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及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8215发布日期:2023-03-10 23:0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出风装置及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立式空调中的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而立式空调作为常用空调也逐渐走入了更多的家庭当中,立式空调是分体式空调的一种,普遍用于家庭、及小型办公室,立式空调具有功率大、风力强等优点。
3.现有的立式空调整体外形通常会采用矩形或者柱状,采用矩形的立式空调通常会设置位置固定不动的出风口,在出风口内设置可摆动的出风叶片,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5183328a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而采用柱状的立式空调通常也会设置固定不动的出风口,并使用圆形面板整体做圆弧运动实现扫风,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357137u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的实用新型专利。
4.如此,无论是矩形的立式空调还是柱状的立式空调,送风通常都会朝向前方送风,由于立式空调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这容易导致直接往用户身上送风,其中夏天制冷的冷气直吹和冬天制热的热气直吹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并且,长时间朝着同一个方向送风,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温差大,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出风装置,能送出环形柔风,实现室内温场均匀环境。
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立式空调,包括上述的出风装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用于立式空调,包括:
8.框体,其设置有出风口;
9.面板,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及
10.调节机构,其包括:
11.连接件,其连接于所述面板;
12.一对连杆组件,一对所述连杆组件均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一对所述连杆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件对称设置;及
13.驱动件,其驱动一对所述连杆组件均沿水平方向伸展,以间接驱动所述连接件运动。
14.由于现有的矩形的立式空调会设置出风口,在出风口内设置可摆动的出风叶片,通过出风叶片的摆动来调节送风方向,然而送风方向通常都是朝向前方送风,即通常会往用户身上送风,以及现有的柱状的立式空调,也会设置有出风口,使用圆形面板整体做圆弧运动实现扫风,然而送风方向也通常都是朝向前方送风,即通常会往用户身上送风,在夏天制冷时,冷气直吹用户,容易导致用户体感过冷,甚至引发感冒,而在冬天制冷时,热气直吹用户,容易导致用户皮肤干燥,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并且,由于长时间朝着同一个方向送
风,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温差大,因此,本出风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件、驱动件以及一对连杆组件来带动面板均沿水平方向伸展,具体为框体的前后方向,这样,面板会相对出风口向前侧运动,以使面板不遮挡出风口,此刻面板和出风口在上下左右的四周形成出风间隙,依次形成周向环形柔性送风,防止直接往用户身上送风,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并且,周向环形柔性送风会朝向上下左右的四周的不同方向进行送风,能有效地使室内形成温场均匀的环境,防止室内环境温差大。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16.安装座,其设置于所述框体内侧面;
17.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枢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两者相远离的一端一一对应地枢接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座;
18.所述驱动件同步驱动一对所述连杆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连杆反向转动。
19.这样,在本出风装置中,连杆组件采用相枢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并且连接组件设置有一对,因此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数量也设置有一对,当需要驱动面板向前运动时,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顺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成为一对第二连杆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竖向设置,一对所述连杆组件沿竖向上下排布设置。
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为一对,一对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连杆,一对所述第一电机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
22.这样,本出风装置巧妙地利用了一对第一电机作为一对第一连杆的反向转动的动力来源,当需要驱动面板向前运动时,位于上侧的第一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顺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第一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成为一对第二连杆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这样,通过两个第一电机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即
可实现一对连杆组件同步均沿水平方向伸展,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备和装配。
2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
24.第二电机,其输出端上设置有齿轮;
25.沿竖向上下排布设置的一对直齿条,所述齿轮啮合于一对所述直齿条之间,且一对所述直齿条一一对应地与一对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
26.这样,本出风装置巧妙地利用了第二电机和一对直齿条作为一对第一连杆的反向转动的动力来源,当需要驱动面板向前运动时,第二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一对直齿条上下运动,具体为位于上侧的直齿条向上运动,带动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顺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直齿条往下运动,带动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成为一对第二连杆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这样,通过两个第一电机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即可实现一对连杆组件同步均沿水平方向伸展,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备和装配。
2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通过导向块所形成的一对导向通道,一对所述直齿条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一对所述导向通道。
2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一对所述第二连杆沿自身厚度方向均贯穿设置有滑槽,一对所述直齿条均设置有滑块,一对所述滑块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一对所述滑槽内。
2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枢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枢接点之间的间距。
3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上述的出风装置。
3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安装连杆,所述安装连杆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相卡接。
32.在实际面板安装过程中发现,由于出风口和面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当,安装面板时的操作空间过小导致很难进行面板安装,因此可先将连接件伸出,再把面板上的第一卡接件安装到第二卡接件上,再将连接件复位,即可完成面板的安装,如此,能很好地解决因操作空间过小而难以安装面板的问题。
3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调节机构和面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调节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标:1-框体,11-出风口,2-面板,21-第一卡接件,3-调节机构,31-连接件,32-连杆组件,321-第一连杆,3211-滑槽,322-第二连杆,33-安装座,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351-齿轮,36-直齿条,361-滑块,37-导向通道,371-导向块,38-安装连杆,381-第二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4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下面参考附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及立式空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7.实施例一
48.参考附图1-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风装置,用于立式空调,当然也可用于挂壁式空调、窗式空调或吊顶式空调等,优选用于立式空调。其中,本出风装置包括框体1、面板2和调节机构3,其中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件31、连杆组件32和驱动件。
49.具体的,框体1设置有出风口11,其中出风口11可优选设置于框体1的中部,当然出风口11也可具体设置于框体1的上部或下部。并且,框体1整体可优选呈长方体形状,当然也可具体呈正方体形状或柱状。
50.具体的,面板2设置于出风口11处,且面板2的形状和尺寸和出风口11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因此在出风装置处于关机状态时,面板2能对出风口11形成良好的遮挡封闭作用,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灰尘从出风口11处进入到柜体内。并且,面板2和出风口11的形状可优选为长方形,当然,面板2和出风口11也可具体为正方形或圆形。
51.具体的,连接件31连接于面板2上,其中连接件31和面板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将面板2从连接件3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更换,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连接件31可具体呈长条状。
52.具体的,连杆组件32设置有一对,一对连杆组件32连接于连接件31上,一对连杆组件3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对称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一对连杆组件32均沿水平方向伸展,以间接驱动连接件31运动。
53.由于现有的矩形的立式空调会设置出风口11,在出风口11内设置可摆动的出风叶片,通过出风叶片的摆动来调节送风方向,然而送风方向通常都是朝向前方送风,即通常会往用户身上送风,以及现有的柱状的立式空调,也会设置有出风口11,使用圆形面板2整体做圆弧运动实现扫风,然而送风方向也通常都是朝向前方送风,即通常会往用户身上送风,在夏天制冷时,冷气直吹用户,容易导致用户体感过冷,甚至引发感冒,而在冬天制冷时,热气直吹用户,容易导致用户皮肤干燥,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并且,由于长时间朝着同一个方向送风,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温差大,因此,本出风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件31、驱动件以及一对连杆组件32来带动面板2均沿水平方向伸展,具体为框体1的前后方向,这样,面板2会相对出风口11向前侧运动,以使面板2不遮挡出风口11,此刻面板2和出风口11在上下左右的四周形成出风间隙,依次形成周向环形柔性送风,防止直接往用户身上送风,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并且,周向环形柔性送风会朝向上下左右的四周的不同方向进行送风,能有效地使室内形成温场均匀的环境,防止室内环境温差大。
54.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图5,调节机构3还包括安装座33,安装座33设置于立式空调的框体1内。
55.具体的,连杆组件32包括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之间枢接,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两者相远离的一端一一对应地枢接于连接件31和安装座33;驱动件同步驱动一对连杆组件32中的第一连杆321反向转动。
56.在本出风装置中,连杆组件32采用相枢接的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并且连接组件设置有一对,因此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的数量也设置有一对,为了便于描述,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之间的枢接端为枢接端a,第一连杆321和安装座33之间的枢接端为枢接端b,第二连杆322和连接件31之间的枢接端为枢接端c,其中一对第一连杆321的枢接端b一一对应地枢接在连接件31的顶部和底部,且一对连杆组件32相对于连接件31对称设置,为了能够使一对组件同步沿水平方向伸展,本出风装置巧妙地利用了连接件31作为限位结构和一对第一连杆321的反向转动来实现,为了更加清楚理解本出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举例进行说明:
57.可参考图4和图5,当需要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时,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顺时针
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31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31成为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322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31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
58.具体的,调节机构3设置有一对,因此安装座33也会设置有一对,一对安装座33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框体1内的相向两侧面上,这样,调节机构3则可设置在框体1内的内侧面上,能有效地降低对送风气流的阻碍,能保证周向环形柔性送风的送风量。并且,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备和装配。并且,一对的调节机构3同步运动,也能够保证面板2向前运动的稳定性。
59.具体的,连接件31竖向设置,一对连杆组件32沿竖向上下排布设置。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1也可横向设置,一对连杆组件32沿横向水平排布设置。
60.具体的,第一连杆321的两端枢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连杆322的两端枢接点之间的间距,这样,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进行装配时,由于两端枢接点之间的间距相同,因此即便第一连杆321和第二连杆322装配相反,也不会影响面板2的向前运动。
61.实施例二
62.参考附图1-图5,在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例二中的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34,第一电机34设置为一对,一对第一电机34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一对第一连杆321,一对第一电机34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
63.在本实施例中,本出风装置巧妙地利用了一对第一电机34作为一对第一连杆321的反向转动的动力来源,为了更加清楚理解本出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举例进行说明:
64.可参考图4和图5,当需要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时,位于上侧的第一电机34顺时针转动,带动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顺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第一电机34逆时针转动,带动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31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31成为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322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31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这样,通过两个第一电机34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即可实现一对连杆组件32同步均沿水平方向伸展,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备和装配。
65.实施例三
66.参考附图6,在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例三中的驱动件包括第
二电机35和一对直齿条36。
67.具体的,第二电机35的输出端上设置有齿轮351,一对直齿条36沿竖向上下排布设置,齿轮351啮合于一对直齿条36之间,且一对直齿条36一一对应地与一对第二连杆322滑动连接。
68.在本实施例中,本出风装置巧妙地利用了第二电机35和一对直齿条36作为一对第一连杆321的反向转动的动力来源,为了更加清楚理解本出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举例进行说明:
69.可参考图6,当需要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时,第二电机35转动,带动齿轮351转动,齿轮351带动一对直齿条36上下运动,具体为位于上侧的直齿条36向上运动,带动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顺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上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上趋势运动的上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而位于下侧的直齿条36往下运动,带动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逆时针转动,会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运动,此刻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会受到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杆321的驱动力,可将驱动力分为向下趋势运动的下驱动力和向前趋势运动的前驱动力,由于连接件31自身为刚性结构,在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自身不会产生形成,因此连接件31成为一对第二连杆322的限位结构,也即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上运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连杆322无法向下运动,因此一对第二连杆322均会向前运动,以驱动连接件31向前运动,进而驱动面板2向前运动,以实现周向环形柔性送风。这样,通过两个第二电机35同步工作且反向转动,即可实现一对连杆组件32同步均沿水平方向伸展,结构简单,也便于生产制备和装配。
70.更为重要,由于第二电机35能带动一对直齿条36同步运动,因而能带动一对连杆组件32同步地向前后向后运动,能防止因制造误差造成一对连杆组件32的运行不同步而导致面板2的运动倾斜的问题。
71.具体的,连接件31设置有通过导向块371所形成的一对导向通道37,一对直齿条36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一对导向通道37。这样,能保证一对直齿条36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直齿条36在运动过程中脱位而导致面板2无法打开。
72.具体的,一对第一连杆321沿自身厚度方向均贯穿设置有滑槽3211,一对直齿条36均设置有滑块361,一对滑块36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一对滑槽3211内。这样,由于第一连杆321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直齿条36会上下移动,为了防止第一连杆321和直齿条36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而卡死,因而在第一连杆321上设置有滑槽3211,直齿条36上设置有与滑槽3211相滑动连接的滑块361,因此通过直齿条36驱动第一连杆321的运动中,滑块361会在滑槽3211内滑动,以防止第一连杆321和直齿条36在运动过程中干涉而卡死。
73.实施例四
74.参考附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出风装置,其中立式空调具有空气处理功能,例如,具有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调节、气味调节、新风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7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76.进一步的,可参考图2和图3,面板2设置有第一卡接件21,连接件31设置有安装连
杆38,安装连杆38设置有第二卡接件381,第一卡接件21和第二卡接件381相卡接。在实际面板2安装过程中发现,由于出风口11和面板2的形状和尺寸相当,安装面板2时的操作空间过小导致很难进行面板2安装,因此可先将连接件31伸出,再把面板2上的第一卡接件21安装到第二卡接件381上,再将连接件31复位,即可完成面板2的安装,如此,能很好地解决因操作空间过小而难以安装面板2的问题。或者,通过安装连杆38倾斜撑起产生空间也可方便安装面板2。
77.其中,第一卡接件21可具体为卡扣,第二卡接件381可具体为与卡扣中的卡槽相匹配的卡接杆。
78.当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出风装置也适用于壁挂式空调,当应用于壁挂式空调时,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考所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此处不赘述。
7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