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6663发布日期:2023-03-22 10:0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在室内使用取暖器来达到提高室温、增加舒适程度的效果。但是使用取暖器后室内的空气往往较为干燥,因此在取暖器上需要添加加湿组件来达到提高空气湿度的效果,但是无法直观的观察加湿组件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可以将出雾状态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用户观察。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取暖器,所述取暖器包括上述的加湿组件。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包括:出雾件,所述出雾件具有雾气通道,所述出雾件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雾气通道连通的出雾口;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雾气通道内,所述发光件邻近所述出雾口设置且与所述出雾口相对,所述发光件朝向所述出雾口发光。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通过在雾气通道内设置发光件,并使得发光件邻近出雾口设置且设置发光件朝向出雾口发光,可以使得发光件的光线射向出雾口排出的雾气,使得雾气形成动态效果,能够较为明显的看出雾气流通,有利于观察加湿组件的出雾状态。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设于所述雾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的朝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罩为透光件,所述灯罩的朝向所述发光件和背离所述发光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或涂层。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雾气通道内,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雾件包括:主体,所述雾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通道;出雾嘴,所述出雾嘴与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雾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出雾嘴内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出雾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雾嘴与所述主体卡接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依次包括:渐缩段;等宽段,在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上,所述渐缩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等宽段的横截面积不变,所述等宽段的远离所述渐缩段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出雾口。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形成为沿所述出雾口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或沿所述出雾口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上述加湿组件、发热组件和控制箱。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发热组件、控制箱和加湿组件。在通过控制箱控制发热组件进行取暖的同时,由加湿组件进行加湿,避免取暖器造成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室内空气湿度过小,造成人体感不适,避免由于干燥产生呼吸道疾病。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组散热片和第二组散热片,所述控制箱设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片和所述第二组散热片之间,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控制箱具有与所述出雾口相对的避让口。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的剖视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的剖视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爆炸图;
22.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5是图2中b处放大图;
24.图6是图3中c处放大图。
25.附图标记:
26.1000、取暖器;
27.100、控制箱;
28.10、加湿组件;
29.1、出雾件;11、主体;111、第一通道;12、出雾嘴;121、第二通道;1211、渐缩段;1212、等宽段;122、出雾口;
30.2、发光件;3、灯罩;4、支架;5、雾气通道;
31.200、发热组件;
32.20、第一组散热片;30、第二组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10。
37.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10,包括出雾件1和发光件2。
38.具体的,出雾件1具有雾气通道5,出雾件1的一端具有与雾气通道5连通的出雾口122;加湿组件10中产生的加湿雾气在雾气通道5内流通,并通过出雾口122流出至室内,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加湿,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发光件2设于雾气通道5内,发光件2邻近出雾口122设置且与出雾口122相对,发光件2朝向出雾口122发光。发光件2的光线可以通过出雾口122射向加湿组件10外部的雾气上,在加湿组件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雾气是无色的,增加发光组件后,光线射向雾气,雾气产生反射等现象,会形成动态效果,能够较为明显的看出雾气流通,有利于观察加湿组件10的雾气状态。
39.当用户对加湿组件10的加湿效果有要求时,可以通过观察出雾口122处的雾气状况来对加湿组件10进行一定操作。出雾口122处的雾气较大时,雾气的流速较快,雾气反射的发光件2的光线的动态效果更加明显,用户能够明显观察到,当用户需要加湿效果较为平缓时,可以通过调小加湿组件10的出雾速度,来避免室内湿度较大,造成用户体感不适;出雾口122处没有雾气时,发光件2的光线直接投射到出雾口外,形成静态光线效果,此时用户能够及时发现加湿组件10不再进行加湿工作,可以及时对加湿组件10进行加水或检修工作,防止出现加湿组件10干烧。
40.可选地,发光件2可以为具有颜色的发光件2,例如发光件2可以发出红光、蓝光或绿光等,从而使得加湿组10件的出雾口122排出的雾气在具有颜色的光线条件下,更加明显,更加便于用户观察加湿组件10的出雾状态。另外,在发光件2发出红色光线时,出雾口122排出的雾气在红色光线的作用下呈现出火焰的效果,提高用户的视觉感受。
4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10,通过在雾气通道5内设置发光件2,并使得发光件2邻近出雾口122设置且设置发光件2朝向出雾口122发光,可以使得发光件2的光线射向出雾口122排出的雾气,使得雾气形成动态效果,能够较为明显的看出雾气流通,有利于观察加湿组件10的出雾状态。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加湿组件10还包括灯罩3,灯罩3设于雾气通道5内且位于发光件2的朝向出雾口122的一侧。发光件2中的光线透过灯罩3后朝向出雾口122发光,可以避免发光件2中的强光线直接照射出雾口122处的水雾,水雾反射的光较为刺眼,造成用户不适。同时灯罩3还可以保护发光件2,防止灰尘、油烟的侵袭,从而延长发光件2的使用寿命。
43.进一步地,灯罩3为透光件,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和背离发光件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或涂层。灯罩3设于发光件2的朝向出雾口122的一侧,发光件2需
要照射到出雾口122的水雾上,因此灯罩3为透光件,可以使发光件2的灯光通过灯罩3照向出雾口122处的水雾。加湿组件10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可能会在夜间进行工作,发光件2在夜间使用时会显得刺眼,因此可以对灯罩3进行磨砂处理,使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和背离发光件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可以散射发光件2发出的光线,使灯光更加柔和不刺眼。当然还可以在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和背离发光件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进行喷涂,从而在灯罩的朝向发光件2和背离发光件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涂层,在改变透光度之余,还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涂层改变灯光的颜色,在调暗灯光的同时还能使发光件2发出的光线颜色改变,起到柔和灯光的作用的同时还兼顾了美观性。
44.具体地,灯罩3上进行喷涂或磨砂处理的表面可以是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的表面,可以是灯罩3的远离发光件2的表面,也可以是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的表面和远离发光件2的表面都进行处理。
45.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灯罩3的加工过程中也可以添加一定的色母,使透明灯罩3本身具有其他颜色。灯罩3的颜色可以是红色、黄色、橙色等。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加湿组件10还包括支架4,支架4设于雾气通道5内,发光件2设于支架4上且位于支架4的朝向出雾口122的一侧,同时发光件2的线路也可以设在支架4内部,避免水雾造成线路短路。支架4长度方向的两端与雾气通道5内壁连接,发光件2与支架4的宽度小于雾气通道5的宽度,支架4和发光件2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雾气通道5的内壁间隔开,从而便于水雾通过,使加湿组件10产生的水雾能够通过从出雾口122排出。支架4还可以是外周壁与雾气通道5的内壁连接,支架4上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雾气通过孔,雾气通道5内的水雾通过雾气通过孔从出雾口排出。支架4与雾气通道5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紧固件连接、粘接、卡接连接等。
4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与雾气通道5的内壁采用紧固件连接。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出雾件1包括主体11和出雾嘴12。雾气通道5包括设于主体11内的第一通道111;出雾嘴12与主体11的一端连接,雾气通道5包括设于出雾嘴12内的第二通道121,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连通,发光件2设于第一通道111的靠近第二通道121的一端,第二通道121的远离第一通道111的一端形成为出雾口122。将出雾件1分为主体11和出雾嘴12,发光件2设于第一通道111的靠近第二通道121的一端,即发光件2位于主体11的靠近出雾嘴12的一端,当发光件2出现故障时,只需将出雾嘴12与主体11拆分开,即可完成对发光件2的拆除修理工作,便于发光件2的安装和拆卸。这样可以避免发光件2损坏时需要对整个加湿组件10进行拆分,方便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
49.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出雾嘴12与主体11卡接连接。主体11上靠近出雾嘴12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在主体1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出雾嘴12的外周壁上设有与多个凸起配合的多个卡扣。卡接状态下卡扣与凸起配合,使出雾嘴12与主体11连接。由此不仅可以简化主体11和出雾嘴1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提高主体11和出雾嘴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50.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第一通道111至第二通道121的方向上,第二通道121依次包括渐缩段1211和等宽段1212。在第一通道111至第二通道121的方向上,渐缩段1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等宽段1212的横截面积不变,等宽段1212的远离渐缩段1211的一端形成为出雾口122。等宽段1212在渐缩段1211的远离第一通道111的一侧。水雾流经渐
缩段1211,由于水雾通道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水雾在渐缩段1211的导向作用下会逐渐汇聚到出雾口122处,出雾口122的尺寸比雾气通道5的尺寸小,原本在雾气通道5内较为分散的水雾在流动到出雾口122处时会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雾气的排出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渐缩段1211在第一通道111至第二通道121的方向上的长度与宽度都在逐渐减小,等宽段1212的长度与宽度保持不变,因此雾气通道5内的水雾从渐缩段1211到等宽段1212的流通更加顺畅。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发光件2形成为沿出雾口12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或沿出雾口122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发光件2位于出雾口122的正下方,发光件2的光线投射到出雾口122。条形或环形的发光件2的制造过程相对简单,这种简单的形状也会保证发光件2的可靠性,减少发光件2损坏的风险,另外,可以满足不同的发光要求。
52.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出雾口122的形状为圆形、菱形、星形等其他形状时,在不影响水雾在雾气通道5内流通的情况下,对应发光件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菱形、星形等,可以使发光件2照射到出雾口122的光线具备形状,更具有观赏性。
5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1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加湿组件10包括:出雾件1、发光件2、灯罩3和支架4,出雾件1包括主体11和出雾嘴12,出雾嘴12与主体11的一端卡接连接,出雾件1具有雾气通道5,雾气通道5包括设于主体11内的第一通道111和设于出雾嘴12内的第二通道121。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连通,在第一通道111至第二通道121的方向上,第二通道121包括渐缩段1211和等宽段1212。在第一通道111至第二通道121的方向上,渐缩段1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等宽段1212的横截面积不变,等宽段1212的远离渐缩段1211的一端形成为出雾口122。
55.如图2和图5所示,发光件2设于雾气通道5内第一通道111的靠近第二通道121的一端,发光件2邻近出雾口122设置且与出雾口122相对,发光件2朝向出雾口122发光。发光件2形成为沿出雾口12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或沿出雾口122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
56.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灯罩3设于雾气通道5内且位于发光件2的朝向出雾口122的一侧。灯罩3为透光件,灯罩3的朝向发光件2和背离发光件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粗糙结构或涂层。
57.如图3和图6所示,支架4设于雾气通道5内,发光件2设于支架4上且位于支架4的朝向出雾口122的一侧。
58.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1000。
5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1000,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发热组件200、控制箱100和上述加湿组件10。控制箱100与发热组件200连接,加湿组件10与控制箱100和发热组件20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控制箱100上靠近发热组件200的面上由紧固件固定着一组挂钩,发热组件200上的对应位置存在与挂钩对应的凹槽,发热组件200通过凹槽与挂钩安装在控制箱100上,便于拆装取暖器1000。
6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1000,包括发热组件200、控制箱100和加湿组件
10构成,在通过控制箱100控制发热组件200进行取暖的同时,由加湿组件10进行加湿,避免取暖器1000造成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室内空气湿度过小,造成人体感不适,避免由于干燥产生呼吸道疾病。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热组件200包括第一组散热片20和第二组散热片30,控制箱100设于第一组散热片20和第二组散热片30之间,加湿组件10设于控制箱100内,控制箱100具有与出雾口122相对的避让口。此时加湿组件10的位置在第一组散热片20与第二组散热片30之间,加湿组件10能够均匀的在两组散热片造成的干燥区域中间进行加湿,使加湿组件10的加湿效果更优,取暖器1000所在的室内空气湿度更加均匀。同时加湿组件10设于控制箱100内可以有效保护加湿组件10,避免加湿组件10受到外力撞击产生损坏,也方便了加湿组件10控制线路的布局。
6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其他构成例如震荡片和水箱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