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7837发布日期:2023-01-25 00:3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室内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在实际生活中,空调在工作时,会使室内与室外产生温差。夏天时,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温度较高的新风进入室内后,会提高室内温度;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后会降低室内温度;大幅提高了空调的耗能,且用户体验差。
3.有鉴于此,提出一种能够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差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降低进入室内的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7.壳体,其上设置有新风口;
8.新风组件,其设在所述壳体内,包括新风电机和新风外壳,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外壳内,所述新风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9.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新风电机的下方,所述净化模块对新风进行过滤净化;
10.储温件,设置在所述净化模块的上方;
11.所述新风电机反转时,室内空气从室内依次通过所述新风组件的所述储温件、所述净化模块排出室外,所述储温件与室内空气发生热交换,至所述储温件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控制所述新风电机正转,新风气流从室外依次经过所述新风组件的所述净化模块、所述储温件流入室内,所述新风气流与所述储温件发生热交换,降低流入室内的新风气流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
12.本技术中通过将储温件设置在净化模块的上方,在新风电机反转时,与室内空气发生热交换,以使得在新风电机正转时,储温件与新风气流发生热交换,使得流入室内的新风气流的温度与室内温度接近,有效的改善室外新风引入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温件为蜂窝状或散热片结构,其内具有使得气流通过的通道。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电机定时循环正转和反转,以降低所述储温件与室内空气的温差、以及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框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净化框上,所述过滤网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净化。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温件设置在所述净化框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净化框的上方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储温件上下方向活动的挡块。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外壳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对接构成整体的所述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新风出口、其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外壳靠近前面板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放置所述净化模块的净化口。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内侧靠近所述净化口处设置有滑道,所述净化框沿所述滑道移动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新风外壳。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道自所述净化口向内部延伸,且沿其长度方向向上倾斜设置,以增大所述过滤网、所述储温件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新风气流的净化效率,提高储温件与室内空气的热传导效率,以及提高新风气流与所述储温件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新风电机的一端为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其他部位的高度,所述安装部的外侧还设置有新风外罩,所述新风外罩与所述新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外罩出口,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出口流出后经过所述新风口、所述外罩出口流入室内。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新风组件的一端为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所述安装部的外侧还设置有新风外罩,所述新风外罩与所述新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外罩出口,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出口流出后经过所述新风口、所述外罩出口流入室内。
2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外罩与所述壳体为可拆卸的连接,且所述新风外罩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高度相同,所述新风外罩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新风外罩与所述壳体的高度一致,使整机外观的高度一致。
2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壳体、储温组件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储温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储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净化框、过滤网、储温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第一壳、电机支架、新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第一壳、电机支架、新风电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壳体、新风外罩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8为图17的b部放大图;
42.以上各图中:10、壳体;101、进风口;102、新风口;1021、新风格栅;13、固定柱;14、安装部;20、新风组件;21、新风外壳;211、新风进口;212、新风出口;213、净化口;214、第一壳;2141、第一出风部;2142、第一进风部;2143、第一缺口;215、第二壳;2151、第二出风部;2152、第二进风部;2153、第二缺口;216、滑道;22、新风电机;221、电机盖板;23、新风外罩;231、上罩板; 232、侧罩板;233、下罩板;234、外罩出口;2341、出风格栅;24、电机支架; 241、固定杆;242、固定座;243、安装柱;244、通孔;30、储温组件;301、进风部;302、出风部;33、固定支架;331、固定部;332、安装孔;333、支撑杆; 334、限位件;3341、竖向部;3342、卡扣;335、凹槽;34、储温件;35、室内空气进口;36、新风排风口;40、弯管连接件;50、新风管;60、净化模块;61、净化框;6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44.在本技术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5.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6.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7.空调包括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外机或室外机中。
48.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9.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50.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是壁挂式室内机,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
51.参照图1-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进风口101设置在壳体10的上侧,出风口可设置在壳体1的下侧,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0内,经过进风通道后由出风口吹出;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壁挂于墙壁的一面为后面。
52.壳体10上设置有新风口102,新风口102位于壳体10的上方,与进风口101并排设置,即新风口102设置在进风口10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新风口102设置在进风口101的左侧。
53.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中设置有新风组件20,新风组件20与壳体10上的新风口102相连通,新风组件20用于从室外吸入新风,流经新风组件后由新风口流至室内。具体地,新风组件20包括新风外壳21和新风电机22,新风外壳21上设置有新风进口211、新风出口212、净化口213,新风出口212与壳体10上的新风口102对应设置,新风进口211通过弯管连接件40连接有新风管50,新风管50穿过墙体延伸至室外空间,新风管50用于将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净化,排放至室内,以实现室内的换新风。
54.如图11所示,新风外壳21包括第一壳214和第二壳215,第一壳214和第二壳 215对接构成整体的新风外壳21。本实施例中,新风出口212设置在新风外壳21的顶部,新风进口211设置在新风外壳21的底部,净化口213设置在新风外壳21的前端中部。
5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壳214的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一体外延有第一出风部2141,第一出风部2141为开口朝向第二壳215的u型结构,第二壳215相对应的位置处竖直向上外延有第二出风部2151,第二出风部2151为开口朝向第一壳214的 u型结构;第一壳214的底部靠近后方的位置竖直向下一体外延有第一进风部2142,第一进风部2142为开口朝向第二壳215的u型结构,第二壳215相对应的位置处竖直向下外延有第二进风部2152,第二进风部2152为开口朝向第一壳214的u型结构;第一壳214靠近前面板的一侧中部上还设置有第一缺口2143,第二壳215的相应位置上设置于第二缺口2153,第一壳214与第二壳215相连接后,第一出风部2141 和第二出风部215对接形成新风出口212,第一进风部2142和第二进风部2152对接形成新风进口211,第一缺口2143和第二缺口2153连接构成净化口213,净化模块 60由净化口213插入新风外壳21内。
56.净化模块60包括净化框61和过滤网62,过滤网62设置在净化框61上,过滤网 62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净化,避免新风中掺杂的杂质和絮状物经新风外壳21随空气进入室内。第一壳214与第二壳215的内侧均置有滑道216,净化框61能沿滑道216 插入新风外壳21内,实现净化模块的滑动拆卸和安装,以便于用户自行拆卸清洗更换过滤网62。滑道216由新风外壳21的净化口213处向内部延,净化框61与净化口 213处的滑道216的开口配合,净化框61由净化口216插入新风外壳21的内部。
57.新风电机22为正反转电机,通过控制新风电机22的正转或反转,实现空调的新风功能或排风功能,新风功能为控制新风气流从室外引入室内,排风功能为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避免了要实现新风和排风功能,需设计两个新风模块,这样增加的了新风模块的体积,产品成本也增加。控制新风电机22反转,开启排风功能,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新风出口212、净化模块60、新风进口211、弯管连接件、新风管排入室外,此时室外空气通过房屋缝隙进入室内,室内温度变化速度慢,有效的改善室外新风引入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58.如图15-图16所示,第一壳214内部设置有固定新风电机22的电机支架24,电机支
架24与第一壳214为一体结构,减少零件数量和安装时间,可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电机支架24包括两个相交设置的固定杆241、以及设置在两个固定杆的交点位置的圆形固定座242,固定杆241处置与所述第一壳214的内壁,固定杆241的一端位于第一壳214的内壁上,另一端向第一壳214的内部延伸,且与固定座242连接,固定座242的中间位置开有通孔244,新风电机22设置在固定座242上,新风电机22的输出轴朝下伸出所述通孔244,风扇位于新风电机22的下方,新风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风扇正转或是反转,来实现空调的引入新风或排风功能。
59.固定座242与两个固定杆241的相交位置设置有竖向的安装柱243,固定座242 的外侧还设置有一个安装柱243,三个安装柱243均匀分布在固定座的外侧。新风电机 22的上方还设置有圆形的电机盖板221,电机盖板221的圆周外侧上与安装座24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环222,安装环222与安装座243通过螺栓连接,以将新风电机 22固定在电机支架24上。
60.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储温组件 30,储温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壁上,横跨进风口101和新风口102,具体的,储温组件30具有进风部301和出风部302,进风部301位于进风口101所对应的壳体的外壁上,出风部32位于所述新风口102所对应的壳体的外壁上,在进风部301和出风部302中间的部分储温组件位于壳体的边框上,进风部301的热量经过储温组件的中间部分传递给出风部302,使得进风部301与出风部302的温度一致;
61.空调开启后,室内温度会逐渐趋于设定温度,而室内空气也不断经过进风部301,进入空调的进风口101,随着室内温度的不断变化,进风部301的温度也随之变化,直至与室内空气的温度一致;由于储温组件30内部之间的热传导作用,储温组件30整体的温度也会与室内空气逐渐趋于一致,即出风部302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开启新风功能,新风气流依次经过新风进口211、新风出口212、新风口102流出后,会经过储温组件30的出风部302,新风气流在流经出风部302的过程中,与出风部302发生热交换,新风气流的温度向趋于出风部302的温度变化,由于出风部302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因此,流入室内的新风气流的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差降低。
62.通过将储温组件30设置在进风口101和新风口102的上方,储温组件30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新风气流先经过储温组件30并与其发生热交换,降低了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有效的改善室外新风引入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63.具体的,储温组件30包括固定支架33、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架33内部、且能够使得气流通过的储温件34,气流在通过储温件34的过程中发生热交换,以降低流入室内的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6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温件34为蜂窝结构,其材质为陶瓷、铝、或合金铝等材料,蜂窝结构34中其内具有使得气流通过的通道341,室内空气从进风部301 的通道的上方进入,下方流出,室内空气在进风部301流通的过程中将部分热量传递给进风部301的蜂窝结构,进风部301的温度趋于与室内空气一致,在进风部301温度向室内空气温度变化的过程中,进风部301同时与出风部302之间也存在热传导,直至进风部301的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然后进风部301与出风部302热传导,使得出风部302的温度也与室内温度一致,新风气流从出风部302的下方进入,上方流出时,其与出风部302发生热交换,使得新风气流的温
度趋于室内温度,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温差。
65.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温件34也可为散热片式结构,气流从散热片结构的通道中流通,与散热片的储温件发生热交换。
66.如图5所示,进风部301的通道顶部为室内空气进口35,底部为室内空气出口(图中未示出),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进口35流向室内空气出口的过程中,进风部 301与室内空气发生热交换,直至进风部301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由于进风部 301同时还与出风部302之间进行热传导,因此出风部302、进风部301的温度均会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
67.出风部302的通道的顶部为新风排风口36,底部为新风进风口(图中未示出),新风气流从新风进风口流向新风排风口36的过程中,所述出风部302与新风气流发生热交换,使得经新风排风口36流入室内的新风气流的温度趋于出风部302的方向变化,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68.如图6-图7所示,固定支架33为板材围设成的框型结构,且板材竖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3为四个竖向设置的板材围设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长方形。固定支架33的两条长边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部 331,连接部331上设置安装孔332,进风口101和所述新风口102位置的壳体10上对应设置有固定柱13,固定柱13与连接部331的安装孔332通过螺栓配合,将固定支架33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
69.为使储温件34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固定支架33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33的底部,两个长边之间设置有两个能够支撑储温件34的支撑杆333,支撑杆333的长度与固定支架33的宽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333也可以设置在固定支架33的两个短边之间,支撑杆333的长度为固定支架33的长度相同。支撑杆333可以防止储温件34从固定支架33的下方掉落。
70.固定支架33的上方还设置有能够限制储温件34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限位件 334,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34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33的两条长边上,每条长边的两端各有一个;固定支架33的长边上开有凹槽335,限位件334设置在凹槽 335内,包括竖向部3341以及设置在竖向部3341中间的卡扣3342,竖向部3341为凹槽335的竖直向上延伸,竖向部3341与固定支架33的长边共面设置,卡扣3342 为水平向所述固定支架33内部延伸的楔形结构,卡扣3342靠近储温件34的底面为水平面,顶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卡扣3342的结构方便储温件34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对使用较长时间的储温件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新的储温件。
71.由于新风电机22为正反转电机,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所示,为了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将储温件34设置在净化模块60上,具体的,过滤网62设置在净化框61上,将储温件34设置在过滤网62上,新风气流从新风进口211进入新风外壳21内,首先经过过滤网62除去新风气流的杂质和絮状物;然后通过储温件34,储温件34与过滤后的新风气流发生热交换,新风气流的温度趋于储温件34的温度,降低室内温度与新风气流的温差。
72.为使储温件34的温度与室内空气一致,需开启空调的排风功能,新风电机22反转,使得室内空气经新风组件20后排出室外,储温件34的温度逐渐向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直至与室内温度一致;然后开启新风功能,室内空气停止向室外流出,新风经新风管50、新风进口211进入新风外壳21,经过过滤网62的净化后,新风气流经过储温件34,与储温件34发
生热交换,新风气流的温度趋于储温件34的温度,降低室内温度与新风气流的温差。
73.为保证储温件34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或相差不大,能对新风气流进行热交换,可根据储温件34的体积计算期温度保持时间,然后定时开启排风功能,以使得储温件始终能够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温差。
74.储温件34可在室内进行更换,如室内外空气温差较大,可把室内的过滤网62取消,装两个以上的储温件,保证新风电机22不频繁的改变转动方向,提高电机寿命。如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差较小,可取下一个储温块,提高新风量。如室外空气质量太差,可取消一个储温块,增加1个过滤网,提高过滤能力。
75.壳体10靠近新风组件20的一端为安装部14,安装部14的高度小于壳体10的高度,且安装部14的宽度也小于壳体10的宽度。如图17-图18所示,安装部14的顶部低于壳体10的顶部,安装部14的底部高于壳体10的底部,新风口102位于安装部 14的上方,新风口102上设置有新风格栅1021;安装部14的外侧设置有新风外罩 21,新风外罩23包括上罩板231、下罩板233、以及侧罩板232。新风外罩23的上罩板231上与新风口10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外罩出口234,外罩出口234上也设置有出风格栅2341,新风气流从新风口102经过外罩出口234流入室内空间,新风格栅 1021和出风格栅2141用于进一步防止杂质和絮状物进入新风外壳21中。
76.具体的,为了便于装配,新风外罩23与壳体10为可拆卸的连接,壳体10与安装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槽,新风外罩23与壳体10对接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卡扣,新风外罩23从安装部14的外侧向壳体10方向对接,对接卡扣与卡接部配合,将新风外罩23装配在安装部14的外侧,将安装部14进行包裹,同时新风外罩23与壳体10装配固定。新风外罩23的高度与壳体10的高度相同,新风外罩23与安装部14装配完成后,新风外罩23与壳体10的高度一致,使室内机整机的外观高度保持一致,在增加新风模块的前提下不会对整机外观产生影响。
7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度



厚度



























竖直



水平








″″








顺时针



逆时针



轴向



径向



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8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上面

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或

一些示例

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