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6477发布日期:2023-02-28 23:5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高效节能环保是全球家电的发展方向。普通的壁挂炉由于排烟温度较高,无法利用水蒸气中的潜热,同时较高的排烟温度又带走了显热,降低了热效率,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又称作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通过降低排烟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充分利用了烟气中几乎全部的显热和部分的水蒸气潜热,节能效果明显。
3.一般情况下,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包含有主换热器及二次换热器,主换热器安装在燃烧器上,用于与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二次换热器安装在烟气出口,用于与换热后的烟气进行再次换热,水先经过二次换热器,将排烟烟气换热后,降低排烟温度,回收了排烟中的显热和水蒸气潜热,同时预热了水的温度,再输入到主换热器中,升温至所需的温度。大部分烟气在二次换热器中冷凝产生冷凝水,剩余部分烟气中的水蒸气会排烟管内冷凝,为了确保冷凝水对环境不产生影响,能够回流到二次换热器内,排烟管的内管一般是设置呈向上倾斜1-3
°
,外管为水平状态,在极端天气下,雨水也会通过排烟管的排烟口,沿着外管壁流入炉子内部,造成炉子内部腐蚀,损坏炉子。在目前的二次换热器与排烟管的连接中,只是通过简单的密封圈进行密封,使排烟管的内管的冷凝水回流至二次换热器内,从排烟管的外管的雨水未作其他收集处理。
4.专利cn209558679u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燃气采暖热水炉,该雨水收集装置设有避让孔、挡水板及接水口,通过接水口的作用,收集排烟管的雨水,其还通过安装件固定在机体上,上述传统技术中,该装置通过螺钉、螺栓、销钉等方式的安装件进行固定,由于机体内的空间较小,不便于在机体内进行操作,而且该雨水收集装置非安装在二次换热器上,其上的挡水板的作用是为了避免雨水流入换热器内,而不能使换热器与排烟管之间的连接形成更好的密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通过雨水收集结构,既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又可以提高换热器与排烟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的燃气采暖热水炉。
7.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及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主体上的雨水收集盘;所述换热器主体的顶端设有二次换热器排烟口;所述雨水收集盘包括衔接
部及雨水收集部,所述衔接部设有第一衔接腔及第二衔接腔,所述第一衔接腔用于衔接所述二次换热器排烟口,所述第二衔接腔用于衔接排烟管或排烟座的内管;所述雨水收集部位于排烟管的外管下方。
9.优选地,所述二次换热器排烟口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第一衔接腔内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的限位凸块。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限位槽呈均匀分布设置。
11.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呈方形状设置。
12.优选地,所述限位槽从远离开口处呈逐步缩小设置。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衔接腔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衔接腔的外径。
14.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部设有与所述衔接部相连的底面及侧壁,所述底面、侧壁与所述衔接部的侧面围成一集水腔。
15.优选地,所述底面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
16.优选地,所述底面为朝向所述排水管的方向倾斜设置。
17.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8.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排烟管及冷凝水收集器,所述燃气采暖热水炉还包括连接胶管及上述所述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所述二次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及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主体上的雨水收集盘,所述换热器主体通过所述雨水收集盘的衔接部与所述排烟管的内管进行衔接;所述雨水收集盘通过所述连接胶管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器相连。
1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通过增设了雨水收集盘,以代替密封圈的作用,既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避免雨水流入炉子内部,造成炉子内部腐蚀,损坏炉子的风险,又可以提高换热器与排烟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效果,降低烟气泄露的风险,同时雨水收集盘方便拆装,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的分解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雨水收集盘的仰视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雨水收集盘的剖视图;
25.图5为图1所示的二次换热器安装在一燃气采暖热水炉中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二次换热器与冷凝水收集器的连接示意图。
27.图中:100、燃气采暖热水炉;10、二次换热器;11、换热器主体;110、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1、限位槽;12、雨水收集盘;120、衔接部;121、雨水收集部;122、第一衔接腔;123、第二衔接腔;124、限位凸块;125、排水管;20、冷凝水收集器;30、连接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31.请参阅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10,安装在一燃气采暖热水炉100中,用于烟气的二次换热,同时可以具备收集雨水的功效。该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10包括换热器主体11及安装在换热器主体11上的雨水收集盘12;换热器主体11的顶端设有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0;雨水收集盘12包括衔接部120及雨水收集部121,衔接部120设有第一衔接腔122及第二衔接腔123,第一衔接腔122用于衔接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0,第二衔接腔123用于衔接排烟管或排烟座的内管;雨水收集部121位于排烟管的外管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衔接腔122与衔接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0为过盈配合,第二衔接腔123与排烟管的内管为过盈配合,以便于插入的同时,密封性更好。
32.上述二次换热器10通过增设了雨水收集盘12,以代替密封圈的作用,既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避免雨水流入炉子内部,造成炉子内部腐蚀,损坏炉子的风险,又可以提高换热器与排烟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效果,降低烟气泄露的风险,同时雨水收集盘12方便拆装,便于后期的维护。
33.请再次参阅图2-图4,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0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11,第一衔接腔122内设有与限位槽111对应设置的限位凸块124。安装时,将限位凸块124卡接在限位槽111内,使雨水收集盘12进行固定安装,避免其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11的数量为三个,各限位槽111呈均匀分布设置,通过三个方位的定位,既可以固定较好。可选地,限位槽111呈方形状设置,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等,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槽111从远离开口处呈逐步缩小设置,以便于限位凸块124的卡入。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腔122的外径大于第二衔接腔123的外径,即换热器主体11的二次换热器排烟口110在外,排烟管的内管在内,通过雨水收集盘12的衔接部120的作用,形成衔接的同时,又可以它们之间进行密封。
3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雨水收集部121设有与衔接部120相连的底面及侧壁,底面、侧壁与衔接部120的侧面围成一集水腔,集水腔位于排烟管的外管的下方,以便于收集由外管流入的雨水。可选地,底面设有排水管125,排水管125与集水腔相连通。其中,底面为朝向排水管125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便于雨水往排水管125方向流动。
36.可选地,雨水收集盘12可以为软质的塑胶一体化制备而成,或者为其他可以提高密封性的材料制成。
37.如图5-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100,包括排烟管及冷凝水收
集器20,燃气采暖热水炉100还包括连接胶管30及上述的带雨水收集功能的二次换热器10;二次换热器10包括换热器主体11及安装在换热器主体11上的雨水收集盘12,换热器主体11通过雨水收集盘12的衔接部120与排烟管的内管进行衔接;雨水收集盘12通过连接胶管30与冷凝水收集器20相连。其中,换热器主体11的底部通过换热器胶管与冷凝水收集器20相连,以排出换热器主体11内的冷凝水。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