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及其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3620发布日期:2023-01-14 09:5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及其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及其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现代生活汇总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家用空调器通常为壁挂式空调器,即将空调内机挂在室内墙壁上使用。在安装空调内机时,空调内机顶部相对于房间天花板的距离、空调内机左右两侧面相对于墙壁的距离都是有安装要求的,如果上述距离过小,则会影响空调安装甚至影响空调性能。
3.一般情况下,安装人员在安装空调内机时,需要先测量好符合安装要求的距离,再将挂板固定到墙体上,最后将内机安装到壁挂板上。这种空调内机的安装方法需要先测量好距离,比较费时费力,影响安装效率,给安装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及其空调器,可以在安装该空调内机挂板的同时完成挂板两侧以及上部的定位要求,无需手工测量空调内机的安装距离。
5.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包括挂板本体,还包括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所述挂板本体上设有位于挂板本体左侧的左旋转座、位于挂板本体右侧的右旋转座和位于挂板本体上部的上旋转座,所述左测距条的右端与左旋转座铰接从而打开或者收拢左测距条,所述右测距条的左端与右旋转座铰接从而打开或者收拢右测距条,所述上测距条的下端与上旋转座铰接打开或者收拢上测距条。这样,可以在安装空调内机挂板的时候,打开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如果三个测距条中的一个与对应的墙体发生顶碰,就说明安装距离不合格,小于安装要求的合格距离,则重新调整空调内机挂板的位置,在空调内机挂板安装完毕后,将三个测距条旋转收拢即可。
7.作为优选,所述左测距条的右端设有转轴,所述左旋转座为一对旋转槽,所述左测距条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左旋转座上;所述右测距条的左端设有转轴,所述右旋转座为一对旋转槽,所述右测距条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右旋转座上;所述上测距条的下端设有转轴,所述上旋转座为一对旋转槽,所述上测距条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上旋转座上。旋转槽与转轴的装配结构简单有效,操作简单。
8.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槽的槽口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这样便于测距条旋转,防止测距条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卡顿,防呆性好。
10.作为优选,所述左旋转座、右旋转座和上旋转座一体成型于挂板本体上。
11.作为优选,所述左旋转座位于右旋转座的上方或者下方。
12.作为优选,所述上旋转座位于左旋转座或者右旋转座的外侧。这样,在收拢左测距
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时,三个测距条之间不会互相干涉。
13.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所述空调内机通过如上述的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安装在墙体上。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通过在空调内机挂板上铰接设置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可在安装空调内机挂板的同时,完成空调内机挂板左、右、上的定位要求,无需通过读取刻度或者计算来获得合理的安装距离,只需通过判断三个测距条与墙体是否顶碰即可判断安装距离收合适,操作简单,防呆性好,提升安装效率;
16.2、本技术中的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在使用时打开,使用完毕后收拢,不影响空调内机的装配,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内机挂板的结构示意图(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收拢时);
18.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内机挂板安装在墙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左测距条、右测距条和上测距条打开时)。
20.附图标记:
21.1、挂板本体;2、左测距条;3、右测距条;4、上测距条;11、左旋转座;12、右旋转座;13、上旋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为了描述清楚,在本实用新型中,以靠近天花板的一侧为上,以靠近左侧墙体的一侧为左,以靠近右侧墙体的一侧为右,以靠近墙体的侧边为外,反之则为内。
27.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包括挂板本体1、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所述挂板本体1上设有位于挂板本体1左侧的左旋转座11、位于挂板本体1右侧的右旋转座12和位于挂板本体1上部的上旋转座13,作为优选,所述左旋转座11、右旋转座12和上旋转座13一体成型于挂板本体1上。所述左测距条2的右端与左旋转座11铰接从而打开或者收拢左测距条2,所述右测距条3的左端与右旋转座12铰接从而打开或者收拢右测距条3,所述上测距条4的下端与上旋转座13铰接打开或者收拢上测距条4。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挂板本体1上铰接设置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可以在安装挂板本体1的同时,完成空调内机挂板左侧、右侧和上侧与墙体之间的定位要求,无需通过读取刻度或者计算来获得合理的安装距离,只需通过判断三个测距条与墙体是否顶碰即可判断安装距离收合适,操作简单,防呆性好,能够提升安装效率。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测距条2的右端设有转轴,所述左旋转座11为一对旋转槽,所述左测距条2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左旋转座11上;所述右测距条3的左端设有转轴,所述右旋转座12为一对旋转槽,所述右测距条3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右旋转座12上;如图2所示,所述上测距条4的下端设有转轴,所述上旋转座13为一对旋转槽,所述上测距条4通过转轴与旋转槽配合铰接在上旋转座13上。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上转轴的结构相同,所述左旋转座11、右旋转座12和上旋转座13上旋转槽的结构相同。旋转槽与转轴的铰接装配结构简单有效。
30.为了旋转槽与转轴之间的转动,防止测距条在旋转时发生卡顿,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槽的槽口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这样能够在测距条旋转过程中有效防呆。
31.为了防止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收拢时,各测距条之间发生干涉,所述左旋转座11位于右旋转座12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上旋转座13位于左旋转座11或者右旋转座12的外侧,从而将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完全收拢,不影响空调内机的装配。
32.如图3所示,在安装空调内机挂板的时候,打开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如果三个测距条中的一个与对应的墙体发生顶碰,就说明安装距离不合格,小于安装要求的合格距离,则重新调整空调内机挂板的位置,直至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均不与对应的腔体发生顶碰,在空调内机挂板安装完毕后,将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旋转收拢即可。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测距条2、右测距条3和上测距条4的长度可按实际空调内机的安装要求调整设定。
3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所述空调内机通过如上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挂板安装在墙体上。
35.说明书、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所描述的所有特征,无论单独还是它们的任意组
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征。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上述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也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实用新型记载的技术方案也包括上述描述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以单独或者组合的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
3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变型、删除部分特征、增加特征或重新进行特征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