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4486发布日期:2023-03-24 19:0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活动板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轻钢板房,板房广泛应用于建设工地临时性办公室、宿舍:交通、水利、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业施工用房;抗震救灾以及军事领域等用房。板房具有通用性强、易拆装重组、使用寿命长、周转次数多、环保节约等特点。但由于板房采用彩钢板、彩钢夹芯板、镁磷夹芯板等为墙体围护材料,材料导热系数高,根据各生产商提供的板房性能参数,均未考虑夏季活动板房降温措施。而我国国内夏季一般为高温多雨的天气,板房内温度受外界高温影响很大,经太阳照射后室内最高温度达到40度以上,使板房内无法住人或者容易引起人中暑等不适状况。
3.所以一般会在板房顶部设置水箱用于冷却降温,但是水箱内冷却水功能性单一的同时,还仅能对板房顶部进行冷却,不能有效对板房进行冷却的同时,还不能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板房本体,其中板房本体由底座、侧板及顶板组成:
7.所述顶板中间处向上凸出有拱起部,其中拱起部中间处设置有通风管,且顶板顶部边沿还设置有一圈围边,所述围边顶部扣有倒扣设置的v型板,其中v型板底部设置有一圈与拱起部顶端边沿处固定连接的过滤网,且围边上设置有贯穿过滤网的进风管;
8.所述v型板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蓄水箱,其中蓄水箱两侧通过连接管与喷水管i连接,且喷水管i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水孔i,所述喷水管i下游处的v型板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位于过滤网开口内正上方的喷淋孔;
9.所述侧板内壁上设置有壳体及位于壳体下方的清洗槽,其中壳体与侧板之间所构成的冷却腔内顶部设置有喷水管ii,且喷水管ii顶端设置有贯穿顶板的竖管,所述喷水管ii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水孔ii,所述冷却腔底部设置有延伸至清洗槽内的回收管i及延伸至板房本体外侧回收池内的回收管ii。
10.优选地,所述进风管进口端上设置有防护网,其中进风管进口端位于v型板内的正下方处,且进风管位于拱起部上方处。
11.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内壁上设置有位于进风管出口端上方处的防护板。
12.优选地,所述竖管顶端位于顶板与拱起部顶端之间,所述围边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其中排污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13.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顶端设置有与v型板连接的l型杆,其中通风管两侧的v型板底
部均倾斜设置有斜板,且斜板与v型板对应斜壁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斜板底端低于通风管顶端水平面,其中喷淋孔设置在斜板与过滤网对应侧壁之间正上方的v型板侧壁上。
14.优选地,所述回收管i与回收管ii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15.优选地,所述板房本体内顶部设置有位于通风管正下方的集水盘,其中拱起部内顶壁与集水盘顶端均对应设置有螺杆,且上下对应两组螺杆之间通过螺管连接。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冷却水在v型板斜壁上流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其侧壁上高温传导至顶板、拱起部及板房内,同时大量液体通过喷淋孔洒落在拱起部顶端面上,以此对由进风管导入的气流进行冷却降温,进而使得降温后流入板房内的冷气流可充分对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液体汇集在顶板上由竖管、喷水管ii及喷水孔ii喷出,以此对壳体侧壁进行喷淋降温,进而间接对板房内部起到冷却降温工作,与此同时汇集在冷却腔底部的高温液体可通过回收管i排至清洗槽内以供工人日常使用,其中还可通过回收管ii排至回收池内后进行冷却,接着抽入蓄水箱内进行回收再利用,达到通过上述方式加强冷却水的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板房的冷却降温效率及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其中一局部放大图;
19.图3是图1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板房本体,101、侧板,102、顶板,2、拱起部,3、通风管,4、围边,5、v型板,6、过滤网,7、进风管,8、蓄水箱,9、喷水管i,10、喷水孔i,11、喷淋孔,12、壳体,13、清洗槽,14、冷却腔,15、喷水管ii,16、喷水孔ii,17、回收管i,18、回收管ii,19、防护板,20、l型杆,21、斜板,22、集水盘,23、螺杆,24、螺管,25、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2.一种活动板房的降温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板房本体1,其中板房本体1由底座、侧板101及顶板102组成:
23.所述顶板102中间处向上凸出有拱起部2,其中拱起部2中间处设置有通风管3,且顶板102顶部边沿还设置有一圈围边4,所述围边4顶部扣有倒扣设置的v型板5,其中v型板5底部设置有一圈与拱起部2顶端边沿处固定连接的过滤网6,且围边4上设置有贯穿过滤网6的进风管7,所述进风管7进口端上设置有防护网,其中进风管7进口端位于v型板5内的正下方处,且进风管7位于拱起部2上方处,而过滤网6内壁上设置有位于进风管7出口端上方处的防护板19。
24.所述v型板5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蓄水箱8,其中蓄水箱8两侧通过连接管与喷水管i9连接,且喷水管i9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水孔i10,所述喷水管i9下游处的v型板5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位于过滤网6开口内正上方的喷淋孔11;
25.所述侧板101内壁上设置有壳体12及位于壳体12下方的清洗槽13,其中壳体12与侧板101之间所构成的冷却腔14内顶部设置有喷水管ii15,且喷水管ii15顶端设置有贯穿顶板102的竖管25,所述喷水管ii15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水孔ii16,所述冷却腔14底部设置
有延伸至清洗槽13内的回收管i17及延伸至板房本体1外侧回收池内的回收管ii18,其中回收管i17与回收管ii18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26.本实施例中竖管25顶端位于顶板102与拱起部2顶端之间,所述围边4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其中排污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27.本实施例中在通风管3顶端设置有与v型板5连接的l型杆20以对其起到支撑作用,其中通风管3两侧的v型板5底部均倾斜设置有斜板21,且斜板21与v型板5对应斜壁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斜板21底端低于通风管3顶端水平面,其中喷淋孔11设置在斜板21与过滤网6对应侧壁之间正上方的v型板5侧壁上,通过斜板21对由喷淋孔11喷洒下的液体起到遮挡作用,防止其进入通风管3内。
28.本实施例中在板房本体1内顶部设置有位于通风管3正下方的集水盘22,其中拱起部2内顶壁与集水盘22顶端均对应设置有螺杆23,且上下对应两组螺杆23之间通过螺管24连接。通过集水盘22承接可能由通风管3进入板房本体1内的液体,防止滴落在底座上,而与此同时通过集水盘22的遮挡以对有通风管3导入板房内的冷气流起到折向缓冲的作用,以使得冷空气朝板房内四周不同区域处进行流动,进而加速板房的冷却降温。
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水泵将水井内冷却水抽入蓄水箱8内,其中蓄水箱8内液体通过连接管流入喷水管i9内由若干喷水孔i10喷出至v型板5顶端面上,而液体在v型板5斜壁上流动的过程中会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其侧壁上高温传导至顶板102、拱起部2及板房内,同时大量液体通过喷淋孔11洒落在拱起部2顶端面上,此时板房外侧空气通过进风管7导入拱起部2与v型板5之间的空腔内,而防护网则过滤杂质防止其与气流一同进入,当空气导入上述空腔内后流动至通风管3内时,由若干喷淋孔11喷洒下的水雾可对导入的气流进行冷却降温,使得气流在冷却后通过通风管3进入板房内以实现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工作,而为了加速空气流通可在通风管3内安装风扇予以解决。
30.其中由喷淋孔11喷出水雾对气流进行冷却后淤积在拱起部2顶端面上,此时由于通风管3与拱起部2顶端之间具有较大的高低落差,从而使得淤积在拱起部2顶端面上的液体不会倒灌至通风管3内,并且液体可汇流至拱起部2外侧的顶板102上方处,其中过滤网6此时可对流入顶板102上方处的液体起到过滤作用,同时汇集在顶板102上方的液体通过竖管25流入喷水管ii15内由喷水孔ii16喷出,以此对壳体12侧壁进行喷淋降温,进而间接对板房内部起到冷却降温工作,与此同时汇集在冷却腔14底部的高温液体可通过回收管i17排至清洗槽13内以供工人日常使用,其中还可通过回收管ii18排至回收池内后进行冷却,接着抽入蓄水箱8内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具体操作中壳体12数量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增减,防止其影响在侧板101上开设开关门以及窗户等情况。
31.本发明中通过冷却水在v型板5斜壁上流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其侧壁上高温传导至顶板102、拱起部2及板房内,同时大量液体通过喷淋孔11洒落在拱起部2顶端面上,以此对由进风管7导入的气流进行冷却降温,进而使得降温后流入板房内的冷气流可充分对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液体汇集在顶板102上由竖管25、喷水管ii15及喷水孔ii16喷出,以此对壳体12侧壁进行喷淋降温,进而间接对板房内部起到冷却降温工作,与此同时汇集在冷却腔14底部的高温液体可通过回收管i17排至清洗槽13内以供工人日常使用,其中还可通过回收管ii18排至回收池内后进行冷却,接着抽入蓄水箱8内进行回收再利用,达到通过上述方式加强冷却水的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板房的冷却降温效率及效
果。
32.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