,从而优化空调器室外机100的结构设计,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38.结合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增氧模块40可以包括多层富氧膜41,多层富氧膜41在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多层富氧膜41在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的间隔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第二腔室12内的热风在通过第三腔室13进入第一腔室11时,需要经过多层富氧膜41,多层富氧膜41可以优先分离出热风中的
氧气,从而可以得到富氧空气,实现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增氧功能。
39.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增氧模块40还可以包括:真空泵42,真空泵42设置于上壳体14内,并且位于多层富氧膜41的后侧,真空泵42位于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的后上方,以避让开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具体地,通过将真空泵42设置于上壳体14内,并且使真空泵42位于多层富氧膜41的后侧,这样真空泵42可以对富氧膜41进行抽真空处理,制造富氧膜41的内外压差,从而利用压差分离经过多层富氧膜41的气体中的氧气,保证增氧模块40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将真空泵42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的后上方,这样真空泵42可以对应避让第一进风口151和出风口152,从而可以使真空泵42在第三腔室13内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保证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51进入第三腔室13,并且可以通过出风口152流出第三腔室13,保证空调器室外机100的正常工作。
40.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1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41,第二进风口141与第三腔室13相连通。具体地,通过在上壳体14的侧壁上开设第二进风口141,第二进风口141朝向壳体的外侧,并且第二进风口141与第三腔室13相连通,这样机壳10外侧环境的气体可以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进风口141进入第三腔室13,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三腔室13的进风量,提升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41.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增氧模块40可以包括多层富氧膜41,第二进风口141位于上壳体14邻近第一进风口151一侧的侧壁,并且与多层富氧膜41相对设置。具体地,通过将第二进风口141设置于上壳体14邻近第一进风口151一侧的侧壁,并且与多层富氧膜41相对设置,这样进入第三腔室13的机壳10外侧环境的气体可以在与从第二腔室12流入第三腔室13的热风混合后,一同流经多层富氧膜41,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增氧量,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富氧环境,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2.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14的内壁在对应第二进风口141内侧的位置设置有防水板142。具体地,通过将第二进风口141内侧的外置设置防水板142,这样在机壳10外侧环境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进风口141进入第三腔室13时,防水板142可以对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行遮挡,避免水汽跟随气流进入第三腔室13内,导致增氧模块40和风机20产生工作故障,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43.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防水板142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板部1421和第二板部1422,第一板部1421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41的下方,第二板部1422设置于第一板部1421的另一侧,并且向上延伸设置,第二板部1422和第二进风口141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第一板部1421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41的下方,将第二板部1422设置于第一板部1421的另一端,这样可以实现防水板142在第二进风口141内侧的稳定安装设置,并且通过使第二板部1422向上延伸设置,使第二板部1422和第二进风口141间隔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外侧环境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进风口141和第二板部1422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三腔室13,保证第二进风口141的正常进风,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板部1422对从第二进风口141进入的气体进行遮挡,使气体中的水汽沿第二板部1422流动至第一板部1421,如此,可以实现防水板142对外界水汽的遮挡作用,可以使防水板142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44.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进风口141设置有进风格栅143,进风格栅143为多个,多个进风格栅143在第二进风口141处间隔设置。具体地,外侧环境中的气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第二进风口141进入第三腔室13时,可能会夹杂蚊虫、碎石等异物,通过在第二进风口141
处设置多个进风格栅143,并且使多个进风格栅143在第二进风口141处间隔设置,这样多个间隔设置的进风格栅143可以将蚊虫、碎石等外界异物分离,防止蚊虫、碎石等异物进入机壳10内部,影响空调器室外机100的正常工作,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外机100的可靠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