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8634发布日期:2023-01-04 01:3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柜空调,尤其是一种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


背景技术:

2.机柜空调是能够对电气控制柜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进行调节的装置。与普通空调相比,机柜空调在结构、服务对象和使用环境上具有极大的不同。机柜空调可广泛服务于通信、互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金融、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对主设备运行环境有着较高要求的行业。
3.目前,机柜空调的风道,工作时风量损失较多,无法提升空调的制冷功率。此外,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进出口分别对应空调两侧,排管走线所占空间较大,外壳钣金较厚,无法有足够空间进行焊接,组装安装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其能有效提升制冷功率,降低体积,提高组装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包括空调外壳;
6.换热组件,收容于所述空调外壳内,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用于冷媒流通的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其中,
7.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通过冷媒流通连接管路适配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流通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
8.所述排管收容腔位于空调外壳内的一侧,且冷凝器以及蒸发器与冷媒流通连接管路相应的结合部均与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正对应。
9.所述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包括毛细管组件、干燥过滤器以及若干流通连管,其中,
10.压缩机的高压端通过一流通连管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通过毛细管组件与蒸发器的进口端适配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另一流通连管与压缩机的回流口适配连接。
11.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固定装配于空调外壳内的换热连板上,冷凝器与蒸发器分别位于换热连板相对应的两侧,其中,
12.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上方,蒸发器在换热连板上呈倾斜分布,蒸发器远离冷凝器的一端贴紧换热连板相应的侧面,蒸发器邻近冷凝器的一端远离换热连板。
13.在换热连板上设置用于对冷凝器散热的冷凝器风机组件,其中,
14.冷凝器风机组件与冷凝器位于换热连板的同一侧,所述冷凝器风机组件包括冷凝器风机以及用于形成冷凝散热风道的冷凝风机风道组件,冷凝器风机位于冷凝器的下方并与换热连板上的蒸发器对应;
15.冷凝风机风道组件包括用于环绕包围冷凝器风机的冷凝风道外轨以及与所述冷凝风道外轨适配的冷凝风道盖板,冷凝风道盖板压盖在冷凝风道外轨上时,冷凝器风机处
于露出状态。
16.在换热连板上设置用于对蒸发器散热的蒸发器风机组件,其中,
17.蒸发器风机组件与蒸发器位于换热连板的同一侧,所述蒸发器风机组件包括蒸发器风机以及用于形成蒸发散热风道的蒸发风机风道组件,蒸发器风机位于蒸发器的上方并与换热连板上的冷凝器对应;
18.蒸发风机风道组件包括用于环绕包围蒸发器风机的蒸发风道外轨以及与所述蒸发风道外轨适配的蒸发风道盖板,蒸发风道盖板压盖在蒸发风道外轨上时,蒸发器风机处于露出状态。
19.在空调外壳内设置用于对冷凝水处理的冷凝水蒸发器,利用冷凝水蒸发器对换热产生的冷凝水蒸发处理。
20.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凝水蒸发器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以根据液位传感器所检测冷凝水蒸发器的液位控制所述冷凝水蒸发器的蒸发状态。
21.在换热连板上设置换热连接罩,其中,
22.蒸发器以及蒸发器风机位于换热连接罩内;换热连接罩与空调外壳固定连接。
23.空调外壳上设置与换热连接罩适配的连接罩盖板,其中,
24.所述连接罩盖板压盖在所述换热连接罩的开口,连接罩盖板上设置与蒸发器风机对应的蒸发器风机透气部以及与蒸发器对应的蒸发器透气部。
25.所述空调外壳呈柜状,其中,
26.空调外壳包括前壳体以及与所述前壳体适配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焊接成一体。
2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通过冷媒流通连接管路适配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流通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即位于空调外壳内的一侧,为优化空调外壳的形状等提供支持,减小空间占用,降低空调外壳的体积,提高组装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28.利用冷凝器风机组件与冷凝器配合,利用蒸发器风机组件与蒸发器配合,提高风的利用率以及热交换效率;利用冷凝水蒸发器能对冷凝水蒸发,避免冷凝水在空调外壳内对所述空调外壳的损坏,延长空调外壳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后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2.图4为图3的后视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蒸发器在换热连板上的示意图。
34.图6为图5中去除冷凝风道盖板后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蒸发风道盖板后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蒸发器在换热连板上的剖视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组件与后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前壳体、2-后壳体、3-冷凝器风机透气部、4-冷凝器透气部、5-显
示按键部、6-蒸发器风机透气部、7-蒸发器透气部、8-连接罩盖板、9-压缩机、10-压缩机电容、11-干燥过滤器、12-毛细管组件、13-换热连接罩、14-冷凝器、15-冷凝器风机、16-支撑板、17-冷凝风道盖板、18-风机电容、19-蒸发器、20-冷凝风道外轨、21-蒸发器风机、22-蒸发风道外轨、23-换热连板、24-压缩机支架以及25-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0.如图1~图8所示:为了能降低体积,提高组装的便捷性与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装的机柜空调,具体地,包括
41.空调外壳;
42.换热组件,收容于所述空调外壳内,包括压缩机9、冷凝器14、蒸发器19以及用于冷媒流通的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其中,
43.压缩机9、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通过冷媒流通连接管路适配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流通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
44.所述排管收容腔位于空调外壳内的一侧,且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与冷媒流通连接管路相应的结合部均与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正对应。
45.具体地,空调外壳用于收纳换热组件,图1和图2中示出了机柜空调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空调外壳呈立式柜状,其中,空调外壳包括前壳体1以及与所述前壳体1适配的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焊接成一体;当然,空调外壳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能满足对换热组件的收纳为准。
46.换热组件用于实现所需的换热,即能实现制冷或制热,一般地,换热组件位于后壳体2内,利用前壳体1与后壳体2配合,实现将换热组件密封在整个空调外壳内。为了能实现所需的换热,换热组件一般包括压缩机9、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当然,需要利用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将压缩机9、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相互连接配合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压缩机9、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均可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能满足换热的目的为准。
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空调外壳内配置形成一排管收容腔,所述排管收容腔位于压缩机9、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相对应的一侧,所述排管收容腔沿空调外壳的高度方向分布;利用排管收容腔将冷媒流通连接管路收容在空调外壳内。此时,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与冷媒流通连接管路相应的结合部均与空调外壳内的排管收容腔正对应。
48.图9中示出了排管收容腔的一种实施例情况,图中,排管收容腔位于后壳体2内的右侧,当然,排管收容腔也可以位于后壳体2的左侧,具体位置可以在后壳体2内的侧边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以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为准。
49.具体实施时,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在空调外壳内集中于排管收容腔内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少在空调外壳内占用的空间,有助于优化空调外壳的形状,降低空调外壳的体积以及厚度,提高组装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50.如图3和图4所示,示出了冷媒流通连接管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情况,所述冷媒流通连接管路包括毛细管组件12、干燥过滤器11以及若干流通连管,其中,
51.压缩机9的高压端通过一流通连管与冷凝器14的进口端连接,冷凝器14的出口端
与干燥过滤器11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11通过毛细管组件12与蒸发器19的进口端适配连接,蒸发器19的出口通过另一流通连管与压缩机9的回流口适配连接。
52.具体实施例时,毛细管组件12、干燥过滤器11可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流通连管一般可为铜管,压缩机9通过压缩机支架24装配于空调外壳的底部,即冷凝器14、蒸发器19位于压缩机9的上方。
53.当需连接成冷媒循环回路时,具体连接配合为:压缩机9的高压端通过一流通连管与冷凝器14的进口端连接,冷凝器14的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11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11通过毛细管组件12与蒸发器19的进口端适配连接,蒸发器19的出口通过另一流通连管与压缩机9的回流口适配连接。此时,毛细管组件12、干燥过滤器11以及若干流通连管均位于排管收容腔内。
54.工作时,冷凝器14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积聚后,会对空调外壳产生损坏,为了减少对空调外壳的影响,在空调外壳内设置用于对冷凝水处理的冷凝水蒸发器,利用冷凝水蒸发器对换热产生的冷凝水蒸发处理。
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冷凝水蒸发器可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冷凝水蒸发器位于空调外壳内,冷凝水蒸发器在空调外壳内的情况未示出,但只要能满足对冷凝器14所产生冷凝水蒸发即可,具体在空调外壳内的位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冷凝水蒸发器蒸发后,蒸发器排出空调外壳外,从而能避免对空调外壳的损坏。
56.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凝水蒸发器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以根据液位传感器所检测冷凝水蒸发器的液位控制所述冷凝水蒸发器的蒸发状态。
5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液位检测形式,具体液位检测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液位传感器一般需与主控制器25电连接,主控制器25可采用现有常用的微处理形式,主控制器25用于控制整个空调的运行。在主控制器25内一般可配置液位阈值,利用液位传感器检测冷凝水蒸发器内的液位超过所述液位阈值时,则主控制器25可启动冷凝水蒸发器进入加热蒸发工作状态。液位阈值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以能满足利用冷凝水蒸发器避免空调外壳受到冷凝水的损伤为准。
58.如图3~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14、蒸发器19固定装配于空调外壳内的换热连板23上,冷凝器14与蒸发器19分别位于换热连板23相对应的两侧,其中,
59.冷凝器14位于蒸发器19的上方,蒸发器19在换热连板23上呈倾斜分布,蒸发器19远离冷凝器14的一端贴紧换热连板23相应的侧面,蒸发器19邻近冷凝器14的一端远离换热连板23。
60.具体实施时,通过换热连板23将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装配于空调外壳内,换热连板23位于空调外壳内的上部,换热连板23所在的平面与前壳体1、后壳体2的外表面平行,换热连板23的宽度小于空调外壳的宽度。
61.冷凝器14与蒸发器19分别位于换热连板23的两侧,其中,冷凝器14与前壳体1对应邻近,蒸发器19与后壳体2对应邻近。冷凝器14位于蒸发器19上方,即冷凝器14邻近换热连板23的上端部,蒸发器19位于换热连板23的下端部。冷凝器14平行装配于换热连板23上,蒸发器19倾斜分布于换热连板23,蒸发器19倾斜时,气体可以直接穿过蒸发器19上的鳍片,进行更好的换热,即通过倾斜分布的蒸发器19能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图8中示出了蒸发器19倾
斜分布的情况,即蒸发器19远离冷凝器14的一端贴紧换热连板23相应的侧面,蒸发器19邻近冷凝器14的一端远离换热连板23。
62.如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在换热连板23上设置用于对冷凝器14散热的冷凝器风机组件,其中,
63.冷凝器风机组件与冷凝器14位于换热连板23的同一侧,所述冷凝器风机组件包括冷凝器风机15以及用于形成冷凝散热风道的冷凝风机风道组件,冷凝器风机15位于冷凝器14的下方并与换热连板23上的蒸发器19对应;
64.冷凝风机风道组件包括用于环绕包围冷凝器风机15的冷凝风道外轨20以及与所述冷凝风道外轨20适配的冷凝风道盖板17,冷凝风道盖板17压盖在冷凝风道外轨20上时,冷凝器风机15处于露出状态。
6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利用冷凝器风机组件对冷凝器14进行风冷散热,冷凝器风机组件与冷凝器14均装配于换热连板23的同一侧,冷凝器风机组件位于冷凝器14的正下方,即冷凝器风机组件所产生的风向上吹入冷凝器14,直接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在换热连板23上,冷凝器风机组件与蒸发器19一般呈正对应状态。
66.具体实施时,冷凝器风机组件一般包括冷凝器风机15以及冷凝风机风道组件,利用冷凝器风机15以及冷凝风机风道组件提供对冷凝器14散热的散热风。冷凝器风机15位于冷凝器14的下方,冷凝器风机15可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以能产生所需的散热风为准。
67.冷凝风道外轨20呈u型,冷凝风道外轨20的开口与冷凝器14接触,通过冷凝风道外轨20与冷凝器14配合,以对冷凝器风机15围合。此外,在冷凝风道外轨20上设置冷凝风道盖板17,在所述冷凝风道盖板17上设置用于与冷凝器风机15对应的盖板孔,以利用所述盖板孔使得冷凝器风机15处于露出状态,即不会影响冷凝器风机15的工作。通过冷凝风道盖板17与冷凝风道外轨20配合,配置冷凝器风机15对冷凝器14散热的风道,能有效提高风的利用效率,提高散热效率。
68.图1中,在前壳体1上还设置冷凝器风机透气部3以及冷凝器透气部4,冷凝器风机透气部3以及冷凝器透气部4均由若干贯通前壳体1的透气孔组成,其中,冷凝器透气部4与冷凝器14正对应,冷凝器风机透气部3与冷凝器风机15正对应,此时,能满足所需的冷凝与散热。
69.进一步地,在换热连板23上设置用于对蒸发器19散热的蒸发器风机组件,其中,
70.蒸发器风机组件与蒸发器19位于换热连板23的同一侧,所述蒸发器风机组件包括蒸发器风机21以及用于形成蒸发散热风道的蒸发风机风道组件,蒸发器风机21位于蒸发器19的上方并与换热连板23上的冷凝器14对应;
71.蒸发风机风道组件包括用于环绕包围蒸发器风机21的蒸发风道外轨22以及与所述蒸发风道外轨22适配的蒸发风道盖板,蒸发风道盖板压盖在蒸发风道外轨22上时,蒸发器风机21处于露出状态。
72.图4、图7和图8示出了蒸发器风机组件的一种实施例,蒸发器风机21与冷凝器14正对应,蒸发风道外轨22呈u型,蒸发器风机组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冷凝器风机组件采用相同的形式,蒸发器风机组件对蒸发器19散热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冷凝器风机组件对冷凝器14散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73.进一步地,在换热连板23上设置换热连接罩13,其中,
74.蒸发器19以及蒸发器风机21位于换热连接罩13内;换热连接罩13与空调外壳固定连接。
7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换热连接罩13呈矩形的罩状,蒸发器19以及蒸发器风机21均位于换热连接罩13内,如图4所示。换热连接罩13与空调外壳的后壳体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换热连板23固定装配于空调外壳内,即能实现冷凝器14以及蒸发器19等固定装配于空调外壳内。
76.为了能实现与空调外壳固定连接,空调外壳上设置与换热连接罩13适配的连接罩盖板8,其中,
77.所述连接罩盖板8压盖在所述换热连接罩13的开口,连接罩盖板8上设置与蒸发器风机21对应的蒸发器风机透气部6以及与蒸发器19对应的蒸发器透气部7。
78.图2中示出了连接罩盖板8与空调外壳间配合的一张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在空调外壳的后壳体2上开设贯通所述后壳体2的窗口,所述窗口位于后壳体2的上部,且所开设窗口小于后壳体2。连接罩盖板8位于后壳体2的内侧,连接罩盖板8压盖在换热连接罩13的开口,即遮挡换热连接罩13的罩口,连接罩盖板8与换热连接罩13固定。
79.连接罩盖板8与后壳体2固定,且固定时,连接罩盖板8与后壳体2上所开设的窗口对应,即能实现对后壳体2上开设窗口的遮挡与封闭,此时,通过连接罩盖板8能实现换热连接罩13与后壳体2固定,最终实现将换热连板13固定装配于空调外壳内。
80.由于连接罩盖板8与后壳体2上开设的窗口对应,因此,蒸发器透气部6以及蒸发器透气部7不会被遮挡。蒸发器风机透气部6与蒸发器风机21正对应,蒸发器透气部7与蒸发器19正对应,从而能满足所需的蒸发与散热。
81.此外,在前壳体1上还设置显示按键部5,所述显示按键部5与主控制器25电连接,利用显示按键部5能显示相对应的信息以及向主控制器25内加载所需的输入信息,所显示的信息如开关状态等,向主控制器25内加载的输入信息,如温度控制信息,或其他所需的运行状态的控制信息,显示按键部5具体可选择现有常用的形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为准。
82.在空调外壳内还设置压缩机电容10以及风机电容18,压缩机电容10通过压缩机电容支架安装于空调外壳内的底部。风机电容18位于支撑板16上,风机电容18的数量为二个,分别与冷凝器风机15以及蒸发器风机21对应,利用压缩机电容10、风机电容18能分别用于驱动压缩机9、冷凝器风机15、蒸发器风机21相对应工作,具体与现有相一致。
83.具体实施时,主控制器25还控制压缩机9、冷凝器风机15以及蒸发器风机21相对应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工作状态具体是指工作状态满足热交换的需求,如制冷、制热等的温度与过程控制,具体以能满足实际的工作场景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