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8089发布日期:2023-01-17 23:0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粮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


背景技术:

2.谷物烘干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不但损坏设备而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洁净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设备的良好使用,也利于设备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3.通过检索发现,例如专利号为:cn204665872u、cn108480042b虽然具有优良的处理效果,但是烘干间内的热气源经过净化后直接排向大气,因此烘干间内的被热气源白白浪费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粮仓,所述粮仓内设有烘干间和设备间;所述设备间的底部设有沉淀室;其中,所述沉淀室的内顶面设置第一隔板,且所述沉淀室的下底面设有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沉淀室内自右向左依次形成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第三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与所述烘干间之间通过设有的排风管道连接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区的上方设有除尘器,且所述设备间内还设有热泵,利用热泵将经过所述除尘器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设有的输送管排放至所述烘干间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均为两个。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室远离所述烘干间的一面还设有过滤区。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沉淀区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和所述第三沉淀区,且所述第三沉淀区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的沉淀区域。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区为格栅网,且所述过滤区位于所述沉淀室的上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的下方。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热泵将经过除尘器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设有的输送管排放至烘干间内;有基于此,该方式能够实现废气排放的同时还能够对废气中热源的再次回收利用,尤其是,利用沉淀室使得废气中的大颗粒在流动中实现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的同时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优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烘干间;2、设备间;3、热泵;4、除尘器;5、输送管;6、排风管道;7、第一沉淀区;8、第二沉淀区;9、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11、第三沉淀区;12、过滤区;13、沉淀室。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粮仓,所述粮仓内设有烘干间1和设备间2;所述设备间2的底部设有沉淀室13;其中,所述沉淀室13的内顶面设置第一隔板9,且所述沉淀室13的下底面设有第二隔板10;通过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第二隔板10,将所述沉淀室13内自右向左依次形成有第一沉淀区7、第二沉淀区8和第三沉淀区11;所述第一沉淀区7与所述烘干间1之间通过设有的排风管道6连接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区8的上方设有除尘器4,且所述设备间2内还设有热泵3,利用热泵3将经过所述除尘器4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设有的输送管5排放至所述烘干间1内。
16.通过上述方式,利用热泵3将经过除尘器4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输送管5排放至烘干间1内;有基于此,该方式能够实现废气排放的同时还能够对废气中热源的再次回收利用,尤其是,利用沉淀室13使得废气中的大颗粒在流动中实现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粮仓的内部进行结构优化以及与热泵3的配合,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的同时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优势;
17.另外,将除尘器4设置在第二沉淀区8上,且除尘器4的材质可以为布质的;此时最大的颗粒在第一沉淀区7和第二沉淀区8内得到初步沉淀,避免颗粒堵塞除尘器4;与此同时布质的除尘器4又能够更进一步的对气流进行过滤,故而使得进入烘干间1内的气源更为洁净。
18.由于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第二隔板10的数量均为两个;因此可以多次改变气源的流向,以延长气流流动的行程,进而使得气源中的颗粒具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提升颗粒的沉淀效果;其中,两个第一隔板9平行设置在沉淀室13的内顶面上,两个第二隔板10设置在沉淀室13的内底面上,且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交错设置。
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沉淀室13远离所述烘干间1的一面还设有过滤区12,具体的,所述过滤区12为格栅网,且所述过滤区12位于所述沉淀室13的上方。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得气源在排出沉淀室13之前得到最后一步的净化,以避免灰尘中的颗粒污染大气。
20.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二沉淀区8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和所述第三沉淀区11,且所述第三沉淀区11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的沉淀区域,因此,第二沉淀区8的沉淀区域面积最大,此时气流进入第二沉淀区8流速放缓,进一步的增强第二沉淀区8的沉淀效果。
21.更进一步的,由于所述排风管道6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的下方,因此初次进入设备间2内的气源先冲击第一沉淀区7内的第二隔板10,一则使得最大的颗粒可以再此蓄积;二则颗粒冲击第二隔板10时还可以细化颗粒,以便于颗粒在后续中继续沉淀。
22.综上所述烘干间1内的烘干机烘干循环过程中,原粮中的带有温度的杂质通过排风管道6吹入第一沉淀区7,碰到第一个隔板后,大质量的的杂质重力作用落到第一沉淀区7内的地面上;
23.与此同时,轻的小杂质、灰尘冲到第二沉淀区8,碰到第二个隔后再同样过滤一次,此时,带有温度的微细小的灰尘往上冲到布袋式除尘器4中,经过静电吸附和脉冲的过滤作用,微细灰尘落入第二沉淀区8的底部,且干净的带有温度的气流透过布袋与设备间2的大气混合,作为烘干机空气源热泵3的进风,进入下一次烘干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上述方式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且节约能源,以及绿色环保。
2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粮仓,所述粮仓内设有烘干间(1)和设备间(2);所述设备间(2)的底部设有沉淀室(13);其中,所述沉淀室(13)的内顶面设置第一隔板(9),且所述沉淀室(13)的下底面设有第二隔板(10);通过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第二隔板(10),将所述沉淀室(13)内自右向左依次形成有第一沉淀区(7)、第二沉淀区(8)和第三沉淀区(11);所述第一沉淀区(7)与所述烘干间(1)之间通过设有的排风管道(6)连接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区(8)的上方设有除尘器(4),且所述设备间(2)内还设有热泵(3),利用热泵(3)将经过所述除尘器(4)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设有的输送管(5)排放至所述烘干间(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第二隔板(10)的数量均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13)远离所述烘干间(1)的一面还设有过滤区(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区(8)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和所述第三沉淀区(11),且所述第三沉淀区(11)的沉淀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的沉淀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2)为格栅网,且所述过滤区(12)位于所述沉淀室(13)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6)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7)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干机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粮仓,所述粮仓内设有烘干间和设备间;所述设备间的底部设有沉淀室;其中,所述沉淀室的内顶面设置第一隔板,且所述沉淀室的下底面设有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以将所述沉淀室内自右向左依次形成有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第三沉淀区;所述第二沉淀区的上方设有除尘器;所述设备间内还设有热泵,利用热泵将经过除尘器的气源加热后再次通过设有的输送管排放至烘干间内;有基于此,该方式能够实现废气排放的同时还能够对废气中热源的再次回收利用,尤其是,利用沉淀室使得废气中的大颗粒在流动中实现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的同时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优势。约能源的优势。约能源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朱祺杰 王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神谷金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