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5424发布日期:2023-03-29 15:1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双曲线冷却塔要面临防冻控温的问题。而解决防冻问题必须采取控制空气流量,现在一般会在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数量可控的挡风板,这样可以减少空气流通,使冷却塔内循环水热量散失减小,水温下降较少,从而使双曲线冷却塔防冻控温目的得以实现。为了提高冷却塔的工作效率,在温度变动较大的时节,需要通过拆装挡风板调节进风口的空气流量,以满足进风需求。
3.传统冷却塔挡风板的安装方法需预先在冷却塔的进风口上方设置横向的挂杆,挡风板上设置挂钩,通过挂钩挂在挂杆上,可在进风口安装挡风板。安装的时候,需要操作工站在进风口下边的环形操作台上,通常人工直接悬挂,涉及高空作业,而且由于冷却塔的空气流通使挡风板悬挂过程受到气流向进风口内推动,拆除和安装劳动量都较大,工作条件恶劣,容易造成高空坠落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其可以控制挡风板的起落,达到调节进风口的空气流量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的,
6.一种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包括挡风板、顶推机构和外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固定在进风口下方的工作台上,所述顶推机构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下方,所述顶推机构与所述挡风板的外侧连接,所述顶推机构带动所述挡风板朝进风口做开合运动;所述外推机构设置在进风口的顶部,所述外推机构顶推所述挡风板内侧的顶部。
7.上述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所述顶推机构包括基座、顶杆和顶推气缸,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顶推气缸固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推气缸的动作端和所述挡风板的外壁铰接;所述挡风板底部铰接在基座顶部的右端,所述顶杆包括上顶杆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挡风板的外壁铰接、所述上顶杆的底端和所述下顶杆的顶端均与所述顶杆的顶端连接,所述下顶杆的底端与所述基座的左端铰接,所述顶杆的底端与所述顶推气缸的缸杆连接,所述顶推气缸的缸筒铰接在所述基座的右侧;所述基座上设有限位桩,所述下顶杆的右端可落在所述限位桩上。
8.上述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所述外推机构包括若干个弧形的推杆和外推气缸,所述推杆沿进风口内沿分布,所述推杆可围成一个圆,所述推杆的内侧与所述外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外推气缸的缸筒固定在所述进风口的顶壁。
9.上述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所述外推机构外还设有支撑杠,所述支撑杠为环形,所述支撑杠固定安装在冷却塔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挡风板的顶部可靠在
所述支撑杠上。
10.上述双曲线冷却塔用挡风设备,所述上顶杆与所述下顶杆的长度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顶推机构带动合适数量的挡风板盖在进风口上,实现调节进风口面积的目的,从而使双曲线冷却塔防冻控温目的得以实现。外推机构可以对挡风板外翻的起始阶段进行助力,使挡风板能够顺利的外翻,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可有效解决挡风板安装劳动量大,避免高空坠落等人身事故。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顶推气缸伸长后);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顶推气缸收缩后);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外推气缸收缩后);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外推气缸伸长后);
17.附图中的标记表示:1. 挡风板、2.顶推机构、3.外推机构、4.基座、5.顶杆、6.顶推气缸、7.上顶杆、8.下顶杆、9.推杆、10.外推气缸、11.支撑杠、12. 限位桩。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挡风板1、顶推机构2和外推机构3,所述顶推机构2固定在进风口下方的工作台上,所述顶推机构2设置在所述挡风板1的下方,所述顶推机构2与所述挡风板1的外侧连接,所述顶推机构2带动所述挡风板1朝进风口做开合运动;所述外推机构3设置在进风口的顶部,所述外推机构3顶推所述挡风板1内侧的顶部。通过上述设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冷却塔的进风口安装若干挡风设备,多个挡风板1依次衔接,可将进风口覆盖,顶推机构2可以带动所述防风板覆盖进风口或敞开进风口,可以调整进风口的面积,以达到调整进风量的目的。
20.具体的,所述顶推机构2包括基座4、顶杆5和顶推气缸6,所述挡风板1底部铰接在基座4顶部的右端,所述基座4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顶杆5包括上顶杆75和下顶杆85,所述上顶杆75的顶端与所述挡风板1的外壁铰接、所述上顶杆75的底端和所述下顶杆85的顶端均与所述顶杆5的顶端连接,所述下顶杆85的底端与所述基座4的左端铰接,所述顶杆5的底端与所述顶推气缸6的缸杆连接,所述顶推气缸6的缸筒铰接在所述基座4的右侧。通过顶推气缸6的伸缩,可以将上顶杆7和下顶杆8折叠或撑开,从而使挡风板1的翻起或落下。当上顶杆7与下顶杆8折叠到一起,挡风板1外翻可落在基座4上,为了保证顶推气缸6的缸杆伸出时,上顶杆7和下顶杆8能够只向斜上方移动,所述基座4上设置了限位桩12。当挡风板1外翻到最低端时,所述下顶杆8的右端落在所述限位桩12上;这样,可以使下顶杆8与顶推气缸6的铰接点位于顶推气缸6的上方,当顶推气缸6伸长后,下顶杆8能够向斜上方移动,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1.由于进风口的空气向内移动,进风口处会有对挡风板1的吸力,尤其是在挡风板1与进风口分离的起始阶段,阻碍了挡风板1外翻。所以设置了外推机构3,所述外推机构3包
括若干个弧形的推杆9和外推气缸10,所述推杆9沿进风口内沿分布,所述推杆9位于所述挡风板1顶端的下方,所述推杆9可围成一个圆,所述推杆9的内侧与所述外推气缸10的活塞杆为铰接,所述外推气缸10的缸筒固定在所述进风口的顶壁。在顶推机构2带动挡风板1外翻前,所述外推气缸10带动推杆9外推,从而将挡风板1的顶端推离进风口,降低了挡风板1外翻时的阻力。
22.为了防止冷却塔的侧壁被磕碰磨损,所述外推机构3外还设有支撑杠11,所述支撑杠11为环形,所述支撑杠11安装在冷却塔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顶部;所述挡风板1的顶部可靠在所述支撑杠11上。
23.所述上顶杆7与所述下顶杆8的长度相同。通过上述设置,顶杆5、上顶杆7和所述下顶杆8的铰接点位于所述顶杆5的中点,便于顶推气杆伸缩时,能够使上顶杆7和所述下顶杆8顺利折叠在一起,进而保证挡风板1顺利外翻或被顶起。
24.工作过程如下,当冬季来临,在冷却塔的工作台上安装顶推机构2和挡风板1,然后在进风口顶部安装支撑杠和外推机构3,之后根据实际温度,可以选择性的将挡风板1顶起,挡风板1的顶部靠在安装杠上。当需要收回挡风板1时,外推机构3将挡风板1的顶部推离支撑杠11,然后空气流可以从挡风板1顶部进入进风口,从而减小进风口对挡风板1的吸力,同时顶推机构2将挡风板1继续外翻,外翻气缸收缩至支撑杠内侧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匹配电控系统控制顶推气缸6和外推气缸10启停。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