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8634发布日期:2023-09-23 14:3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室内空气流动性较差、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等情况下,需要使用气体净化器对空气进行净化,气体净化器可吸附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去除空气中的异味,一些气体净化器还可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现时的气体净化器一般依靠其内部的过滤网对空气中的灰尘等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当室内粉尘较大时,在长时间工作下,滤网的滤气效果较差,导致对气体的净化能力下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对气体的净化效果,需要频繁地对内部进行清洗维护,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机箱,其一侧设置有入气口,所述机箱的顶侧设置有排气口;滤气组件,其位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滤气组件内设置有滤气腔,所述滤气组件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滤气腔相互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滤气组件的顶侧设置有与所述滤气腔相互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滤气组件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位置围设形成有向所述滤气腔内延伸的扩散腔,所述滤气组件内环绕于所述扩散腔外侧的位置形成吸附沉淀区,所述滤气腔的内顶侧设置有多个水雾喷头,所述机箱内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入气口之间设置有进气流道,所述机箱内位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置有出气流道;冷凝机构,其位于所述出气流道内;灭菌机构,其位于所述冷凝机构的上方;风机,其位于所述机箱内,所述风机可使得机箱内气体由所述进气流道流动至所述出气流道。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风机启动,使得机箱外的空气从入气口进入机箱的进气流道内,沿着进气流道流动至进气口,并进入扩散腔内,气流在扩散腔内向上扩散,并由扩散腔向外扩散至环绕其外侧的吸附沉淀区处,如此可充分扩散并填充至滤气腔各处,并且使得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避免了直接向上从出气口流出的问题,此时多个水雾喷头从滤气腔的顶部向下喷出水雾,水雾在滤气腔内扩散,可有效填充滤气腔内部空间,并与扩散后的气流充分接触,使得气体内的大颗粒物质与水雾相结合形成液滴并下沉至滤气腔底部,极大地提高了吸附沉淀效果,而经过吸附净化后的气体则向上从出气口流入出气流道,气流在出气流道内先经过冷凝机构,由冷凝机构对气流冷凝除水,冷凝机构所产生的冷凝水可从出气口滴落到滤气腔内收集,而经过冷凝除水后的气流继续在出气流道内上升,经过灭菌机构对气流净化,最后从机箱的排气口向外排出,如此利用滤气组件内产生的水雾对气体进行吸附净化,可有效去除气体中的大颗粒物质,提高对气体净化效果,并减少后期对内部清洁维护的要求,实用性更强。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气组件包括底盒、滤网、内筒与外筒,所述底盒固定于所述机箱内,所述底盒的底侧中部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内筒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并向上延伸,所述内筒的顶端连接有挡板,所述内筒的外侧沿周向间隔排列有多个洞口,所述滤网环绕包裹于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内筒内围设形成所述扩散腔,所述外筒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外筒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盒的内底面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吸附沉淀区,所述外筒的底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外筒的顶端连接有顶盖,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水雾喷头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围设形成所述滤气腔,所述底盒外侧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排水口。利用内筒与滤网在底盒上围设形成柱状的进气空腔,当气流从进气流道流入底盒底侧中部的进气口后,气流填充于进气空腔内,使得气流可均匀地从内筒外侧包裹的滤网进入至滤气腔内,并且在进气空腔作为气流进入滤气腔的缓冲空间,可有效减少从入气口误入杂物堵塞滤网的情况,滤网先对气流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第一次阻隔,然后进入至滤气腔内,滤气腔内的水雾再次对气流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沉降,部分液滴流经于滤网表面,可对滤网进行冲刷,以溶解清洗积聚滤网的网孔内积聚的大颗粒物质,进一步降低灰尘积聚并堵塞滤网网孔的情况,液滴汇流后的积水在底盒内储存,并经出水孔流出至外筒之外,由于底盒外侧的出水口位置高于排水口的位置,使得积水的液面可高于排水口,此时积水可将外筒的底部液封,使得气流不会从出水孔处向外逸出,而出水口可连接于外设的管道,通过出水口可排出底盒内过多的积水,如此可实现对气体进行滤网过滤以及水雾沉降净化,极大地对提高了气体吸附净化的效果,并且减少了滤网堵塞的情况,提高了整体使用体验。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气腔内填充有多个金属球,多个所述出水孔内均连接有隔网。当滤气腔内填充有金属球后,相邻金属球之间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缝隙,此时多个水雾喷头产生的水雾喷在多个金属球的表面,水雾或者积聚的液滴在金属球表面形成水膜,此时从滤网进行滤气腔内的气流在通过缝隙时与金属球表面的水膜接触,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吸附净化,如此可将进入滤气腔内的气流进行分散,并延长气流在滤气腔内的行程,而金属球表面的水膜可增加与气流接触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对气体净化效果。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盒的底侧与所述机箱的内底侧之间连接有支架,所述底盒的底面与所述机箱的内底面之间形成所述进气流道,所述机箱外侧正对所述进气流道的位置设置有不少于一个所述入气口。支架抬高底盒在机箱内的位置,并将底盒固定于机箱内,使得底盒的底面与机箱的内底面之间形成可供气流进入的进气流道,入气口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当入气口有多个时,可从机箱不同方向吸入空气,并统一进入到进气流道内,实现吸气净化。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出气流道内的换热盘管与翅片,所述换热盘管通过管路连接有压缩机、冷凝装置与膨胀阀,所述换热盘管上连接有多个所述翅片。换热盘管、压缩机、冷凝装置与膨胀阀内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冷媒可在换热盘管、压缩机、冷凝装置与膨胀阀之间循环流动,冷媒在换热盘管上吸收热量,此时流经换热盘管的气流会降温,从而减少气流内的水气,而换热盘管上的翅片可增加与气流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对气流的冷凝除水效果。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片上设置有多个向下沉的汇流头,所述汇流头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汇流头的底端设置有漏水孔,所述翅片在所述出气流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中,一个所述翅片上的多个所述汇流头与另一个所述翅片上的多个所述汇流头相互错开。气流与换热盘管换热时,先吹至位于最底侧的翅片,从翅片上的多个漏水孔穿过该翅片,并到达位于上方的翅片上,由于相邻两个翅片中,一个翅片上的多个汇流头与另一个翅片上的多个汇流头相互错开,使得吹至上方翅片的气流被阻挡并沿着翅片表面流动,此时翅片可充分吸收气流的热量,如此增加了气流在经过换热盘管时的流动行程与时间,进一步提高对气流的冷凝除水效果,而汇流头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当翅片上冷凝有冷凝水时,汇流头可更好地使得冷凝头汇流并向下滴落,而滴落于翅片上的冷凝水可从汇流头底侧的漏水孔再向下滴落,减少翅片上的冷凝水积聚。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位于所述灭菌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所述底盒内,所述第二冷凝器环绕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外侧,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膨胀阀。在压缩机与膨胀阀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可灵活地按照使用需要对经过灭菌机构后的气流升温,具体的,当从压缩机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冷凝器流回至膨胀阀时,由于位于第一冷媒器内的冷媒为温度较高的状态,而经过冷媒除水、净化后的气体温度较低,当流经第一冷媒器时,可对气体进行升温,当压缩机流出的冷媒流入第二冷凝器时,由于第二冷凝器位于底盘内,可与底盘内的积水进行换热降温后再重新流回至膨胀阀,如此可降低工作能耗,因此,在使用时,可按照使用需要将冷媒经过第一冷媒器或第二冷媒器、又或者是同时经过第一冷媒器与第二冷媒器后流入至膨胀阀,使得从排风口吹出的气流为低温、常温或加热的状态,拓展了整体的使用功能,实用性更强。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的中部向上凸起并形成收窄段,所述收窄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收窄段上,所述出气流道的底端连接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气流在经过内径逐渐缩小的收窄段时,由收窄段对气流压缩,然后再进入内径逐渐增大的导流罩时,气流可扩散释放,如此可使得气流更均匀地覆盖于翅片的各个位置上,翅片与气流换热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气流的冷凝除水效果。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罩的底端套设于所述收窄段的外侧,所述导流罩与所述收窄段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顶盖的外边缘连接有向上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顶盖之间围设形成储水槽,多个所述水雾喷头连接于所述储水槽。冷凝机构析出的冷凝水滴落于导流罩上,并沿着导流罩流入至导流罩与收窄段之间的间隙,最终流入至储水槽内,当需要使用水雾喷头喷出水雾时,可将水输入至储水槽内,与冷凝水相互混合,将水温降低,如此水雾喷头喷出的水雾温度亦较低,此时可减少气流经过滤气腔时的水汽含量,有利于冷凝机构对气流更快速地降温,提高冷凝除水效率。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机构包括光触媒盒与紫外线灯,所述光触媒盒位于连接于所述出气流道内,所述光触媒盒的顶侧中部向下沉并形成上连接台,所述光触媒盒的底侧中部向上拱并形成下连接台,所述上连接台与所述下连接台上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紫外线灯连接于所述上连接台与所述下连接台之间,所述光触媒盒的内壁涂覆有光触媒涂层。除气后的气流从下连接台的透气孔内进入到光触媒盒内,紫外线灯在光触媒盒内工作,光触媒盒可对紫外线灯从各个位置上进行挡光,并充分激发光触媒盒内壁的光触媒涂层,以分解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另外,上连接台的下沉设计与下连接台的凸起设计可使得透气孔具有不同的朝向角度,从而使得进入光触媒盒内的气流四周分散,进一步提高了对气体的净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